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碰撞为题写一篇500字作文(碰撞为题作文800字)

以碰撞为题写一篇500字作文(碰撞为题作文800字)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10-04 09:03:02
以碰撞为题写一篇500字作文(碰撞为题作文800字)

以碰撞为题写一篇500字作文【一】

同学们对教室里的这个“不速之客”很是害怕,生怕像蜜蜂叮到自己了,想法设法地把小蜜蜂往外赶,可顽皮的小蜜蜂就是不配合我们,还一个劲地在教室里“遨游”,哪知道,我们这群高级动物已怕得不行了。同学们躲躲闪闪,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讲台上的李老师,似乎一点也不怕蜜蜂,依旧镇定自若地站在那儿,李老师看见我们的反应,和蔼地说:“其实呀,小蜜蜂也是一个有思想的动物。”什么有思想,李老师的这句话又一次引起了我们班的动,大家不明白蜜蜂怎么会有思想,一个个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李老师,李老师淡笑不语。我们更加疑惑了,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小蜜蜂仍在教室里飞来飞去,它似乎对我们很友好,一点儿也没有攻击我们的意图。我们松了一口气。李老师见我们已放松了警惕,继续开导我们说:“只要你不去招惹小蜜蜂,它是不会来伤害你的,如果它来伤害了你,它自己也会失去宝贵的生命。”听了李老师的一席话,同学们都恍然大悟,原来小蜜蜂是一个通人性的小动物呀。只要我们和它友好相处,小蜜蜂不也会和我们友好相处吗?下课了,我们发现可爱的小蜜蜂早已结束了我们班的教室一游,飞回了属于它的家,不知为什么,教室里没有了小蜜蜂的影子时,我们还真有点不舍。小蜜蜂的教室一游看似平淡,但却让我们学会了和小动物们友好相处。

以碰撞为题写一篇500字作文【二】

后来上了初中,经常听同学讲一些之前从没听过的`东西,比如,大话西游,红月,传奇,一类的,听的多了,好奇心自然也就慢慢膨胀,我也就变成了网吧的客人。但是经过各种磨合,最终与红月,传奇无缘,却觉得挺有意思的,天南地北,都可以联系到。再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转校去了你们学校,离家就比较远,我便开始了包括高中在内长达五年的封闭式的住校生活,网吧也就不去了。

直到高中毕业,上了大学,似乎一切都解放了,开始了每日每夜上网、游戏、聊天的颓废却似乎带有激情的生活。那时候想的少,做得多,虽然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但每件事儿都带有所谓青春时期的热情与生命力。

再后来我毕业了,离开了学校,走进了所谓的社会。开始了人生最漫长,却不可或缺的工作生涯。每天朝九晚五,看上去,与大家一样,忙忙碌碌,内心却极度空虚,单调,不知生者为何,不明白每天为的什么。然而时间不会因为你彷徨而对你有所宽恕,无论你怎样度过这一天,第二天的太阳依旧像往常一样分秒不差地升起。

我跟大部分人一样,有梦想,却没有付出,每天空虚,无病呻吟,借酒消愁,通过虚拟网络来填补内心的黑洞。在那个内心极度匮乏的时期,我从没有关心过周围的事物以及人物,即使有表现出来的关心,那也只是哗众取宠罢了,完完全全是潮流中的蝼蚁,世俗中的失败者。

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洗礼,我变得安静了,从曾经那个觉得一个人出去走走是很傻行为的人,变成了经常独自一个人去大街小巷漫无目的地溜达的那个人。我开始关心起春天路边刚发芽的柳树,下雨天雨中急行的路人,以及秋天渐渐泛黄的绿叶,同时我的内心也渐渐趋于平静,慢慢接受了每天朝九晚五的平淡。

在这一切转变的过程中,,微信这些网络物品慢慢淡出了我的世界,每每想到这些东西,回忆起来的都是鼠标无限盲目的点击,网页无休止的刷新,对着屏幕,却不知所措的无奈与空虚。

后来,我遇见了你,在我独自旅行的路上,我会莫名地想到远方的你,手机里那个名叫微信的app变成了我内心最纯洁的一段独享空间。想着你,我会很快乐,得知你早上上班没赶上公交,焦急中打的去公司,却没有赶上早点,我会感到很失落,下班的时候,赶上下雨,你还得独自冒雨回家,我会因为这个心疼。听到你说觉得生活煎熬,我会在这里莫名的焦急,想着希望你能快乐些。

我的生活因为你的到来,多了很多情绪,各种滋味,各种喜怒哀乐,我不会离开你,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事情,我始终会是你的忠粉,在将来你需要时,我会披上铠甲为你在前方披荆斩棘,在你旁边称伞,为你遮风挡雨,在远方默默祈祷,望你快乐,望你幸福。

以碰撞为题写一篇500字作文【三】

1.命题要让学生体验生活的真实性。

【案例】文题:《给父母及亲人的一封信》,有两个要求: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修改誊写好后,用信封通过邮局寄给父母及亲人。

【评析和反思】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即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尊重学生的个体尊严,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有两个主题——分离和爱。它们同等重要,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没有分离,孩子不能成人;没有爱,孩子不能长大。这个文题便于学生真情表达,无论远在天涯的分离,无论近在咫尺的至爱,学生都有或深或浅的体验。作文教学中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便于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只有真事才能打动人心。

2.过程要让学生富有高度的参与性。

【案例1】《给父母及亲人的一封信》课堂环节。

第一个环节,小组内互相批改。要求:首先小组各成员分别默读他人的`作文,用红笔圈点勾画,错别字做好标记,为小组集体点评做好准备;然后由一人执笔归纳小组的意见,(并写一段简要的评语;最后集体给每一篇文章定等级(特优、优、良好、及格)并在小组内展示作文。

第二个环节,小组长归纳汇报小组的作文情况,以及同学们一起相互批改情况。

第三个环节,优秀习作我展示,你点评。

第四个环节,班内美文欣赏。

最后一个环节,推荐课外必读作文。

【评析和反思】生成相对于预设而言,对过程的关注甚于对结果的关注。它不仅关注事物是什么样的,更关注事物为何是这样的。本节课所有学生参与,不管是优生还是潜力生、待进生,参与面广,他们参与读、评、听、归纳、总结、展示,学生角色从写作者转变成读者、评论者、情感体验者,学生在参与中,个体情感与他人的情感共鸣、共融。美国教育家苏娜戴克曾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并且能够创造。”教学中我们要设计有利于学生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在模仿尝试实践中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维度。

【案例2】《给父母及亲人的一封信》教学片段。

师:我要说的话,班长已经说得很好了。(师颁发星星一颗)我特别想听一听你们的优秀习作,写得真是太棒了!下面进入第三个环节:“优秀习作我展示,你点评。”

(很多同学举手)

师:(环视)柳南凤(化名)。

生(柳南凤)深情朗读《给爸爸的一封信》。

生1:柳南凤这篇作文是她用最真挚的情感写的,小时候,在她最脆弱的时候,失去母爱的时候,她爸爸的一句话“不要怕,有我呢!”让她得到了安慰,后来变得坚强。

生2:柳南凤读着读着,声音颤抖,哽咽。我被真情打动,眼圈发潮。甚至反省自己,是否父母的爱,是否对父母有回报。

生3:“不要怕,有我呢!”父爱如山一般高大。我大了,父亲老了,在父亲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要对父亲说“不要怕,有我呢!”一个乖巧的懂事的女儿就在我的眼前。

生4:这封信不能以作文来看待,它是柳南凤的内心独白。开篇就引人注目,细致描写了父女分别的场面,一下子就把读者的心扣住了。

生5:“不要怕,有我呢!”贯穿全文。“不要怕,有我呢!”父亲为失去母爱的女儿撑起了一片蓝天;父亲老了,“不要怕,有我呢!”女儿给父亲希望与动力。排比的修辞、对比的运用好极了。这是用心所写、用泪所写。我喜欢这篇文章,也喜欢柳南凤这个人。(掌声起,老师发给一颗点评之星)

师:子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你们的点评太好了,我都不敢再点评了。

【评析和反思】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过程。学生高度参与,不仅表现在参与的广泛性,还表现在参与的深度。随着作文评讲进度的推进,学生的点评让我们教师不得不折服。尤其是上面案例中生4“这封信不能以作文来看待,它是柳南凤的内心独白……”生5“这是用心所写、用泪所写。我喜欢这篇文章,也喜欢柳南凤这个人。”“内心独白”“用心所写、用泪所写”多好的情感共鸣!没有用心感受她无法如此妙语点评,没有感情的共鸣她无法如此美妙的表达!她的生命在这里被唤醒、被点燃,全体学生的生命又被她唤醒、被她点亮!

3.引领要有极强的感染性。

【案例】《给父母及亲人的一封信》片段。

师:下面进入第四个环节:美文欣赏。请第三组组长谯海霞同学展示她的佳作。《给奶奶的一封信》(谯海霞同学饱含深情地朗读作品。)

(朗读过程中因学生情动于衷无法自已,教师默默接过学生作文朗诵。)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同学们专注倾听的神情、潮湿发红的眼圈,任何言语的点评都显得苍白无力。(停顿,教室出奇的静)(电子白板出现)

师:无限的哀伤、无尽的思念,融入细致的环境描写之中,精选了三个生活片段再现了奶奶对我的疼爱,文末“奶奶,我亲爱的奶奶”一句,直抒胸臆,情感达到最高潮。最后的祝愿让人心酸,感人至深。

【评析和反思】情感也有一个习得的过程,那么教师相继引领,提升生成价值,显得尤为可贵。案例中教师随机声情并茂的朗读、惟妙惟肖的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流露、正确恰当的价值评判,使课堂沉浸在丰富的情感中。教师的示范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学生,学生在此时无声的课堂中沉淀了正确而又深厚的情感体验。如果我们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如此濡染学生,何愁学生不喜语文?

4.巧将歧态生成扭转为正态生成。

【案例】《给父母及亲人的一封信》片段。

师:下面请听第五组组长李欣怡同学的作文《给父亲的一封信》。

生1:开篇设置悬念好,你配“父亲”这个称呼,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

生2:细节描写传神,一个严厉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生3:父爱是很特别,有时体会不到,但也不至于李欣怡写的这样,上来就是三嘴巴。有这样的父亲吗?他在说谎!

李欣怡:(脸红了,分辩道)有!

生4:你的父亲是这样吗?

李欣怡:(脸憋得通红)不是。(学生哄笑)我邻居的父亲是这样,我小时候和他的孩子一起玩耍,我亲眼见过好几次,心里真难过。

生5:那你怎么能够写给你父亲呢?

李欣怡:我是以我邻居孩子的口吻写的,然后以她的身份寄给她的父亲。

生6:那后来父母通电话的情节是怎么回事?

李欣怡:这个情节她也跟我讲过,有些细节是我编的……(声音变小)

师:听了你们的对话,我很感动。谢谢李欣怡同学的一片诚挚的爱心。现在,这样的父亲少了,但真的还有。在我们班上,确实有脾气比较暴躁的家长,或许他们爱子心切,恨铁不成钢吧!看来,开家长会,我得好好地与家长们沟通。(学生点头)

【评析与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情感碰撞性问题时,学生往往很难简单的被他人说服,情感反应都建立在此前真正持有的对世界和对自己行为自以为正确的观念基础上的。这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与感情基础上的。上面案例中的学生交流争辩,生3、生4、生5、生6步步紧逼,特别是“说谎”这个词充斥着挑战,充斥着对该同学人品的否定,显然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情感立场去评判他人的情感。最后教师巧妙引导,从李欣怡的写作动机理解她的“爱心”。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步理解并接受他人的情感,从而转换角度去理解自己对他人作文情感的判断,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在平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类如这样的“歧态”生成其实很多,有的是破坏性的,如学生故意刁难哗众取宠等。有的是有价值的,如案例中的争辩。实际上学生的争辩大多指向了文学作品写作中的虚构问题,不过在这里不要从这个角度去引导,与课堂目标没有关系。案例中,老师围绕课堂目标巧引恰到好处。即对有价值的“歧态”生成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巧解。

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统一体,教学实践中如何捕捉“意外”生成,衍生课堂精彩值得我们不断地反思!

以碰撞为题写一篇500字作文【四】

妈妈你知道吗每天我的作业都会写到很晚,但您总在我劳累时,为我端上一杯热腾腾的牛奶,使我精神抖擞,再一次投入学习中,望着你因陪我到深夜而增长的皱纹,我鼻尖不禁酸酸的,于是我发誓好好学习来报答你。

妈妈你知道吗?那天我在学校时下起了大雨,你怕我放学被雨淋到,硬是顶着大雨,宁肯在校外等着我而被雨淋湿了衣服,也不不愿意使我受到伤害,望着你潮湿湿的衣服,我好想对您说声谢谢,可是泪水已经代替了一切,我像小孩一样扑进了您的'怀抱,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安全,使我找到了一个永久的避风港。

妈妈你知道吗每天早上当我醒来时,你都会为我准备好营养丰富的早餐,只为了不使我在上午上课时饿肚子,望着你那因疲劳而红红的双眼,我竟无话可说。只有吃光你做的早餐来回报你,还记得,当我吃光时,您都会送我一个最温柔,最美丽,流露着母爱的微笑,使我一路上都十分开心。

如今我已知道母爱是什么。母爱就是在我疲劳时端上一杯热的牛奶的温暖;是在我受到伤害时,我以安全的避风港;是在我沮丧时给我以最真挚的关怀。

妈妈这一幕幕画面,或许对您来说并不代表什么。但这对我来说却是我今生最难忘的时刻,我因有这样一位母亲而幸福。

以碰撞为题写一篇500字作文【五】

我走上大街,寻找需要帮助的'目标。我看到路上有一个乞丐,五十岁左右,只穿一条又脏又破的裤子,上面还有几个大口子,前面还放着一个破碗。他拽住一个年轻人的裤腿,苦苦哀求:“先生,求求你可怜可怜我这个苦命人吧!”而那个年轻人却踢了乞丐一脚,还说:“滚开,臭乞丐,弄脏我的裤子啦!”乞丐坐在地上呆呆的看着年轻人远离的背影,眼中充满了泪水。我急忙跑过去,扶起了乞丐,说:“大伯,您没事吧?”把他扶起后,又向他的碗中放了五元钱,面对大伯感激的泪水,我笑了笑,转身离开了。

我继续走,突然看到一位老奶奶装土豆的袋子漏了,土豆掉了一地,老奶奶手忙脚乱地拾土豆。旁边的人若无其事的从一旁走过,不时传来几声冷笑声。老奶奶边拾边叹息说:“现在的人啊,哎……”我立刻跑过去,帮老奶奶拾土豆。老奶奶说:“谢谢你啦!小朋友。”我说:“不用谢!”拾完后,老奶奶拿出几元钱说:“孩子,收下吧。”“不,这是我应该做的!”我转身跑开了。

我又来到广场上,看见一个小弟弟的头撞到墙上,流了。许多人围了上去,都不敢上去帮助。我急忙跑上去,抱起小弟弟向医院跑去。到了医院,医生把小弟弟的头包扎好了,医生向我索要包扎费,没办法,我只好忍痛给钱包“瘦了身”……

十件好事终于完成了,不容易呀,我撕开包装纸,吃下那块巧克力,忽然,我长出一对洁白的翅膀,翅膀扇动起来,带着我飞上了天空,我欣喜若狂。我听到下面人的惊叫声后,十分得意,冲下面的人打招呼,没有看前面。结果,我一下子撞上了大楼,冲着繁华的大街掉了下去。

我突然醒了,原来是个梦呀!

以碰撞为题写一篇500字作文【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使教学富有生命活力。我们平常的作文教学中,只重视情感调动,往往忽略作文评讲的情感碰撞。评讲中,教师关注写作技巧的达成高于学生情感维度的达成,学生关注分数或者评定等级高于自我情感的抒发,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鲜活情感体验在作文评讲中被淡化。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作文评讲往往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步,它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在评讲课中调动学生情感,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得到升华,从而点燃学生的激情,唤醒学生的生命表达。笔者通过观看作文讲评课《给父母及亲人的一封信》,获得一些启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