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书捐衣的慈善作文(关于号召捐书的倡议书作文)

捐书捐衣的慈善作文(关于号召捐书的倡议书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11-21 13:37:56
捐书捐衣的慈善作文(关于号召捐书的倡议书作文)

捐书捐衣的慈善作文【一】

您好!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妈妈,不知道你还记得那首歌吗?俗话说:“慈善是需要发自内心的,是一种出自灵魂的对世人的悲悯,是一种真心实意的付出。

妈妈,你还记得那一天我们一起邮局参加“爱心书包”慈善募捐活动吗?那一次的活动使我深深地被感动和收获了。

记得那天,您带着我来到邮局,让我拿着一百块钱,递到柜台上,跟柜台上的的姐姐说要一个爱心包裹,我当时还不解您为什么要花一百块钱去帮助一些不熟悉的人?您说:“乐于助人?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困难家庭孩子送去一份,这是我们应该的做的。尽我们绵薄之力?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让每个孩子都享有阅读书籍的机会”可我还是不理解您的意思。

上了学,当同学老师知道后,我得到许多人的赞许,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真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妈妈,我们继续奉献自己的爱心吧!让许多有困难的小朋友得到心灵的安慰、和帮助,让他们共享每一天的阳光、共享全世界的关心。其实付出慈善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许多。

爱是我们活得绚烂的最好的理由,爱别人,可以远离孤独,获得充实感,被人爱可以拥有幸福感。让全世界行动起来吧,从生活的每一步做起,帮助别人!让我们个人积极发扬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光荣传统美德?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点爱心?让我们为这一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吧!

让我们共同在心中鸣唱一首爱的奉献之歌吧!“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祝妈妈身体健康

一个期待世界慈善的女儿

20xx年4月21日

捐书捐衣的慈善作文【二】

树木扶持藤蔓,雨露润泽万物,太阳温暖寰球,造就生机勃勃的世界;关怀温暖人心,同情滋润心灵,慈善造福人类,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然而说起慈善这个词,人们总是会和财物联系起来,那么说,你捐的钱越多,你的慈善心就越大么?不然,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在一个慈善宴会上,一些富商大款在一起夸夸其谈自己的慈善心,只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作家默默坐在一旁,独自喝着红酒。这时,一位满脑肥肠的大款走到他面前,带着一丝戏谑和鄙夷对作家说:“你捐了多少钱啊?”作家平静地回答说:“十万。”大款更加自得,嘲弄地笑笑,说:“难道你不知道,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捐了一百万!”作家仍然是面不改色:“这十万元是我全部资产的一半,那么,您口中的一百万,是您资产的百分之几呢?”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就能看到,慈善不是炫耀的砝码,而且慈善心的大小也不在于钱的多少。汶川地震中,我们也都献出了自己的慈善之心,我的储蓄也全部捐给了灾区,虽然钱不多,但我并不认为我的慈善心就比那些捐出几百上千万的明星富豪要小,相反,这一点资产是我的全部储蓄,而那几百上千万,不过是那些名人资产的九牛一毛。

慈善心并不止于个人,它是具有感染力的,是可以像火炬一样传递下去的。偶然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来印证慈善的传递就再好不过了。一个穷小子“辛苦遭逢起一经”,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家里却无力供他上大学,一位好心人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便本着慈善之心,资助这个年轻人念完了大学,年轻人事业有成,想要报答好心人商,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于是,他便学着好心人,资助了千千万万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慈善的传递,由此可见一般。

慈善之心是一种人文情怀,并非只是富人、名人的专利,只要怀着一颗爱心,怀着一颗对生活感恩的心,对人充满关怀之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慈善家。洪战辉从11岁起就照料身患精神疾病的父亲,抚养捡来的“妹妹”,12年含辛茹苦,慈善之举感动中国。

参与慈善活动是精神追求和道德完善的过程。国际知名电视制片人靳羽西把“拥有一颗愿意关怀别人的慈善之心并付诸实践”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她说:“慈善的形式在我看来完全是多种多样的。”

让我们怀着一颗慈善之心,面对生活,面对阳光,将慈善传递下去。

捐书捐衣的慈善作文【三】

虽然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钱,我们对他们的帮助也是微薄之力。但我相信,大家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正如一位打工者所说的:“我是个打工妹,刚在网吧看到手机发信息可以捐款,我发了五条,捐了十元,我工资很低不要笑话我。”我想这样的爱心,台湾的同胞一定感受到了。虽然我们的力量并不大,但我相信,十三亿的人加在一起,力量还会小吗?我们之间只隔了一个浅浅的海峡,但他阻碍不了我们的爱心!其实,只要我们真心实意想帮助台湾同胞,不用在意钱的多少,只要你带着爱心慈善,你的心意,台湾同胞也会感受到的。

我们做慈善,也许没有sara那么勇敢的战胜恐惧,也许没有办法捐很多钱支援灾区,但只要在你心中有这么受感动的一瞬间,不管捐的多少,你都是伟大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