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所见所闻所想作文3年级(记录国庆假期的作文三年级)

国庆期间所见所闻所想作文3年级(记录国庆假期的作文三年级)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12-27 18:57:04
国庆期间所见所闻所想作文3年级(记录国庆假期的作文三年级)

国庆期间所见所闻所想作文3年级【一】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忽然闭口立,意欲捕鸣蝉。

欢快的歌声穿林而来,歌声越来越响,越来越近。

弯曲的小路上,一只黄牛慢悠悠地走来,脖上的铜铃声声清脆悦耳。

牛背上坐着一个牧童。他身穿红衫黑裤,打湿的布鞋上沾满泥土。回家路上,他放声唱着: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明亮的歌声和着青草的香味在傍晚的林中飘荡。

突然,一个更加嘹亮的声音响起。那直直的声音就来自旁边的杨树上。那是夏蝉在歌唱,好像与牧童一唱一和,又像与牧童一比歌喉。

牧童抬头左看右看。一只夏蝉附在杨树干上。它只顾唱着歌儿,好像都没有看见小牧童。小小的它声音可真不小。它头顶上的触须真神气。它薄薄的翅膀真透明,还带着黑色的细纹。

牧童出神地看着可爱的蝉儿,聆听着小小歌者的歌儿,一时都忘唱自己的歌了。

好久,牧童才回过神来。他紧闭嘴巴,让老黄牛悄悄走近杨树,然后悄悄地站到牛背上,屏着呼吸,伸手去捂鸣蝉,谁知蝉儿突然停止歌唱,翅膀一展就飞走了。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牧童的歌声又在林中响起。不知何处,那蝉儿又放声唱和,明亮的歌声与嘹亮的蝉声在树林上空久久回荡......

国庆期间所见所闻所想作文3年级【二】

有一天,我正在一片林子里散步,林子很美,一棵棵树木似乎连在了一起,郁郁葱葱的。

我正在欣赏美景,突然听到一阵阵美妙的歌声,这歌婉转动听,声音也很响亮。我很好奇,这四周也没什么人,是谁在唱歌呢?他又在哪儿呢?

就在我疑惑不解的时候,有一个小牧童骑着黄牛向我这边的方向走来。这小牧童有着如溪水般清澈的双目,偏黄的皮肤,乌黑的头发,很是可爱。他张着小嘴,双手左右摇摆着,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曲。我陶醉了,很高兴。这首歌很好听啊!我这样想着。待牧童走到离我没多远时候,他忽然止住了歌声,立住了脚步,不动了,怎么了?怎么不再唱了呢?我心里满是不解,难道是看见了一个陌生人,害羞不敢唱了?是不是呢?我走的远一点儿,再看看小牧童,咦?他在望什么东西?

小牧童正盯着一棵树上的什么东西。我悄悄地向前走去,想看个究竟。我慢慢地走过去,只看见小牧童正看着一只蝉!我感觉小牧童要捕捉蝉,就静静地走在一旁观看。只见小牧童小心翼翼地,慢慢伸出小手,脸上着急地出了很多汗,眼睛注视着那只蝉,小嘴张开。我可以听到禅在鸣叫,似乎没有发现小牧童,没有防备。小牧童也马上一抓,把禅握在了手里。他高兴极了,捉着蝉,骑着牛,喜滋滋地回家了。

我看着小牧童回家,也慢慢地走回家了。

国庆期间所见所闻所想作文3年级【三】

这天,万里无云,温柔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我们一家人要去福州看国宝啦!坐上了爸爸那银灰福美来后,开起了空调,车子往国道向福州飞驰而去,车上一点声音也听不见,如同被关进密封舱……。

到了博物馆,发现了许多国宝--我们祖先5000年来留下的工艺品。这可是难得一遇的事啊!

走进一个展厅,“黑陶罐”出现在我眼前,“天啊!”它是那么光滑,那么黑亮,造形端庄,线条优雅,质感细腻润泽。我心想:“古代的人可真聪明啊!”那时候,连制作陶瓷的转盘都没有,竟做得这么精细,不简单!

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四羊方尊”,四个羊头和长冠凤鸟铸在“四羊方尊”的腹部。羊首之间还有花纹,我们用现代的工具都难做成。这可是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让我惊讶的是“金缕玉衣”,由1203片玉片组成,金丝约2567克,它分成12个部分,十分精细,让人震憾。据说只有皇上、皇后等贵人才可使用。作用是让人精气不外泄,将来便可重生。当然那只是古人的迷信。

我还看到了“蜷体玉龙”,它刚劲有力,颈部长毛如同在迎风飞扬,有腾云驾雾之感,因此有人把“中华第一龙”的美誉赠给了它。

愉快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就像在火车上看风景,转眼即逝。我带着疲惫,悻悻离开了……

国庆期间所见所闻所想作文3年级【四】

说到我的老家唐河,我觉得最美的地方就是“友兰湿地公园”。

在今年国庆节放假的第二天,我独自来到了湿地公园。一进大门,穿过宽阔的欢乐广场,矗立着的巨石凭着它近五米的身体夺去了我的目光。几个醒目的红漆大字刻在上面:友兰湿地公园。

站在大理石阶梯上,我俯望着下面的景色。阳光普照在大地上,给万物镶上金边。黄色的、紫色的、艳红的,各样的花儿都绽放着,把最美的姿态展现给我们。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连蹦带跳地下了阶梯,淹没在那齐膝的野草丛中。黄色、艳红色的是美人蕉,宽大的叶子衬着娇美的花瓣,在阳光下显得更加妖艳;还有一种紫色的花儿,一丛丛的,密匝匝地盛开着。尽管我不知道它们是什么花,但“味道”一定不错,不然也不会吸引大群的蜜蜂来了。踮起脚尖朝远处望去,我的目光又停在了小湖上。碧绿的湖水被阳光照射,变得波光粼粼,好似比那仙女衣上的亮片还要光亮。这些景色是多么安静,又那么热闹。

我绕到小路上。蝉鸣声充斥着我的双耳,还有那飞舞着的彩蝶,样样都那么美好。忽然间,一个东西掉到了我的头上,非常轻。微褐色皮里包着绿色的种子,多么小巧可爱。我抬起头,路两边挺拔的栾树上都挂满这种果实。是啊,现在已经是秋天了。

再往前走,穿过摇晃的吊桥,经过五彩缤纷的格桑花丛。随着风的节奏跑过了很多美丽的景点后,我有些累了,便在经过一个亭子时停了下来。走进那个红色的亭子,我在连椅上躺了下来,望着湛蓝的天空,我想起刚刚经过的任何一个地方,嘴角不由地向上翘起,已经好久都没有这样放松过了。我喜欢这样自由的感觉。

不知不觉中,太阳快要落山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下次有机会,我定还来这美丽的仙境——友兰湿地公园。

国庆期间所见所闻所想作文3年级【五】

一天下午,天气十分炎热,天空连一丝云彩都没有。我穿着一件红衣服,戴着斗笠,光着脚丫,高高兴兴地去放牛。我优哉游哉地骑在老黄牛背上,唱着歌儿,不紧不慢地往前走着,来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里。

太阳光透过树冠洒在地上,形成了一个个光斑。一颗颗柳树摇摆着绿油油的长发,好像在跟着我的歌声翩翩起舞,又好像在为我鼓掌,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呀!

“知了,知了,知了……”忽然,一只不知天高地厚的知了打断了我的歌声。只见它趴在树干上,屁股翘得老高,大声地狂叫着,叫人好不心烦,连老黄牛也烦躁地甩起了尾巴。我想:今天我一定要抓到你!于是我跨下牛背,向着树干扑了过去。这只知了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早有防备,“呼”地一下飞了起来,停在了一根柳枝上。我恼羞成怒 ,轻轻地走了过去,突然,我加快了脚步,一个弓箭步窜了出去,双手一合,满以为这次胜券在握,得意洋洋地摊开双手,竟然空空如也!原来,这只知了使出了“金蝉脱壳”之法,逃走了。瞧!它在天空中盘旋着,还扭着金色的大脑袋,朝我吐舌头呢!

我气得吹胡子瞪眼,还想与它大战三百回合。忽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哈哈大笑着从树后走了出来,对我说:“小朋友,你刚才的样子可太有趣了,我已经把你写进诗里啦!”

说完,他大声吟诵起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国庆期间所见所闻所想作文3年级【六】

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到啦!国庆节是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的'节日,是我们祖国的生日。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58周岁了。

在这个与国同庆的长假里,爸爸带我去了上海。那里处处都有欢庆国庆的牌子和标语,处处都是欢庆节日的人群,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处处摆满了鲜花和气球。 在这个快乐的日子里,我们去参观了东方明珠塔。东方明珠塔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塔高468米,列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整个塔由塔座,下球体,上球体和太空舱组成。

下球体高度98米,上球体高度260米,太空舱位于350米高处。远远看去它就像一颗挂在半空的璀璨的明珠,美丽极了! 我们来到东方明珠塔下,抬头仰望,它可高啦!虽然我想以最快速度爬上塔顶,可是在这里排队的人都排成了一条长龙!我们等了很久才进了电梯,终于到达了位于350米高度的太空舱。从这里往下看,汽车就像一个个玩具;黄浦江就像一条金光闪闪的银河;纵横交错的公路就像一副副棋盘。

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也来过上海,那时,上海最高的楼只有24层,而现在有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东方明珠塔,新中国的发展可真快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站在这全亚洲的最高塔上,我的心中涌上一阵自豪感!

国庆期间所见所闻所想作文3年级【七】

在国庆节放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黄河三峡和皇城相府旅游。我们就先来说说黄河三峡吧!

黄河长5464千米,我们坐上国泰号游船,游览黄河三峡的第一道峡谷叫孤三峡。这个峡谷像一个人戴着一顶小帽子,手里捧着一本书。孤三峡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山:有的叫犀牛望月,有的叫黄河玉河,有的叫芭蕉山,有的叫翠屏峰,还有的山峰想我们坐的游船,逼真极了。接下来,我们游览的就是八里峡,八里峡也包括几坐山:有九灯莲花山,还有的山叫望夫台。第三道峡谷,也就是最后一个龙凤峡。我们游览完黄河三峡,16:00时出发到达皇城相府已经19:30了,这里的夜景可真美啊!

第二天早晨,我们旅游团的人来到皇城相府的大门前看表演。看完表演后,我们进入相府之内。了解到皇城相府是清·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是我国罕见的明、清两代官宦住宅群,由内城、外城、西山院、紫云阡等组成。这个地方使我知道了皇城相府的由来,也学到了知识。

今年的国庆长假实在是太有意义了,我过的十分开心。期待着下次出游。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