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上学500字作文(我为什么要上学作文四百字)

我为什么上学500字作文(我为什么要上学作文四百字)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5-11 02:13:06
我为什么上学500字作文(我为什么要上学作文四百字)

我为什么上学500字作文【一】

我昨天晚上十点就认为六点到了——六点就要起床了。我大喊一声“起床”,自己差点把自己吵醒,然后我又睡了。睡着睡着我醒了,睁开眼睛看表,原来才三点钟呀,我“呼”得一下又睡了。睡呀睡呀一直睡到天光大亮,我起来就喊:“爸爸妈妈起床啊!”妈妈醒了,我还催妈妈:“妈妈妈妈快点呀,要不迟到了,快点嘛!”妈妈起来了,妈妈说:“你怎么这么早就醒了,再睡一会吧。”我说:“不睡了,不睡了,我要起来上学啦!”

我快快地吃完早餐,急急忙忙地走了。到了学校,我一看人多得不行,真称得起是人山人海。我进了校门,老师正在带着同学们看着大旗杆子。开始升国旗,有一列列一队队大哥哥大姐姐扛着国旗来了。他们把旗拴到旗杆上,旗慢慢地升起来了。我这是第一次在学校看到升国旗呀。

升完旗我们列着队走了,去上课去了。第一节是语文,第二节是数学,第三节还是语文。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讲怎么注意安全,怎么保护自己。数学课讲的是“1、2、3、4、5、6、7、8、9、10”和“大小前后左右”,老师让每个同学都举手回答。第三节课老师讲的是上课不要乱说话、坐端正。

我们放学回家了。放学了好挤呀,是一个人挨着一个人,像是都要把我们抢走,像是抢烧饼一样。我们走出了校门,我和爸爸妈妈离开了学校。

我为什么上学500字作文【二】

栗欣的爸爸妈妈找了很多学校,但他们的眼神告诉栗欣没有成功。栗欣自己偷偷的一步一步挪到学校跪求老师,说:“老师!我想上学。”老师感动了,同意她来上学。在爸爸的耐心帮助下,栗欣从扶着楼梯行走到完全独立行走,她学会了走路。每当她浑身疼痛难忍的时候,爸爸对她说:“眼泪只能流一滴”,她变得坚强起来。

栗欣在班级里面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刚开始老师还以为是她的错,骂她坏孩子,一位同学向老师说了实情,老师才知道自己错怪了她,说她是好孩子。

栗欣的第一个同桌叫祖威,家庭富裕,他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经商,很少回家,经常给他买各种各样的玩具,但他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觉得家里冷冷清清。栗欣带着祖威去她家里住,祖威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心情变好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他们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栗欣的叔叔双腿瘫痪,觉得生命没有意义,失去活着的勇气。栗欣对叔叔讲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说自己活不长久了,这件事只有爸爸、妈妈知道,然后告诉叔叔:“眼泪只能流一滴”,叔叔被感动了,决定要好好的.活着。

后来,班里来了一名新同学,他叫郭明,是栗欣的第二个同桌,由于学习很差,他的爸爸让他回家捡破烂挣钱,但郭明内心不想退学,他想读书。栗欣“三顾茅庐”去求郭明的爸爸,最终郭明的爸爸感动了,答应让郭明上学。

栗欣虽然失去了双手,但她向往美好的明天,她画的《种太阳》获得一等奖。她双手写字时鲜染红了作业本,爸爸告诉她:“凡事不能强求,要学会放弃”,又对她说“眼泪只能流一滴”。栗欣听了爸爸的话,再次试着写字,然而她成功了,学习成绩取得了全年级第一名,所有人都在为她鼓掌!

栗欣的故事让我泪如雨下,她是我心中的榜样。无情的世间夺走了她生命中的一切,让我懂得生命的宝贵,活着真好!当遇到困难时,要对自己说:“眼泪只能流一滴”!

我为什么上学500字作文【三】

小男孩先翻了几个倒立,那双黑黑的小手撑着他那小小的身体,在春风中微微颤动。我心里难受极了,悄悄地问妈妈:“妈妈,他为什么不上去上学,却干这个?”妈妈无奈地摇了摇头,没有回答我。这时,那个小男孩又耍起刀来,刀片银光闪闪,上下飞舞,让我眼花缭乱。虽然春天刚刚到来,可是小男孩额头上的汗珠还是不断地滚落下来。节目表演完了,小男孩拿着一个塑料盒收钱。人们纷纷把硬币投入他的盒中,那“噼噼啪啪”的声音让我听起来感到十分心酸。

一位老奶奶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今年多大了?”小男孩回答说:“我八岁了。”“你这么小怎么不上学,却出来干这个?”老奶奶问。小男孩说:“我家没钱,我出来给家里挣点钱。”我看见小男孩跟老奶奶说话的时候,一直盯着我穿的那件校服,脸上露出非常羡慕的表情。小男孩来到我身边,冲我一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我看着他那黑黑的小脸,赶紧把兜里仅有的一元钱放进了他端着的那个塑料盒里。

看到眼前的这个小男孩,我不禁想起在外给人家打工的那些孩子们,我真不知道他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想的。我要大声对这些家长们说:“叔叔阿姨们,让你们的孩子都回来读书吧!”我还想对所有正在幸福地上着学的同伴们说:“请珍惜你们的学习机会吧,你们可曾知道,在那个并不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男孩曾经眼巴巴地瞅着我的校服!”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