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作文700个字(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600字)

读后感作文700个字(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600字)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6-02 06:06:41
读后感作文700个字(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600字)

读后感作文700个字【一】

这是一部需要在电影院里,和最亲密的人,才能深刻感受到主旨的影片,影厅最好不要太大,人也不要过多。

看完《四个春天》,走出电影院,我问小柔,整部电影中哪个场景最让你感动?小柔说记不清了。我笑了:刚看完就记不清啦?小柔说,就是啊,很多地方让我都哭了。

我没有哭,但我理解她的感受。《四个春天》就是这样一部纪录片电影,用平实到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现了黔桂交界的一户五口之家的最为平常的生活,导演陆庆屹,就是这五口之家的老幺,他的父母,哥哥,姐姐,就是电影的主要角色。

与其说是电影,实际上说它是家庭生活记录片更合适,整个电影从开始到上映的五年间,除了后期的制作,从开始的摄像到后来的剪辑,都是陆庆屹一人完成的,2个小时的电影,原始的素材超过250小时,剧本,当然是不存在的,因为一开始,他也并没有想到手中的这些纯山寨的视频会成为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而仅仅是想记录父母和家庭生活最为本真的样子。

父亲陆运坤,是全县唯一的一名全国优秀教师,教了37年的中学物理,退休十余年了,老人沉默寡言,却有很强的好奇心,会吹笛子,拉二胡,弹手风琴,最新的玩具是电子琴,还会自己用电脑软件进行剪辑和刻录光盘,平时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这个好玩”;老爷子偶尔会面对大山唱些苏联歌曲和当地民歌,平时就是笑笑,不说话.

母亲李桂贤的性格就截然不同了,不仅有一双笑眼,而且爱说爱唱爱絮叨,也是操持家务的主力,无论是在绣鞋面,还是在打理院子的水塘,经常能听见她的哼唱,用导演自己的话说,有时母亲在踩缝纫机的时候,虽然嘴上没有动静,但你能看到她的脚板一直在打着节奏,心里肯定是在唱了。

大姐陆庆伟,遗传了妈妈的性格,外向开朗,最早离家到东北上学,并定居在沈阳;二哥陆庆松,性格更像父亲,沉默寡言,也是10岁就离开山区,一直在北京学音乐,目前在清华大学任教;作为导演的老幺,从小是乡里乡亲中的“问题少年”,打架逃课,让父母一直头疼不已,高一未念完,就成了北漂,学油画、踢足球、图书编辑、广告设计……拍纪录片之前,干的是平面摄影师。

家乡之于导演,和很多淘气的孩子一样,一直是想要挣脱逃离的泥淖,直到离开多年之后再回去,带着画板和镜头的陆庆屹突然发现,那个自己一直想要逃离的地方,才是他魂牵梦绕的所在,用他自己的话说,当自己不再较劲了,美好自然就浮现了出来,于是,他有了拍一部纪录片的想法,想要记录下父母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片名叫《四个春天》,而实际上并不止于春节那段时间,而是以春节为节点,叙述了一家人2013-2016年的生活,每年都会变化,无论这变化是好是坏,是喜是忧,是苦是甜。作为纪录片,整部电影很少有字幕,仅在家庭重要事件的时候简单列出时间、地点,也没有旁白,片尾的小提琴配乐是二哥陆庆松编曲和演奏的,除了几个叶上露水、春燕还巢的简单过场外,几乎没有任何修凿的痕迹,更没有所谓的铺垫、隐喻,或者说,即便有,也处理得非常巧妙,和日常生活的片段融为一体。

儿女不在身边的大部分日子里,两位老人的生活并未缺乏半点生趣,在镜头中他们上山采药、天台栽花、伴琴而舞、共同持家,算不上繁华的小镇街道上,两人带着斗笠,背着篓筐,走在天气多变的山区和山林之中,倒有几分宫崎骏动画的意味。妈妈身体更硬朗一些,嗓门大,自然是主事的一方,经常说走这里,踩那里,小心脚下;老爹的表情则一直带着几分喜感,攀山砍竹子的时候,踩了多年的运动鞋坏了,鞋底几乎掉了下来,他就随手拿几根绊草集成绳子绑了起来,绑好了还略有几分得意,下山的路上脚步反而更显轻快。

回到家里,母亲一直不是缝缝补补就是出出进进的忙碌,老爷子则要么坐在电脑前听听山歌,要么自己拉个胡琴或是吹个笛子,兴致来了,还会和老伴合奏,自得其乐;妈妈在处理采回的药材时,父亲就在屋里做饭,做好了就端出来,慢慢的喂正在干活的母亲,其乐融融的样子;老两口尝试微信的语音功能,母亲不知何故,被父亲误发的微信逗得乐不可支,话都说不清楚,场面透着满溢出屏幕的幸福。

既然是春天,春节的场面是必不可少的了,年年的礼花都有不一样的意味,但对子女迎来送往的两种心情是都不会变的。2013年春节前的几天,母亲在准备年夜饭,贴春联,收拾家务,一边做,一边哼着小调,等待着即将归家的孩子们。父亲陆运坤在院子里用一个油桶改装成的烤炉在做腊肠,用竹管向桶里吹气送风的间歇,还会从旁白拿起一本书阅读,翻书的时候还会摘掉沾满油烟的帆布手套,以防把书弄脏。一会儿母亲走过来,又像是自言自语的说:“不知道陆松的身份证丢了,能不能买上回家的票……” 第二天,二哥按时到家,母亲才放下心来。

大姐回家的气氛就活泼多了,边吃饭边讲段子,逗得母亲嘎嘎的乐,自己也乐,父亲则是抿嘴笑。从家庭录像上更能看出大姐“逗逼”的作风,即便是在给爷爷上坟,也不忘比出V字的手势,调侃爸爸戴了赵本山的帽子,甚至连语气都没有肃穆,好像是去郊游,开心到不行。真的到了野外郊游的时候,则是彻底放飞了自我,在大姐的感染下,一家人似乎都不知道何谓忧愁,去探望94岁生病住院的二伯,可能是为了让二伯宽心吧,带着病床上的老人一起唱山歌,唱的老爷子心率飙到116,唱完还问他是不是舒服多了……

还是那句话,快乐终究是一时的,痛苦则是长久的。大姐突然就病倒了,而且是晚期肺癌。短短的几个月,疾病就让大姐变得形容憔悴,甚至起身都困难,皮肤失去光泽,脚面如同柴草,干枯易折。妈妈一遍为她洗脚一遍流泪,老父亲则是愁眉紧锁。吸着氧气的二姐断断续续的对妈妈说:其实我一直都想好好报答你的…….俯下身去的妈妈安慰女儿说,不要想那么多,压力太大了……

很快大姐还是走了,妈妈守灵守了两天一夜,终于在长椅上坐着睡着了,半张着嘴,呼吸着冷冽的空气,刚刚入冬的夜里,回荡着村民唱的丧歌,凄苦异常。在录制送殡的过程中,抬棺的陆庆屹晕倒了,母亲问他,你是继续录,还是拿花圈?小弟坚持录制完,以自己的方式送姐姐最后一程。下棺之后,儿子抱着母亲的遗像回到老宅,在大姐生前的屋子门口跪下,说了一句,妈,咱到家了,忍了一路的二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跪倒在地,抱着外甥嚎啕大哭……

此后每年过年,老妈妈都会给二姐留一幅碗筷,每次有人离家,也都会去二姐的房间道别。等孩子们都走了,二老又会再去一趟大姐的坟前,扫墓之后,两人各自面对着大山和旷野,长久的沉默。

生离,和别一样,让人不忍面对。每次送站,尽管儿子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父亲都要亲自送到车站,再默默的回来。一次,导演收到妈妈发的短信,“以后干脆不要回家过年了,刚下下楼叫你吃面,才想起来你已经走了”,身壮如牛的七尺男儿,从送站口一直哭到了车上。

生活是要继续的,干的事情也是要继续的。这是妈妈对儿子临行的叮嘱,也是两位老人的实践。第四个春天,父亲从网上定了蜂箱,开始养蜂,组装好之后不住的感叹:真好看。母亲也一如既往的缝缝补补,里外忙碌,两人依然如常的上山砍竹,采药,心情好的时候还会唱两句,到了女儿的坟前,依然还是会哭,但已经不再沉默,而是向女儿回想和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如同她在身边,静静的听。

拍完最后一个春天后,导演本来想继续拍,但又担心姐姐去世之后,父亲的身体会有意外,看不到这部影片,就开始了剪辑工作,这个春天,夙愿达成。

读后感作文700个字【二】

灯亮了,片尾字幕开始滚动,无人离座,无人说话,直到最后鸣谢名单消失,我们才仿佛如梦初醒。这就是电影《四个春天》散场的场面。

影片从我们这一代人熟悉的“青年友谊圆舞曲”开始,以同样的圆舞曲结束,全程自然穿插动人的音乐,每每令人动容。导演兼摄影陆庆屹用了四年时间(20xx年至20xx拍摄了以父母的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纪录片。影片呈现的是四个春天。冬日远去,春花盛开,燕子飞来筑巢,春天总值得期待。第一年欢歌笑语,第二年乐观开朗的姐姐离去,全家陷入悲伤,第三、第四年生活日渐平复,笑声再次回荡,生活起伏伏,日子仍要继续。

这是两位经历了开心、悲痛的老人,勤勉踏实,双脚扎实地踩在地上,时间一年年往前走,面容在变老,他们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忱。爱唱歌又爱笑的妈妈,喜欢做饭、熏香肠和腊肉、栽花、种菜、做草药,也爱跳舞。多才多艺的爸爸吹笛、拉琴、修电器、养蜜蜂,他一直自学电脑,积累了很多珍贵的家庭影像。老两口一起爬山采蕨菜,在山间哼着小曲。这对平凡的中国夫妻善良可爱,有鲜活的人生,他们从未辜负时间,值得敬佩。

乐观向上,勇于自立,勤勉持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虽然年逾古稀,砍柴采药一样不误,生活的仪式感仍马虎不得:年要有板有眼地过,寄托哀思的殡葬礼仪不能怠慢,邻里亲情时常走动,调剂生活来点浪漫。野花丛中洋溢着笑脸,山间小路有他们的.身影,天地人和,他们与大自然须臾不离。

家庭和睦,子女孝顺,在外地工作的儿子都要回家过年。老人有记录家庭生活的习惯,拍了很多宝贵的影像资料,好的家风,延续传统美德。

虽说是纪录片,却有故事片无可替代的魅力。影片没有华丽的色彩,没有激昂的音乐,镜头下就是一个平常的小镇河塘边来来往往的村民,还有清净的街巷、贴着对联的门庭和一方天井下两层楼的小家。一位退休的物理教师和老伴的平凡生活一幕幕铺展在人们面前。夹道里烟火熏制的香肠散发着特有的香气,老人家的二胡拉出魂牵梦绕的乡音,老伴附和着音符吟唱家乡小调。时而小提琴的旋律奏起,两人迸发出圆舞曲的热情歌声。丈夫多种乐器都会来两手,妻子均能附和吟唱——房子虽然空旷,却一直被爱的氛围笼罩。

影片打动人心的魅力在于写实。这种真实直击观众内心,催人泪下。两位老人经历了那么多,内心依然温暖,他们纯真浪漫,柔软温存。片子不讲大道理,没有任何说教,在寂静中,在不起眼的老人生活中,挖掘出人性之美和深邃的爱。

此片适合全家人一起看。日子终有悲欢聚散,此刻温暖,不求太多,平淡生活充满乐趣。

有才华的爸爸为何在乡村定居?作品没有提供相关线索。他们夫妇有怎样人生经历?主人公脸上的皱纹隐藏了什么?我们为他们平实、乐观、勤勉点赞,也充满了好奇。女儿为我们买了《四个春天》纸版书,刚开始看,希望能找到答案。

日本纪录片《人生果实》导演是枝裕和说: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这句话用来形容影片《四个春天》再恰当不过了。

读后感作文700个字【三】

纪录片《四个春天》1月4日在全国上映。当晚,我找到一家电影院去看。开演前,影院前台的屏幕上显示,120个座位,还余票102张。然而两个小时之后,我确信看到了一部最好的关于家庭的纪录片。

一部影片好看与否,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看观众离场的速度。当天,所有的观众都留在座位上,一直看完片尾曲才离开。尽管只有18个人。

这部片子不是拍给所有人看的,它是拍给那些试图走进父母,离家再近一点的人看的。

电视广告里,家的场景总是这样的。父亲穿着雪白的衬衣,大红羊毛衫,带着金丝眼镜,母亲满头银发,面容慈祥。过年了,儿子开着大七座MPV,带着貌美如花的妻子,提着包装精美的礼盒,一双漂亮的儿女扑进爷爷奶奶的怀中,一家人整整齐齐坐在沙发上,满脸幸福的看着电视里的春晚。

然而,这不是我们熟悉的样子。我们的父母衣着普通,相貌普通,他们身处某个三四线小城市,或者不知名的小山村。回去一趟,需要跋山涉水,舟车劳顿,需要安排请假,耗费心力的计划。回家的情景,也没有那样激动人心,通常一声“妈,我们回来了”,就代表了全部。

就算是回家,这个被称为“家”的小地方,不管你曾经多么熟悉,年幼时知道它的每一处角落,此刻都会觉得有些陌生,就像面前的父母,感觉贴近而又遥远,无论你认为自己是多么挂念他们,无论他们多少次出现在你电话的那一端。

因为他们长久地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而不是身边。

在我们的印象中,家庭,父母,好像永远是同一种形态,同一个样子。但真实的情况是,从当初离开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在悄然改变。这么多年,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志趣,有了新的家庭结构和重心,他们则离开原先的位置,退居到另外一边。那些细微的变化爬上他们的额头,缠绕他们的腰背,也横亘在我们之间。

有一个问题是,在离开我们的漫长岁月里,他们都在做什么,又是怎么度过的?

《四个春天》的好处在于,它用大量真实的细节,告诉了我们一些答案。

每个人都可以拍这样的电影。它的成本只有1500元。作者用便携摄像机记录了一个家庭的四个春节。其间有相逢,有欢聚,也有亲人离去的变故。大部分镜头记录的是两位老人的日常,他们一起干活,养花,准备年饭,拉琴,歌唱,互相打趣,一起悲伤,痛哭,怀念故人,彼此搀扶,照顾,步履蹒跚。他们的生活平淡无奇,日子像流水一样悄悄走过,儿女们在过年时会回来聚上几天,除此以外,就是房顶的腊梅花落了又开,屋檐下的燕子去了又来。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也在父母家中装一部摄影机,将它与自己的画面同步,我们会看到些什么?

当你心乱意乱的堵在路上时,他们可能刚烧好了一盆热水,准备给对方洗洗头。

当你和客户推杯换盏时,他们可能摆好了药粒,正用放大镜仔细研究这种新药的说明书。

当你在单位熬夜加班时,他们可能正动作生疏地操作电脑,一遍遍地看你之前拍摄的视频。

当你还在纠结春节要不要回家时,他们已经打扫好了房间,备好了所有物品,在你的床前摆好了新拖鞋。

生活是一条绵延千里的线,线的两端,同时进行。你用片刻的时间想起她,她用全部的时间记挂你。你用一年中三五天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他们用一整年的时间,等待这一次相聚。

如果你有家在远方的父母,如果你曾历尽艰辛去抢一张回家的车票,如果你也隔三差五打个电话,如果总是你先说再见,如果你嘲笑过他们发的垃圾信息,如果你向他们屏蔽了自己的朋友圈,如果你曾拒绝带上他们为你准备的东西,如果你上车时看到过他们被风吹散的白发……

去看看这部电影吧,它会点破你心头的情绪,说出你想说的话。之后你就会明白:

这世界每天有很多次相遇。只有与家人相聚,才是久别重逢。

读后感作文700个字【四】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周总理下到田间地头,和一群农村妇女一起种植地瓜秧苗。周总理不太会做农活,所以处处不到位,他身旁的那位妇女就一直用大嗓门的爽朗声音指出周总理的错误,周总理也并不见怪,反而笑呵呵的接受了,还说:“原来什么活儿都有学问啊!”在帮助她们埋地瓜秧的同时,周总理还仔细的询问了这块地原来种的是什么,为什么不种了等等问题。看到这,我不禁动容。周总理身为一个国家的总理,日理万机,让他操心的事情有多少啊!可是,他竟然可以卷起裤管,撸起袖子,下到地里,做他从没有做过的粗活、农活。不仅如此,面对那位心直口快的妇女的指责,周总理不但不生气,反而非常心平气和的接受了她的指导。这一点是在是难能可贵。周总理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高高在上的官员,他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人,是人民的\'儿子,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所以他在人民的面前,能够心安理得的弯下身来,为人民耕种开垦。

周总理在调研的过程中,周总理每每听到人民面临的困难时,总是面露忧色,总是说:“是我这个总理的工作没做好,让大家受苦了!”周总理总是把人民的苦难放在自己的肩上,把人民的生活状况放在自己的心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周总理的真实写照。

最让人动容的就是影片中连弟奶为了让周总理在走之前能够吃到一次好饭,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棺材让儿子背去买了,换来了一小口袋珍贵的白面。腿脚活动不便的连弟奶倚在床边,为周总理制作了一大盆的拽面。开始时,总理并不忍心吃老奶奶的珍贵粮食,后来,他有转念一想,不吃的话,老奶奶心里肯定会难过。于是他就认真的吃起了面条。他又想到,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这些白面是哪里来的呢?于是就让秘书偷偷的确认了一些,结果发现真的是用连弟奶的首寿材换来的。身边的人建议赶快把寿材还回去,周总理却说:“等我们走了再送回去。”周总理了解到情况后,和妻子一起,眼里含着泪花,心中盛着温暖,大口大口的吃掉了这盆凝聚着连弟奶心的拽面。在走后,又嘱人把连弟奶的寿材送了回来。多么有人情味儿的总理啊!总理总是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想群众之所想,思群众之所思。人民群众爱戴总理,总理关心人民群众。这样紧密的联系,演绎出动人的鱼水情深。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人生的写照。周总理没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冷峻和严厉,更多的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勤恳和温厚。周总理兢兢业业一生,是为人民俯首耕耘的一生,是辛劳的一生,更是伟大的一生。

读后感作文700个字【五】

“事情常是这样,不会按照你的意思走。在这个城市里,一定有人少了骨瓷,也一定有人多了骨瓷。一定有人多了沙发,也一定有人少了沙发。只是,还没找到彼此而已。这就是城市,这就是城市日复一日的故事。”

自从看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后,就一直对台湾的文艺作品情有独钟,很喜欢那种暖色系的情调,有点小资,有点温馨。于是,第一眼看到这部电影的简介的时候就被它吸引,甜点、咖啡香、暗黄的灯光、环游世界的梦想还有软绵绵的台湾话,怎么会有这样一部电影,几乎寄托了我所有的幻想。

朵儿的咖啡馆陈设着各式各样的奇怪的东西,只要客人愿意,就可以拿自己的东西来交换。这些奇怪的东西都是多尔咖啡馆开业时朵儿的朋友送的,朵儿开车上山的时候出了事故,车被一个满载着海芋的小货车撞坏了,于是朵儿提出要货车司机用满车的海芋来赔,朵儿带回了一车的海芋,不知道要怎样处理,于是便让朋友们拿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来换,就这样,朵儿的咖啡馆里四处挤满了奇奇怪怪的.玩意,妹妹蔷儿提出不如经营以物易物,可以用这些不知道有什么用的东西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总有一天,会换到蔷儿想要的车和朵儿想要的骨瓷。一首歌曲换一本歌集,一块香皂换一个故事,蔷儿说,“大家都在心里为这些东西找位置,只是还没找到而已”。

如果以金钱价值来衡量交换的这些物品,必然是很不划算的,然而,影片以“心理价值”作为衡量标准,只要换到了喜欢的,无论是一首歌还是一个故事,都是值得的。

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许多人都已经无法坚守自己最初的梦想,而是以他人的生活作为自己生活的评价标准,如果看到别人拥有上十万的年薪,开着奔驰或者宝马,住在高级住宅区,就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抬不起头。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是简单的,能令自己活得开心,活的自在,就是最幸福的。“心理价值”见证着我们生活的轨迹。

“是选择海芋还是赔钱?”“是读书还是环游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很喜欢片中一位中年女性说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陪着爱人一起变老,看着孩子慢慢长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