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作文(二年级下期末考试人教版语文作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作文(二年级下期末考试人教版语文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4-19 20:31:31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作文(二年级下期末考试人教版语文作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作文【一】

先说第一大题,是选择题,考的是所谓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来便是教人闻风丧胆的天下第一题,考拼音,多少英雄好汉折戟与此,老师尝云:“第一题皆送分题也。”果然送分,不过是送给出卷老师。“小弟出来乍到,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老兄太客气了,且看下一题。”考生一看,大呼后悔,该在第一题上磨蹭几分钟,好做心理准备。第二题乃字形,其畸形程度毫不逊于第一题,A,B,C,D俨然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不做DNA鉴定,鬼才知道谁真谁假,“对了,我会用语感。”纯正的普通话,字正腔圆,一两题做完,才知道出卷者的意图就是为了让你明白语文同英语的差别。罢了罢了,再看第三题,第三题一惯来讲是修改病句,读一遍,怎么四个都对,不可能,一定有错的,深入读几遍,咦?不好,好象四个都是错的。生离别了好久,挥泪斩了三个,由天吧!爬出了前三题的幽暗昏惑,只有第四题才绽放出一点人性的光辉,排序或文学常识。排序体现能力,考“标”;文学常识展现知识素养,考“本”。让真正喜欢文学懂文学的人找回了一丝自信。

前三题说是考基础,但试问又有多少文学大家做这种题目能做全对呢?恐怕很少,因为他们所着的文学大作里也会有一些错字,病句。难道就说他们基础不行根基不稳?同样的句子,放在名着里便是名句,放在语文试卷里则是病句,这只怕会让热爱文学的人心寒。名人讲演,其间难免会有一些字音错误,若是被耳尖又极富责任心的优秀学子听到,少不得会大呼错了错了,随即跳将起来纠正发音,维护真理,不言而喻,下面便是“献身”了。

着实滑稽,想想也没什么意思,真理是少数人发现的,但却掌握在多数人手上。即便是真理,也未必不会成为谬误,所谓通假字,其实许多也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而已,只是由于众人都将错就错,错别字也就被办了证,成了我们现在拼要记的东西了。

原本所谓的事实与真理,也会被轻易打倒,有据可查的“据”也会变得子虚乌有,《现代汉语大辞典》常常修订,不就是在干这事么?比如“空穴来风”一词,原意为:有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的产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同样一个成语,到了后来的修订版中,引申意却正好相反,比喻消息和传说的产生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管中窥豹,由此可见一斑。

再说阅读,近些年高考阅读题分值在攀高的'趋势,分值走高,文章也愈见水平,可出的题却愈发玄乎了。常常题目一出,让人摸不着头脑,瞪圆双眼,绞尽脑汁,也没发现题目是在说文章的。总有这么几道题,问某个字用得好不好,请说理由。答曰:不好。但凡见这两个字,评卷老师便会翻翻白眼,坦然而诚恳地吐出两个字:白痴。随即一个交叉的符号落于纸间,尘埃落定。那就说“好”,但具体好在哪里,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有一个通用的法子——打擦边球,既然是打擦边球,自然是球做得越大,越容易擦边,于是乎一篇阅读做下来,好似写了一篇六百字文章,答案终究是简单的,长篇大论,多是废话,有用的只有寥寥数字而已,这还要看评卷老师爽不爽帮你找到它。还有的题问作者为何要发出这样的感叹,不用看,答案中定然会有与国仇家恨、作者背景相关的文字,其实欣赏文学作品考虑作者背景这没错,但却万不可陷入这个胡同里,并不是所有的作品写出来的时候,作者都想到了国家和社会,也许只是一时触景生情发出的喟叹,具体是什么情感,恐怕连作者本人也未必知道,因为文章是感性的。而现在出的阅读题,明明是作者的闲情文字,却硬要和劳什子国仇家恨扯上关系,好像作者每一次动笔之前都要在心中默念三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为黎民苍生祈祷求福一般。

着实教人恼火,怪不得有传言说韩寒写按自己文章出的阅读题却考不及格,张爱玲国文不过,真是讽刺。现今有许多阅读题出的与文意相去甚远,高考乃人生之重大关口,如此出题,岂不怕招人唾骂。

最后说说,作文分值很高,这是对的。文学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写文章。既是写文章,除去题目,其余便不该再做限定。单纯的考生总是一味的信“评分标准”,却忽视了“评分细则”,这种错误与混淆“原则”和“原则上”的所产生的后果是一样的。只要与万恶的社会、丑陋的政府接上火,任你思想再深刻,文采再斐然,也是徒然。于是乎,众多考生避开交锋,纷纷拥上高楼,怀古伤今,你拽了李白的一条胳膊,我扯了苏轼的一条腿,屈原投江投了又投,韩愈胯下钻了又钻。任题千遍,我意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写作文,就得讲究个无招胜有招。怪不得,我一朋友说,他在初三抄了一个排比句式,以后每次作文都能博得个波浪线,拿个高分。基本上是:“人生就像一个五味瓶,装着酸甜苦辣咸”云云。

有人说,高考写作文,就像是“戴着镣铐跳舞”,笔者认为形容的十分贴切,可搞不明白的是国家教育部门为什么要给学生戴上镣铐,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文学教育上来说,我以为都是弊大于利。

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说一只青蛙被放入一个瓶子里,扣上带了孔的盖子,青蛙刚开始还会努力撞击瓶盖,意图跳出去,可反复跳了许多次后,发现没用,时候久了,将盖子打开,青蛙便再也不会跳出去了。同样,长时间的“戴着镣铐”,受着拘束与压迫的人,也终究会失去创造力与斗志。

中学语文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文学悟性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同时也为将来走文学之路的热爱文学的学生打基础,因此尤为重要。而现今的语文教育模式与原意却大相径庭,适得其反,这终归不是大多数人想要的。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作文【二】

西湖十景世界闻名,当我来到杭州时,就渴望一睹为快。这次秋游,满足了我的。

一大早,我一咕噜爬起来,整理好书包,到学校集合。7点30分,大家早早地发车了。一路畅通。一小时后,大家到了岳庙。

岳庙正殿里,我看见了岳飞的彩绘雕像:他威武雄伟,怒目圆睁。我仿佛看见了他正在派兵遣将,攻击金国;仿佛看见了他正骑在银鬃立刻,身先士卒,奋勇敌;仿佛看见了岳飞正怒斥奸臣,进谏皇帝……拜完岳飞像后,大家慷慨激昂地背诵了《满江红》,以示大家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英雄的缅怀。

参观完岳庙后,大家来到了苏堤。苏堤是西湖十景之首,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今天阳光温和,秋风瑟瑟,正是个在苏堤散步的好日子。走在苏堤上,含着清爽湖水的微风爱抚着我的脸,杨柳在弯腰向我打招呼。虽然目前正值金秋时节,不是苏堤最为动人的春日,但是即便在这万物凋零的秋天,苏堤仍分外漂亮;周围的杨柳妹妹被调皮的秋季弟弟剪掉了头发,急得号啕大哭,在湖面上留下一阵阵涟漪;秋风婆婆正安慰着柳树,把金黄的树叶吹的满头飞扬,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黄蝴蝶。我注视着这黄蝴蝶,不禁想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携带对落叶的赞美之情,我走过了这段惬意的旅程。

到达雷峰塔后,用了午餐,开始小队自由活动,大家沿楼梯爬上楼顶,整个西湖一目了然。通过高倍望远镜,我甚至看见了三潭映月,湖面上川流不息的游船,市中心拔地而起的高楼……被夕阳笼罩着的雷峰塔看上去分外沧桑,平添了几分悲壮色彩。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直到夕阳恋恋不舍地离开天空时,大家才依依不舍地上了返程的车。西湖,下次再见!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作文【三】

秋季,几乎是所有人公认最悲伤的季节,好多诗词对于秋的`描写只有两个字:悲、愁。而我的家乡,却丝毫不见一丝悲,一点愁。

家乡隆德城,三面环山,其中就有著名的六盘山。现在已是深秋,山里已与初春时节大不相同:尽管没枫林,但山上仍是“霜叶红于2月花”。那一个个儿的杏树、桃树,没花也一样漂亮。红似火,黄如霞,当然,也还有倔强地挺着胸部的绿叶子。层层叠叠,万紫千红,虽无春季生机勃勃的景象,却比开了一山的花还美,还艳。

登上山顶,稍向远眺望,就有一阶一阶的梯田出目前视野中。那一阶阶的颜色也是大相径庭:霜冻之后,绿油油的玉米被涂上了一层层黄褐色的漆;梯田上的山林间,树木也像猛地被泼了漆似的,这儿一块红,那儿一块黄,一点也不均匀;而最绿的,当数新播种的冬小麦的苗儿。假如不是在深秋,假如不是有规律的分布着,你还真会以为它们是草地,要在上面打滚呢!

虽说秋凉了,风也凌冽了,大家的生活还是没一丝改变:清晨训练的人照样小跑着在路上运动、农民照样在地里砍着玉米杆。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照在天边、云头、山顶和暮归人的身上,映出了不一样的色彩:天边的云头映成了红黄交接的晚霞;在山顶上映遍了大大小小的树木;在人的身上映出了一天劳累而又开心的影子。夕阳也成了红的发紫的颜色。

哪个说夕阳凄凉?哪个说秋景悲伤?山间小城这样缤纷的秋色绝不亚于朱自清先生《春》里描写的春光!树叶在生命最后一刻绽放出了比花儿还美的颜色,夕阳在马上落山之际映出了比旭日更绚烂的景色。秋季正是一年中大地回报农民辛劳的时刻。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作文【四】

转眼间,一年即将过去。又是过年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挂着笑容,喜气洋洋。

爸爸在忙碌地挂着又大又红地灯笼,一对灯笼好像一边咧嘴笑一边在说话呢!我只想再挂上一对灯笼,让它们聊地更欢。趁现在还早,我和妹妹一起去买了对联和福字,顺便买了些烟花准备一起放。跟爸爸一起认真地把对联贴好,再把福字贴在大门上,调皮地我们还把福字贴在灯笼上,笑地大家合不拢嘴,顿时门口有了新年的氛围。妈妈买了一大箱礼物,准备过年走亲访友,不知道有没有我和妹妹的份呢?好,不管这么多了。我连忙把鞭炮拿出来,点上火,“啪啪啪......”妹妹吓地捂住耳朵。本还想再放一个鞭炮,妹妹拉住不让放了。接着,又把烟花拿出来,妹妹急忙跑到房里躲起来了。看着窗外,“好美呀!”妹妹叫起来。忽然不远处传来一阵喊声:“过年了,过年了!”我们一家都笑了。

新年到了,我很开心,因为又长大了一岁,在新的一年中,我要更加认真努力学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