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作文训练的教学设计(作文教学作业设计)

有关作文训练的教学设计(作文教学作业设计)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09-07 03:05:59
有关作文训练的教学设计(作文教学作业设计)

有关作文训练的教学设计【一】

假期生活已经结束,老师们除了完成假期的学习任务外,都在积极参加教育局开展的教师读书活动,并且都根据学校要求,完成了关于《做最好的老师》和《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名师优质课堂的效率管理》二书的阅读。现将教师们假期读书活动做一个总结:

有关作文训练的教学设计【二】

我利用工作闲暇时间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认真阅读后,感触颇深。全书分绪论和七个章节,介绍了教师的幸福人生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追求的幸福人生,书中有很多意蕴深长的人生哲理。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生才是阳光和快乐的人生。20xx年8月,我真正踏上了工作岗位,孩子的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封信,一张卡片,一朵花,一个称赞,无一不给我带来了幸福;家长对我的礼貌,社会对老师的尊重,无一不给我带来幸福。

书中提到,从事一项很有建设性的工作,而感到快乐,是人生所能获取的最大快乐之一。其实老师的心愿很小,也很容易满足,在甘当平凡的人、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守望着自己面前的三尺讲台的同时,也需要爱护与关注。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无论何时何地自己一定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课堂上,面对几个调皮捣蛋鬼,觉得自己按捺不住要发火,但想到自己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时,我会试着重新用另一种温柔的眼光看面前的孩子;当我批改一些一错再错的作业而心灰意冷时,想到自己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我就不再用刻薄的目光去审视自己的所付所得??

我始终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感恩的心。我感谢我的学生,因为只有他们,才可以使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当我学会做一名幸福的老师的时候,碰到不公平的事情,只是暂时的,于是,自己心胸也变得更为开阔。和谐的课堂是教师幸福感的基本源泉,是教师教学

的主要阵地。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当一堂课和学生处得和谐时,这堂课就上得非常成功,心情会格外舒畅。可以细细咀嚼品味一番:有时,几十双明亮纯洁的眼睛注视着你,这是他们在听你引导啊!有时,学生们的精妙回答、认真思索、热烈讨论、激动心情、欢喜神情令你欣慰,因为这是你的杰作啊!况且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是不一样的,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和复制的。而每天,我们都有这样的课堂。

同时,《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还告诉我们,处于人类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教师所必须的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只有读书。读书是教师幸福感的催化剂。客观地说,教师的压力很大、待遇不高,课余适当地发发牢、娱乐娱乐也未尝不可,但切莫让它们占去太多的时间,不然的话就会逐渐消磨掉自己的意志、消磨掉自己的幸福感。课余读书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明晰了哲理,提高了教师的幸福指数。

教育写作是教师幸福感的真实记录。一是写对教育教学的反思、课堂实录、教育教学论文,经过思考积累经验,加速专业成长的步伐,如能被报刊采用,还能享受发表文章的幸福。二是真正地进行个人或学校的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培养我们主动探究的能力,这种积极进取中也孕育着幸福。一个人只有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才会有幸福感,只有热爱一项工作,才能乐于为之付出,为之喜悦。有人常对自己适合什么职业把握不准,所以经常看到一些名师在撰写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写道自己原本是想做某某职业的,结

果偶然机缘做了教师,后来又经过自身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事例。我不否认有些人很出色,无论让他做什么都会很优秀,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他对教育事业不热爱,是不可能做得出色,不可能有持久的幸福感的。“爱”一直是现代师德的永恒主题,然而“爱”不应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更应化为实际的行动。

教师的工作虽然烦琐,但又有挑战性,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发展、进步,同时,还要面临着付出与回报不平衡的境况。那么,教师如何实现身心和谐,获得幸福感呢?我觉得要做好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必须要有淡薄名利的心境。教师本身就是个奉献的职业,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嫁衣”。如果你老是拿自己和其他高薪职业做比较,肯定会觉得很累、很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倦怠感。教师要多想想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想想受到他人的尊重,想想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渐渐地你的心境便会豁然开朗了。所谓幸福感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不同于物质的东西。作为一种个体化的感觉,幸福感应该是植根于自身的一种心理感受。如果我们把教书当作一种职业,可以享受课堂带来的亲切感,感知学生目光中的求知欲,体会童心未泯的快乐;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可以感受学生成才的光荣感,体验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的升级。就如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拥有了一种安全的幸福感、一种舒适生活的幸福感、一种自我成就的幸福感。

像作者所说的那样,教师的幸福人生无论是对教师个人,还是对优质教育,都有着积极地重要的意义,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助于教师幸福人生的营造,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快乐中教育,在幸福中教育吧!

有关作文训练的教学设计【三】

状物作文=本物+故事+情感。

“本物+故事+情感”是写所有状物作文的普遍规律,无论写什么物都包括这三个部分。

本物包括:来历、外表形象、内部结构、用途等。这是状物作文的起点。

故事包括:符合主题要求的物本身的故事、物与自己的故事、物与他人的故事等。这是状物作文的核心。

情感包括:与主题要求相一致的情感抒发、意义评价、感受理解等。这是状物作文的根本。

一篇状物作文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状物的要求是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来写。(写出该物特点)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过不停”。要让丰富的生活成为文章的活水,必须对事物进行观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我们不烦眼看、耳听、鼻嗅、肤受、舌舔、脑想六者并用,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同一事物的综合知觉。这样,既能对事物有个整体了解,又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学会综合比较,求同存异,突现事物的个性。

例如,常见家禽走兽某些器官外形不同,又有相近之处。鸡、兔、猫的眼睛外形都是圆的,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比较观察,我们会发现:猫的眼睛是绿的,绿得发亮;兔的眼睛是红的,红如宝石;鸡的眼睛是黑的,天黑成盲。

只有把物品的形象描写得具体、有特点,才能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1)“这盏小台灯全身披着粉红色的外衣。蘑菇盖儿形的灯罩罩着奶白色的灯泡。灯柱是一根圆形的管子,光洁如玉。灯座是长方形的,揭开盖子一看,还是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呢。最有趣的是灯座上伸出的两只小手臂——两根细细的粉红色的横竿……”(习作《台灯》)如此描写就把台灯的外形展现在读者眼前了。

(2)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写荷花,描绘了荷花半开、全开、未开的形状、姿态、颜色,写未开的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写出一种含苞待放的状态,突出了荷花美的特点。

2、充分展开联想。要把物品写“活”,还必须结合物品的形象展开恰当的联想。

例文《荷花》 第二自然段展开联想,把一池荷花想象成一幅画,又从总体上突出了荷花的美。作者仔细观察,抓住了荷花美的特点进行描绘,真实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

那么状物,怎样才能突出特点呢?

(1)总分结合,把握特征。先着眼于物的整体的观察描写,以获得对物的总貌印象,然后对构成总体的各处组成部分依次进行观察描写,着重描写能体现特征的局部细节,以各局部的特征来体现整体的总的特征。

(2)动静结合,摹写物形物态。物有动态和静态,植物是静止的,也可以从动态上写;动物的动态的,也可以从静态上写。动植物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习性。如猫,猫的研究,一天中就有不同的形态:早晨,眼仁是圆的,随着太阳的升高,眼仁变成直线,到正午就成了细细的一线,傍晚又开始变成圆的。状物,就要抓住物形物态,动静结合,才能突出其特点。

如:《海燕》一文写小燕子的形体、憩息是静态,写其飞翔则是动态。对“春景图”和“海天图”的描绘,有形有色,动静结合。

读写结合,调动修辞,重视语言效果。

学习本单元,我们还发现,要突出文章的表达效果,我们实在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调动多种修辞手段: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郭沫若的《石榴》)——描写与议论结合,对偶和对比并用,鲜明地突出了石榴枝干奇崛叶片清新的特点。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丰子恺《白鹅》)——描写形象、诠释准确,读来如同品茶看戏,给人享受。

还有,像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方法,就会使文章更加生动,其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注重顺序《作文训练》P2

例如《石榴》一文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按照由枝叶——花朵——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再如:《海燕》一文在描绘海天图时是先写海,再写天,海天一色,层次感强。

再如:《鹤群》一文,在描写第一个场面时(鹤群翔空)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作者从“鹤群的队形”写到“鹤群空中姿态”,全文则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井然有序。

3、在描写物品的外形、结构、用途后,还要倾注自己的感情,喜爱或赞美之情。

例如:“小闹钟啊,你日日夜夜,分分秒秒,毫不疲倦,不停息地向前走,向我准确地报时,使我的生活、学习有条不紊;你那清脆悦耳的铃声常催促着我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小闹钟啊,你是我最忠实的朋友。”(习作《小闹钟》)托物言情,使文章的内涵丰富而深刻。

再如:《海燕》一文,作者咏物寄情,物情合一。作者满怀思乡情,但他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因此,海燕就成了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

动物的写法

同学们,你饲养过小动物吗?你仔细观察过身边的小动物吗?要想写好动物首先就得熟悉它们,仔细地观察它们。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描写得具体。观察的时候一般可以从外形特点,活动情况,生活习性等几方面有顺序地看。在动笔写的时候,要把观察的结果,有选择,有重点,有条理地加以描摹。具体地说,描写小动物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把喜爱之情写进作文里

作文是用我的手来写我的心,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喜爱小动物,在描写它们的时候,也要把自己喜爱的感情,用笔融合在字里行间。让读者一读文字,就能感受到我们的喜爱之情。

表达感情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具体地描写小动物的样子、外形,把自己的情感融在其间;有时候用简洁的语句直抒感情;有时候,把这两种方法交替使用。写法灵活,不拘一格。

有关作文训练的教学设计【四】

1、读一读:○边读边把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改过来,把拗口的句子改通顺。 2评一评:哪部分写得欠具体,表达不准确,相互提议改一改。

3、想一想:自己的感情表达充分吗,还可以怎样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班级交流如何写作物作文。

有关作文训练的教学设计【五】

“状”是陈述、描摹的意思,“物”,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动物,如马、牛、羊等;一类是植物,如花、草、树等;还有一类是静物,如书、文具、小闹钟等,也称为物品。写状物记叙文,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绘这些物体,把它们的形状、状态、颜色、特征描绘出来,表达出我们的感情。

进行状物作文训练能够培养和提高同学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

然而,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写状物记叙文不是为状物而状物,而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也就是说不仅仅要写清楚这个动物,植物,或者物品本身是什么样的,还要通过所写的物表达思想——感受、情感、评价、意义等,也就是要做到主题突出。这是状物作文的根本所在。

因此,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把比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形象的事物中,文中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绘,又有对所寓之理和情的充分阐发。

如:郭沫若的《石榴》这篇文章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绘,(写了石榴的枝叶、花朵、果实)体现其外在与内在美,同时作者借《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讴歌了坚贞不屈、积极进取的民族气节,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郑振铎的《海燕》这篇文章对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体、飞翔、憩息作了细致的描绘,(寄情于物)抒发了他远航途中由眼前的海燕而萌生的无限眷念与热爱祖国的浓浓乡愁。

丰子恺的《白鹅》不仅突出介绍了鹅的高傲性格,具体描摹了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更肯定了它给我们精神上的慰藉。

有关作文训练的教学设计【六】

(一)测量及其要素

(二)测验

(三)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测量与评价的总称,它是指为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教师的教学所进行的测量和评价。

有关作文训练的教学设计【七】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一 言语信息的学习。“是什么”。言语信息学习的内部条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先备知识。学生要先学会概念,然后才能学习规则,有了概念和规则作基础,才能进一步学习有组织的复杂知识。

(二) 智慧技能的学习。“怎么做”。辨别——形成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辩别学习的外在条件包括两项:1.对正确反应在,立即给予适度的强化2.让正确的反应多加几次练习,以避免遗忘。

具体概念学习的内在条件是学习者的辨别能力,其外在学习条件是由教师提供具体事物让学生去按属性进行辨别。

定义性概念学习的内在条件是在给予概念的定义之前,学生必须了解定义所涉及的语言信息的含义,其外在学习条件是教师提供具体活动作为示范,使抽象的定义性概念与某项具体活动相联系,从而得以理解。

问题解决学习的外在条件是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必须针对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给予适度的解释说明,使学生的先备知识与问题情境相衔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