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作文事例(谏太宗十思疏作文素材整理与归纳)

谏太宗十思疏作文事例(谏太宗十思疏作文素材整理与归纳)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10-10 04:49:53
谏太宗十思疏作文事例(谏太宗十思疏作文素材整理与归纳)

谏太宗十思疏作文事例【一】

东汉末年,神医华佗的美名在民间传开了,这引起了东汉朝廷的注意。朝廷于是举华佗为“孝廉”。通常被举为孝廉的人,都出身名门贵族,被举为孝廉, 就有希望做官。像华佗这样的平民百姓能够被举为孝廉,实在是难得。

乡亲们得知华佗被举为孝廉时,不禁喜忧参半。喜的是华佗可以做官了,可以了却父母的心愿,光宗耀祖了;忧的是如果华佗做了官,谁来为乡亲们看病呢?

可是很多天过去了,却不见华佗有丝毫离开的意思。“难道消息是假的吗?”有乡亲问华佗。

“不,是真的。”华佗说,“但我拒绝了。举孝廉,对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来说,也许是做官发财的阶梯,但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虚名罢了,哪里有我为乡亲们治病更有意义呢!”

几年后,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而这次不再是徒有虚名的“孝廉”,而是来自都城洛阳太尉府的征辟信,只要被应征到都城的太尉府,马上就可以成为朝廷的正式官员。这次乡亲们仍然舍不得华佗走,但他们还是打心眼里为华佗髙兴。

“这回你可不能再拒绝了。”有乡亲说,“这可是真正的官,你会有府邸、奴仆、家丁,有权有势……总而言之,好处多着呢!吃了这么多年苦,你也该享受一下了。”

“是啊,别再拒绝了,你父亲临终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你能做官,为华家光宗耀祖,你可别再让他失望了。”

华佗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谢谢乡亲们的好意,但我还是决定不做这个官。做官不适合我。况且,我最擅长的是医术,如果周旋于宫场,那便是民间少了位良医,官场多了个庸才,于国于民都不是件好事。至于光宗耀祖,我多救几条性命不是更有意义,更对得起华家的列祖列宗吗?”

于是,华佗再次拒绝人朝做官,坚持做一个平民百姓,钻研医术,救扶伤。

谏太宗十思疏作文事例【二】

那时,我是一个不懂事的女儿。

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失,让我明白了许多,但我依然无法参透那本叫作父爱的经。父亲是不大爱说话的,他不喜欢笑,尤其是对我。在记忆里,父亲不会主动地抱我,不会主动地和我开玩笑,不会主动的陪我逛街……太多太多的不主动,让我和父亲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以为父亲会这样一直忽视我,然而却没想到原来这一切都原于我,原于我的任性,我的自私。在学校有整整一个月了,好想听听哈哈哈声音,但那头却传来了父亲嘶哑的声音,我开始踌躇,正不易如何是好时,他说:“和你妈说话吧。”顿时,我的心放松了,却莫名多了份惆怅,原来父亲还是不爱和我说话阿。片刻,电话那头传来妈妈兴奋的声音,问东问西的,大到学习小到天气,没有一个漏掉的',我的心一下子温暖起来。“让她多穿点衣服,近几天会降温;让她多喝点水,别生病了;让她别怕花钱,没钱我明天给她送去……”电话那边忽然想起了父亲的声音,低低的,但是很清晰。我颤抖地问:“妈,爸今天怎么这么多话。”“他呀,你没吃打电话都这样,习惯了。”我愣愣的挂了电话。脑中仍回想着母亲的话,原来父亲一直都不曾忘记我,只是固执的我一直都未曾发现。

轻轻翻开那本落满灰尘的画册,注视着那个高大的男人。岁月里,由她抱着我灿烂的笑脸,由她在我生病时担忧的眼神,由她想叫住我而犹豫的眼神……只是不懂事的我将它挂上了锁,才落了如此多的灰尘。今天擦亮它,放在书桌上,心里一下子充满阳光。

谏太宗十思疏作文事例【三】

如果给你一次穿越的机会,你想穿越回哪个时代?我的答案是穿越回唐朝,而且是初唐“贞观之治”时期,哪怕是穿越单程票也行!为神马?

因为那是个一点都不流行减肥的健康时代,那是个服饰最接近“轻透薄露”的摩登时代,那是个世界的经济、文化逐渐以大唐东土为中心的时代,那是个官员清正廉洁、鲜有贪腐的时代。初唐乃至盛唐种种的发达、繁荣、鼎盛,都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君主——唐太宗。

一个如大唐集团般规模庞大的企业,除了有好的老板外,也必然有着一个出色的职业经理人。在大唐集团,这个人就是魏征。魏先生不仅经常给老板提供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还编了一整套企业管理的书,此书从周易、兵法到孝道、历史都涵盖了,深得老板欢心,因此成了老板的枕边书。

一千多年前,一个封建君主的宝典,我们现代人看了能学到什么?梁冬老师用这本《唐太宗的枕边书》,用一种诙谐的方式,把那些我们可能看不懂的语言转化成了可以指导解决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的方法。

这本书包含很多。刚看到封面的介绍,你懵了,不知道这本书到底想写什么。看着看着书的内容,你发现书里写的不只有爱情、婚姻、金融、商业管理、互联网,还有教育、自身修炼等等。而且总有某些篇章说到了困扰你的问题。原来魏征的答案不只能解决唐太宗的治国“大问题”,甚至还可以解决许多有关当代人自身的“小问题”,毕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就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

作者有着近乎学究气质的、极为复古式的谦虚,而侃侃谈论着各种最fashion、最热门的问题。时而旁征博引,时而絮絮叨叨(这绝对是善意的褒义词),经常自问自答,他将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展示给读者,就像是在和读者面对面地聊天。

于是,这本书也成了我的枕边书,每天睡前翻上三两章看看。

我们很喜欢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纠结,似乎“纠结”已经成了一种时尚的流行病,你要是不“纠结”,你都不好意思出门。但是我们总说自己要跟自己和解,生活才能和谐,于是又会沉湎与另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纠结?作者从人类繁衍的角度找到了一个答案,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是既有爸爸的特征,又有妈妈的特征……再往上延伸,其实不只有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还有很多祖辈人……可以想象,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左右我们先天人格的这些人并不是一家人,甚至彼此都不认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征,经过多次的机缘,这些人组建家庭,最后产生了我们这样的'个体,而这些与生俱来的天性上的冲突,就是我们内在矛盾的根源。”我好像一下子释然了,原来是因为我体内有太多祖先的性格和特征,所以容易犯“纠结”这个毛病。好了,我从此不用再沉溺于“为什么纠结”这个问题,可以专心致志解决“如何才能不纠结”了。多看些《唐太宗的枕边书》这类的好书,就会快些找到答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