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那道坎儿作文700字(跨过那道坎作文800字左右)

越过那道坎儿作文700字(跨过那道坎作文800字左右)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6-22 01:42:52
越过那道坎儿作文700字(跨过那道坎作文800字左右)

越过那道坎儿作文700字【一】

那是一个下雨的早晨,我和妈妈坐上外婆的公交车,车缓缓地驶向外婆家。我坐在靠窗的座位上,望着窗外后退的风景,心情别提有多好,忍不住想高歌一曲。

车在下一个公交站停了,走上来一位妇女,她低矮而又佝偻,脸色黝黑,穿着简朴,脚上的拖鞋满是泥巴,手上挂着三四袋的东西,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农村妇女。我对她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只见她买完票后,一屁股坐在我前面唯一的座位上。一股臭味扑鼻而来,我连忙捂住鼻子,手脚麻利地打开车窗透透气,我对这个妇女的`厌恶之情油然而生。

车走了一小会,又停了下来,上来了一位头发斑白,年近古稀的老爷爷。车上已经没有空座了,他只好抓住扶手,老人随着公交车转弯而摇晃。突然,一个急刹车,老爷爷差点摔倒。见此情景,我想起老师说过的话“要尊老爱幼,主动给老人让座”,可到外婆的家还要半个小时的路程,这么远的路,坐着可比站着舒服,再说别人也没有让座,我犹豫不决,假装没看到,继续欣赏窗外的风景。

这时,耳边传来:“老人家,您没事吧,您坐我的位置吧。”我转过头看一下是哪个好心人主动让坐,令我难以置信的是那个人竟然是那个农村妇女。只见她把老人扶到座位上,自己一手拧着大大小小的包,另一只手紧紧抓住扶手。

这是,雨停了,天空中出现了彩虹,我看了看彩虹,又看了看那个妇女,觉得那个妇女和彩虹一样美,觉得那个农村妇女就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越过那道坎儿作文700字【二】

大家还记得06年春晚那个扣人心弦,赢得观众赞不绝口的节目"千手观音"吗?那舞蹈唯妙唯肖,婀娜多姿,那动作整齐划一,那音乐悠然典雅。那些舞者用心舞蹈,看了使人荡气回肠。。。。。。谁能想到这些舞精灵们是弄哑人呢?他们伴随着音乐偏偏起舞,用舞蹈来编织梦想。她们无法听到音乐,但却用心去感受音乐,音乐已经深深镶嵌在她们灵魂里,她们用心感受声音,感受美,表演的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她们全身心地投入舞蹈,在那个无声世界里感受另一种美好的境界,灯与影的交错使她们分外妖娆。。。。。是什么,让她们拥有如此美好的布翼?是什么,让她们如此执着执著?是什么,让她们配合的如此完美?是心中那份炽热的感情,是他们对音乐对艺术如痴如醉的热爱,是他们对音乐对美好世界的渴望与追求。虽处于无声世界,但却无声胜有声,只因为心中最美的`念想。

这个节目虽早已过去,甚至与淡出人们的视野。但那一个个自信灿烂的面容却成为了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越过那道坎儿作文700字【三】

这一幕便是这般在我心中埋下了向往的种子,为了心中的那道美景,今夏我便来到了长城。

此时已是盛夏,天气燥热得很,尽管刚下了场小雨,但还是敌不过炎阳的威力,没有丝毫凉爽之意。我抬眼仰望着,已有游人慢慢地爬上去了。他们如同蜗牛一般缓缓前行着,远看就像临风飘举的彩带似的,仿佛轻风一吹,就要翩翩起舞。

我早就迫不急待了,一找到入口就三步并作两步地沿着台阶行进。总算是到了一座烽火台了,我连忙瞅准了一个瞭望口,凑过去想一睹那山川美景。可不成想,因着那场小雨,山脚的景物都被蒙上了一层薄雾,透着这层“面纱”。那大片的浓绿竟朦胧起来,看不真切。

我像是只泄了气的皮球。刚才的努力都白费了吗?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高的地方,看到的景致定会不相同。我抬脚正欲继续,可刚才的那股跃跃欲试的劲儿早已飞至九霄云外,觉得满是疲惫和沉重。要放弃吗?周围也是三三两两爬山的人。他们有的就此回头,望难却步,有的'踽踽独行,挣扎犹豫,有的仍拖着沉重的步子,卯着劲儿一步一步地迈上台阶。而我心中,那幅神秘的、满是绿意的巨龙蜿蜒的画面一遍遍地重现,一遍遍地清晰……为了心中的那道美景,豁出去了!我一鼓作气迈出脚步,平坦的大道就大跨步地走过去,又窄又高的石阶就手脚并用爬上去!“万事开头难”,只要有决心走出这第一步,那接下来的便容易多了。

不多时,我就登上了最高的峰火台。伏在墙边,我胸中溢满豪气,心满意足地欣赏着魂牵梦萦的山中美景,多浓的绿啊,铺天盖地的朝人袭来,耳畔是轻快惬意的风,带着自然的清新气息。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大地上,这等壮丽的美景,远胜过我原先的预想,对,不虚此行。

越过那道坎儿作文700字【四】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缀满了荆棘的篱笆墙便是挫折,我们通过时,或许会遍体磷伤,但如若我们不努力,不越过这挫折,我们就一无所获。

纵观历史,无数名人正是如此:奥斯特洛夫斯基通过努力越过重重挫折得以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经过努力克服耳聋之痛才创作了《命运交响曲》,这一切不正告诉我们惟有努力才可以越过挫折吗?

回想一下,当我们游览群山时,或许见过这样一道“风景”吧:山顶上,悬崖边,一棵树笔直地挺立着,它或许没有“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妩媚,没有“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莲的雅致,亦没有“凌寒独自开”的.梅花的傲然,然而,正是这棵树,生长在悬崖上,扎根于岩石中的树,它的每一片叶,每一根枝条都在阳光下尽现生机,体现着它的努力。仔细观察,你甚至可以看到在岩石的缝隙突兀地露出几节树根。可以想象,它是多么努力地汲取每次雨水的养份,来越过这生命的挫折,在这悬崖边,屹立成一道“风景”!

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步入高中的新生活,我们经历了挫折,困苦,但不也通过努力,一路坚持下来了吗?在这学习的生活中,谁不曾经历挫折:一次次考试,一次次磨练,我们或许失败过,但我们不曾放弃,不曾被这挫折打倒,我们像绷紧了的发条,使出浑身解数,努力着,越过这挫折……

想必之下,人亦如此: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亘古的旅途上,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挣扎,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但还要面对这重重挫折,但如若我们努力了,便要以越过挫折,得到生命的洗礼,成就人生的升华!

是的,惟有努力,可以越过挫折!

越过那道坎儿作文700字【五】

小轩窗,正梳妆。

写下这几个字时,脑海里浮现出一派旖旎的景象:国画里,轩窗前的仕女慵懒地簪花,点绛唇,回眸,弹琴,煮茶...

此刻的窗外,春风和煦,万物复苏。“满目金黄香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草色遥看近无,翩翩飞燕穿柳,灼灼桃花逐逝水,片片梨花回雪,阡陌纵横间朵朵不知名的野花成堆成簇,争先恐后随风摇曳生姿......真真的是明了眼、媚了心,怎一个“唯美惊艳”形容?

古宅的轩窗,用料做工非常考究,雕花镂空描金,花样图案种类繁多,每种图案都精美无比,每种花样包含迥然不同的寓意。小轩窗,好似房屋的眼睛,折射出主人内在的气质与风度:或儒雅清秀,或古朴典雅,或稳重大气。

小轩窗,方寸咫尺之间,春花,夏水,秋月,冬雪,一年四季之美尽收眼底。透过窗户,不仅可以饱览日月山川之奇丽瑰秀、江河湖海之宽阔豪迈,更可以通过大量优美的古诗词,领悟窗户带来的优雅与别致,感受心灵之窗的热枕呼唤,享受平淡质朴的生活,享受诗意栖居的人生。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王安石的《渔家傲》是山野闲居的清幽恬静,“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的《山中杂诗》用白描的`手法表达的惬意闲适,“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书院二小松里的闲情雅致。“柳绵扑槛晚风轻,花影横窗淡月明。”是元朝诗人查德卿的清新淡雅,“望水绕人家,云生窗户,岫转峰回。层层绛桃千树,似丹霞、散绮映楼台。”是元朝梁寅《木兰花慢桃源》描绘的世外桃园的美妙绝境。“我歌白云倚窗牖,尔闻其声但挥手。”则将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展露无遗......

通过窗户,可以一览古代女子“绿窗纤手”的诗意倩影:“北朝乐府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古诗十九首》中“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犹如一幅幅工笔国画,生动细腻委婉。通过窗户,可以感叹人世间的真挚情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甜蜜期盼,千古传诵的“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传奇,台湾作家琼瑶的词曲“窗外更深露重,窗内闲情难送”把少男少女的抑郁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可以通过窗户,表达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窗,不仅是居家的需要,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象征与传承。

喜欢窗,不仅喜欢古轩窗的外在美感,更喜欢它蕴含的悠悠文化古韵。

喜欢窗,不仅仅是因为可以观赏窗外变换的景致,更因为在窗内可以静思冥想,可以思绪万千......

夜晚,临窗而坐,白昼的喧嚣与热闹早已远走,宁静的夜晚,清爽的凉风拂面,绿纱幔一路轻飞,时而轻抚额头,时而兀自低吟。推窗远眺,一轮皓月当空,银光一泻千里,远山近水树木花草都笼罩上一层淡淡轻纱,朦胧缥缈,若有若无,幽静的夜晚,仿佛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丝丝缕缕暗香远袭,空气似一江秋水不染纤尘,轻轻吸上一口,心,顷刻醉了......

柔和的灯光下,沏一盏绿茶,清香满室。于茶香氤氲雅致的氛围中,或听或写,或临摹书帖,或一卷在握,聆听先哲们从那古书籍里飘来的妙言锦句,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使人如沐春风,亦如醍醐灌顶。在一杯香茗、一首古曲、一卷线装书中静静地欣赏万物之美,感受万物之理,内心有种从未有过的平静,有一种平静的喜悦,这份喜悦慢慢降临内心,如莲花盛开,淡雅清丽,风姿绰约......

品味清茗,沉浸墨香,在这样的一种幽静的氛围中找回自我,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天空。“左手香茗,右手墨香”,人生最美的时光莫过此时。所谓,人间有味,有味是清欢。

窗,房屋外在的点睛之笔;窗,心灵内在的清雅之韵。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