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同学提建议作文(给同学建议作文500字)

给同学提建议作文(给同学建议作文500字)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5-30 07:05:18
给同学提建议作文(给同学建议作文500字)

给同学提建议作文【一】

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秘密何在?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我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也没能把它研究透彻。然而,当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后,给了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共有100条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100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每条建议像一场甘雨般化解着我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给了我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21条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他的众多建议中,不止一次提到关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他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兴趣的秘密何在?他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他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同时,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终的源泉之一。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动脑探索过程,他认为,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愿学、乐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因此,他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努力思考和理解教材中那些结合点和线索。他认为,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解释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让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体验到知识是一种那个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那个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我曾做过许多尝试:精彩的课件设计、动听的激励语言、形式多样的课堂游戏、竞争激励等。我自认为做得不错,可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的——兴趣的秘密何在后,我曾经的努力就显得黯然失色了。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识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可见,我以前的努力都停留在了对学生表面的兴趣刺激上。

给同学提建议作文【二】

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给同学提建议作文【三】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提到:一个教师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只有持之以恒地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读到此我开始反思自己,从教几年来真正读过的书有几本?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而闲暇时会抱着电视看个没完没了,或闷头大睡,而哪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写论文或上公开课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

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教师在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的最低供需比例是10:1,那么到他有15年或20年教龄时,只有通过读书去获取知识,师生知识供需比例才可能达到20:1,30:1或50:1。教师不读书,就会越来越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自己淘汰自己,冷静下来一想,觉得大师的话非常有道理,从教10于年来,自己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面对着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深感自己的“老本‘真的已经不够用了。那么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

让我们牢记大师的建议:书籍是教师的第一至爱。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应该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让我们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吧!

给同学提建议作文【四】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边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语\"

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十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的背景越发宽广,学生的生活接触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的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从而也可以从学科知识的背景中取得相应的知识给予学生富有成效的启发.

西汉的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教师虽然不言愚钝,但读书,可以让你充满内涵;可以让你变得深刻.读书,使你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你站得高看得远,使你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面对学生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感到不足,读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