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成长与感受的作文(成长的经历和感悟作文)

有关成长与感受的作文(成长的经历和感悟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2-04-21 16:48:21
有关成长与感受的作文(成长的经历和感悟作文)

有关成长与感受的作文【一】

成长的经历,多得数不清,就像天边的繁星一样。有一颗,是那么闪亮,那么耀眼,知道,这个世上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只要肯努力,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在我的记忆里,成长就像一棵小苗,当我克服了一个困难,小苗就长大一点,我就又长大了一岁。当我回忆起我在三年级用了最久的时间,花费了最大的精力来完成的事时,一下子笑出了声。我是多么不熟练呀!而那件事,就是学骑自行车。

骑自行车看起来并不难。所以当拿到崭新的自行车时,我跃跃欲试,想一口气坐上去使劲蹬起来。我仿佛都看到我悠然自得的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闲逛的样子了!但是,人总有失败的时候。不一会,妈妈看见的不是高兴的骑着车的我,而是摔倒在地上,一脸为难的我!

“哎,还是我来教你吧!”哥哥骑着车,边笑边说。听到这句话,我仿佛泄气的皮球一般。为什么?因为我和哥哥是同一时间学骑自行车的,为何他学的如此快?我无奈的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再次试骑起来。

“你使劲踏!”哥哥在一旁鼓励着我,我却心不在焉,车把在不停地摇晃,我的心情糟糕透了,一股怒火无意识的上来了。“哎呀!真是的!怎么回事!!”我愤怒的喊了一声。无论怎么试,我总是不能成功的骑起来。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是不可能克服的困难了。我对骑自行车的兴趣大减,但也想尝试。当然,我太过冲动,总是跌倒,当时我的心情也不好,总是生气,无不觉得骑自行车,太难了。

那么,我到底是怎么克服困难,学会骑自行车的?这一切,主要还源于一个不知名的阿姨。是她,给了我放手去做的勇气。

“又见到你了,‘自行车大哥’!”我没好气的哼了一声。经过“练习”,我对“自行车大哥”的好感大大降低,没几天就不想见它了。这次再来到这个后操场,我都有一点不耐烦了。

到了后操场一个空地上,练习的人可真不少:学轮滑的阿姨、练习自行车的姐姐……看到这个姐姐,我又生气了:我为什么学不会呀!!骑上自行车,我又怕摔倒又怕失败的,怎么也放不下心来。把手左右摇晃,我又生气了。停下来,我看到了学轮滑的那个阿姨。

阿姨小心翼翼的向前移动着,她的膝盖和胳膊肘上都戴上了护具,“砰!”轮子和地的碰撞声,阿姨差点摔倒。但是,她努力保持住平衡,没有摔倒。我看着,有几次想上去帮一下忙,但是又怕阿姨不接受,于是只能干看着。阿姨注意到我了,冲我微笑。我也笑,骑上自行车,又一次害怕的用腿抵住地稳住没有骑起来。

“果然不行呢……”我把车推到公椅周围,坐了下来。一次次的失败让我心乱如麻。

“你在学自行车吗?”阿姨向我打招呼,同时也说了说自己的情况,“我也在学旱冰呢,但是才刚会走路,不会滑。”

我失望的说:“可是我学不会啊!”

“孩子,你听我说。”阿姨语重心长的说,“有的时候,放手去做是你需要的。如果你一直因为害怕失败、害怕摔倒而不前进的话,那你能做些什么呢?你看,阿姨也在学轮滑,阿姨不害怕摔倒,那你还怕什么呢?也许放下紧张的心,用最轻松的态度去试,你会成功!”

听了阿姨的话,我的心里仿佛开了一扇窗,而且是最明亮的那扇,让我明白了许多。是啊,放手去做!放下那颗紧张的心!我再次扶好把手,心里想着“放手去做、放手去做”再一次踏起了踏板!

“呼—”我听见了风从我耳边吹过的声音,听见了阿姨由近到远的鼓励声:“加油啊!”原来,我成功了!阿姨说的没错,放手去做,真的会成功!我终于掌握好了平衡,怀着激动的心情骑了起来,一圈又一圈,笑容越来越灿烂。那个阿姨,她成功了没有呢?

“喂—!”阿姨的声音越来越近了,我听见了轮滑的声音!原来,阿姨也放手去做了!她也成功了!“谢谢你,阿姨!”我由衷的说。

放手去做,放下紧张的心,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做的。有些时候,轻松一点,你会成功,成功的做到!

有关成长与感受的作文【二】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以教师职业性与生命性的统一作为师德修养的出发点、以增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为基本路径、以促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完善为基本目标、以敬业、悟业、乐业为基本线索,抓住当前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主要问题,最终落实在教师职业人生的幸福与卓越的追求。书中对教师职业的生存状态也有着真实而切近的关注,体现了对教师人生、教师职业生活以及当代教育问题的关照。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有关成长与感受的作文【三】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一书读完已久,可是其中却有一种东西一直深深的吸引着自己,并不断地让自己不停的思考,那就是——创新。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世界中生存的基本能力,而师德修养的新时代也要求着教育创新。因为民族对创新能力的呼唤来自于对创新人才的需要,创新人才要靠创新的教育来培养,创新的教育要靠具有创新品格的教师来实践。

还记得书中讲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在英国亚皮丹博物馆中,有两幅藏画十分引人注目:一幅是人体骨骼图,另一幅是人体液循环图。这是一位名叫约翰·詹姆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麦克劳德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要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他偷偷套住一只狗,宰后,把内脏一一割离,观察。校长得知后极为恼火,因为这只狗正是校长家的,而且是校长最喜欢的狗。校长的处罚决定很快出来了,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液循环图。这实在是出人意料!麦克劳德接受了处罚,认认真真地画了两幅图交给了校长。“狗事件”就这样画上了句话。而小麦克劳德却从此与生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解剖学家,并因为成功研制胰岛素而获诺贝尔医学奖。在许多年之后,校长将他保存的这两幅画捐献给了博物馆。

在故事中,校长或许在时间发生之初是极其愤怒的,毕竟去的是自己心爱的小狗,可小麦克劳德完成惩罚后的震撼也可想而知。校长呵护了一个小孩追求好奇的“生命”。

作为教师,善于发现并且努力呵护生命世界之中的创造,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尽管创新并不是要教师做出轰动世界的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创新、都会创新。

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一个知识面狭窄、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安于现状的教师是不可能有什么创新的;反之,一个知识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勤于思考、进取心强的教师则更有可能创新,也更容易创新。

就自身而言,或许在创新之路上,善于学习是自己最需要补充的。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的手段;读书,是拒绝世俗、获取智慧、寻找教育本质的“绿色通道”;读书,是痛并快乐、凤凰涅槃的情怀。智慧,是一种生命的载体,不是一种简单的叠加,是一种成长的摇篮,不是“温柔乡”的滋生。

教师常常被称为是“灵魂的工程师”,其实并不是我们有多么卓越的“建筑才华”,可以将一个个孩子建造成为“高楼大厦”,而是我们的职业铸就我们能更多地关注孩子的“闪光点”,以其特色修建出“特色的楼房”,各有千秋。

在教育这一片茂密的森林中,我愿意不断吸收森林的养分,从而焕发蓬勃的精力,以创新为视野,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