我的童年岁月作文(我的童年岁月作文350字)

我的童年岁月作文(我的童年岁月作文350字)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09-13 06:43:38
我的童年岁月作文(我的童年岁月作文350字)

我的童年岁月作文【一】

岁月如冬天温和的阳光,照耀着可爱的小鸟,让小鸟快乐;岁月如春天柔柔的细雨,滋润着幼小的树苗,让树苗快乐,岁月如夏天宽敞的大树,遮挡着汗水如雨的人们,让人们快乐;岁月如秋天晴朗的天空,帮助着丰收的农民,让农民快乐;岁月如母亲的一个拥抱让我快乐;岁月如母亲的一个责骂让我伤心。

岁月留给我的是无穷无尽的快乐和伤心。夏天与朋友们到树林里捉知了啊!春天与伙伴在雨中玩耍阿!秋天与姐妹们捡落叶回家给母亲烧饭阿!冬季伴们堆雪人、滚雪球啊……

童年的时候,在老家。我时常出去玩。特别是夏季与冬季。因为夏季可以捉知了,冬季可以堆雪人。可当时妈妈最反对夏季与冬季让我出去了。因为夏季天如火,怕我中暑;而冬季天如冰又怕伤风感冒。所以一到夏季与冬季我真不知道该开心还是伤心了。

我记得一年冬天,那是我12岁,因为我们老家在南方,天气比较寒冷。那天早上下了好大一场雪,我心里有了一个念头,去堆雪人。我一下子就溜了出去,找了几个小伙伴去玩堆雪人,我们对堆了好大一个雪人,每个人都很开心,因为一年才能晚上几次,有时还玩不着。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我们都回去了,我兴高采烈的推开了们。哪知道爸爸妈妈的两张嘴巴在等着我呀!只好先承认错误,让爸爸妈妈省点口水。心想:哎,这次完了,看那动静妈妈真生气了,骂了我。我有点伤心,不过没表现出来,不能让妈妈生气。晚上,妈妈说要跟我睡,我心里想又要苦妈妈一通宵了。果然晚上真苦了妈妈。因为玩了雪,所以有点发烧。早上起来看见妈妈坐在椅子上。那是我哭了,比昨天更伤心。我帮妈妈披上了件棉袄,妈妈醒了,妈妈抚摸了我的头“烧退了烧退了。”妈妈兴奋的说。那时妈妈抱着我,他好快乐,我也好快乐。

岁月里少不了妈妈对你的爱,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小小的拥抱。

我的童年岁月作文【二】

时光匆匆,岁月流逝,转眼间我已大学毕业。为了儿时的梦想,我登上了北大,又离梦想近了一步。看看现在的我,已经出版过几十本书,写过无数篇散文,点评过无数篇作文,阅书千篇,感心万律。是个充满文艺味的少女

“xx市xx县xx学校贫困一个阳光斜照的上午,我没有写书,而是悠闲的看着报纸,便沉思起来。不久后,我行衣朴素,带着我写的书来到了这所学校,当了一个月的老师。教学生各种自己的阅历经验。我永远也忘不了孩子们的笑容,纯洁无暇,像是天上的白云即使伤心也不会变成黑云。可即便有多留恋,我毕竟是个作家,我该走了。

《幽静的童年》,《那年秋天》,在之后的一年里,我做了许多事,一直没变的是,我一直坚持给孩子们写书。即使不再见面

若干年后,我读着一篇文章”感谢那位教师,她给了我启迪,让我考上北大xx市xx县xx学校”我笑了,觉得这是我做过最有意义的事了。我看着即将要发给孩子们的书,在每本书后都加了一句”加油,今夕何夕等你绩业我归来。

我虽然骄傲的活着,但却有一个心愿,回到童年。

我的童年岁月作文【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我已是四年级的学生了。我经常想: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子呢?

假如我成为了一名作家。我一定会走遍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那数之不尽的秀丽风光,名胜古迹。雄伟的故宫,美丽的颐和园,壮美的万里长城,奔腾不息的长江,汹涌澎湃的黄河,神秘的布达拉宫…….我希望用我的笔写下它们那光辉灿烂的历史,用我积累的好词好句写下一

假如我成为了一名作家。我还会走遍我们祖国贫穷的地方。用我的笔写下许许多多感人的'文章,优美的小说和有趣的童话故事。给贫穷的山区儿童送去。还要用我的笔写下他们艰苦的学习和生活,要大家都

我多么想成为一名作家啊!为了让我的理想成为现实,我从现在开始就一定要努力学习,勤奋向上。那么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也许就是一名作家。

我的童年岁月作文【四】

我是个爱阅读的孩子,金陵图书馆是我阅读书籍的好地方,我在那儿了解了很多作家,如:黄蓓佳、金波、孙幼军、杨红樱等等。书中的肖晓、小绿人、唏哩呼噜、马小跳等人物被这些大作家描写得栩栩如生。假如我是一名作家,我就能和他们一样创作自己的书了,那是多好啊!

假如我是一名作家,我要写出很多故事书,献给睡前的宝宝们。每天晚上宝宝睡觉前,妈妈讲着蔡文昕著的故事书给宝宝听,那有趣和温暖的文字伴随着那轻柔的声音,直到宝宝入梦。假如我是一名作家,我要写出很多生动的童话书,像安徒生那样的童话,献给孩子们,让他们看得入迷,沉浸在童话世界里,然后他们合上书,意犹未尽地说:“蔡文昕叔叔写的书真好看。”假如我是一名作家,我要写很多的文学书,献给青年人,为的是让他们在阅读中强化写作,他们看完了,会对自己的朋友说:“看,这本蔡文昕的文学书很好看,借你吧。”

假如我是一名作家,我会带着我的不同书籍捐给希望小学,并联合其他作家给每个希望小学开办一所图书室。在里面放上我们作家的书,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城里孩子的读书权利。

如果我要成为作家,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读书,积累更多的知识。

我的童年岁月作文【五】

回过头来,我又想到了,那时的邓希贤爷爷的精神实在可敬,实在是令人学习的榜样。在艰苦的时候,就能体现一个人不同的精神品格。由邓希贤爷爷的事迹,我联想到现在一些人,不懂得珍惜美好的时光,不努力学习,每天只想着攀比自己的东西。如果每个人都学习邓希贤爷爷的`精神的话,那么每一个的学生都会是棒棒的!

说到这,我又想到了一个片段,当时的邓希贤爷爷,在一个造铁厂工作时受到了包工头的欺负,邓爷爷给他们讲道理,还受到了斥责,训斥。就在这时,邓爷爷忽然明白,一个没有威信,不强大的国家的人在别人面前是没有发言权的。这又激励邓爷爷发奋学习,因为他知道,只要有文化知识才能压倒别人!

在这里,我看到了当时中国的落后,无法强大起来,当时的政府又都是卖国的政府,中国在外人眼里只是一只无用的小蚂蚁。想到这,我已愤愤不平地想发言了,如果要让中国强大起来的话,必须让新一代的孩子学习邓希贤爷爷的道德思想,努力奋斗,让中国强大起来。

我的童年岁月作文【六】

我们常常爱幻想,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画家,要是问我长大了最想当啥,我会告诉你:我想当一名象冰心、巴金、老舍一样的有名大作家。

晚上,我坐在桌子前思索着:我当上了作家,能为大家干点啥呢?想着想着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等我睁开双眼时,只见有一个漂亮精制的笔记本和一支漂亮的钢笔摆在我眼前,我打开笔记本第一页,一个小小的小人书蹦了出来。“报告,现在我们书国请你—大作家到我们国里游览参观,并请你展示才艺。”我一看,原来是好朋友莎莉。朱丽在叫我。我没有忧郁,接受了书国的邀请。我坐在莎莉。朱丽的身上,飘到了书国。只见冰心、老舍、巴金、叶圣陶他们都来游览书国和参加比赛。

这时候,国王开始讲话了:“作家们,今天请你们来,是希望你们人类能和我们书类交个朋友。好,现在请你们去里面参观。”我走进一看,哇!这里不知留下了多少文人雅士的笔墨。第一个石柱上有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参观完了,我们开始比赛,比赛的题目是:“假如我是作家。”我看了,心想这可难不到我。

过了一会儿,比赛结束,国王宣布成绩:“许阳凌子第一名,冰心第二名,巴金第三名,老舍第四名……” 太好了,奖品是一套书,哈!真好玩,哈哈!

我的童年岁月作文【七】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们都已经从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变成了一名初中生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在这无数个日日夜夜中,水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东西。

岁月留给我们知识。在我们刚开始上学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懂,可是当我们走出幼儿园,走出小学,走进中学的时候,我们已经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许多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我们用岁月换来的。岁月不但留给我们知识和道理,还留给妈妈头上的白发。以前妈妈头上的乌黑的头发中已有了丝丝白发。那全是妈妈多我的额关心和担心。随着我们慢慢的长大,妈妈的烦恼越来越多了。担心我的成绩,担心我的额身体健康,担心我的安危。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说好了一起出去玩,妈妈同意了,可是一大早起来,看见外面下雨,妈妈就让我别出去玩了。可是过了一会雨不下了,我有忍不住想出去玩,就跟妈妈说我还是想出去玩。妈妈没有办法,就让我出去了。但她要求我30分钟之前必须回家,我也就随口答应了,可是和同学一起玩疯了,到下午四点多才回家。

回到家以后,妈妈就说怎么到现在才回来,我就说我忘记时间了。也忘了打个电话回来。他那时候也没有和我说什么。因为外面有下起雨来了,而我没有带雨伞,身上全淋湿了。妈妈马上让我去洗澡。洗完澡出来,我听妈妈这么一说,我才知道她今天下午有多么担心,她打了我同学家的电话,打了老师的电话,差点就自己跑出去找了。

一次没考好,妈妈会增添一根白头发,一次生病,妈妈会增添几根白头发。

岁月使我们走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可在这些日日夜夜,妈妈头上的白头发也增添了好多。

岁月已经领我们走过了十四个春夏秋冬,让我们抬起头来,走过更多的春夏秋冬。走过更多的岁月。

我的童年岁月作文【八】

李欧梵先生是我敬重的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年读大学,第一次捧读《铁屋中的呐喊》时的震动和愉悦,及至读到他的《狐狸洞呓语》,始在语言的轻松机智和见解的独到深刻背后了解到欧梵先生“狐狸型”的治学方式和为人的性情,更添了一份学术之外的亲切。我耳闻后忙找来一睹为快,同时也在关注网上报端的书评;其间有两则评论、商榷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

先是9月7日《中华读书报》上刊登了徐慈威的一篇《一流学者的“二流”著述——评李欧梵的新著〈我的哈佛岁月〉》,其后半月余,《新京报》“书评版”又登出了一则与徐文商榷的文章(9月23日,《“二流”学者的“三流”著述——兼与徐慈威先生商榷》),署名“舒平”。读完《我的哈佛岁月》,我原本想写点什么,一时没有下笔,正巧看到这两篇评论,还是把自己的一点想法写出来。

这两篇文章的名字放在一起有点绕,先要解释一通。徐文题为“一流学者的‘二流’著述”,在文中有一段关于“刺猬型”学者和“狐狸型”学者的论述,坦言“我宁愿相信,事实上李先生也是一流学者”,同时他认为“李先生的这本《我的哈佛岁月》,即使不用学术的眼光审视它,充其量只是二流著述”;而题中的引号一方面表明引自原作,另一方面也隐隐体现了徐先生的善意。舒文名“‘二流’学者的‘三流’著述”一看即知化自徐文,舒平先生坚持称《我的哈佛岁月》是“二流”学者的“三流”著述,其实是以退为进的法子,说到底还是想让人承认《我》是“一流”学者的“一流”著述。

舒平就这个问题首先向徐文发难:李先生在书中明确地说过自己只是“二流学者,三流作家”,(书中欧梵先生说的是和“西方传统中的名家”相比,“以世界大师级的尺度来衡量”,“有时自嘲”,以此自况,这其实是看似自谦实则自负的说法),你非把他归入一流之列,莫不是想“借批判的对象来抬高自己”?进而以此猜测竟得出结论:“国内的批评界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有些批评家专门喜欢拿名人开刀,借此打通自己的成名之路,即使批评的对象不够一流,也非要把他说成一流,否则自己的批评便会显得缺乏分量”。看完这段话我大吃一惊,徐慈威的文章写得很是平和中肯,(相形之下倒是舒平的文章到处显得尖酸),我竟没有看出包藏了这样的祸心,忙按图索骥地把徐文又读了一遍,除了读出诸如“由于李先生骨子里是位学者,所以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还是在在地透露出它所蕴含的或者说内敛的学术价值”等句子和为文的坦率真诚外还是没有其它——似乎是舒平虚惊了一常其实舒先生的话也并不新鲜,是文坛上的故伎了,前几年有个沪上文人就惯用此术,把一切批评者都看作“攀援的凌霄花”,这种话的恶劣之处就在于以自己已获得的话语权力而制止别人开口,幸而不是欧梵先生本人;我看到这类话一向有些愤懑不平,时至今日居然还有人发此旧论,让人不免惊讶,不过听来既颇为耳熟,就不会如小儿女羞赧而退,还要照做凌霄花。

舒平的文章存在两大问题,剖辨清楚,许多问题自然水落石出。舒文的第一类问题在于往往把一个问题推向极端,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这样就歪曲了徐文的原意往往导致谬误,他再紧抓不放加以发挥,结果讨论的其实不是一个问题;我无暇指出文中无数的逻辑漏洞,仅举两例。

一例是徐慈威先生认为“以一个货真价实的哈佛教授而与哈佛女孩的妈妈去比试,去打擂,起点就不高”,舒平先生则说出这样一番话,“如果一个人总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喜欢将人分成三六九等,那就是思想有问题了”,“哈佛女孩的妈妈怎么了,人家能把女儿培养成才难道没有资格将自己的与众人分享吗?”前者提出的问题是欧梵先生作为在海外多年的学者、知识分子在书写个人记忆时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高度,这种被期待的精神高度使得论者认为李先生不应以一个畅销书作家——哈佛女孩的妈妈作为参照(至于到底应不应该,下面会详细讨论),后者并没有在这个问题的本质上作出回应或驳难,而是粗暴地给对方首先扣上“总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喜欢将人分成三六九”,“思想有问题”的大帽子,然后是近似胡搅蛮缠的发挥,回头一看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什么时候前文中讲哈佛女孩的妈妈不能写书了呢?

另有一处,徐慈威举“罄竹难书”一例称《我的哈佛岁月》文字水平未免有些粗制滥造。至少在大陆一般的用法中,欧梵先生确实把这个词一连两次用错了。应该说徐慈威所指的“文字水平”就是指单纯的遣字用词,到了舒平的笔下,却颇为高调地称“我辈喜爱李先生文章,恰恰是喜欢李先生那种随意、潇洒,挥洒自然,天马行空的文风”,由“文字”到“文风”,舒先生偷换的概念可谓大矣!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舒平在文中提出,“徐先生认为李欧梵水平粗制滥造(看官注意,这里‘文字’又被置换成了‘水平’),我也想在此‘不知天高地厚地说一句公道话’,仅从徐先生的这篇文章来看,徐先生自己的文字水平也未必堪称‘一流’,至少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都没能被说服!”云云,且不说这里的“文字水平”又不知何时变作了论理的水平,也不说徐慈威先生论理的水平到底怎样,批评对象和批评者之间有无可比,需不需要比,这大概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请舒平先生恕我言语稍有不逊,因为这里实在有些离谱了,“商榷”到最后却质问起批评者的水平以壮声势,实在有些不妥;我其实想说明的还是,当一个概念反复被置换时,讨论已经没有意义了。

舒文的第二大类问题,也是根本的问题在于舒平本人对于价值的评判缺少一种内在的尺度,这才导致了形形色色的不一致和整个文章的“格调不高”。舒文中至少出现了三种类型的著述:回忆录、畅销书和学术著作,对于它们评判显然不能执行同一标准:回忆录有自身的精神维度,畅销书要符合的是市场的准则,学术著作也自有一套学术的规范,当然回忆录也可能是畅销书,但总是要遵循最“本己”的价值尺度。舒平本人意识中这种尺度的缺席造成了文章的混乱和可笑,一方面质问“哈佛女孩的妈妈怎么了?……”,另一方面又毫无道理地假借正义之名批判所谓“所谓的学术著作”;尺度的混乱导致对所提及的诸种著述都缺少应有的尊重(误读也是一种不尊重)还是很表面的问题,我说的“内在”是指一本好的回忆录应是一部优秀的精神传记和心灵自传,而不只是身体和经历的纪录,欧梵先生部分地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鲁迅的研究者,作为“中国公共空间”和“人文空间”的实践者,作为海外“芝加哥大学中国思想者部落”的酋长,欧梵先生所代表的文化趣味、精神倾向和价值立场值得、也引起了无数的关注,人们有理由对欧梵先生的思想和精神高度提出更高的期待。舒平试图否定这种期待不仅没有抬高反而降低了这本书应有的品格。我们希望看到一个以西方精神为背景、在俄罗斯思想烛照下的真正的“狐狸”,而不是一个在多元文化中栖身或逃避的供人玩赏的画了大花脸的波斯猫——难怪舒平先生那么津津乐道。

最后还是回到欧梵先生的这本新书。为写这篇文章,我把《我的哈佛岁月》又仔细读了一遍,无论是知识还是情感,在这本随性的小书中都很丰富,我认为其中写得最好、也是我最喜欢的,是几篇回忆老师的文字,如《史华慈教授》、《普实克》,《退休记事》也颇为感人,然而毕竟《我的哈佛岁月》是本匆促写成的书,没有来得及耐心地打磨,里面确实存在正如徐慈威先生所指出的一些不妥之处;至于书中“每每津津乐道的男女情爱之事”,徐慈威认为“未免不够恰当”(作为知识性的回忆录),舒平则认为是“率真”,是“真性情”的流露(作为个人的自传),我不作判断,而更愿意把它看作“道德判断被延期的领地”。不过舒文中说“今年终于读到了一本真正值得一读的书”,我还是觉得有些夸张了,如果舒先生真得这么以为,那实在是井中之论;而在其文末还有一段近似挑衅的话,我看后触目惊心,真真无言以对,其实舒先生多看几遍《我的哈佛岁月》中所论的书与人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了。

东汉马援在《戒兄子严敦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深以为是,并同样以此为戒,愿与舒平先生共勉: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重之爱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饱学之士大多周慎守礼,肤浅之辈大多腾嚣猖狂。这里我绝无嘲讽舒平先生的这篇文章“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意思,我只是私下里觉得徐慈威先生一番寓褒于“贬”的平和之论可能恰恰是对欧梵先生的理解和尊重,不由让人想起书中写普实克教授和夏志清教授笔战的一段,一对朋友间的“笔墨官司”不但没有损害友情,反而见出了双方的学术风度和风范;而舒平先生以剑拔弩张姿态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误解了徐文的原意,自说自话近乎无理,更为令人遗憾的是与欧梵先生书中所透露的宽容平和亲切的人文气息相背离,同时也冲淡了回忆所弥散出来的可贵的温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