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阅读古诗作文(读书类作文以古诗为标题)

提倡阅读古诗作文(读书类作文以古诗为标题)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6-21 00:32:54
提倡阅读古诗作文(读书类作文以古诗为标题)

提倡阅读古诗作文【一】

阳光三月,繁花似锦。柳树吐出了嫩芽,小草伸出了脑袋,花儿绽开了笑脸。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男孩背着个鱼篓,蹦蹦跳跳来到小河边,那男孩大大的眼睛,红扑扑的脸蛋,长得十分可爱。

小男孩在池塘边的野草丛中坐下,身旁的野花十分可爱,有黄的、红的、蓝的······五彩缤纷,色色俱全。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鱼虾都看得清清楚楚,小男孩把鱼钩往水里一甩,学着大人的样子,钩起鱼来。

过来一会儿,一个老先生路过这儿,他身穿长袍,头戴草帽,背着个行李,他四下张望,好像迷了路。他看见了钓鱼的小男孩,便大声问道:“小弟,王村怎么走哇?”小男孩回头看了看,向他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老先生走向前去,俯下身子,小男孩附在他耳边轻声说:“翻过前面一座山,往西200米就到了。”老先生朝小男孩笑了笑,看着他专心致志钓鱼的样子离开了。

小男孩仍认真的钓着鱼,突然鱼线动起来,慢慢下沉,一定是有鱼上钩了!小男孩眼疾手快,往上一甩,“哇!好大一条鱼呀!”小男孩欣慰的笑了,他就这样钓了一条又一条。

太阳下山了,鱼篓里已经满了鱼了,小男孩背起鱼篓,哼着小调,沿着山路回家去了。

提倡阅读古诗作文【二】

一天,诗人杨万里来到了湖边,看见了两个小孩童在渔船上坐着,手上撑着一把伞。

杨万里一看,就十分纳闷地想:天上也没下雨,也没有阳光,为什么要撑伞呢?他带着这个疑问,蹲下身子温和地说: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要撑伞呢?现在天上又没有下雨。”

我们的力气根本划不动小舟,所以我们想节省一点力气,用风来当桨,伞来当帆,来让小舟动起来。”孩子们奶声奶气地说。

杨万里瞬间恍然大悟,提笔写下了《舟过安仁》这首诗,至今仍被人传诵着: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提倡阅读古诗作文【三】

我从小就喜欢自然科学,每当看到恐龙化石就有着许多思绪,于是我想如果有一个恐龙化石节就好了。近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篇报导,就更加强烈希望设立这个节日。内容是:1938年杨钟健博士带领他的学生到云南禄丰盆地挖掘恐龙化石,当时的历史情况很复杂,是冒着qiang林弹雨经过坚苦地努力终于挖掘出长6米,高2米多,脖子很长的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至今云南禄丰还有杨钟健的纪念雕像。于是我想于每年的6月2日设立为恐龙化石节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身为中华儿女我感动无比地自豪,请大家协助我宣传为法定的节日吧!

提倡阅读古诗作文【四】

暮春时节,天高云淡,湖边杨柳依依。岸边长满了芦苇和杂草,水中肥美的鱼儿嬉戏着。这时,一位身穿黄短袍,红短裤的小孩扛着渔具来到湖边钓鱼。他的头又圆又大,头发十分蓬乱。泛着红晕的脸蛋上镶嵌着两颗水灵灵的大眼睛,显得特精神。

他找了一块长满青苔的大石头坐下,茂密的杂草遮掩了他的身形,他拿起鱼竿将鱼饵装上去,学着大人的样子把鱼线甩出去,鱼钩落入水中打破了水面的平静,而他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住浮标,嘴里还不时喃喃自语。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赶紧提起鱼杆看看鱼儿有没有上钩,但每次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只好继续监视浮标,忽然浮标猛地被拉下去,他心中一阵狂喜:“哎呀,总算有鱼上钩啦!”他立刻屏住呼吸,正准备收杆。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洪亮的叫喊声;“小朋友!小朋友!请问哪里有客栈呀?”小孩一惊,心中十分着急,哎呀,这下可不好啦,鱼儿肯定会被吓跑的,是谁呀?他赶紧回头,定睛一看。原来是位过路人,他身穿灰长袍,腋下夹着行李包,满脸倦意,像是走了很远的路似的。小孩立马竖起眉头,将手指放在嘴前,事宜不要说话,并向路人招手示意,让路人靠近些自己再回答。路人一看,急忙站在那鞠躬表示歉意再轻轻的走过来。小孩把嘴靠近路人的耳旁告诉了他,路人回了个礼,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小孩只好耐着性子继续钓鱼,浮标终于一下子被拉了下去。小孩瞧见了赶忙收杆,钓上了一条又肥又大的草鱼。小孩乐得合不拢嘴,便又继续钓起来。不一会儿,桶里就装满了鱼儿。他提着桶儿,唱着歌儿,满载而归了。

提倡阅读古诗作文【五】

在一个明朗的夏天里,杨万里路过了安仁。远处,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水面。

突然,杨万里听见了几声儿童的嬉笑声,就往远处一望,望见了一叶渔船,渔船上有着两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见一个孩子收起了竹篙,将船桨也停下了。那孩子敞着外衣,穿着短裤,脸色红红的。另一个穿着红肚兜,笑嘻嘻地从身后拿出一把伞,撑起来,举过头顶。

咦,他们在干什么呢?杨万里不知是什么事,心中自然而然地冒出了不计其数的问号。他想了好一阵儿,仍然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赶上那艘小船,疑惑地问那两个孩子:“现在还是大晴天啊,你们为什么撑着伞呢?”

两个孩子天真地说:“我们在用伞当帆,用风的力量使船前进呢!”

杨万里听了,连声称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