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本心不随波逐流作文(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的作文)

坚持本心不随波逐流作文(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的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3-09 15:40:48
坚持本心不随波逐流作文(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的作文)

坚持本心不随波逐流作文【一】

已经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帖子:七旬老人昏倒躺在路边,众人,围观却无一人伸手,究竟是上当后的警惕还是日渐薄凉的冷漠?

他们是失去了本心。

何谓本心,就是心底最初的声音。古语言:“人之初,性本善。”那么,善念又何从而来?在奉守善行的途中,定然会有人被威逼利诱,解甲归田只是时间问题,恰如:“老酸奶”不就是非法利用破旧皮鞋生产,而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又如“双面侠”朱少不就因私受贿赂,滥用职权,而落得身陷囹圄的境地?

可即便如此,仍有那么一些人只管正视前方,就像溪流习惯于奔腾,大海习惯于咆哮一样,他们习惯了心志雪浩,正步前行,这,便是本心了,就像拜伦所说:“不管头顶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受任何灾难。”

看见老人摔倒的时候,你一定是想扶的吧;看见垃圾乱拋于地之际,你一定是想拾起的吧;看见他人财物无故遭“顺走”之时,你一定是想大声呼喊的吧。那么,是什么阻止了你呢?犹豫?害怕?麻烦?还是随大流?或许都有吧!可你是否想过扶起老人,让社会多一份温情?拾起脏物,让家园多一分整洁?唬住小偷,让社会多一份正气?

别犹豫,坚守本心!

都说学海如战场,你我是兵,苦难多敌。诚然,这的确是一场残酷的挑战。胜,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败,则一身落魄无穷尽,耗尽青春,徒留悔恨。然今日之学涯,更多的则是随遇而安,自甘堕落。少年时代的意气风发,在浩瀚的学海里被时光冲刷得消失殆尽,哪还有人记得我们学习的初衷?这不是我们求学的本心!心拥梦想,砥砺前行才是我们该有的姿态!

万莫动摇,坚守本心!

陶渊明厌恶社会的黑暗,为留住本心的那份高尚纯洁,依然选择辞官归隐,却留下了《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追随本心,即使与这世界相违背,那又如何?我命由我不由天。就像溪流,即使九曲十折,也要汇入大海;就像星星,即便月凝如华,也要绽放满夜的光芒;就去你我,既手捧百花,岂有观芬嗅芳而不酿之理?

但随我心,坚守本心!

坚持本心不随波逐流作文【二】

冬去春来,四季轮回,岁月匆匆。我们每个人都在变,但不管怎样,不要忘记告诉远方的自己,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夜,总是来的悄无声息,窗外霓虹闪烁,形形色色的人奔走在街上,奏响一首不眠的歌。

清浅静夜,一杯清茶,一卷墨香,执手提笔,却早已忘记心中所想。倚窗而立,凭栏远眺,凝眸处,繁华依旧。匆匆岁月,似水流年,却难觅旧时的简约明媚。洗尽铅华,卸下伪装,放空心灵,我还是我,素心依旧。

在人生的路上,时常回望来时的路,别迷失了自己,迷失了归途。

生命太短,转眼便是明天,别让光阴蹉跎岁月。世界太大,转身就是错过,别把时间留给遗憾。一纸信笺,道不完心中夙愿。曾追求的快乐简单,现也不甘于平凡。努力着,奋斗着,只为有一天也能走上遥不可及的云端。任凭浮华一世,不畏红尘纷扰,只愿岁月静好。发丝绕指,低眉轻吟,但盼浅笑安然。

曾幻想烟雨楼阁,小桥流水。曾羡慕桃花点点,绿水青山。但,是梦终成空。转身回望的那一瞬,看到的依旧是钢筋水泥,车水马龙。逃不开世俗的束缚,为愿得心中一片净土,携一抹阳光,遮掩忧伤,浅笑安然,静守时光,以待流年。曾以为时光流转,我不是过客,而是归人。但年华悄逝,我终归明白每个人都是这茫茫红尘中的一隅,逃不离,躲不开。行走在世间,有的人心向阳光,不畏忧伤。有的人却被岁月斑驳了心灵,再找不到旧时的完美纯真。

我一向相信最美的风景永久在前方。所以,我一向向着远方奔跑,从不停歇。一路荆棘,一路沼泽,都无所畏惧。但我还是会怕,怕我站在远方回看来时的自己,早已形同陌路,不相为谋。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但是是和自己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夜,深了。依旧辗转不眠,思索着,自己做每件事的最初目的,最想得到的收获。思索着,是否在这追逐的过程中渐渐地变了味道。

岁月总要留一些伤痕让我们刻苦铭心,人生总要留一些痛苦证明我们以前来过。千载浮华终如梦,梦太深,亦难醒。何况前路漫漫,诱惑太多,如何把握自己成了一门必修课。远处的地平线微微发亮,想伸出双手,遥握那一抹霞光,却发现它终究是触摸不到的冰凉。恍然间明白,世间多少人,多少事,遥不可及,可遇难求。路伸向远方,收拾情绪,整理行囊,融一串眷恋,念一行祈愿。摇曳岁月深处的冷暖,留住自己最纯真的笑脸。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坚持本心不随波逐流作文【三】

当开跑车送孩子上学的李先生拒绝因照顾其他孩子的心情而换车时,他被高举“教育”旗帜的老师赶出了群。我的心也凉了半截,引起攀比这个罪名来得猝不及防,以此来逼人放弃他因劳动所得的与之匹配的财富,这种行为太过无理和可笑。

到底是三年级的孩子会攀比,还是家长与老师的不平衡心理披着利于孩子的外衣在作怪,其实显而易见。送孩子上学本是一件充满温情的事,因仇富的不良心态,人们只看到了“跑车”的形式,打上炫富的标签,曲解了父爱还躲在屏幕背后自鸣得意,不可不为之悲哀。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在财富面前,自卑太无助,愤怒又很茫然,所以折中的仇恨被人们选择,排挤富人时便不会不知所措,拉上教育的名号让鸣声更尖厉,让“换车”的要求听起来也冠冕堂皇。

但我们绝不肯也不能接受,如果李先生换了跑车,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承认了他们畸形心态的合理性。况且这样的'要求永不会停息,一位李先生换了跑车,那么富有的王先生赵先生也被指责与诟病,当先生们换掉了跑车,那么家里的别墅也该落锁,身上的林林总总上上下下的可能引起攀比的物件一概要消失,这该是一个多么残忍与可怕的社会。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写道:“约束自己比任何手段都更有效的让我们避免外在束缚”。与其逼迫劳动者扔掉财富,不如收起嫉妒之心,降下所谓教育的旗帜来用他们的“富”激发自己的努力。我们该尊重每一位努力而获得财富的人,这个社会才能鼓励年轻人开拓进取并为光明未来而奋斗,逃避永远无法改变现状。教育的本质该是消除这种心理而不是消除这种来源,李先生的坚持反而是一种教育,对孩子,对家长,对社会亦是。

我们坦然承认这个世界上有人浮躁地用外物来包装自己,享受别人羡慕与嫉妒的目光来自我满足。可是他们越炫耀内心越缺少,如果我们真的面对穷与富淡然无谓,他们的优越感便荡然无存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便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我们追寻的财富合该是内心的充实与丰盈感,灵魂的高贵从不用财产多寡而评判。

尼采说人和树是一样的,越是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可是向往财富和仇恨富人本就不该混为一谈。是李先生的坚持为我们指引了方向,且去追寻阳光,且去见证人生的意义,比起老师拙劣的借口,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坚持本心不随波逐流作文【四】

“你说,这次运动会能赢吗

"女A问。”呵,就我们班个个瘦弱的样,肯定输,干脆向学校申请不参加得了!“女B刺耳的声音响彻整个教室,教室顿时气沉沉。

如此自暴自弃的一幕,令我深思。在还没有行动,还没有努力之前,人们总喜欢给自己买一个心理牢笼,然后上把锁,把自己关起来。一个无信念,无追求,只停留在起点的人,那么他的生命有何意义?行动了,我们竭尽全力的付出,坚持以努力弥补不足,那么胜利到来有可能性,可就因为害怕失败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成功率永远只有百分之零。

望历史长河,为后世留下创世著作《史记》的司马迁,他得罪皇帝,被处宫刑,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耻辱和打击,你能说他占有无比的优势吗?你能说他的创伤对他影响不大吗?你能说他的成功是不需要在强烈打击下坚持创作而得来的吗?没错,正因为司马迁的勇于尝试,坚强乐观,以坚持化不可能为能,创下了不朽巨著《史记》,让数百年来的人,敬佩不已。

先不说古代的司马迁吧,那对现代可能太遥远。就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保尔在投入到革命解放中时,因多次受伤,劳累过度,导致最后身体瘫痪,双目失明。正如人类本性,所有人都会觉得这已经是个废人了,不会有什么贡献了。可坚持总会化不可能为能!保尔以他那熊熊热情,想方设法的克服一切障碍,用文笔写下了《暴风雨所诞生的》,激励大众,持续他的革命生涯。也许你会说这只是虚构的,但这就是本文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真实写照。

有所坚持,源自内心。正如现代27岁就成为亿万富翁的陈安之叔叔所说:”成功者有强烈的“。我们要想成功,首先要有一颗强烈渴望成功的心,相信在的促使下,在坚持不懈中,所有原本都不是难题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朋友,挣脱心灵的枷锁,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坚持,让不可能为能吧!

坚持本心不随波逐流作文【五】

“我愿意站在高处,因为那里能听到上帝的声音”,这是欧洲思想启蒙运动时期,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一句话。每个人最开始都想要站在那个最高处,那个思想的最高处,那个灵魂的最高处,可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又有几个人能坚持本心不断朝向最高处去努力,去努力倾听那“上帝的声音”呢?

成为一名演员应该是许多人的梦想。原因有很多,也许是喜欢闪光灯下的自己;也许是因为喜爱受人追捧生活,也可能是沉迷影片中一个又一个的世界,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当你成为知名演员时,让你站在人生的高处时,你是否会想起自己当初是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慢慢的品味生活,倾听自己最初的心声。现在有许多人,为了出名,不惜下本炒作。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完美形象。在公众、观众面前,营造出一个完美女神男神的形象。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择手段。欺骗着自己,也是欺骗着其他人。成功的那天,为自己的行为找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然后一带而过。享受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然后彻底忘记初心。忘记当初自己想要倾听上帝的声音的梦想。

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只想站在高处,却忘记倾听上帝的声音,站在高处固然是一种境界,倾听上帝声音则是一种高度。在这个社会中,达不到这种高度就不如,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我国古代陶渊明刚入仕途时也曾站在高处,有着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可在朝堂中因为自己初心而不得志。无奈选择归隐田园、放飞自我,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站在高处的陶渊明,没有像列夫·托尔斯泰,倾听听到上帝的声音。但是换了一种人生角度,他依然听到属于他自己的上帝的声音。所以就像维特根斯坦所说的“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陶渊明在当时社会所受到的挫折让他选择贴在地面步行,这恰恰让他找到了那来自上帝声音来自内心的呐喊。写下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倾听到属于自己的上帝的声音。

站在高处固然好,贴着地面步行,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更是倾听上帝的声音的方法,上帝的声音不仅出现在高处,还出现在内心深处。

站在高处不是成功,在那里倾听到上帝的声音,才是胜利。不忘初心,坚守本心,无论站在高处,还是在地面步行都会听到来自内心的呐喊,来自上帝的声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