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做灯笼过程的作文(制作灯笼过程600字作文)

有哪些做灯笼过程的作文(制作灯笼过程600字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12-11 19:08:25
有哪些做灯笼过程的作文(制作灯笼过程600字作文)

有哪些做灯笼过程的作文【一】

我今年已经8岁了,却什么家务也没做过,心里感到很惭愧,所以今天我决定帮妈妈家务。吃完早饭,我就去帮妈妈洗碗。可刚拿起抹布,就被妈妈拦了下来。妈妈说:“别洗了,如果把碗打碎了,怎么办?

还是去学习吧。”于是我放下了抹布,但没去学习。我又拿起了拖把去拖地,谁知又被爸爸挡住了,说:“你还没有拖把那么高,怎么拖?出去玩吧。”突然,妈妈说上班要迟到了,她拿起了小包去坐车。爸爸也快要迟到了,也连忙开车出去了。我终于能做家务了!我连忙拿起抹布去擦碗。

擦完之后,又拿起拖把去拖地。不一会儿,家里已经全部打扫完了,虽然有些不干净,但我还是很高兴。爸爸妈妈上班回来后问我:“这是你打扫的吗?”我点了点头,爸爸妈妈都高兴地把我抱了起来,连忙说:“我的儿子真的长大了”。我第一次尝到了做家务的快乐!

有哪些做灯笼过程的作文【二】

元宵节就要到了,元宵节有甜甜的元宵可以吃,我的心里就感觉到幸福满满的,因为我是最喜欢吃汤圆的了。

那汤圆白白的,像几颗白得像雪一样的珍珠。我最喜欢吃芝麻汤圆和没有馅的汤圆。芝麻汤圆是个“大个子”,洁白无瑕,让人看不出里面还包有甜甜的芝麻。咬一口芝麻汤圆,乌黑乌黑的芝麻就“跑”了出来,味道也就出来了。有一次,我正在看书,闻到了这诱人的香味,就急忙把书放好,跑到厨房来,我咬了一大口汤圆,那汤圆在嘴里甜甜的,入口即化。无馅汤圆是“小个子”,像一个白色的小精灵,闻起来可香了,好像每个“小精灵”身上都有一个特别的“香包”,让人觉得十分香甜。

无馅汤圆是我的拿手好戏,我先往糯米粉里放一点水,就开始和面,面和好了,再捏一点面,把面揉圆,这样无馅汤圆就做好了。我和老妈做了许多汤圆,我把汤圆放进锅里,汤圆在水里“跳来跳去”好像在跳华尔兹。汤圆快煮好的时候要往锅里放些糖,吃起来甜甜的,吃完之后,会有无穷的回味呢!

元宵吃汤圆感觉真好,汤圆是我的最爱,真希望每天都可以吃汤圆!

有哪些做灯笼过程的作文【三】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我和妈妈在家包汤圆。起先,我们订好分工计划——我负责烧水、煮汤圆,妈妈负责和面、包汤圆。

妈妈先和面,将面粉放入盆里,用手拌来拌去,不过一会儿,手上便粘满了面粉,妈妈用手搓来搓去,手上的面粉全没了。不过一会儿,便出现了一块大面团,妈妈将它分成了一个个小份,再将它搓圆,然后压扁,放入包心,再合起来,一个圆溜溜的大汤圆就完成了。还是如此,妈妈包了一个又一个,当快要包好的时候,妈妈发话了:“张屹,现在可以烧水了,注意把水放到锅的一半,把火候控制到最大。”一阵功夫过后,妈妈的汤圆全部包好了,我的水也烧开了,我把火调小了一点,再把汤圆从锅边轻轻的放了进去。2分钟后锅里又沸腾了起来,妈妈说再把火调小一点让它焖一下,汤圆全部浮上来了。这样又焖了2分钟,我们的汤圆全部煮熟了。

吃着自己亲手煮的汤圆,感觉别有一番风味。

有哪些做灯笼过程的作文【四】

“一个食物圆又圆,上面还要加一点,外面米粉里面菜。放在水里煮一煮,浮上水面就可吃。”猜猜这是什么?——汤圆。怎么样,我编的谜语不错吧。

就要过年了,妈妈决定做汤圆给大家吃。我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于是,一早我就陪着妈妈到街上买来做汤圆的米粉。吃过中饭,妈妈招呼姐姐帮忙,我也嚷着要参加。其实,我并不会做汤圆,但我向妈妈承诺“自己做的汤圆再难看我也自己吃下去”,她拗不过我,只好勉强答应了。

准备工作还得妈妈和姐姐来做。姐姐把切碎的九头芥菜、切成丁的豆腐干和新鲜的肉末,放在锅里炒一炒,加上一些调料,香喷喷的汤圆馅料就配好备用了。妈妈用水把米粉拌好,不停地揉呀揉,揉成一个软硬适度的米粉团。这道工序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妈妈说学问可大呢。

总算可以开动了,我跃跃欲试,妈妈却让我先在一边看着。只见妈妈先用手从米粉团上捏下一块,再放在手心里搓成球形,接着用左手拿着米粉团,右手大拇指放进粉团里转呀转,粉团变成了凹形。然后把馅料放进这个凹洞里,再把米粉团搓成球形,还要特别注意留一点尖尖的头。

看起来轻松,做起来难。轮到我动手了,我也是按照妈妈那样的手法做的,可我做的很不顺利,汤圆皮不是这儿破,就是那儿破。这真是让人泄气!妈妈见我手忙脚乱的样子,说道:“怎么样,不是那么容易的吧?”姐姐笑着问道:“还做吗?”“做!”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个像样的汤圆。就这样,做了一个有一个,也不知做了几个,虽然最后还是比不上妈妈和姐姐,可也算像个汤圆了。

到了晚上,一家人吃着汤圆,就数我最高兴,自己的劳动成果最香甜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