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作文(时光如逝日月如流的作文)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作文(时光如逝日月如流的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12-15 11:25:48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作文(时光如逝日月如流的作文)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作文【一】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一个初次到校代课的音乐老师用音乐改变“坏学生”的故事。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不少学生调皮捣蛋的镜头,捉弄同学,捉弄老师,甚至让老师受伤住院,不少观众看到这里就给这群学生打上了“问题学生”的标记。整部电影的主要情节就围绕着代课老师如何改变“问题学生”们展开。

这部电影的场景并不丰富,大部分的情节都发生在一所名为“池塘底教院”的学校中,所以我更愿意把它归类于教育片,而不是大部分人所认同的剧情片。既然我认为这是教育片,那么我会更关注影片当中有关教育的情节。

学校教育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学校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己任的场所,老师则在学校中充当教育者的角色,每一位老师都应谨记“德高为师道高为范”这一道理,并将之践行。然而“池塘底教院”的校长所采用教育方式则并没能体现出“道德”两字,他在学校推行“一犯错,就惩罚”的管理方式,其实质则是以暴制暴,体罚就是主要措施。然而青少年的心理及身体承压能力并不如成年人,任何程度的体罚都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巨大伤害,这便与学校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己任的理念背道而驰,既不利于培养人才也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轻则导致身体创伤,重则造成学生心理状况发生剧变,影片中的“问题学生”孟丹便是很好的例证。

与校长不同的是,代课老师克莱蒙马修的教育方式则温柔得多,他不会轻易处罚学生,反而会帮助被欺负的学生免受欺压,他甚至会为了保护学生而向校长隐瞒学生闯祸的实情。此外,他还私自开设音乐课教学生唱歌,因为他本身就是以为作曲家,而音乐教育便是他个人教育方法的最大两点。他的音乐课似乎有着巨大的魅力,可以牢牢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并让学生为之着迷,而他也因此发掘了“来自地狱的天籁”--一位有着天使脸蛋魔鬼心肠的学生莫汉奇。马修用音乐打开了莫汉奇幽闭而敏感的心灵,向莫汉奇授予音乐启蒙教育,发掘了莫汉奇的音乐天赋,并建议他的母亲将他送到音乐学院。片头的一幕便是莫汉奇以世界著名指挥家的身份站在舞台上的场景,我相信这与马修老师的循循善诱是分不开的。

教育的本质是发展,如何更好的发展并塑造学生应是教师努力研究的方向,限制性的教育措施不但不利于迅速发展,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进步,一名出色的教师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精英,而在于他是否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肌肉记忆不断增强,而人的品质则需要精神力量的感化。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作文【二】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成,国无信不威。对于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国而言,都不能没有诚信,这是根基。诚信如粮食,如果短缺,会造成恐慌,引发危机。

在西方,每人拥有一份由资信公司做出并保留的信用报告,任何银行、公司或业务对象都可以付费查询这份报告,你可以凭着个的良好信用记录在欧盟各国之间自由流动,但若一旦有不良记录,报告将保留多年,在这期间,甚至以后更长的时间你若贷款、做生意、申请工作、租房,甚至住旅馆会遭遇极大的困难,这说明一个人无诚信于社会那么他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诚信对一个人而言有时候与眼前利益相悖,若缺乏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诚信,丧失了诚信,你的信任度就会下降,出现信任危机,一件难忘而酸涩的事让我深深明白这个道理。英语老师按照贯例考我们默写课文,以往我宁可不及格,也不会作弊,但这次老师说要记入档案,我慌了,如果不及格,丢了面子是次要的,要是影响升学,岂不很惨?于是心生一念,趁着老师的目光转移他处,同学们安安静静默写的时候,我做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由于害怕老师发现,神情慌慌张张,心里像揣了个小兔子,嗵嗵嗵的越跳越快,从脸热到脖子耳朵,手心渗汗,心正担心着,突然一个晴天霹雳,老师叫我的名字,此时,如五雷轰顶,脸火辣辣的,像被火烧的一样,当天老师并没有教训我什么,同学们也没议论什么,以后,每次考英语的时候,老师的眼睛总会不经以意看我,每次向同学借东西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很犹豫的借给我,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心就很不是滋味。很长时间以后,这种情况淡化了,老师和同学们慢慢的接受我,这次教训深刻让我还时时觉得痛,我暗暗发誓:我要老老实实做人。人真的不可缺少诚信。

人没有了诚信,有时丢失的不仅是面子,甚至连性命都不保。杰克·伦敦笔下的比尔到美国西部淘金,利益熏心,半途将同伴抛下,凭自己的力量没能走出荒凉的旷野,比尔至都带着他那装满金沙的厚实的鹿皮口袋,只是厚实的鹿皮口袋已经给尖利的牙齿咬破了,比尔的骨头散乱在孤独的荒野。诚信如粮食,不可一日无它。

“做诚信人,办诚信事”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尤其是对自己守信更难。因为无人监督,无人检测,人很容易就放弃了对自己的承诺。然而海伦凯勒在千难万难的情况下,一直坚守自己的承诺,对自己守信。海伦凯勒一岁零七个月因病而失去视觉和听觉,这个又盲又聋的孩子,后来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她生活在无声的黑暗的世界里,却攻读英文、德文、和拉丁文,并考取了哈佛大学,寂寞的侵蚀没有击垮她,无边的黑暗没能吞噬她,她告诉自己要“忘我”。是的,海伦必须忘我,忘记黑暗带来的恐惧,忘记无声带来的孤独,忘记命运的不公:她从容地散步,骑双人自行车四处兜风,她划船、下棋、欣赏歌剧。她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自己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到的音乐当做自己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自己的快乐。她认为虽然生命中有很多缺陷,但她可以有如此多的方式触摸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寂也是如此。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要学会满足。海伦凯勒对自己的承诺“忘我、努力、满足”,她认真履行她的诺言,她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她快乐地生活着,她一生都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七岁的时候,她发明六十多种不同的手势与家人交流,十四岁进纽约市聋哑学校,十六岁进剑桥女子学校,二十岁进哈佛大学,四十六岁进白宫,五十三岁担任英国皇家盲人学校的副校长,八十岁生日成立“海伦凯勒奖”。事实上,海伦凯勒每走一步,属于她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艰辛和苦涩,她想义正词严地抗议命运之神的无情,酸楚的话语流溢在唇边,欲言又止,泪水直往肚里流,沉默凉透了她的灵魂,最终她选择了忘我,选择了快乐,“忘我就是快乐”,她一如既往地坚守对自己的承诺,诚信如粮食,滋养着她,让她过得很舒适、很快乐、很成功。对自己守信是为难自己,同时也成就自己。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也能够对自己守信!

诚信如粮食。朋友们,人类、社会、国家是不可缺少诚信的,让我们双手捧着,心里揣着,珍视诚信,做一个诚信人,一个诚信的青年!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作文【三】

多方面的尝试失败后,五十多岁的马修来到了塘底学校。马修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是早上,大雾弥漫笼罩着生锈的学校大门,接着镜头移到了黑色的破旧的教学楼。整幅画面给人的感觉就是压抑、不舒服,好似马修来到的不是学校而是监狱。

实际上,因为校长哈德森的管理理念——犯错惩罚,这个叫塘底的学校就是监狱,或者像马修在辞职前说的 ,这里是地狱。这里的惩罚大多数时候都是关禁闭,八九岁的孩子因为犯错一下子要管半个月禁闭,而且禁闭期间禁止家人探望。这个校长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希特勒对待犹太人的态度有什么区别?

塘底是一所特殊学校,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被其它学校开除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代表有三个,第一个是郭和颐,第二个是皮埃尔,第三个是电影后半段被送到塘底进行适应能力测试,最后因为校长体罚怀恨在心,放火烧了学校的孟丹。

马修老师身上的最光辉之处,在我看来就是勇气和智慧。

在了解了上一个老师离开的原因是被学生用刀刺伤之后,以及亲眼目睹了校工掉入郭和颐 设计的报复陷阱,而差一点弄瞎眼睛之后,马修还是选择了留下。他难道是不害怕吗,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不,他也害怕。就像马修自己说的,他自己也很害怕,害怕睡觉的时候学生闯进来要了他的命。所以,这就是马修令人敬佩的地方,虽然害怕但仍然选择面对,而不是像那个手臂刺伤的老师一样溜之大吉。另一个表现马修勇气的地方,则是马修主动找校长,请求校长允许用自己的方法惩罚犯错的学生。在校长让马修停止合唱团之后,马修把合唱团转移到了地下,这是马修勇气的第三次体现。这个勇气用儒家的话来说,叫:"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

爱,当然是教育的前提,但没有智慧的爱,爱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甚至会起到反作用——让学生觉得老师软弱,而更加无视纪律肆无忌惮。关于教育智慧,马修老师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让郭和颐照顾校工,而不是直接体罚;帮皮埃尔说谎,保护皮埃尔的自尊心;第一节见面课,面对学生的刁难用幽默的语言轻松化解;查学生宿舍,学生用编的歌曲骂自己光头而没有大发雷霆,反而鼓励学生继续唱,结果发现了学生唱歌的兴趣和天赋组建了合唱团。

电影的结尾很感人,当马修被校长开除,带着行李走到教学楼下时,所有学生把写着感恩的话祝福的话的纸折成飞机,从窗户上一个接着一个飞到了马修的手里。此刻的马修会因为失去工作痛苦吗?不,他心底只有幸福。

今年是自己做教师的第五年,明天是做教师过的第五个教师节。希望,自己也是一个能改变学生命运的老师,被学生喜欢的老师 。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作文【四】

春天,多么美好的一个季节,没有了冬天的严寒,没有了夏天的炎热,也没有了秋天的繁忙,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然而,我们是去享受这快乐的一刻还是去悲叹四季交替使得春天的短暂呢?“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喳喳叫着夏天”,随着美好的歌声我们来到了梧桐丛中的池塘畔底,本该是良好的现状与美景相配,事实却大相径庭,在这里有60个灵魂被严酷高压的体罚制度禁锢,越是压制越是叛逆,他们所需要的不是非人性化的棍棒管理,而是需要人文化的感化,他们需要关爱来抚慰受伤的心灵,此时有着慈父般感觉的克莱蒙马修老师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他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也给晦暗的池塘底带来了阳光,照亮了孩子们的天空,即使那份爱转瞬即逝,但为孩子们的人生路指明了方向。

再次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那美妙的歌声始终无法挥去,那纯净的音乐告诉我,爱就在眼前。整个剧中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壮观的背景,和一个学校的结构一样,池塘畔底的辅育院也是由一个校长,一些老师,一群学生组成,只是校长过于残暴,孩子过于顽劣罢了。曾经也看过一些关于师生关系的影片,比如《一个也不能少》让我感动了好久,但当我看完这部剧时,才体会到它对我产生更远的影响。棍棒下面出来的并不一定都是孝子,十二三岁的孩子正处于叛逆心理较强的时期,尤其心里有着阴影的孩子会表现得更为强烈,他们需要爱来感化他们因受伤而渐变冷的心。假如没有马修老师的到来,是否会有一个伟大的指挥家存在?小贝比诺的执着等待是否也会是值得的?

看完整个影片,感觉到贝比诺等待爸爸到来的眼神,莫翰奇被老师原谅后那专注的表情,孟丹看着浓浓白烟后的诡秘一笑,以及马修老师离开时那一转身的苍凉可以称得上整个影片中的经典镜头,通过表情来凸显出他们的内心活动,有渴盼,有骄傲以及一种新的感觉,有报复成功后的得意,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

一张黑白照片,一本日记带我们走进了影片的主题,从泛黄的日记扉页中我们读到了1949年春天发生在池塘畔底辅育院的点滴。失业的马修老师经别人介绍来到这所男子寄宿学校,在校门口碰到执着等待爸爸来接他回家的贝比诺,一个让人看一眼都觉得心酸的战争孤儿,或许他的等待是值得的,最后慈爱的马修老师扮演了父亲的角色。匆匆离开的何老师提醒马修老师,你的归宿不该是这里。带着不解与好奇开始了他戏剧化的教师生涯。刚进教室就被学生的恶作剧滑倒在讲台上,学生们习惯性的哄堂大笑,回忆一下小的时候,身边也有此类的事情发生,在校长的眼里,这是多么恶劣的行为,以他的原则就是“犯规—处罚”,然而,马修老师还是用善良的谎言,宽容了这群孩子,确切的说是庇护了这些可怜的学生。当马修准备把那个真正伤了麦神父的葛贺克送往校长室时,听到校长室传来声嘶力竭的哭喊声,他意识到一个孱弱幼稚的心灵不能就这样被无情的残了,他以人性化的方式来处理犯错误的孩子,派贺克去照顾麦神父,让他去感受人间有温情,感受生命的脆弱,我们可以看得出这个方法的确起到了预期的效果,麦神父由于病情突然加重,医生要求必须去住院治疗,贺克的脸上一片茫然,问马修老师“他会吗?”可见他并不是那么的无可救药,之所以逃避责任,一是实属恶作剧,根本不会想到会伤到麦神父,二是孩子们一见到校长就噤若寒蝉,更别提那阵阵的凄苦惨叫。马修老师的关爱,温暖了这些孤独寂寞的心灵,给他们斑白的生命底片涂上亮丽的色彩。

这群早已放任自流的孩子,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灵魂,或许他们有过梦想,可那都是多么遥远的事情了,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在冷酷的铁门内能看到阳光就不不错了,那些孩子怎敢奢求父爱?母爱?马修老师给孩子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正视自己,他让孩子们在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梦想,教室里出奇的安静,我想正是从这里开始,受伤的心灵感受到了生命的光芒,也感觉到在生存的空间里他们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有着被重视的价值。每个人都很用心的写,除了贝比诺。我不知道一个从未见过父母的孩子一直期待父母来接他回家需要多少的执着与毅力,但看完整个剧我知道贝比诺的执着不无道理。马修老师蹲下身体,如父亲的大手轻轻搭在他的肩头,耐心地询问,如此寻常的动作,我不知道会有多少观众感动,至少我的心灵被深深的触动了,它给予我无限的智慧与力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