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学两个班语文怎么改作文(老师修改小学作文方法)

教小学两个班语文怎么改作文(老师修改小学作文方法)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6-11 17:10:10
教小学两个班语文怎么改作文(老师修改小学作文方法)

教小学两个班语文怎么改作文【一】

文本内容读懂了,内涵也初步理解了,是否意味着阅读活动的终结呢?如果停止于此,文本仍然是一个独立于学生生命的外在的事物。只有引导学生把文本主旨和学生生活、学生内心相联结,才能把文本真正留在他们的心里。对于真正的阅读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一回应文本,提升自我认识,让阅读沉淀下来。

在低年级课堂,此环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把文本主旨与自己的知识背景进行联结,或者与生活实际和自我内心进行联结,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属于自己的观点,而不必讨论过深。

提供一些教学中可用的引导方向:

这个文本让学生想到了什么;

原有学过的和这个文本有关联的内容作比较;

引导学生在主旨领悟上产生新的突破;

引导学生把这个文本学习后产生的新想法发表出来…

因此,通过培养低年级学生基本的阅读策略,增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如此,阅读将不再是项呆板的技能训练,而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趣味的智力活动,并将对学生今后的阅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小学两个班语文怎么改作文【二】

自从任教一年级以来,内心深处倍感压力,尤其是对于刚刚新换的部编本教材,总感觉自己就是一个门外汉。为了能吃透这套教材,也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己购买了一本曹爱卫老师编著的——《低年级语文这样教》。到底该如何教呢?抱着这样的疑问,我读了此书。

书只有细读才能可以被回味。自己首先细细品读的是第一辑——《识字写字:渠道不同,教学策略不同》。低年级的课文,从成人角度看,浅显易懂,有的老师会认为除了生字新词,没什么可教的。但若从初学阅读的六七岁的儿童视角看,可教的东西实在不少呢!作者在书中明确写到了部编教材生字以三种渠道呈现:识字单元的集中识字,课文单元的随文识字,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趣味识字”里的板块识字。也许在教学时我们还是按照以前循规蹈矩的方法来教学生字,不得不引起自己的反思,生字所属渠道不同,教学目标指向就不同,教学策略自然各不相同。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通过阅读,让我领略了原来识字教学中除了有多种方法,还能发展思维能力,渗透传统文化,增强识字的生活运用。

例如: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识字,方式方法要多样:可以结合汉字的字理,帮助学生看见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汉字的“来世今生”,变符号记忆为理解记忆;可以通过一个带出一类,借助“这一个生字”去触摸“这一类生字”,变零散记忆为系统记忆;可以结合课文理解识记,做到“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变被动记忆为主动记忆,如:一年级上册《明天去远足》一课里,“睡”是一个笔画很多又带新偏旁的生字。如果一笔一画地去识记,学生非搞晕不可。但若引引导学生根据部件结合动作演示去理解,学生识记起来就会轻松很多。“目”表示眼睛,说明“睡”和眼晴有关,“睡”的时候,眼睛怎么了呢?可以演示慢慢地“垂”下眼皮。哦,眼皮垂下来,眼晴闭上了,就是要“睡”了。这样的教学,生动有趣,清晰直观,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又如:在一上园地五,识字内容是表示时间的词串组合,按“年、月、日、时”分类呈现,曹老师这样告诉我们,教学时,可以通过查看日历,天气预报等实践活动,连接识字与生活的通道。开设“小小播音员”系列实践活动,播报天气,让学生的所学在生活中得以应用,是对学习最大的褒奖。这样,我们从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做到“怎么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益有了保障。

低年级写话又该如何教呢?我心中困惑。面对写话教学的重重尴尬,作为老师,该如何解决?书中这样说道:从课标出发,制定更细化的低年级写话教学目标。从写话内容要有趣、过程要好玩、评价要积极等方面,对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改善提出了针对性的课堂实施意见。

目标明确后,用哪些内容来达成呢?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当一个人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的时候,是不可能充满热情地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曹老师告诉我们:

一是可以从课文里的好文章好句段进行仿写;

二是可以从课外阅读层面的儿童诗进行仿写;

三是可以进行创意绘本写作。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读写的远方。

读了它,解开了自己在平时语文教学中的许多困惑,明白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策略。教学之路很漫长,但我相信只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能够走出困惑,收获成功!

教小学两个班语文怎么改作文【三】

1、启动先备知识

启动低年级学生的先备知识,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自然而然地唤醒旧有知识。

2、预测

阅读前的“预测”,就是让学生“猜一猜”。预测点可以是文本的题目、课文中的插图或者某个能引发不同思考路线的段落等。让学生从这些点入手,预测文本的大致内容,进行有意义的推论,帮助学生对要阅读的文本内容做了解。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