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进入高中的作文600字(我上初中了作文600字大全)

初中进入高中的作文600字(我上初中了作文600字大全)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2-09-08 12:02:20
初中进入高中的作文600字(我上初中了作文600字大全)

初中进入高中的作文600字【一】

接着,我们又玩了一个“手语”的游戏。首先,同桌先用手比划了一下“石头”,可我却把它猜成了“橡皮”;接着,他又比划了一下“地板”,其实是想让我猜出“石头在地上”的意思;我信心满满,很确定地说出了“橡皮在地上”的意思。他摇摇头,显得局促不安,又重新比划了一下这个动作,我心想:难道是哪里出问题了吗?再回过头想想吧!突然,我眼睛一亮,便脱口而出:“石头在地上!”同桌点了点头,淡定的.面孔里透露着几分欣喜。我也如释重负地吁了一口气,心想:啊!终于猜出来了!手语真是让人捉摸不透、难以理解呀!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明白了许多,甚至还让我体会到了“做”一次聋哑人的滋味,声音真的好重要啊!要是没有声音,怎么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人与人之间就没法交流,没法了解别人的想法,那我们的世界将是多么黯然无光啊!

初中进入高中的作文600字【二】

那抹清晨的阳光,透过被粗鲁打开的窗户直射向我的脸庞,沐浴在一片金色光辉中的我,颇有些不满地望向那佝偻收拾床铺的身影,开口道:“奶奶,难得放假,你就不能让我多睡会啊!”“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一日之计在于晨,老师没教过你啊,不是说有背书的作业吗?快背去!”

不情不愿地拿起语文书,急急诵读起来,奶奶见状才心满意足地离去。读了很久都背不下来,烦躁得很,正想将书甩到一边,一抹枯败的黄色闯入视线。定眼一瞧,一片枯黄的树叶,犹如一只翩然而下的花叶蝶铺展开黄翅膀,静躺在我的脚边。

它那霉灰间点点蔫黄的暗沉色调与窗外那入眼的新绿实在格格不入,我不禁靠近了窗边,映入眼帘的一切却让我惊异非常。一棵又一棵层层叠叠的鲜活绿色之下,竟是一丛又一丛令人厌弃的暗黄落叶,更有甚者,那堆积的落叶已看不出原貌,腐蚀成一摊臭恶的黑泥!

那黑泥的模样实在让人生不起好感,可略略知晓黑泥之用的我,心下却是被震撼与感动占满。那是落叶在回报养育了它的大树!那一摊人见人厌的黑泥,却恰恰是新抽枝芽的大树此时最为需要的`肥料!

虽说这不过是自然交替,常见的自然现象,不过耐不住心下一想,连枯的树叶都知道在生命濒前回报养育它的大树的恩情,成为大树需要的肥料。而我呢?心下发虚地望了望被自己随手丢下的语文书,浓浓的羞愧之情涌上心头。

我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拾起那片薄如蝉翼的落叶,就好像捧着一件失而复得的珍宝。

下楼,来到那片绿林,亲眼看着一片片落叶落到落叶丛中,才离开。落叶啊落叶,这才是你短暂的一生里最想做的事吧。

日后,我定要向你一样,努力学习,不再光说不做,用优秀的成绩回报那些爱护我,鼓励我,为我遮风挡雨的亲人们。

初中进入高中的作文600字【三】

进入初中的我们,应该改变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不应该再用小学的学习方法,而我仅仅只在中学待了一年,但是我也总结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我觉得所有学习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说话要看老师的眼睛认真倾听。我总结了数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数学:提前1天或几天在书上画出概念,定理,公式,定律,以及重要语句。并且分析每个内容的学习重点,用序号标出来。定期有计划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总结,归纳不同题型,并学会方法,收藏好,定期复习,做到烂熟于心。

语文:学会复习,

1.首先要正确的`读准这个字的音,其次掌握这个字的形和义。

2.掌握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段意,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3.利用材料进行逐段逐句的分析。

初中的学习虽然枯燥乏味,没有小学那么有趣,但是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相信你也一定会在中学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乐趣,获得快乐的。

初中进入高中的作文600字【四】

今天老师又带我们去阅览室看书。一进阅览室,我就拿《格林童话》,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书里的人物情节,连眼睛也没有眨一下。

啊!美丽、善良的玫瑰公主多神奇呀,居然昏睡了一百年,躺在床上等待王子的到来。一百年后,又能与王子相遇,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瞧,那六只天鹅多美啊,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变的`吗?是国王的六个儿子变的。因为王后不要儿子,只要女儿,就使巫术,将太子们变成了美丽的天鹅,让他们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那女厨师很会唱歌,真聪明,她用自己的智慧来保护自己。那森林里的小仙人多神奇,说变美就变美,说变金子就变金子。还有《六个人走遍天下,万事如意》这篇文章也是很神,那些妖怪,有的一口气能卷走大树;有的长千里眼;有用只鼻孔能让七架风磨飞转,有的走路比飞毛腿导弹还快。

童话呀童话,如果你永远都不离开我的身躯,做我形影不离的朋友就好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