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挂灯笼的趣事作文(挂灯笼的作文300字优秀)

过年挂灯笼的趣事作文(挂灯笼的作文300字优秀)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12-03 08:02:33
过年挂灯笼的趣事作文(挂灯笼的作文300字优秀)

过年挂灯笼的趣事作文【一】

说起这部电影,是好久之前看过的,那个时候,纯粹是为看电影而看,这次回味在看一次,不由得多了些许感想与收获。

《大红灯笼高高挂》把我们从视眼中带入到一个被中国几千年来难以解脱的束缚枷锁之中,就是这种阶级的封建,人性的摧残,这种生活,我们是很难以想象的,从影片中,我们细细的品味到一番阶级性的封建枷锁,更是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可怕,人与人之间利益的一番斗争,这是不管在哪种社会中,都是清晰可见的。

先说一说故事中的女主角,四太太颂莲 ,一开始,就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当踏进大门时,就已经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锁,这种枷锁,深深地封了人性。也使得这所院子里的每一个人封锁的无缝,抹了人性的善,而使得人性麻木,人不像人,鬼不想鬼。

大红灯笼,这个标志性的枷锁在这所院子里是一个特别明显的象征物,也表示着陈府老爷对妻妾恩宠关系,这种恩宠,使得自己便在这所院子里,显得格外有权,可以享受锤脚,享受生活,也算是人高一等,这样的日子,谁都愿意享受,更愿意显得高贵。而正是如此,却将人物的命运推向悲催。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显得格外耀眼,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恐惧。这种恐惧,不是生硬的恐惧,是一种软化的入心恐惧。表面看着二太太为人可亲可善,却藏着不可思议的坏心,时刻想着谋害,当从雁儿的屋子里掏出布娃娃,逼问之下得出的结果,当从三太太的嘴里说出那种悲情的故事,一个慈善仁义的二太太完好无损的形象便从内心世界里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一切,便是来源于这种争夺的权利,来源于这种可怕的枷锁。使得人心难测,永远看不出别人内心的真实想法,电影,想表达的就是社会,生活,表现这个社会,生活中,何尝不是这种现象,往往在你不知道人心的情况下捅你刀子,最后却满嘴的仁义道德问候,你却难能分辨。这样的恐惧是如此的难以置信。

人的命运就从一开始锁在这样的枷锁里,他们没有了自由,没有了实在的权利,只有通过灯笼的高高挂起来稍微解脱下。这种深沉的斗争便彻底的将人束缚住了。丫鬟的命运是苦的,做着当太太的美梦,偷偷的在自己的屋子里挂着灯笼,很不幸,她却成了一枚棋子,被陈府老爷肆意的摆布,被二太太充当了一颗棋子,最后的命运却活活的冻在院子里。这一切的悲伤,终归于这个院子里束缚的封建枷锁,使得人性显得如此悲哀,如此无力,这几千年的封建枷锁牢牢的锁着每一个人,每一个悲惨的命运。

导演也是用独特的视觉效果将这种无力的命运表现的完美,镜头中,院子的格局,一层围着一层,将人物套在环境中,也正是想表达这种感觉吧,将冷暖色彩的突出也灵活性的表现人物的命运,时而冷的院子里,从画面透出一股悲伤之情。

故事活像一个社会,用在任何时代都没有被束缚掉,即使现在,我们看这部影片,不难看出社会中的一些弊端,人与人之间更多了些是利益,却少了可贵的真与诚,当我们看到眼下这个社会一次又一次的被道德绑架时,我们却不敢说出来,只是默默的随波逐流,当我们眼下这个社会看到一次又一次的跌倒时,我们却不敢去扶,只是默默的当一个看客,当眼下这个社会听到一次又一次的爱国时,扪心想想,自己究竟在干什么?这何尝不是影片最后的那一幕可笑可悲的画面。

是如此,让人与人产生了陌生,让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友谊长存。也是如此,也是因为这种权贵,人们努力的向往,最后却得不尝失。我们对于人物是既可悲又可叹,只能刻意的去思考着。

过年挂灯笼的趣事作文【二】

今天是第二次看《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宿舍和倩一起。割却一年前初识的震撼,现在可以更好地思考这部影片的好处。最喜欢的还是它简洁的叙事风格。寓言的文字总是很精炼的,何况是政治寓言,这种隐匿和保留也恰恰成就了它的精彩。点到即止,不事渲染,完全靠场面调度、镜头语言、音乐音效来营造压抑感。长镜头和固定场景的应用又很自然地把观众代入了叙事,仿佛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就是真实的日常生活。

所有的东西都是象征。灯笼象征什么呢?权力、名声……种种人们热衷的“身外之物”(这里没有金钱,在四合院本身就衣食无忧了。三位太太就是性格各异的个人,他们有砝码、有野心,也许想尽一切办法能得到这些东西,但缺失的是自由——他们不能为“人”的原因。而这又恰恰是从他们来到四合院那一天就注定的。选择了金钱,放弃了自由?也许吧。至于大太太嘛,她肯定曾经辉煌过,但现在不得不退居幕后,成为那些古老的“规矩”(见下的一部分。

只闻声不见人的老爷也是人物设置上的一个亮点:一方面让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要着重表现的个人的命运上,同时又暗示,操纵他们命运的是个看不见的(无形的力量。(机构?体系?国家机器?这个力量喜新厌旧、贪得无厌,想起来的时候会爱抚你一下,给你一点好处,就像对待小猫小狗一样。你可以撒娇、闹脾气,但是你绝对不可以背叛。也许追忆往昔甚至向往外面的世界都是默许的,可一旦作出实质行动,等待你的就是“封灯”,就是人屋的审判。

丫环雁儿的角色有些特殊,她的地位和其他太太不平等,她没有权势,也没什么文化。但她有个性,爱面子,工于心计。她算计和追求的东西和太太们是一样的。最后因为不肯认错在雪地上冻了,结局也是一样的悲惨。推开门,看见满屋打着补丁的灯笼是全片最出人意料的情节。细想起来又是那样地真实和悲凉。也许她的命运更贴近普通人吧。

“规矩”恐怕是重复最多的台词。“祖上传下的”稀奇古怪的规矩是那样多。有的人理所当然地守卫着它。更有的人起先成为它的受害者,然后又利用它去害其他人。就像起先不习惯锤脚、点灯,而后又依恋不已一样(想想颂莲和雁儿,一边自己挫着脚一边沉浸在锤脚幻想时地表情。

还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音乐音效。萦绕四院的的锤足声,急迫而诡异,像是声声敲在观众的心上。全片的音乐少而精,放的位置也可圈可点。梅珊的几个唱段或者勾起对往昔的追忆,或者反映现实的.悲凉,无不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空阔的房顶,或狭小的四合院通道,一个身着戏装的妖艳女人,唱着曾经的曲子……是怎样的意境啊。而围绕颂莲和雁儿的那段女声合唱,很简单的京昆调子,速度越来越快,然后戛然而止。配合着无法避免的悲剧,还有什么比这更恰当?

四合院,一个封闭的世界。灯笼燃起或熄灭,人们“胜利”或失败,进攻或退却,一幕幕悲剧在这里上演。冬去夏来,不断有新演员加入这个舞台(注意到,这里是没有“春天”的。然而所有人都被限定在这个压抑的空间,逃不出,走不开。给人的震撼总是强烈的。然而颂莲没有掉,却是像幽灵一样在陈家大院日夜游荡着。可她最后是疯狂了还是顿悟了,终究是说不清的。

倩只总结出一点:“不要嫁有钱人,太受罪了。”呵呵,倒是个有趣的想法。

过年挂灯笼的趣事作文【三】

这部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主演的电影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影片围绕封建礼教展开话题,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并引发一系列悲剧的故事。

女主人公颂莲因为父亲去世,继母以供不起她上学为由让她嫁给有钱人家陈家老爷作妾。上过洋学堂的她不坐轿子进门,说明刚开始时她仍然还是崇尚自由与平等的,也是对那些封建社会留下的繁文缛节嗤之以鼻,即使逃不掉被束缚的命运,但仍是希望活

可不曾想,她竟也免不了俗的那么快的就陷入了封建礼教的“大坑”。

宠幸哪房太太就点起哪房太太院子里的大红灯笼是陈家的规矩,一点起大红灯笼,红光便映满了整个院子,一开始颂莲觉得宠幸前的捶脚是繁文缛节,觉得自己不会喜欢也不会习惯这种东西的,没想到,她自己竟在几天后便爱上“捶脚”那种感受,从不屑到享受到渴望,我觉得她们想要得到陈老爷的宠幸其实是想要一种权力,也享受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其实这种渴望,更像是一种乞讨,也正是因为这种卑微,才突出了我们现代女性的自立自强有多么重要。

四太太颂莲因为涉世不深,也因为想争一口气所以假装怀孕但又被无情戳穿,从点灯到灭灯到封灯,即使她说她不在乎,但也还在她二十岁那天对大少爷抱有期望。

影片的结尾二太太在醉酒的颂莲口中得知三太太在与高医生通奸,便带人去捉奸,最后,颂莲看到下人们在阁楼里把三太太了,但无论颂莲如何大喊大叫,都不会有人来阻止的,因为陈老爷说"你什么都没看见,你疯了。“

在那个年代,或许这样的结合根本就没有爱,有的只是和新鲜感,待新鲜感消磨殆尽,你的地位甚至无异于猫狗。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依附别人而活,这样的人生太过被动了。你不可能是他的最后一个女人,也不会是他的最后一个女人,因为更年轻的五太太没多久后就进门了。

”人生就是做戏“,但可能现实比做戏困难。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过年挂灯笼的趣事作文【四】

这部电影以19岁的少女颂莲为主人公,讲述了她嫁到大户陈姓人家当四姨太的故事。刚开始她面对无法反抗的命运还表现出她自我的一面,很快,在周围环境下,她不自觉的陷入到了与另外两个姨太太竞争之中。为了得到那个陈老爷的宠幸,挂上那个红灯笼,她不惜撒谎怀孕,获得永久挂灯笼的权力,风光一时,然而很快被那个面慈心狠的二太太发现。之后颂莲被永久封灯,受到府中其他人的排挤和鄙视。她没有发泄的出口,在醉酒后无意说出三太太与医生私通之事,最终三太太被,丫鬟小燕冻,颂莲被吓疯。

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但从这个简单的故事中看到封建制度的罪恶,制度规范的行为。制度是一个框框,人们不能出框,出了便会受到惩罚。在这里面,没有人的思考,只有掌握主动权的人对人性的践踏。制度让人没有人性,对生命漠视。以前从抽象的语言中很难理解,然而这个故事却让我反思。一个老头娶一个19岁的少女本身就很荒谬,居然还要去争老头的宠幸,那是对男权的崇拜和对女人的漠视。二太太变态的两面三刀是因为她自己生了个女儿,所以她要卖力的给老头捶背,而老头却并不真爱哪一个,这些女人不过是他泄欲的工具而已。对他来说,都是可以舍掉的。在他眼里没有人的情感,只有祖宗的教诲:传宗接代。可以想象在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有多少这样的悲剧在上演,有多少因为这样的争宠而掉的女人,这不是因为衣食缺失而亡,是

文学可以使人更直接的理解抽象的制度。书中说

过年挂灯笼的趣事作文【五】

影片没有选择原著陈佐千老爷的大花园,于是没有绵绵的潮湿的雨,没有花和树,没有知更鸟,随着颂莲的脚步,我们一起走进的是青砖灰瓦的山西大院,四周都是高墙,镜头里始终见不到大片的天空,只在高墙之上,镜头的最边缘露出阴暗的一段来。影片也有更多的镜头展现院子的全貌,四方的,合拢的,是一座囚笼,有形无形中给人以逼咎和压迫之感。影片中大院全景镜头下,女人瘦弱的身影化作一点,竟是如此渺小与无力,于是,给人不可抗拒的宿命感。

踏过了封建家族高高的门槛,观众就和颂莲一样,再也出不去了,囚禁在冷色的砖瓦夹缝里,被锁在这阴森的深宅大院,即使踏上这座院子的最高处,也始终越不过那道院墙。

与冷色的院子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电影最典型的意象之一,红灯笼。屋檐下,桌旁,床上的天花板,红灯笼把屋子里照得亮堂堂的,那么喜庆。一盏盏的红灯笼,在大院的屋檐下堂堂正正地照耀着,散发着一团团热烈的光,增强了仪式感。这座大院需要红灯笼,夜晚才看上去没有那么可怕,然而,红灯笼高高挂起的时候,在全景的镜头中,深蓝的院落背景衬着正统的红色,却显得更加鬼魅了。

实在很难想象,一个封建家族的老爷采用皇帝对后宫三千佳丽的类似“翻牌子”的规则。甚至,这套规则还包含了点灯,锤脚,点菜等一系列具体规则。可以说,影片以一种艺术化的表达手法,将封建社会的风貌投射在陈家大院上。

红灯笼是这座封建大院的制度的象征之一。

颂莲在第一天入陈府的时候,为“点灯”的规矩而深感不习惯,窝在被子里说,“把灯关了”。后来,却也成为这深宅大院中为“大红灯笼”的明争暗斗的女人们之中的一个。想要在这座深锁的大院立足,就需要那盏明亮的火,那是束缚,也是渴望,是在这种被他人所操控的规则下的一种生存法则。

作为大院最底层的女人,雁儿的屋子里的红灯笼就是她赤裸的渴望。满屋子都被映得通红,红光照在人脸上,却更显现人脸色的苍白。与太太们被点灯的权利相比,她根本没有权利将渴望曝露。

可以被点灯,也就可以被封灯。作为太太,大院里的女人们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灯笼的命运就是她们的命运,被点亮,就成为陈家老爷床上的工具,生活的附庸;被熄灭,就沉寂,就千方百计又小心翼翼地去争取一点立足的希望;被封灯,就永久地寂在阴森的大院里了。

颂莲被封灯之后,整间屋子都萧索了。那些青黑的袋子,像是一座座红灯笼的墓碑,在它们本来的位置,代替了它们,像是陈家大院里压抑的灵魂。

被封灯之后,颂莲的衣服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多为青黑。影片中,颂莲的衣服颜色共发生两次变化。未入陈府时,白衣黑裙,是读过一年书的女学生装扮,入陈家之后换下了学生装束,穿上的依旧是一袭白衣。在得宠之后换上的皆是红色的华服,颇为浓丽。待到失宠后,则换上了青黑色的长衫裙,在封灯的四院里格外气沉沉。

颂莲也曾一度从箱子里拿出那套学生时代的衣服,但是,它永远地属于过去,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和倔强的灵魂一样,锁进行李箱里,总好过,那只一把火烧了的笛子。

不过,在这院子里,没有灵魂,无力掌控命运的人,到底算什么呢。

人,到底,算什么呢。

过年挂灯笼的趣事作文【六】

电影虽然典型意象都并非源于原著,但是却基本保留了故事内核,展现出原著绝大部分样貌。但作为一个读者,觉得电影有两个地方属于情节上处理的不妥当之处。

一是关于大太太的儿子飞浦与颂莲的情感关系。小说里对飞浦和颂莲相处的场景有连贯的深入描绘,可以说飞浦是大院外新鲜气息的象征,寄托着颂莲朦胧的希望。但是在影片中飞浦与颂莲仅有两次交集,一次为颂莲见到飞浦夕阳下吹笛,第二次即已到两人喝酒,说话已颇为熟络,且颂莲的表现显得突兀,很不妥当。

二是,关于梅珊事发的情节,原著中与颂莲无关。颂莲与梅珊在原著中有些惺惺相惜之意,尤其是颂莲曾提示梅珊“你要小心“。在电影当中,颂莲酒后揭露梅珊的秘密,减淡了两人之间的情感,且为颂莲性格抹上负面色彩,令人难以接受。

至于颂莲形象的变化等诸多改变,我则皆理解为影片集中展现矛盾,开展故事情节的需要,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大红灯笼高高挂,无论是挂在江南水乡的大花园里还是山西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里,高挂的是什么,我们总看得清。

过年挂灯笼的趣事作文【七】

那个时候的张艺谋有才华有胆略有野心有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大红灯笼高高挂》绝非是庸俗恶俗的妻妾成群的市井剧。

孔子曾经在《论语》里前后三次悲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句话意思深厚,那意味着只有金钱权势才是美的,才是世间第一等的统治秩序,也就是说中国人的思维永远不可能超越感官感受的层面,以及后来所谓的“肚子决定脑子,屁股决定思维”都是这个好德不如好色的现代延伸。薇依曾经提出过一个“阅读的品位”的问题,就是说一个人必须要通过刻苦的修炼或是磨练学会用眼睛去注视事物,摆脱了把一切都装到胃里或是吞吃下去的趣味,摆脱了用肚子思考,而是学会高贵的注视,给予眼睛以尊严。同样的这个问题在柏拉图那里是反复对话或是辩证,以证明金钱权势荣耀并非是最高的美或是最高的正义,理性才是最高的美,而正义并不由谁更有钱有权来决定,美并非是权势财富显赫而是正义或是说按照天意本该如此,理性亦需要训练。(美诺

始终一直缺乏这层生存维度的中国人注定在肚子的牢笼里挣扎且不见天日。

颂莲的继母不愿意在她父亲后花钱给她继续读书,把她嫁人还可以赚上一笔。十几岁的女孩子已经学会了成人清透的眼神,那就嫁给有钱人吧,有钱人啊,那可是做妾做小啊,那就做吧。爱情没有任何生存的空间,因为生存是第一位的,先要活下去,而且要拥有财富的活下去,重要的是,只有有钱才能不被人欺负才是看上去风光的,或是美的。这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女人自始至终直至今日甚至难以预计的以后都必将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

我记得苏童的《妻妾成群》的原著小说里有一句神来之笔,那陈佐千看着颂莲聪慧的眼睛似乎预见到她在床上的灵敏,于是应下了这门亲事。男人觉得某女子漂亮是为了这个床上的灵敏,看她受过教育聪慧目的也是一样,男人看重的从未超出身体的享受感官的满足,他所思所想从来没想过会超出这个女孩腰身以下的部位,至于头脑和思想,那是为下半身的享受服务的婢女和附庸。

赛珍珠在她画皮画骨的《大地》里面,深刻而敏锐的洞见揭示出这个国家的男女关系以及背后深层次的.东西所以为她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大龙看着自己粗蠢邋遢的婢女老婆怎么都无法顺眼,花钱买来歌姬看着她柔若无骨的小手仿佛那小手象征着一切世间的荣华富贵和高人一等,中国人对美的极致追求背后的心理动机是对荣华富贵的追求,再背后的支撑是“两个佛爷打架拳头大的有理”“财富五倍就可蔑视,百倍就奴役”的深刻的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而到了这家人的第三代,爱兰的母亲分居后对女儿说,无论你怎么聪慧灵巧你父亲都根本不愿意看你一眼,他似乎有一种对女性的恐惧或是可以忽略。

女人,那从来就不是会被入眼和观看的,的确无论她如此聪慧美貌,心思灵秀。她们只有被蒙在盖头下闭上眼睛嫁的份儿,对控制她的一切都来不及看得清楚。

影片中老爷来如鬼魅,上床要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增加统治的合理性合法性和震慑性。

和老爷睡觉才有点菜的权利,意味着不愿意出卖身体和灵魂就不能获得生存。

老爷喜欢亮堂堂的和女人滚床单,他不会懂得性爱的神秘和美好,亦不会懂得一切都将在沉默之中获得在宁静之中至达永恒,他喜欢观看自己的奴隶的样子,赤果果的统治和控制激起他的情欲而不是年轻美丽的女子,年轻美貌仅仅是对拿来享受的物品的技术性要求。即使是性也没有丝毫神秘和羞涩可言。吊诡的是,主奴关系成了夫妻关系,任何的权力结构都在貌似是家庭的形式之下进行着。

在这样神秘森严阴郁的环境里,太太们吃着肉,用膏粱和绫罗金银来粉饰出富贵和荣耀,却没有人能够快乐,因为她们没有得到一个人最基本的东西,沦为道具在乱哄哄光怪陆离的舞台上奋力地寻找着自己的角色,生怕一步踏错然后万劫不复。

这个男人根本就不行,也许这是他为何弄来一堆老婆的原因,他用金钱和神秘控制着一切,生予夺,但是他是如此恐惧女人,他生怕女人看出他不行,他恼羞成怒,他把自己的性能力与权力联系在一切,虽然什么都拯救不了他的不行。而他的不行是由于他的贪欲无度和没有理性和节制,亦无暇观看和欣赏以滋养灵魂从而获得满足,但是他解救自己不行的法子就是弄来更多味道鲜美的猎物刺激自己的胃口,于是至方休

二太太的生存之道就是迎合这个不行的男人,侍奉地越是下流所得的犒赏就越是丰厚,至少在别人眼里,她可是点灯的,这意味着受宠有钱捶脚点菜,至于为此做过何等卑贱恶心的事情,外人是不会知道的,但是颂莲知道,因为她拒绝,两个心照不宣的女人是世间最好的敌人,一眼就看透对方想什么且致命攻击。使得她们彼此伤害彼此攻击的是因为她们被迫是弱者,弱者相争徒劳无益,只增伤悲和惨烈,但是唯有令她们彼此相争伤害才能确保男人的权力和统治 ,这就像当年春日局夫人想出的高招,弄个铃铛把唯一的男人隔在重重厚重的门外,一群女人看不见那一个男人,想象和幻觉把她们引入了无边的深海,为了那一眼一线生机她们什么都可以做,那种疯狂和愚蠢无可救药,令人悲哀且感叹

颂莲她也曾经幻想过爱情,和年纪相仿的男人,但是那男人就有如她们彼此隔着门楼相望的诀别瞬间,没开始就是诀别,无论她们有着怎么样的身体接近,灵魂亲近都是注定的空虚是绝望。她终会发现,这里的每个人都如登台演戏,各守职分,面具变化但是终不是真,那一幕落下就再也不必寻曾经看见过的脸,因为绝对会遍寻无着。那种变形的精神,隐遁的能力超乎想象和幻觉。

三太太的解脱之法是唱着那一唱三叹惊心动魄的哀怨悲歌让自己的灵魂在跌跌撞撞之中游荡,顺便藏一个男人在自己裙子下面,唱戏既是掩饰恐惧又是给自己壮胆,逃离到某处或许会有幸福吧。

三太太的心思在天上,但是对于一个心思在天上的女人这男人有本事让她尸体在井底。

颂莲在二太太与三太太之间徘徊不定,妥协既无耻又下流,上天无路亦无门,她在寻路的过程中撞破三太太被填井,知道真相的她只有疯掉,那是没有任何出路之下的出路,那是堪破真相之后的决绝

于是五太太进门了,井底的三太太和疯癫的颂莲都无法阻挡这个男人寻个年纪更小的嫩妞进门做小,而这个在花轿里被白粉涂得面目模糊的小女孩所面临的选择和颂莲并无区别,要么妥协以事下,面对肮脏和丑恶面不改色,把自己拖入泥潭和井底在底里学会辗转起舞强颜欢笑,至少表面上风光无限点菜捶脚,用灵魂的沉沦换取并不完美即使做给别人看也时常千疮百孔漏洞百出的现实荣耀要么梦想天上的生活而真的在井底,要么在犹疑不定之中被紧锣密鼓的阵仗昏迷寻不到出路却看见不该看见的被迫做出了选择。

没有答案,终困于肚子的牢笼之中挣扎,不见天日且日日年年。张艺谋于是就改做宏大叙事的宣传影片去了,因为他突然发觉至少可以把风光做到极致,那些曾经看见的都不需要再看,反正看了也是无有出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