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也挺好作文400字记叙文(这样也挺好作文700字叙事)

这样也挺好作文400字记叙文(这样也挺好作文700字叙事)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06-17 16:44:31
这样也挺好作文400字记叙文(这样也挺好作文700字叙事)

这样也挺好作文400字记叙文【一】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这样也挺好作文400字记叙文【二】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这样也挺好作文400字记叙文【三】

有些同学在“点题”时,自觉是“高人”,总是嫌作品中的人物太“草根”,激情缺失,心智愚钝,思想苍白,于是路见“草根”一声吼,不该开口也开口:“就此打住,且听我给你指点迷津。”

也有些“聪明”的同学,自觉此举有点太“喧宾夺主”了,于是玩起了“小精神”——让“代言人”开口。何谓“代言人”?就是作者凭空虚拟的一个高人,其作用是在记叙文中及时出场,来替作者发言。其经典造型有二:一是武侠版的仙风道骨的老者,二是文化版的穷经皓首的圣哲。一开口,不是“真谛”,就是“哲理”,让你霎时“灵魂出窍”“肃然起敬”。

殊不知,我们都是生活在大干世界的一介“草根”,虽然身份“卑微”,但对生活、人生、社会的感悟并不“卑下”。在“点题”时,草根开口,虽还有点青涩,但它是只属于记叙文中人物的独特感悟;而高人聒噪,虽高纯而高标,但它已是“我们地球人”的共同感悟。记叙文中“点题”的震撼力,生成于“我的”个性,而绝非“我们的”共性,而且还有着自身独特的“质感”和“况味”。

在记叙文《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中,一位来自大瑶山贫困农村的老父亲是这样教育自己与城市同学比条件的孩子的:“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这句话虽出自“草根”,粗糙而又土气,但它是原生态的,有着“硬汉”的性和“不向命运低头”的刚性,它比任何“高人”的“真理”更富有生活的质感和人生的况味。

这样也挺好作文400字记叙文【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或作文呢?请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2.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

3.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4.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5.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⒍写事离不开写人,同此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样也挺好作文400字记叙文【五】

每一段时光都有它独特的味道。青春,是酸涩的青苹果,承载着我们无忧无虑的记忆。即使有些事,已经好久不曾重演,我却依旧记得那舌尖上的味道。那种记忆,挥之不去。

记得爷爷最爱吃馒头,奶奶一年要不停地做馒头。当那蒸气慢慢地向上钻,跑到天花板上时,烟雾笼罩了整个厨房,也在我的牙缝间穿梭。往往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奶奶会把做馒头剩下的已经发酵的面团放在桌上,拿擀面杖来来回回地抚平,然后改大刀切成长条,最后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旁边的火烧得很旺,水咕咕地冒泡了,奶奶把一大把面洒下去,拿勺子来回搅几下。最后不紧不慢地盖上锅盖。往往这个时候,我便会踮着脚,拼命盯着锅沿,想看面什么时候能熟。

当我专心致志等的时候,奶奶已准备好配料,麻利地掀开锅盖,依次丢进配料,再淋入麻油,放入香菜。一股好闻的面香立刻钻入我的鼻底。不等奶奶说,我便飞快地坐到椅子上,拿好了筷子。奶奶见我这样总是先慈祥地笑一下,然后吩咐我慢点吃。我哪里听得进去,张开嘴就往里送,立刻我舌尖都麻了。那面条刚碰到舌尖,

一点微微的辣和酸便在口腔是跳起了双人舞,它们陶醉了味蕾,伴着麻油的香味,蔓延到我的全身,我抱着碗“呼呼”地往下灌。当时的我狼吞虎咽,哪里顾得去仔细品尝。

也许是看到我对面条是如此地痴迷,后来妈妈也学会了制作馒头与宽面。每天早上我才起床,厨房里早已是热气腾腾。等我洗刷出来,一笼还冒着热气的馒头便早已经端放在桌面上。尤其是那一碗碗的宽面,虽然从来都是不变的美味,但上面的佳肴却天天不同,有时上面盛一个鸡蛋,有时上面放几片青菜,一看到,便会顿时便激起我的食欲。

一碗面条,早已不只是填饱肚子的美食,而是传递情感的一种方式,透过那舌尖上的美味,总会有一种温情悄悄地进入我的心房。

【升格指导】

当《舌尖上的中国》正在热播之时,作者选择美食作为写作对象,取材颇具时代性。纵观全文,无论是制作馒头与宽面的情景,还是表达自己对面条的情感,均细腻逼真。这样的文章,若出自初中生之手,算得上优秀之作。对于高中生而言,却又显得有些单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者只懂得正面描写,不懂得侧画或反面衬托。想一想,能不能模仿《舌尖上的中国》的作法,探究一下这美食的来源呢?比如加一段对麦田的描写,那样文章不仅有了情景交融的效果,更让美食有了一种情感底蕴。又想,在当今这个时代,还有几人会天天制作馒头与宽面呢?能不能换一种角度,从反面来讲述这种美食的远逝呢?那样或许更能展示这份寻常美食曾经带给自己的幸福与美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