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数学题的作文怎样写(做数学题最后成功的作文)

做数学题的作文怎样写(做数学题最后成功的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2-11 06:23:16
做数学题的作文怎样写(做数学题最后成功的作文)

做数学题的作文怎样写【一】

闲下来,我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本书还介绍了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多类型的教学介绍使我大开眼界,更使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一章节,讲的是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前面四种一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特别是尝试教学法,它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

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在上课时还有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样学生自主地看书,收获会很好。

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做数学题的作文怎样写【二】

紧张的期末终于过去,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可是,并不是说一学期就很愉快的结束了,在紧接着的无作业周,本应是自由自在最快乐无比的,但一道数学题却让我感到困惑,让我怎么也想不明白。而且这道期末考试的数学题也引起了全区老师和同学的争论。

这究竟是怎样一道题呢?“一个自然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这道题是对还是错。下面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首先自然数是0,1,2,3,4,5……一个自然数那么就要包括0。首先从最小的也是最特殊的0来分析。0有没有因数我们的数学书上还没有讲到。假如0有因数,那么,0必定会有无数个因数,所以它最大因数不只是它本身,因此这道题应该打×。即使假设0没有因数,那么0既然没有因数,又怎么可能有最大因数呢?所以,在我看来,这道题完全应该打×。不仅我这样认为,我们的数学老师也认为答案应是×,我的爸爸经过仔细思考也认为应该判定为×,他还请教了他们学校的数学老师(高级讲师他也认为该打×。

可是区上却有不同说法,有一位老师说:“在谈论倍数问题的时候,0自然被排除在自然数外,所以这道题应该打√”。也有人反驳:“照你这样说,那有这样一道题也应该打√罗,‘任何一个自然数都可以做除数?’”那位老师说:“应打×,0是不能做除数的。”“不对,你不是说了,在倍数问题中,0自然被排除在自然数之外吗?”这位老师无语了。甚至有更可笑的,有人竟说0不是自然数!

这题引起了轩然大波,真希望教育局尽快给我们一个答复。

做数学题的作文怎样写【三】

一天小猫花花和小狗毛毛吵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是听我往下说。

在数学课上河马老师叫同学们算一道计算题然后同学们互相交流不许问别人。题目是这样的':12.6/0.015?花花算出来84,毛毛算出来840。他们俩交换一看毛毛认为自己是对的,花花认为毛毛是错的。

他们俩就这样争啊争啊争到了小数点儿那里。小数点儿看了花花的答案哈哈大笑起来,花花不简的问:“你笑怎么?”小数点儿说:“你把我点儿哪去了?错了!花花生气地说:“我明明把你点对了你胡说。”他们俩有吵了起来。这时河马老师走过来,问了怎样一回事,然后叫花花去看一下算式花花这才知道自己的错误,向毛毛认错并写了一封书。

花花和毛毛成为好朋友。

做数学题的作文怎样写【四】

最近读《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郑毓信著),感触颇深。书中讲到: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特殊之处:我们应以数学为素材,也即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抽象、类比等一般的思维方法,同时又应当帮助学生超越一般思维走向数学思维,也即初步的领悟到数学思维的特殊性,从而就能在“学会数学的思维”这一方向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只有通过深入的揭示隐藏在数学知识内容背后的思维方法,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将数学课“讲活”、“讲懂”、“讲深”。这就是指,教师应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的数学知识;教师并应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有关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囫囵吞枣,记硬背;教师在教学中又不仅使学生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而且也应帮助学生深入领会并逐渐掌握内在的思维方法。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在基本知识的掌握过程中,不断形成数学能力、数学素养,获取多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从而“数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基本知识的掌握是途径,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的获取才是最终目的。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活动,一种经历,一个过程,活动和过程是不能告诉的,只能参与和体验。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书本知识、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获得对知识的真实感受,这是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转化为能力的原动力。正如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醒目的格言:“做过的,浃髓沦肌。”

平日的教学中,面对教师的提问,若是简单的问题,回应的学生比较多,一旦遇上思考性强、有深度的问题就只有个别同学试探性地举起自己的手,多数同学选择沉默,更有甚者,有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真的,学生连大气都不敢出……这是我教四年级上课提问时的情景,每到这时,我的心就开始颤动,课间时还满脸兴奋的孩子怎么到课堂提问时就这幅摸样,我开始寻找答案,原因是他们缺乏思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思考能力几乎丧失了。学生的思考来源于何处?答案是老师的启迪和培养。我们做教师的往往都把主要力量用到让学生掌握现成的东西,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从不用思考,慢慢发展到不会思考,最后遇到问题也就不愿意思考了,这就会发生以上的情景。

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做两件事: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而我们不少教师往往忽视了第二点,认为学生掌握了知识自然就聪明,其实不然,一个好奇的爱专研的和勤奋的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聪明学生。那么这种聪明在于教师的启迪和培养。现在的课堂重视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今年我带四年级数学,除了每周一节的数学思维训练课外,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和适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并为他们的探究活动创设广阔的思维背景,力求做到:“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提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的,教师绝不示范;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教师绝不替代。”这样做我觉得对启发他们的思考有一点作用,有时候我也会泄气,因为学生的答案往往和题目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在努力的坚持着……在我们忙着应付各种考试的时候,请留一点时间让孩子思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是学生数学智慧的启迪者。智慧的教师眼中,不能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个知识,而更应该关注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以及对学生人生的影响。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着眼于未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智慧,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终身发展。

做数学题的作文怎样写【五】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小学数学教师》读书体会。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数学教师》。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数学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刚踏上教学之路,为了走好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数学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如今,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

据了解,《小学数学教师》滋润了无数数学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数学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做数学题的作文怎样写【六】

说起来这个参谋团吗那就是我的爸爸和妈妈。他们可是我强大的后备力量。那题目就是:“5.6×0.38+0.56×4.7+0.056×1.5”经过讲解之后我发现,我怎么愣不会呢?真是的,我自己都无奈了,而且还是学过的!

我呢是这样想的:“先用5.6×0.56×0.056,让后在把0.38+4.7+1.5”。

怎么看都不舒服,还是错了,我想尽全力找出答案。我每次不会都会问妈妈或是爸爸,弄得他们都开始厌烦我了。他们就会说:“你被老问我们对不对啦!你可以动动脑子吗,不会脑袋都不转吧!”我心里很生气,但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想试着说服妈妈,我跟妈妈语气心肠的说:“好妈妈您就教教我吧!”妈妈看我无奈的样子“嗯......好吧!”我高兴的跳起来,跑到书桌面前拿起我的黄冈,转身走到妈妈面前,跟在妈妈后面,之后坐到椅子上上开始一心一意的听了起来。

“是这样的,你先要看第一个:5.6×0.38、第二个:.0.56×4.7,可以把1.56变成5.6,第三个把0.056换成5.6,这样你就依次算吧!”

我心里暗暗想到,原来就是这么简单,我好笨呢!就是吧0.56、0.056换算成5.6就OK了!哦,就是没有想到,倒霉呀!但是也不要忘记把4.7、1.5也同样的往后挪变成0.47、0.015依次这这样。这不正是积、商不变的原则。乘数扩大几倍,另一个乘数就缩小几倍的法则。看来我还是得多多修炼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