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物的作文1万字(景物描写作文一千字)

写景物的作文1万字(景物描写作文一千字)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10-21 15:16:19
写景物的作文1万字(景物描写作文一千字)

写景物的作文1万字【一】

南方的冬天虽然不像北方那么冷,但也是一片萧瑟的景象。

小草蜷缩着身子,将它发黄的发丝藏进大地妈妈的怀里。在秋季掉光了黄叶的大树,只留下光秃秃的枝干,孤零零地挺立在路旁。几朵不知名的小白花从泥地里悄悄地探出头,充当冬天的使者。院子中,井里的水依然很清澈,只是变得更冷了,仿佛被妈妈放进冰箱里冰冻过一样。脚下的土地在冬天是僵硬的,用力踏上去,会有清脆的“咚咚”声。

街上的行人脚步匆匆,他们一边搓着冻得通红的手,一边赶路。有戴着口罩和耳机的上班族,有骑着三轮车赶着去卖菜的老奶奶,还有戴着帽子背着书包的学生们。大家怀抱着梦想,拥抱着希望,迎着凛冽的风,伴着轻柔的阳光,在这座城市里忙碌着。

吃过早饭,我和妈妈便踏上了去学校的道路。寒风呼呼作响,扯着我的耳朵和我戏耍,不一会儿,我的耳朵就开始发红,渐渐变得僵硬。我捂住耳朵,加快了脚步。冬天的冷气,透过厚厚的棉衣,刺痛了我的身躯。我忍不住发出“咝咝”的声音,妈妈将我的手握的更紧了,妈妈俯下身子,在我耳旁轻轻地说了一句:“宝贝加油,即使风再冷,妈妈也会陪着你走完的!”我望着妈妈,幸福地点点头。

南方的冬天,景色虽然萧瑟但依旧美丽,而它最动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意。

写景物的作文1万字【二】

明亮的光芒撕碎黑夜的面孔,东方的一抹旗帜骄傲地飘扬,亿万生命,向着太阳的方向,向着各自的梦想,尽力奔跑。

每次睁开睡眼,希冀的种子在这病态的慵懒的破土里生芽,绽放在眼睑上是一朵大大的微笑,我张开手,拥抱空气,拥抱阳光。

黎明的空气总是格外清新,丝缕的香馨从鼻孔钻出来,润湿了喉咙,清醒了心灵。道路上空荡荡,那你是否看到墙角某处已经长成了花苞,她正等待着第一缕阳光轻吻她,喜悦绽放。草丛里看到几个黑色身影忽隐忽现,他们都是自然的使者,躲在一角,等你发现。

在这清冷的空气中,放下面具,看到一个没有粉砌装饰的自己。

响午的太阳总是格外热情,翻腾的热浪从空气中带着湿腻的触感,窗外的一切都似乎没了声响。沉淀下心来,皮肤捕捉丝微的波动,太阳便在这时变得十分温柔,暖洋洋的金黄色让你依偎着进入梦乡,你不知道,睡梦中的你,一个温柔的弧度爬上你的嘴角。

在这湿暖的空气中沐浴阳光,打开沉睡心底美丽风景。

黄昏在这个季节似乎显的很漫长,阳光也变得慵懒,收敛起豪放,转身变成了小家碧玉,眼带笑意,晕红了天边的一片晚霞。看看自己的影子,长长地垂到身后的黑暗中,所有的一切都晕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又是一个转角,天空上已经变得幽蓝,像老者的眼眸,月亮不知何时现身,在薄纱后面掩面而笑。星辰镶嵌在这块沾上墨的幕布上,在几千万光年的那头向我们眨眼,岁月无法侵蚀那穿破黑夜来到我们身边的美丽。

在这深邃的空气中,风吹心漾,领悟着,没有文字的书中传给我们的深刻道理。

仰望天空,多少人被梦想牵着向前奔跑,气喘吁吁,无法停下?多少人匆匆赶路,忽视了路旁绽开笑脸的花?

沉下心灵,拥抱自然,享受美丽。去那些我们遗忘了的很久的美好。

写景物的作文1万字【三】

星期六早上,我约好朋友石安然、朱静宜、杭逸凡,一起去万竹园玩。我们手拉着手进了月亮门,走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上,小路的两旁是枝繁叶茂的竹子,它们在风中摇头晃脑,好像是在欢迎我们进入竹子的世界。

我们通过标签认识了很多竹子。有齐到我们小腿的鹅毛竹,有用来做工艺品的茶秆竹,还有粗壮的毛竹。我印象最深的是湘妃竹和金明竹,才开始我不认识它们,就问妈妈:“这是什么竹子?”妈妈说:“这是湘妃竹,这斑纹是湘妃的眼泪。”我想:这个传说我也知道,原来真的有这个竹子。金明竹的竹竿和别的竹竿不一样,是金黄色的,其节有一些绿色。走到翠竹掩映的竹里馆里,好像我们穿越到了古代王维的“竹里馆”里,记得他还写了一首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吹箫。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来赞美竹林深处的美景。我们站在竹里馆里看着门外池塘里的荷花,虽然荷花凋谢了,荷叶已经低下了头,但是我们知道:“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它们明年夏天会比今年开得更加美丽。远眺前面粗壮、高大的竹子,它们好像一个个高大的士兵守卫着万竹园。走出竹里馆后,我们去了竹林,穿梭在竹林间,脚踩着竹叶,听着那“沙沙”的声音,真是令人陶醉。

老师说:“竹子全身都是宝,叶子能泡茶、竹笋能做菜、竹竿能编东西。古人认为:竹子有高尚的品德,它高风亮节、傲然挺立、胸怀坦荡,宋代的苏轼写了一首关于竹子的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可见古人是多么喜欢竹子。

走进万竹园,不光欣赏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而且也让我深深地喜爱上了竹子。

写景物的作文1万字【四】

南方的冬天里没有雪,故事里也没有雪,只有凛凛的寒风和不时的雨天,两者参杂在一起对于不喜欢冬天的我来说显得格外无奈。南方里的冬天也会有格外温暖的故事,一杯奶茶,一首歌,一个人,足够讲一个故事,无论动人与否。

对于一直生长于南方的我来说,格外喜欢北方的雪,因为下雪可以堆雪人,滑冰。有期待的生活让人充满动力和活力,读到一篇好文同样也能让人振奋,使原本低沉的的情绪又高涨。偶然间在广播听到一篇《别到处说你的苦,没人愿意听到负能量》的文章,作者是一直特立独行的猫,翻看了她的博客,值得看一看。小时候期盼冬天快点过去夏天快点到来,长大后冬天竟然没有那么长那么冷,也算是一种温暖。

没有雪的冬天,有西方节日的平安夜和圣诞节,商场里装饰的圣诞树充满过年的气氛,还有热卖的苹果。想起以往的圣诞节是抱着各种各样的圣诞卡到学校与同学交换,大家脸上洋溢开心的笑容。也许,过节大家图的就是开心和陪伴。大概最深刻的是前些天平安夜时候,同伙伴去刷街二十多公里看风景,回来时候天黑又下雨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兴致。南方的冬天没有雪,但有故事,有陪伴,回想起久前,甚是不喜下雨天缘由简单到是因为没有一把像样的伞,现在独立生活离开父母的视线,从前觉得身不由己的事情多渴望能够随心所欲,现在却觉得荒唐可笑也不觉得当初的渴望有多炽热。时过境迁,很多事情再没有当初的意义,于是对自己说条件允许时一定要及时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人生没有重来也没有彩排,错过的有时会成为遗憾。南方的冬天没有雪,可北方的冬天有雪,想堆雪人,滑冰,到北方的冬天去吧,那里有雪,天地都白茫茫。

南方的暖阳,寒风,在南方心中装着北方,惦记那里的雪花和童话。一壶茶,一首诗,沐浴在南方的暖阳里,写着诗里的北方,装在心中的念想。

写景物的作文1万字【五】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南方的雪和北方不同,没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也没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只有万籁俱寂的和谐。

天刚蒙蒙亮,新的一天就又开始了,月亮还没下班,太阳就已经迫不及待启程了,于是,天空上就出现了东边一个太阳,西边一个月亮的情景。早上空气中弥漫着一层薄雾,这雾说来也怪,时大时小,但随着太阳愈来愈明显的照射下,它才依依不舍地散去。这时,街面上才依稀出现了一些行人。因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才有了一年四季,但冬天的夜晚总是来得太早,走得太迟。

除了街面,林子里也静的骇人,动物们开始了冬眠,鸟儿们早已迁徙。正如老舍所说,“冬天是个难熬的季节,有的老人熬不下去就离开了”,树木也是如此,有的树木凭借顽强的毅力活了下来,而有的却枯萎了,风呼呼地吹着,“嘎吱”一声脆响,树枝掉落在了地上,也无人问津。

人们凭着一丝信念,在冬天的严寒下艰难地向前,坚持不懈,努力奋斗,这信念大多都是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严酷的冬天过后是生机盎然的春天。支撑着人们前进的远不止这些,虽然大自然是无情,残酷的,但人情是温暖的,有父母对异国他乡的游子的牵挂,有老师,同学的关爱,有亲人的嘘寒问暖。我们在冬天充满希望,充满前进的动力。梅花有了对暖春的信念,才能绽放最灿烂的花朵,展示生命的风采;翠竹有了对暖春的信念,才能在刺骨的寒风中屹立不倒,展示生命的坚韧;雄鹰有了对暖春的信念,才能在湛蓝的天空这振翅翱翔,展示生命的力量;苍松有了对暖春的信念,才能在悬崖峭壁上扎根生存,展示生命的顽强。

云舒云卷,阳光灿烂,不负韶华。终于,南方的秃地上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绿意,正如傅雷先生所说“秦桑低绿枝,蕉草碧如春”,南方的春天到了,新的生命又开始了……

写景物的作文1万字【六】

缓缓飘落的枫叶像思念,我点燃烛火温暖岁末的秋天。

我不喜欢冬天,不为别的,就因为太冷,让我觉得这原本奇妙的世界变得那么僵硬无力,整个世界都木木地闭上了双眼,安静地冬眠。立在窗边定眼向窗外望去,树上的叶子虽没掉光,但树木却显得如此憔悴,街道上行人和车辆寥寥无几,偶尔听到大笑声,但仅仅一秒不到,瞬间万物奄奄一息。这时汽车呼啸而过的声音和喇鸣声,再大也唤不醒沉睡的一切。

因为冬天的寒冷,让我觉得咱们这个地方的冬景一无是处。“咱们这边下雪了,等明早一起来就能看见铺满到处厚厚的雪了!”电话的那头是山西。那里早已大雪纷飞白雪皑皑,虽然确实要寒冷得多,但有价值,就像“上帝关了你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一样。而咱们这呢,寒风凛冽,干冷,又没有可观的景色,这个温度虽说有10℃左右,但对于咱们来说,已经足以令人抱怨了——因为我是南方的孩子。

我原本是很喜欢下雨的,因为雨可以形成一段独特的音乐。听着大小不同时的雨拍打着屋檐和窗户,那种感觉很奇妙。但是冬天,不了,我否定了我的观点,我开始厌恶雨天,因为它会使本就寒冷的天气越加的冷,气氛越来越沉沦。走在湿漉漉的街上我会抱怨和担忧。抱怨天气的不佳和担忧溅起来的泥水弄脏了裤脚,因为冬天的衣物确实很难洗,尽管不是我自己洗,但弄脏后难免会遭来教训。

雨,越下越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