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为幸福而生的作文(我因有什么而幸福的作文)

人是为幸福而生的作文(我因有什么而幸福的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4-27 11:12:00
人是为幸福而生的作文(我因有什么而幸福的作文)

人是为幸福而生的作文【一】

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5261感,这开头部分4102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1653先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展开来说。

第二部分,具体谈感受是什么。我们读书看报阅读文章都有一个过程,都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这段时间内一点一点产生的,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打动读者。

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

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但可以引用原文句子,不过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就毫无意义了。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文章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第四部分,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人是为幸福而生的作文【二】

Ever Tried. Ever Failed. No Matter. T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Better(努力过,失败过。没关系,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失败只为等待更大的进步!这是瓦林卡在胳膊上纹的法国文学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一句。2014年夺得澳网、2015年赢得法网、2016年问鼎美网,每年一个大满贯冠军,这个瑞士人用行动证明自己确实每一年都在进步。

本届美网,穆雷、小德在开赛前一致被大家看好有可能会师决赛,甚至在奥运会上表现不错的德尔波特罗也在夺冠热门之列,而在前半赛季表现不稳定的瓦林卡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美网第三轮,瓦林卡更是挽救赛点以4-6/6-3/6-7(6/7-6(8/6-2逆转埃文斯才惊险晋级。所谓“大难不、必有后福”,瓦林卡之后又连克了大师兄和锦织圭闯入决赛面对小德。他们在美网决赛之前总共交锋23场,小德以19胜4负占据绝对优势。不过瓦林卡所胜后两场都发生在大满贯赛当中并最终瓦林卡都夺得了大满贯冠军。第一次是2014年澳网1/4决赛,瓦林卡长盘决胜险胜小德并在决赛中击败当时的世界第一纳达尔,夺得个人首个大满贯男单冠军。第二次是在2015年法网男单决赛,瓦林卡在4-6先输一盘的情况下,6-4、6-3和6-4连扳三盘逆转夺冠。

美网决赛的剧情和去年的法网有点像,瓦林卡也是在先输一盘的情况下6-7(1/6-4/7-5/6-3逆转小德夺冠,凭借着这个冠军瓦林卡成为2003年自阿加西之后在澳网和美网夺冠最年长的球员;也取得自2014赛季清奈站之后决赛11连胜,大满贯决赛胜率百分百更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四蛋定律”!同时,凭借着美网2000巨分他也成为本赛季第三位入围ATP年终总决赛的球员。

小德在决赛曾前说瓦林卡是一个为大场面而生的男人,获胜后的瓦林卡当被问到如何在大场面下发挥得还如此之好,瓦林卡表示从来没有给自己设定拿大满贯的目标,一步一步来,他自信自己能打得更好。是啊,作为瑞士男单2号球员,瓦林卡一直在费德勒的阴影之下。从2002年进入职业网坛,到2012年整整十年的时间,他没有太大的作为。2014年澳网,在接近29岁的时候,他赢得了第一个大满贯冠军。去年法网和这届美网的两度夺魁,更是印证了他是为大场面而生的男人。在四巨头统治的网坛,只有瓦林卡是发挥最为稳定的搅局者,澳网如此、法网如此、美网如此,下一个会不会是温网呢?

人是为幸福而生的作文【三】

昨晚在泡脚时无意中发现电影频道播放的电影名字叫《都是为你好》,这几个字出现在孩子们期末前夕着实应景,一下就被吸引,最近朋友圈在流行一些有关期末考试引发的焦虑的文章。尽管这类关于亲子教育的故事看了很多,还是有很大的好奇,这个故事又是如何描述的?

我没有看到故事开头,只知道一个约十二三岁的离家出走的叫成成的男孩和一个很酷的姓丁的中年男子在外地,中年男子刚买的新车貌似因为这个男孩而损伤严重,他借着让孩子父母赔偿的理由让男孩联系家里人,后来这个聪明的男孩打给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位美术老师,并没有打给父母,电话还没讲完,一群年轻的混混邀了一帮人来复仇的样子,他们除了想让成成和丁某见识一下自己的厉害外,还想要成成脚上的因为考试成绩提高爸爸刚刚奖励的乔四限量版运动鞋。这位丁叔叔自然挺身而出,救下成成,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这时我才明白一点剧情:离家出走的男孩遇上一位好心叔叔,因为二人同路,叔叔打算送这个孩子回家。一路上都在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这个孩子做些安抚工作。一路上两人的聊天才透露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妈妈在牧场工作,希望孩子专心读书,不支持孩子学习画画,还把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好不容易得到的画布和颜料当面踩了个稀巴烂。孩子一气之下就独自一人搭车去城里找爸爸,爸爸看了儿子的画,非常开心。儿子原本打算跟着爸在城里爸生活,谁知道爸爸的断然拒绝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跟踪爸爸一路才知道爸爸已经在城里又组建了一个家庭。他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刺激,刚刚还跟自己说工作很忙,照顾不了自己,现在却跟一个叫自己的爸爸为爸爸的三岁左右大的小女孩又亲又抱,旁边还有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准备上车。他冲上去试图发泄心中无限的愤怒,被爸爸给拦了下来。拉扯中爸爸的`一个巴掌打到自己脸上,他才听清楚爸爸所说的话。他和妈妈已经离婚七年了,一直没有告诉他是不想影响他的学业,打算等到大学再告诉他的。他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带着失望和悲伤冲出了人流,爸爸再怎么尽力也没能追上他。

在遇到丁叔叔后,他们一路都经历着同样的故事在不同家庭上演。他们二人因为住店来到一家宾馆,宾馆老板有两个儿子,十五六岁的大儿子也因为喜欢汽车修理不想学习偷偷跑到修理厂去跟师傅学习,每次回到家里都会被爸爸毒打一顿。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爸爸的育儿。在爸爸眼里,爸爸就是爸爸,儿子就是儿子,儿子就是要听爸爸的。可怜的孩子身上到处都是被打后留下的痕迹,成成遇到跟自己遭遇相似的哥哥自然跳出来打抱不平,希望丁叔叔带上这个哥哥一起走,远离这个没有爱的家。这个提议遭到有过案底的丁叔叔的断然拒绝,成成就以自己不回家来威胁丁叔叔,最后丁叔叔无奈答应去跟这个孩子的爸爸谈一谈,希望能化解这对父子之间的矛盾。孩子们却天真的以为丁叔叔是做说服工作去了,最后在偷拿到身份证后还是穿帮,被宾馆老板发现自己的大儿子要离家出走,第一反应就是操起棒子就要打。一场混乱之后,丁叔叔讲了一个因为儿子离家出走,父子分离十六年的故事,老板的儿子这才放弃离家出走的念头,父子二人终于开始放下了自己手中的棍棒和背包。

原来,丁叔叔讲的故事就是自己和儿子的故事。当年就是因为自己没能和儿子保持很好的沟通,做了一些让儿子无法理解的事情,以至于十六年彼此都不联系。这对丁叔叔来讲是最深的痛,也是难以挽回的事情。这次,如果不是即将和儿子结婚的儿媳妇主动联系他来参加婚礼,试图化解这对父子十几年的恩怨,他都不知道儿子在哪里。所以,才会出现故事开头的救下离家出走的成成,丁叔叔一开始就从成成身上看到了自己儿子当年的影子。一路上,丁叔叔站在父母的角度跟成成讲述父母行为背后的期待,有晓之以理,有责骂,也有迂回。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能够有一个能保护自己,又能在精神上跟自己沟通的男性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崇拜,欣赏和尊重溢于言表,就差叫他“爸爸”了。或许,这也是青春期的孩子所需要的身份认同吧!当他们找到自己崇拜的对象会义无反顾。

尽管这是发生在三个不同家庭的离家出走的故事,令人悲伤和难过,但是仍旧被这背后父母深厚的爱所打动,只是这些父母都太执着于自己想要的画面了,都不愿意轻易承认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失误。丁叔叔家的孩子当年是在妈妈不幸患癌症后,爸爸因为一个不当行为入狱,导致孩子对他失望至极而离家出走,孩子或许认为是妈妈的去世跟爸爸的行为也有一些关系,所以他们一直没有任何联系,更不用说解释了;宾馆老板的大儿子,希望干自己喜欢的工作,不想走父母认为的“唯有读书高”这条路而被家庭暴力,实在在家里呆不下去了才想到跟成成一起去别的城市;成成的故事更加复杂,父母在自己很小的时候离婚,父母都瞒着自己,让自己觉得最信任的两个人都不信任自己,也不值得被信任。妈妈也是只希望孩子能考取好的学校将来能到大城市发展,不支持痴迷画画并且画的很好的成成跟老师一边学习一边画画。而爸爸也因为有新的家庭根本顾不上孩子心里真实的想法,即使欣赏成成在画画方面的天赋,也不愿意主动站出来承担一个父亲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三个故事中的孩子都是处于青春期,他们都觉得自己有一定能力了,又都无法从家里拿到真正的支持,没人理解自己,没人真正在乎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大部分父母眼中只有学习这一条路,这让他们非常无奈和无力,这个时候能够表达自己声音的唯一方法就是离家出走,用这个方法来惩罚自己的父母,试图用这个方法来让自己的父母改变,并证明自己。回想这样的故事在身边也越来越多,小一点孩子的孩子躲在黑网吧里度日,大一些的孩子有的走向自闭,有的到后来需要精神类药物维持,有的干脆弃学,不再踏进学校,与家里人的关系都很疏离。这些情况无论发生在哪一个家庭都是极度痛心的,这些故事也在提醒我,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和平相处,保持良好的沟通。或许,也正是因为自己的孩子也正值青春期,所以我才会被这部影片的标题吸引。

记得故事里跟着寻找成成的一个警察对车上成成的父母说过一句话,我记忆犹新:我没有养过孩子,我没有这方面的,但你们口口声声说关心孩子,你们连孩子平时跟哪些人玩,喜欢什么都不知道,这是关心孩子吗?是啊!什么是关心?是关心我们关心的问题更多还是关心孩子关心的问题更多呢?我也这么问自己。在孩子的渴求(被爱,被关注,被接纳,被尊重等跟学习之间,如果要排序的话,你会把哪个排在优先的位置呢?剧中的几个家庭都有些本末倒置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比孩子本身更多,没有交流和沟通,这样的互动自然容易令关系走向极端。

我回想自己在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当自己试图站在孩子立场去倾听、了解他的压力和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时,当他愿意跟我敞开的时候,我很开心和满足,我也非常欣赏自己的耐心和智慧,用给他按摩的时间跟他沟通;当我看到他内在的那份忐忑和迷茫时,我很心疼,希望帮到他更多又似乎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我也看到自己内在的那份纠结,既希望孩子在学校能够通过学习拿到一份自信,将来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也希望他能够尽早发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坚持下去,我们会全力支持他,让他从中获取更多的能量,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当我写完这句话时我留意到自己内在隐藏的焦虑,期待孩子在这个阶段就完成自己还在寻找的答案,多么可笑!所以,我的功课也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当我带头走出自己的路,他在后面自然也学会了。所以,做父母的,要想跟孩子有很好的关系,最终还是要从自身的学习成长开始,从了解我们的孩子开始。

我在想:每个人不一样,每个家庭也不一样,这也代表着每个孩子的成长背景不一样,是什么让不一样的父母有了对孩子同样的期待呢?这些期待又满足了父母怎样的渴望呢?从这个公式中看上去是多么的不合理,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从小在孩子心里种下的是什么呢?你带给孩子的又是怎样的一份影响呢?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为自己和孩子做些怎样的调整或改变呢?

无论前行的路有多黑暗,多崎岖,只要乌云散去就会有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我们给予孩子的爱永远是孩子心里的那道光!寒假临近,希望无论我们的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如何,都能有一个愉快的寒假!

人是为幸福而生的作文【四】

8天前的那个夜晚,瓦林卡在面对黑马埃文斯时一度大比分1比2落后,并在第四盘遭遇赛点。今天的男单决赛,这位瑞士老将以3比1逆转挑落世界第一德约科维奇,首度加冕美网桂冠。这几天内的变化简直就是瓦林卡过去三年的缩影,从濒临失败到最后力挽狂澜,从没打进过大满贯决赛的瑞士二哥到现在三进大满贯决赛全都夺冠的第五巨头,瑞士人在30岁之后“老来俏”,迎来了生涯最高光时刻。

今年美网,已经31岁的瓦林卡第三次站在大满贯决赛场上,这一次他的决赛对手是老对手、世界第一德约科维奇。这一次他又完成了逆转,再度将冠军揽入怀中。三次大满贯决赛,三次都是面对时任世界第一,瓦林卡毫无畏惧,毫不退缩,充分证明自己是为大场面而生的球员。要知道,在大满贯决赛外和世界第一的对战中,瑞士人取得尴尬的0胜19负。这三场对世界第一的胜利都发生在大满贯决赛上,足见其大心脏。

目前瓦林卡的大满贯决赛胜率是惊人的100%,他距离“全满贯”的伟业仅仅只差一个温网冠军,这位31岁的瑞士人,已经成为ATP赛场上最恐怖的一股搅局力量。同时,瓦林卡成为了公开赛时代第5位在30岁之后还赢得多个大满贯冠军的男子球员,加入了罗德·拉沃尔、肯·罗斯维尔、阿加西和康纳斯的行列。31岁的瑞士人是继2003年澳网阿加西夺冠之后夺得大满贯冠军最年长的球员。

在澳网、法网和美网均有冠军入账的瓦林卡现在距离全满贯只有一步之遥,按照一年一个大满贯的节奏,明年他能再拿一个大满贯吗?如果明年能拿下温网,他将成为又一位实现全满贯的现役球员,也是实现全满贯最高效率的球员。

如今,四巨头格局也已经渐渐改变。德约科维奇和穆雷相对来说更占优势,但穆雷想要挑战世界第一的权威也有难度,某种程度上小德已经实现一家独大。但就在这个时候,瓦林卡用自己的第三座大满贯证明他不是昙花一现,当今男子网坛,能够在大满贯中和世界第一叫板的非他莫属,德约科维奇就表示瓦林卡应该进入TOP5行列。虽然已过而立,但扎实的基本功、出色的脚步移动以及更加成熟的心态,让瓦林卡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入了顶级球员的行列。

对于“五巨头”的说法,瓦林卡谦虚地表示,还差得很远,世界第一也是不敢奢望。但阿瑟阿什球场上这个紫衣男人的坚定眼神和赢球怒吼也许显示着,更多的冠军,乃至更高的世界排名,并不遥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