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阅读的感受作文400字(阅读心得怎么写三年级400字)

小学三年级阅读的感受作文400字(阅读心得怎么写三年级400字)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10-24 16:34:05
小学三年级阅读的感受作文400字(阅读心得怎么写三年级400字)

小学三年级阅读的感受作文400字【一】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黑词语的含义。

罪魁祸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休养生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产生沙尘暴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量用原文语句)

4.第三自然段中的“过度开发”是指什么?这段文字采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方法,请举一例简要说明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沙尘暴。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和严重危害。 2、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灾害的首要因素。大自然经过休息调养,恢复元气,达到生态平衡。 3、有沙源。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 4、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①??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连续三天??横扫三分之二土地(任举一个数字即得1

分)。②这里运用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沙尘暴来势凶猛、规模巨大、危害严重的特点。 5、示例:对森林乱砍滥伐。封山育林(举例恰当,措施合理即可)。

(三)

1、“册”是由竹片或木片制成;用绳子串编;笨重、体积大,使用不方便。“缩微图书”由胶片制成;采用缩拍技术;轻便、体积小。 2、作比较、列数字。 3、缩微图书体积小、重量轻;缩微技术的运用时间早。 4、科学技术的发展。 5、“一般”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这样说更符合实际。 6、设想有创意,特点表述清楚即可给满分。

小学三年级阅读的感受作文400字【二】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

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阅读选文,具体说说“策”与“缩微图书”的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四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举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传递情报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策”到“缩微图书”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种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三段中说“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句子“一般”一词有何表意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理想中的书籍是怎样的?请设计一种并简要说说这种书的特点。(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三年级阅读的感受作文400字【三】

又一个9月,俺又有了一批新弟子,虽然与我的初衷有些出入,但几周下来,感觉还不错,心情也渐渐好起来,开学综合症大大减轻!

7班班妈是我08届的科任搭档,她对学生的教育很是用心,总是循循善诱,深入人心,孩子们都说她是一位和蔼亲切的班妈妈。看来,温和的教育方式也能凑效,欣赏的方式更激励人心。孩子们时时处处显得阳光、积极,特别理解支持老师,这是中途接班很难见到的情形。

8班低一个层次,老师们告诉我,这个班的小刺头、大刺头比较多,我决定先放下新课,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培训,磨刀不误砍柴工嘛。现在看来,孩子们不管基础多差,都能乖乖听我指挥,跟着我积极向前了,下一步就是如何让他们能有小小的进步,尝到一点付出之后的甜头,否则一切都很难持久!

学生的第一本作文集诞生,孩儿们既觉得新奇,又有些兴奋,仿佛有了奔头,我自然暗自得意,他们总算中招了,以后对写作或许会感兴趣一些了。

这么多年,总算过了一个有点实质意义的教师节,心情不错,没影响过中秋节。

新任父母官姗姗来迟,一来就放火,既有压力,也有期待。其实老师们不在乎吃苦受累,只希望自己的努力被认可,看得到更多希望,觉得自己的付出值得而已!

将有机会被外出学习,还要陪徒弟去参赛,又可以借此机会见见世面、开开眼界了。

新学期,新气象,新希望!

小学三年级阅读的感受作文400字【四】

在粗读的基础上,这次阅读是要带着题目进行阅读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很多题目是基础题目,要我们解决的是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和说明文中的文段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列图表、摹状貌、作诠释等,前五种却是我们最常见的。我们要把他们把握住,不仅能区别他们是哪一种说明方法,而且还要把握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1.常用的说明文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子,具体说明

列数字,准确说明

打比方,生动说明

作比较,突出说明

下定义,准确说明

2.如何区分作比较和打比方:

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

(二说明的语言。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重要特点。

(三文段在语境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总起等。

小学五年级的课程很快就要结束了,大家都希望在期末能考出好的成绩。那么复习的时候,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小学三年级阅读的感受作文400字【五】

进入新学期,嘉豪升四年级了。这学期换了新班主任,数学老师也换了。从开学到现在,班主任老师给我的印象是干练、严格,对于语文作业的要求很高,比如鼓励孩子们每天有一定的阅读量,完成积累作业;对于孩子们的生活习惯要求很高,比如收拾书包、吃饭的速度、整理课桌的整洁度、树立时间观念等,讲究做事的质量和效率;当然对于家长们的配合也有要求,比如填写回执的签字等等。

由于语文老师兼着班主任,而且兼着年级组的组长,所以这学期的作文课由另外一名老师担任。老师第一节课没有布置具体的作文,而是交待了两件事:一个是让孩子们自己设计一个作文本的封面,可以做些封面设计,可以取一个笔名,也可以在自己的作文本写上“***文集”之类在我看来极具大师范儿的书名。二是让孩子们画一张游览图,可以是某个景区的,也可以是某个小公园的,在图中简单介绍游览点位。嘉豪用了半天的时间来完成,感觉完成作业的过程也象一个创作的过程。这种创作不仅仅是文字表达,也有着一点设计、发挥的空间呢。

数学老师通过一张调查问卷令人感觉一新。这张问卷除了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等一般问题之外,还让孩子们自己想象“数学是什么”,假设数学是一种食物、一种颜色、一种动物,它是什么,并说出理由,而且特别说明答案无所谓对与错。嘉豪给出的答案是:“如果数学是一种食物,它可能是番茄酱,因为番茄酱湿的时候很好吃,干了以后就不好吃了,数学如果经常运用,就不会忘记了。如果数学是一种颜色,它可能是深蓝色,因为深蓝色显得有神秘感,数学里也充满奥秘。如果数学是一种动物,它可能是水母,因为水母总是在水里飘忽不定,数学有些问题不统一答案,也飘忽不定。”看着这个答案,觉得小伙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细细想来很有道理。

四年级,学习的压力明显感觉比前三年大了,好在嘉豪基本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自己知道该努力。在和很多家长交流时都表示孩子升入四年级后要考虑更多的辅导班,但我们仍不想跟风,仍想继续保持自己的节奏,在抓好学习的同时能够在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最近在朋友圈看到几篇文章,一篇是尹建莉老师的《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一篇是一位外交官父亲的教育笔记《父母对孩子的最大影响是性格》,还有一篇是一位在国外的中国家长写的《别让孩子迷失在同伴压力里》,文中的观点与我们一直以来的理念有相似之处。我想,在不容忽视的集体焦虑面前要保持淡定,不易,但努力为之。

小学三年级阅读的感受作文400字【六】

这本书有七个内容第一个是:冰心,走过一个世纪的爱,第二个是:文学名著故事,第三个是:战争与和平,第四个是:海伦.凯勒,第五个是:没有魔法的.童话,第六个是:贝多芬,第七个是:奇妙的声音。

我最喜欢战争与和平中的《魂飞雪原》,和没有魔法的童话中的《爱心树》。《魂飞雪原》讲了主人公蓝魂儿,勇敢的去捕捉正在树洞里冬眠的狗熊,这是一个惊心动魄故事。《爱心树》讲了主人公一颗普通的大树和一个小孩,大树为小孩付出一切代价来讨小孩高兴,这是一个愿意默默奉献自己的故事。

看了这本书,让我知道要向蓝魂儿一样勇敢的去面对困难。还要向大树一样为祖国默默奉献自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