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入学感受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初一新生入学感受作文600)

初一入学感受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初一新生入学感受作文600)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08-14 09:33:32
初一入学感受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初一新生入学感受作文600)

初一入学感受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一】

这件让我印象深刻、回味无穷、收获很大的事情发生在今年“五一”期间,我和爸妈去温州走亲戚,顺便到温州乐园游玩,乐园里的游戏丰富多彩,海盗船、摩天轮、高空蹦级等等玩得我乐不思蜀,其中最让我感受刺激、感到挑战、也很有收获的,是过山车游戏。

油漆成深红色的过山车巍然屹立,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主体是圆环状粗壮钢轨,左右两端是两根细长的轨道,像臂膀一样支撑起主环,整体好似一条腾飞的龙。望着眼前呼啸而下的山车,听着车上游客“撕心裂肺”的呼叫,我心里“咯噔”沉了下来;再看车票上写的“车高60米,轨道长525米,设计最高时速70公里/小时”,我情不自禁叫了起来:“相当于20多层楼房高,速度那么快,真恐怖啊。”“要不,咱玩别的吧。”爸爸趁势想溜。这是我第一次历险,第一次迎接惊险的挑战,人生能有几个第一次呀。我是“男子汉大丈夫”,不是“大豆腐”,岂有当“逃兵”的道理。想到这里,我做了几下深呼吸,努力使自己保持平静,尽管腿脚有些打颤,还是顽强地迈步坐上了山车。

系上安全带,抓牢安全杠,贴紧车身,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山车缓缓爬坡上行。起初,车速非常慢,好像一条长虫在蠕动,我刚把心放下来,突然,山车骤然加速,“轰隆隆”奋力向圆环“攀登”,如同火箭升空般跃上环顶。我头朝下,倒悬在半空,失重的难受和恐惧感布满全身,真有如临深渊之感。耳边风声、钢轨摩擦声和游客尖叫声声声入耳,我紧闭双眼,张开嘴巴刚想大哭,还没来得及出声,说时迟那时快,山车陡然向下倾斜,如离弦之箭,风驰电掣般俯冲下来,我的心提到嗓子眼,手脚冰凉,嘴唇打颤,浑身的汗毛孔都竖了起来,真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恐惧和绝望。但我知道,这时只能竭力保持心里的.镇定和姿势的平稳,镇静带来安全,恐惧无济于事,承受住暂时的困难,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相信自己一定能挑战成功。就在我心里默念“老天爷保佑”之际,就听见“咣”的一声,山车冲下圆环,减速缓行,安全抵达终点。

体验了“青云直上”和“飞流直下”的双重挑战,克服了恐惧心理,增添了勇气,培养了自信,我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意,这种收获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相信对我的成长会大有促进。

这篇文章通过叙述作者“我和爸妈去温州乐园游玩”的过程,体验了“青云直上”和“飞流直下”的双重挑战,克服了恐惧心理,增添了勇气,培养了自信。虽然文章语言朴实,道理却很深刻。

初一入学感受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二】

有一种爱不求回报,有一种爱无怨无悔,有一种爱感天动地,有一种爱温柔细腻,有一种爱坚定不移。这,就是母爱。

当我遭遇挫折时,母亲总是鼓励我,让我重新振作起来;当我伤心难过时,又是母亲与我共同分担,并及时鼓励我;当我快乐时,母亲就会和我一起分享快乐,让我感到幸福。

记得儿时有一次与伙伴们出去玩,由于地面不平,小石子又多,一个不小心我摔倒了。膝盖上满是鲜,见此情景,伙伴们吓坏了,急忙去喊我母亲,母亲得知后放下手中的活,飞快地跑了下来。当母亲跑到我身边时,泪水渐渐湿润了我的眼眶,母亲见我伤口不停留,很是心疼。那一瞬间,从母亲的眼神中我能够感受到她的慈爱,急切与心疼。母亲小心翼翼的搀扶着我,手上的汗水润湿了我的衣服。回到家后,母亲细心的为我擦拭伤口,母亲的擦拭像是一缕缕春风拂过,让疼痛减轻了许多,直到将伤口擦拭完毕,母亲那颗悬着的心才稍稍平复下来......

时光荏苒,一去不复返。转眼间,我已步入高中,不再是那个有些稚嫩的孩童了。回想过去,母亲总是用充满爱的眼神关注着我,用她那温暖的双手牵起我的小手。儿时的往事历历在目,时常浮现在我眼前,令我难以忘怀。

"时光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摸样。”正如这句歌词所唱的那样,时光总是短暂的,它悄悄地在你的指尖划过,在不经意间改变了我们的容貌。我在一天天长大,母亲在一天天老去,但却留个我们无数美好回忆。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迹新。母亲您为我撑起一片天,是您的爱给予我力量,您用一双温暖的手呵护我成长,逐步教会我认识这个世界,在我跌倒时,将我扶起,教我站立,指引着我,支持着我,一步又一步的向前走去。我将永远铭记那一个个瞬间,永不忘怀。

初一入学感受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三】

我的妈妈虽然不年轻,但她在我心里依然是最漂亮的,而且妈妈的手脚也很麻利,并且妈妈还是个烹饪高手哦!

我的妈妈拥有一对美丽的大眼睛,翘翘的鼻子,同时还有一张不大不小正合适的嘴巴。

妈妈做的菜我不仅喜欢吃而且会吃很多,总是把碗里的饭吃得一粒也不剩,她也经常夸我胃口好。哪里是我的胃口好呀?明明就是妈妈做的饭菜香嘛,因为您做的饭菜香,所以我才那么的有胃口呀!

记得小时候我发了一场高烧,妈妈一整夜都没有睡,一直把我照顾到天亮才去休息,我的烧才退了下来。她只要看到我皱起眉头就会把毛巾换下来,再敷上另一块凉毛巾。第二天早上,我看见妈妈的手都有些红肿了,还有重重的黑眼圈,不禁,我的眼眶里积满了泪水,在心里大声的说了一句:妈妈您辛苦了!因为妈妈正在休息,我怕打扰她,所以没有把话说出声来。妈妈休息完后,还要洗我穿脏了的衣服,她动作很熟练,那天,恰好停电了,妈妈只好用手一点点的把脏了的地方搓掉。

妈妈还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记得有一次,邻居家的小弟弟很顽皮,拿着火柴吓唬同龄的小女生,有一个小女生因为太害怕了,就打了一下那个小弟弟的手,火柴便落到了旁边的稻草堆上,瞬间,稻草堆就被点燃了,买东西回来的妈妈正好路过,看到了这一幕,妈妈二话没说,把买来的东西扔到地上,就赶紧跑回家,用家里的水把火浇灭了。稻草堆家的主人回来后,知道了这件事,特意上我家来道谢。那个小弟弟的父母也很惭愧。

这就是我的妈妈,妈妈不仅很爱我,而且还是个乐于助人的人,我爱我的妈妈。

初一入学感受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四】

那一天是20xx年10月28日,天气如往常一般没什么不同,但那一天却留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里,不曾忘记。郊游中的每一个片断,都让我们记忆深刻,感受颇多。

感受一:秋游的意义原来不止那么一点点。

每年我们园里基本上都会组织小朋友去郊游,一般一年中会有两次,分别是春游和秋游。目的是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真正的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到很多关于春天、秋天的气候特点知识、关于植物的知识并得到身体的锻炼。那意义仅仅在此吗?当然不是,因为这一次,我们希望它的教育目的达到最大化。

目标一:让路途中的常见风景化身变成我们的教育内容。在蒙氏班里,经常会有一些社会参访活动,例如:认识幼儿园的地理位置、认识幼儿园附近建筑物、认识银行、认识超市、认识交通标志等等。这一次,我们就借着秋游的机会,把这些教育内容渗透其中,做了一个初步的引导。也就是为今后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一路上,孩子们随着教师的指引目不转睛的看着,“小朋友们,这里是中国建设银行哦,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吗?”、“小朋友们,这是中国农业银行哦,也是一个银行,但是和刚才那个中国建设银行一样吗?”、“孩子们,谁能说说看这是什么地方?”“壹分利超市”、“哇!这里有好多警车啊,这是什么地方呢?”“公安局!”、“注意哦,要过马路了,过马路时要左右看”,就这样,一路上我们逐渐的把近期将要进行的课程作了一个初步的引导。

目标二:亲近大自然,感受秋天,认识我们身边的树。“宁宁,到了吗?”我知道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到达目的地了。因为在那里,还有很多快乐的事在等待着他们。终于到了,我们开始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树木。这也是我们此次秋游兼户外参访的重要内容。孩子们想象力丰富极了,有的说柳树像长头发、有的说女桢的形状像皮球,每个小朋友都带着自己的记录夹,寻找着记录表上的四种树木(柳树、槐树、女桢、松树),寻找中,他们认识了四种树木、了解了有些树的叶子到了秋天会变黄、掉落、了解了什么是落叶树、什么是常青树,树的构造是怎样、还学会了用文字和符号去记录……

目标三:在真实情景中进行生活教育。包括:和小伙伴分享美食、照顾小伙伴、礼貌教育、安全教育、爱护环境的教育等等。

感受二:孩子们,你们很棒!

其实,虽然这次我们的秋游地点是距离我园较近的沿河公园,但是对于这些两岁半到五岁半的孩子们来说,要让他们一直步行往返真的可以算得上“远足”了。一路上孩子们有说有笑的,快乐极了。但是不可否认,快到目的地的时候,几个小年龄的孩子挺累的,路上还有说要“老师抱”的呢。但是孩子们都坚持了下来,快乐的坚持了下来。回去后,孩子们依然快乐的不得了,说还要去呢。午休时,看着熟睡的他们,真的觉得他们长大了,因为这一路,我看到了他们的坚强、懂事,真得很想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真棒!

我想对您说:

其实这次活动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感想,这也是我们最想和大家分享的:

多抽出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去走走吧,那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也是一种增进亲子感情的方式,还是一种孩子学习和放松的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不要因为爱孩子而把你的爱变成了可以剥夺孩子成长的“溺爱”,大胆放开你的手,给予他们动手尝试、体验的机会。例如:一同去公园的时候不要总把孩子抱在怀里,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某种,远比你直接给他的好!

正确看待孩子所面对的小挫折,给他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越来越勇敢、越来越独立。

学习的方式不止一种,不是只有坐在桌旁看书写字才叫做学习。众多形式中,让我们选择最适合的那几种吧。幼儿期的孩子,最喜欢的还是直观的方式——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动手做的、有乐趣的。

生活处处皆教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