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喜欢做游戏的作文400字(在学校玩游戏的作文400字四年级)

课外喜欢做游戏的作文400字(在学校玩游戏的作文400字四年级)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12-03 02:15:40
课外喜欢做游戏的作文400字(在学校玩游戏的作文400字四年级)

课外喜欢做游戏的作文400字【一】

一声声不绝于耳的“叩!叩!叩!”飘入我耳中,这清脆而有节奏的旋律感,简洁有力,它正悄悄的培育着我心中的——“桌球梦”。

想当年,一年级的我,因为帮忙老师送东西,走着走着,我无意间走到了桌球室;在桌球室里,有的在发球,调整发球的姿势及要领;有的在练习,奠定桌球的基础;有的正在打比赛,不论是输或者是赢,即使胜利者大声欢呼,也从不会瞧不起输的一方,输的一方不但不自暴自弃,还发挥着不服输的信念,他们都秉持着“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继续的努力练习。他们努力不懈的毅力,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看着大家开心的脸庞,汗水淋漓的身躯,都洋溢着快乐的活力,大家奋力的跳着,挥洒下的汗水不是一滴两滴的,真的如倾盆大雨般。那时的快乐,绝对不是旁人我所能够的,但他们努力不懈的精神却深深的影响着我。

四年级时,我也参加了学校的桌球队,一开始打球时,我连球拍都会挥到飞出去,握都握不好,有好几次我一度的想要想放弃打桌球,但妈妈告诉我——“万事起头难!坚持,必能看见希望的曙光。”那时的我,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啊!幸亏有耐心的教练,总是陪我一次又一次的克服难关,渐渐的.,我的球技越来越精湛,使我慢慢的走出了过去的挫折和阴霾。

如今的我,已经不再是以前打不到球的小毛头了,每一次的比赛即使输了也使我越挫越勇,过去的坚持和努力,使我大有丰收,也尝到了最甜美的果实。

我总是告诫自己:“做事情要做到最完美,不要半途而废。”教练苦口婆心的训诫和家人给予我长久的支持,我永永远远都会谨记在心中。

课外喜欢做游戏的作文400字【二】

最近,我读了匡亚明的《孔子评传》,真是受益匪浅。全书分十章对孔子以仁的人生哲学为核心而展开的伦理、政治、经济、教育等思想全貌及两千多年来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和影响的曲折变化过程,都作了评述。尤其当我读到关于孔子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方法、实践等内容时,更是触动很大。

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其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更是亘古不变的教育真理。

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马克思也承认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资本论》卷一就论述说:“天赋的特殊性,是分工依此长芽的基础。”孔子很早就注意到人的才智高下有别,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就是说,对于中等以上智力水平的人,可以跟他讲高深的学问,对中等以下智力水平的人,则不可以跟他讲高深的内容。根据这一原则,他深入了解弟子们不同的志趣、智慧和能力,掌握每个人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论语·先进》中记载,冉求做事好退缩,胆子小,孔子就教他凡事要抓紧,一听说就应马上去做;仲由胆大,敢作敢为,孔子怕他冒失而惹祸,就教他凡事先退一步,等请示父兄后再去做(“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就是用这种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完善弟子们的德业修养的。

孔子善于了解学生们不同的习性和兴趣,循循善诱。他认为一个人不仅应该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且要乐于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培养起学习兴趣,才能树立学习的自觉性,从而产生学习的热情,以至学而不厌。

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办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论语》中就记载着孔子采用哲理性的比喻来教导学生的事例。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就曾经总结性他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孔子对学生能耐心诱导,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确是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可是,随着近几年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中小学课改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推崇“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这一切源于“赏识教育”的研究推广者周弘老师曾用这种教育方法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留美博士生,并用这种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周婷婷”,被新闻媒体称为“周婷婷现象”。因为我们很多家长、很多老师,“忘子成龙”心切,一味追求成功,只要听说谁的办法让孩子成功进入了哪所著名高校,就觉得这种办法好。殊不知,赏识教育被运用过分,反而失去效果。我们的很多孩子在这种观念教育下成了“训不得碰不得玩不得”的“三不得”孩子,心理很敏感,容易受伤,只喜欢表扬,不喜欢听批评的话,甚至不少因为受不得委屈,采取极端的自手段,这样的例子近年来屡见不鲜。教育名家孙云晓认为,对孩子的表扬一定要客观具体,发自内心,表扬要能让孩子感受到真诚,并增强孩子做事的动力。不恰当的表扬则容易让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降低。

但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意识到问题之后,又开始盲目地推崇“挫折教育”,认为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能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这是因为,那些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

诚然,“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能够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能够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但我们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受到的关注是何其之多,家长们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若是孩子在挫折中一蹶不振,从此丧失信心,他们又会如何呢?记得我儿子就曾说过一句极富哲理的话“磨难对于一个人来说,挺过去了就是一笔财富,挺不过去就是一场灾难”。因此,一味地推崇挫折教育,同样也是片面的。

由此可见,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是多么精辟的教育观点,是多么辩证而又统一的教育方法。也正因如此,二千多年过去了,他依然被我们牢记,更是被世界所牢记,全球一百多所孔子学院就是最好的证明。

课外喜欢做游戏的作文400字【三】

"刘嘉轩在作文班里脱裤子?"这是真的吗?当然不是,是我们在玩拼句子游戏。

拼句子游戏让我们笑料百出,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刘老师给每个人发三张纸,然后在第一张纸上写谁,第二张纸上写在什么地方,在第三张纸上写干什么,写完后把纸条分类放在不同的地方,接着找一个人任意抽三张,组成一个句子,拼出来的句子可好笑了。

第一个抽的是司徒子莹,她脸上带着暗喜的微笑走上去,分别抽了1、2、3号的纸给刘老师,刘老师把这三张纸拼成的句子读出来,竟然是"姚明在高楼上玩耍",刘老师一说出来,全班人发出震天的笑声。

下一个到我抽了,我蹦蹦跳跳地走上前,分别抽了1、2、3号纸,我脸上带着微妙的表情,把纸递给刘老师。刘老师打开,定了几秒,然后哈哈大笑,原来我抽的是"小乌龟在厕所里睡觉",我听到后,也不禁大笑起来,走路的时候还跄到了,小乌龟在厕所睡觉,太搞笑了。

后面,还有很多人抽的很搞笑呢!说话和作文时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不能张冠李戴,不然会让别人笑破肚皮的。

课外喜欢做游戏的作文400字【四】

今天,上补习班的时候我们玩了一个游戏,叫拼句子游戏,游戏规则:有三张纸片,第一张写谁,第二张写在哪里,第三张写在干什么。

我第一张写的是"黄子津",第二张写的是"在家里",第三张写的是"做作业"。写完以后我兴高采烈地交上讲台,过了一会我的心情有点害怕,因为有一个人在抽纸片组句子,我害怕他会抽中我,又不知道是好的,还是坏的。突然老师喊:"我在猪圈里做作业。"同学们哈哈大笑,好像觉得非常好玩。我也在安慰自己,幸好没有抽到我。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同学竟然抽到"黄子津在火山里玩耍",顿时,原来兴高采烈的心情一扫而空,我忧伤地想,谁那么无理,怎么可以乱写呢?可是同学们笑个不停。

终于,到我抽了,我怕害怕又抽到我自己,结果一抽,第一张竟让抽到了刘月老师,我满怀欣喜,太好了,终于不是抽到我。我也很期待接下来刘月老师在哪里干什么?这时,我听到老师笑眯眯地说:"刘月在地上拉屎。"刚刚说完,下面又是一阵笑声。可是我却一点也不高兴,因为不知道是谁那么没有公德,写这种句子。

这个游戏给了我一个启发,词语搭配一定要得当,而且不能虎头蛇尾。

课外喜欢做游戏的作文400字【五】

《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是易卜生在1897年的代表作,教材中说,这本书揭示了资产阶级以男权中心为基础的社会道德的虚伪,提出了妇女的地位及其解放等重大社会问题。我认为不仅,除了这点之外,也可以想到,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转变,女人的地位就变成在男人身后的一个对于社会来讲,不会有太有价值的人。仿佛传宗接代或是打点家事只是女人唯一的使命。我想,对于女性的地位,无论哪个国家也好,在那个笨拙的时代,就注定是牺牲品。

这本书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玩偶之家》曾被比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以此作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

女主角娜拉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开凿的青年妇女,纯洁、温顺的娜拉婚后竭尽全力维护家庭的平和、欢乐,被丈夫一贯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但实际上上她性格善良中有着坚强,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和她同舟共济、承担危局的时刻,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一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她终于觉醒过来,毅然走出“玩偶之家”。

她的叛逆性格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他的天真、热情、乐于助人和追求理想的精神素质却被庸俗的社会和家庭环境蒙骗、熏染了她。是的,她八年的婚姻的“家庭幸福”的彩光遮盖她自己的附庸地位和追求理想的自由。她没有看透过,但是当一系列事情发生在她和她的丈夫海尔茂之间,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丈夫,海尔茂不仅虚伪可憎,而且是个一直看重法律。宗教和道德,但是其目的在于以此作为束缚妻子的绳索和维护以他为中心的家庭关系。这一切,让娜拉终于认识到自己的“玩偶”地位,她不仅否定了不合理的家庭关系,而且对保护这种关系的宗教、法律和伦理道德都表示怀疑。娜拉以作为玩偶为耻的态度和追求解放的决心及果断行为,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男主角海尔茂,是那个时代典型的“伪君子”,他在人面前是那么正直、温柔,勤奋工作、讲究礼教、笃信宗教。多么符合这个时代标志啊,但是其实他真正的面目是一个唯我主义者、男权思想的典范和虚伪道德的化身。他看起来如此爱他的妻子“娜拉”,只是把她最为自己的高级工具用来玩耍。满足自己的内心。

其实娜拉要真正解放自己,当然不能只是一走了之。妇女解放的当然不在于仅仅摆脱或打倒海尔茂之流及其男权中心的婚姻关系。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一语中的地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因为“男子在婚姻上的统治是他的经济统治的简单的后果,它将自然地随着后者的消失而消失。”所以娜拉在觉醒之前所以受制于海尔茂,正由于海尔茂首先在经济上统治了她。因此,娜拉要挣脱海尔茂的控制,决不能单凭一点反叛精神,而必须首先在经济争取独立的人格。

她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妇女的解放,必须以社会经济关系的彻底变革为前提。她所梦想的“奇迹中的奇迹”,即她和海尔茂都“改变到咱们在一起儿过日子真正象夫妻”,也只有在通过改造社会环境而改造人的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从如今的21实际来看,女人作为一家之主并不是没有。对于现在女人来讲,有属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就如同现在依旧很火的《婚姻保卫战》,里面讲述作为一个女子当家做主的看点。三对家庭,女子都看重维护自己的主权地位,但是我们很能看出,她们能够成功维护自己的地位,是因为她们有自己的工作。是的,只是社会地位与经济基础。

我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不仅仅是自己有较强的女权精神,还有我一直坚信“女子也可以当家,更可以作为家庭一个重要的之主。”一个家庭光有男人是没用的,因为它是由男人、女人和孩子组成的。缺一不可,更不是把谁最为一种中心而过,平等的看待彼此,就不会有现在所谓的“做父母的与孩子沟通”、“丈夫的专制”、“家庭主妇”、“家庭煮夫”等等。。。

课外喜欢做游戏的作文400字【六】

我喜欢的游戏很多,比如:地雷、接线、爆炸、老鹰捉小鸡、木头人、红灯绿灯小白灯、踩高跷、肚子痛、摸鱼摸虾等等,然而,我最喜欢的游戏,要数“24”了。

“24”是一项开发智力的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要是两个人玩,每人出两张牌;如果4个人玩,每人出一张牌,必须把这4张牌,加、减、乘、除等于24,谁先想到,就把牌绘画谁,最后看看谁的牌多,谁就赢了。

有一次,我和爸爸玩“24”,我本以为爸爸跟我一样,都是第一次玩这游戏。可没想到,牌上的数字是5、4、11、13,我一眨眼,连牌上的数字都没还看清楚,爸爸说说:“出来了!”我问爸爸:“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爸爸回答说:“11加13等于24,5减4等于1,24乘以1等于24。”爸爸问我:“你说我算得对不对?”我只好不情愿地说:“对。”玩了一会儿,爸爸的牌象发洪水一样,好多。而我的牌就像干旱地区的人民,不能再维持多久。爸看我的牌少得可怜,就告诉我这个游戏的秘诀,他说:“你要记住:8乘以3等于24,6乘以4等于24,12以2等于24,要是在四张牌中有8,就把8留着,把其余的三张牌凑成3。”

第二次,我和妈妈玩“24”,版上的数字是1、8、7、4。我看完数字,连想都不想就说:“出来了!”妈妈问:“你怎么出来了?”我说:“7减4等于3,1乘以8等于8,8乘以3等于24。”妈妈这才想起来。我们玩了半小时,妈妈上的牌很多,我上的牌也很多,一句话,彼此彼此。我们各自数着各自的牌,最后,还是我赢了。我想:爸爸的秘诀还挺管用,干什么事情都要注意总结规律。

以后,“24”这个游戏再也难不到我了,这也是我最爱玩的游戏。

课外喜欢做游戏的作文400字【七】

我一个转身就接住了沙包!

哈哈,我们正在玩沙包哦,这个游戏要在外面进行。凡是游戏都会有规则,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建议3-5人玩,找两人在外面扔,三人在里面躲,接住得到一条命,被打中可就要出局了。

一天早上,我和张瑞博他们出去玩沙包,马千钥和薛雅心在外面打,其他人在里面躲。薛雅心开始扔了,她扔过去了,打中了褚津赫,唉,可怜的褚津赫,刚上去,就被打了下来。这时,

马千钥“嗖”的一声就飞过去了,看这危难之时,我一个转身就接住了沙包。这时所有人都夸我,说我太厉害了,我不禁骄傲起来。我在和赵泓博说话,刹那间,薛雅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中了我。唉,大意失荆州呀!我准备好迎敌,争取活到最久。这时,台上只剩我

张瑞博和赵泓博了。马千钥一打,赵泓博出局了,只剩我们了,薛雅心随手一扔沙包,我接住了,耶!两条命了。马千钥奋力一扔,张瑞博出局了。台上只剩有两条命的我,薛雅心快速地一扔,扔到了我,我还有一条命,我紧张起来,正在我紧张之时,马千钥打中了我,唉,薛雅心和马千钥胜利了。我们在里面躲的暗暗说,下一次,一定要争取活到最久。

这次游戏结束后,我们增加了热量,也增加了快乐。真是益处多多的游戏啊!

课外喜欢做游戏的作文400字【八】

《五味》中,只听得汪老把中华美食,各地小吃小菜娓娓道来,不仅讲它们的做法,还讲它们的来历。我惊讶于他的博学,好像一本活字典,不需要百度。或者说,他的脑子里有无数的线。线头往外一扯,就扯出很多很多相关的知识。关于美食,奇闻趣事,古今中外,出来很多严肃的论证。

在对待食物历史的考证上,汪老是一副老学究的摸样,严肃的很。一转身,你又会看到这样的句子:“我曾经夸口,说我什么都吃,为此挨了两次捉弄,一次在家乡,我原来不吃芫荽(香菜),以为有臭虫味。……铺中管事弄了一大碗凉拌芫荽,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我一咬牙吃了。从此,我就吃芫荽了。”这一段让人大有惺惺相惜之感。因为我也不喜欢吃香菜,原因也是有股臭虫味。一个可爱的逞强的老头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也惊讶于他的阅历,四方食事,娓娓道来,他吃过这么多菜!他真敢尝!

汪老的故乡在江苏高邮,讲起故乡的食物,他又是那么深情款款含情脉脉。他有多爱家乡啊。故乡的炒米和焦屑、端午的咸鸭蛋、咸菜茨菰汤、虎头鲨、昂嗤鱼、砗螯、螺蛳和蚬子、野鸭、鹌鹑、斑鸠、鵽、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都留在他的记忆里,留在他的笔下。《故乡的野菜》中细说了荠菜、蒌蒿、马齿苋、莼菜,还提及了一个故乡在明朝时的散曲作家王磐,重点介绍了王西楼的《野菜谱》,有图有配诗,多写人民疾苦。“江荠青青江水绿,江边挑菜女儿哭。爷娘新兄趁熟。止存我与妹看屋——江荠”,“抱娘蒿,结根牢,解不散,如漆胶。君不见昨朝卖客船上,儿抱娘哭不肯放——抱娘蒿”。汪老说,这些诗的感情都很真挚,读之令人酸鼻。的确,汪老告诉我们他的家乡有一位用野菜记录百姓疾苦的散曲家,他把他的感动带给了读者,也把他对故乡这片土地的爱带给了读者。靠近民间的作品,总有人间烟火的味道,说尽世间人情冷暖,说尽百姓疾苦。

汪老年轻的时候在西南联大读书,那段在昆明的日子我想他也是印象深刻吧。不然就不会有《昆明菜》、《昆明的吃食》这些文字了。《昆明的吃食》里描写饭馆“映春时”里的一位堂倌,很有小说人物的味道。“这是一个两层楼的饭馆。楼下散座,卖冷荤小菜,楼上卖热炒。楼上有两张圆桌,六张大八仙桌,座位经常总是满的。招呼那么多客人,却只有一个堂倌。这位堂倌真是能干。客人点了菜,他记得清清楚楚(从前的饭馆是不记菜单的),随即向厨房里大声报出菜名。如果两桌先后点了同一样菜,就大声追加一句:‘番茄炒鸡蛋一作二’(一锅炒两盘)。听到厨房里锅铲敲炒的声音,知道什么菜已经起锅,就飞快下楼,(厨房在楼下,在店堂之里,菜炒得了,由墙上一方窗口递出)转眼之间,又一手托一盘菜,飞快上楼,脚踩楼梯,登登登登,麻溜之至。他这一天上楼下楼,不知道有多少趟。累计起来,他一天所走的路怕有几十里。客人吃完了,他早已在心里把账算好,大声向楼下账桌报出钱数:下来几位,几十元几角。他的手、脚、嘴、眼一刻不停,而头脑清晰灵敏,从不出错,这真是个有过人精力的堂倌。看到一个精力旺盛的人,是叫人高兴的。”现在到哪里去看这样麻溜的堂倌呢?有的话,我还真想见识见识,绝对的俗世奇人呐!

回忆了故乡的食物和昆明的食物,汪老说,食物和文化一样,要多尝一尝。由《五味》这本书的开篇《葵·薤》为证:

我写这篇随笔,用意是很清楚的。

第一, 我希望年轻人多积累一点生活知识。古人说诗的作用: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可以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这最后一点似乎和前面几点不能相提并论,其实这是很重要的。草木虫鱼,多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草木虫鱼有兴趣,说明对人也有广泛的兴趣。

第二, 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异地的食物,比如葵和薤,都吃一点。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许多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的蔬菜,比如菠菜和莴笋,其实原来都是外国菜。西红柿、洋葱,几十年前中国还没有,很多人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

你当然知道,我这里说的,都是与文艺创作有点关系的问题。

汪老把对食物的态度延伸到对人生的态度对文艺创作的态度上。他也讲过这样的话“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这位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作家,我觉得他的思想要比现在很多的人先进的多。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