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不能说明一切作文(分数不能决定一切作文议论文)

分数不能说明一切作文(分数不能决定一切作文议论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3-01 17:50:24
分数不能说明一切作文(分数不能决定一切作文议论文)

分数不能说明一切作文【一】

我随便拿了一张作业本大小的纸折了起来,前几次还顺利,折到第五次时,就只有一个瓶盖那么大了,连第六次都折不到、我拿来一块石头,使劲向纸砸去,可是,第六次纸总也折不上去,还开着口,好像在嘲笑我。我想,一定是这张纸太小了,我去找一张大纸来!

这次用的是一张报纸,我边折边想,这次一定可以了。三次,四次……我心里很高兴,哼起了小曲,可折到第七次时,就折不动了。我想;这张纸太厚了!不行,找一张薄的试试。

我找到了一张半透明的宣纸,心想,这张又大又薄的纸一定可以折到九次,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最多折七次,第八次只能折一半,再不能完全折过去。我不相信,又反复试了好几次,结果仍然一样。

这究竟是为什么呀?我用计算器算一下。我一算,第一次是2层,第二次是4层……第七次是128层,第八次是256层,第九次就是512层啊!而折第八次时,这张纸的面积就剩先两平方厘米了,要在这么小的.面积上折512层,当然折不过去了!

在这虽然是一个小实验,却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科学的结论,不能凭空想象,而是亲自去尝试。每一个科学的结论,都是经过数十次,数百次,乃至上千次尝试。写出这篇文章的作者,肯定不知实验了多少次,才得出了这个结论,如果有条件,都可以去亲自验证一下。对待科学的态度应该是认真的、严谨的,只有接受住反复的验证的结论,才是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

分数不能说明一切作文【二】

奥数题是这样的:2012(1/2010)*(2010/2011。这道题目由于分数特别大,我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拆分,把带分数拆成(2012+1/2010)*(2010/2011)

因为这样的话(1/2010)*(2010/2011)就能抵消成1/2011,可是2012×(2010/2011)+(1/2011)这可就难算了,我打了好长的草稿才把算式变成(4044120/2011)+(1/2011),等于(4044121/2011)。这么大的数据答案会是它吗?做完试卷,检查过后,我交了卷,可这道题还是被画上了一个大大的红叉,虽然书上有答案,但我还是决定再做一遍,难道4044121是2011的倍数?我又打了一个草稿,终于得出了答案2011。可这个答案到底对不对呢?我打开书对起了答案,答案虽然和我的.一模一样,可方法却简单多了。虽然同样是拆分,但却拆分成了(2011+1{1/2010}),的确,照这样算下去2011×(2010/2011)变为2010而(2011/2010)×(2010/2011)则就变成了1,再把它们加起来,就等于答案2011了。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四步就把答案算了出来,这个方法可真是巧妙啊,比我的步骤不仅少了,而且还容易算多了呢!

分数简便运算可真是巧妙啊!

分数不能说明一切作文【三】

我做过很多专栏,但我很少做过一年以上的专栏,因为我觉得对任何一场文字演出来说,一年都足够长了。再好的眼睛,注视一件事物久了都会疲劳的,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周期决定了一个人无法永远留在高潮,在一个生命周期内,人不可避免地要走向低潮。一年便是一个生命周期。

“及时而漂亮的撤退与漂亮的进攻同样重要。辅佐某人久了,连幸运女神也会累的”。重要的不是到场时博得别人的喝彩,而是离开时别人对你的想念。

引退的美学,即善始善终。它的关键是“终"的时机和方式。顺利抽身退出要比顺利地进入时更难,因为山顶很美,因为下山的时候人一般都比较疲惫。

“滚动的石头上不长青苔”,不下这座山便上不了那座山。人的一生会爬无数的山,每一座山都是那样的别致,但没有一座山真的值得你永远地留下来。

影响引退的一个因素是贪恋,另一个因素是过分执著。对于人生利益,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过分执著。所谓不过分执著,就是不偏执于某一个方面,某一种,某一种企图,某一种目的,某一种过程。任何偏执都可能使人失去中肯的判断,从而错过了美景,贻误了人生。

分数不能说明一切作文【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四年级的期中中,她夺得全班第一名,是班里唯一的满分。老师在班会课上表扬了她,使她更加地骄傲自大。

放学后,她碰到了朋友小薇,小薇问:“小美,你为啥这样高兴?”小美骄傲地说:“薇薇,你知道吗?这次考试,我是全班的第一名!”“是吗?”小美惊讶地问,“你得了全班第一名?”“是!”“美美,你真棒!小妹佩服佩服。不过,你可不要太骄傲,这样,你下次就不行喽!再说……”“住嘴!!!”小美恼怒了,“你怎么可以教训我?你算什么!!!”“哦,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省了吧!”小美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一会儿,她又碰到了朋友芳芳,芳芳也劝她不要骄傲,小美听了,生气极了。

她来到了家门口,妈妈看到她今天如此地高兴,便问:“美子,今天有啥事啊?”“妈妈!”小美大叫,“我是全班第一名!!!”“哦,宝贝儿真乖!你不能骄傲,知道不?”妈妈说。“妈,你就尽管放心好了!”小美胸有成竹的说。小美回到房间,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结果怎样呢?

期末考试到了,小美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90分钟的考试她只用半个小时就答完了,她检查都没有检查,就把考卷交给了监考老师。走出考场,她想:出题的老师也太没水平了,竟然出这么简单的.试题,把我当幼儿园的小朋友啊!

成绩揭晓了。小美断定她一定还是第一名,于是在前面找自己的名字。然而,前三名里面没有,前二十名里面也没有……找啊找啊,她在倒数十名里找到了自己,啊!她竟然不及格!全班倒数第五名!再仔细一看,当初被她指责过的同学各个名列前茅;而当初指责别人的她却名落孙山。

故事讲完了。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

学习成绩好是应该鼓励的、应该表扬的。但是,“满招损,谦受益”,不要太过分了,那样只会退步不会进步。

如果有位同学,他的学习成绩比你好,你会怎样?那不要紧,“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不为”嘛!我们要仔细想一想,他到底比你好在那里,自己学习学习,不是很好吗?

若有位同学对你有不满之处,你会虚心接受吗?其实,别人对自己提出的意见,也未必是对你的嘲笑,我们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同学们,你做的到吗?

分数不能说明一切作文【五】

对孩子、家长来说,最重要的盘点就是期末考试的分数了。分数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学习的状态和结果,它的根本功能应是反馈和调控。但更多时候,分数成了评价和选拔的工具,这就让人们对待分数的心态异化了。

今天下午,同事们陆续把期末各科成绩发送给了家长们。家长们了解到孩子的分数后,反应惊人的一致——班上最高分是多少?班上平均分是多少?每个人都在急切地寻找一把标尺,把孩子安放到位,分数就是那把标尺。因为它简单明了易操作。

一份试题,更重的功能是帮着发现孩子哪里没有掌握好,哪里有了进步,去发现孩子学习的态度,学习的习惯。而不是忙着用分数来排队,排完了队又能如何呢?班级排完了可以排学校,学校排完了可以排全区,全区排完了……这样比较下去永远充满挫败感。

况且,分数真的有这样神奇的功能,把孩子都准确定位吗?至少语文考试分数不能。

一般情况下,每个孩子随着年级的增高,语文知识会越来越丰富,语文能力会越来越强。但实际上,让四年级孩子去考三年级语文试卷,六年级孩子去考五年级语文试卷,想取得个优秀的成绩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能依据分数说三年级孩子就比四年级孩子语文能力强吗?显然是不合适的。在我看来,允许孩子可以忘记的知识,就不必成为考查的内容。考查应该着眼于运用。

况且,即使分数是把尺子,当你换把尺子去量的时候,会量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教这个班级时间比较长了,自认为对孩子的秉性,孩子的学习状态都有比较准确的了解,每次考试都能预测个大概。前段时间,换了一种测试的方式,一改日常考试“看拼音写词语”“填空”“阅读”的常态,均是客观题。结果相当令人意外。一个经常不能及格的孩子及格了,多个一直在“及格”“良好”间徘徊的孩子达到了“优秀”。当然,也有好几个“优秀”已成为习惯的孩子却滑落到了“良好”。真的是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群优秀的孩子。关键看你怎么量。

对小学生来说,多考了一两分,少考了一两分,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一年级怎么讲都听不明白的问题,后来也没有再讲,到了二年级自然就会了。像这样无师自通的问题,在小学里很普遍。为什么不能给孩子耐心地等待呢?很多时候,我们被迫在干“催熟”的事情。突然就想起了英国小学毕业的孩子不会背乘法口诀表,而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学着说英文了。能说我们的孩子比他们棒吗?好,是比他们棒。然后呢?

对分数,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淡定。不仅是结果,更是对过程的某个角度的反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