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穿行800字作文(一路穿行记叙文800字)

一路穿行800字作文(一路穿行记叙文800字)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12-17 17:11:55
一路穿行800字作文(一路穿行记叙文800字)

一路穿行800字作文【一】

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提的就是楔子部分。在这部文字中,作者讲述了他的一些读书经历:包括他从贵州考入北京大学学习古典文献专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如饥似渴的阅读大量书籍、在贵州插队时与朋友们相互探讨读书心得。从中可见作者对自己的评价“生活更是与书册彼此纠缠或者相依为命”是多么的精准。作者从与书册“彼此纠缠或者相依为命”的经历中总结出阅读的三种境界或称方法,即“旅游、围猎和侦探”,而作者的阅读无疑是侦探式的。正如他所言“侦探式的阅读常常已经进入专业研究,专业研究其实是苦事,因为它必须锱铢必较,寻头觅缝,把赏心乐事变成自我折磨,把养情怡性变成智力考校,人与书过不去似的想穿透纸背。唯一的愉快就是在‘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突然‘得来全不费工夫’地找到线索,使案情豁然开朗。”当然,无论是像葛兆光先生这样的学者,还是如我们这样的普通读书人,都喜欢“围猎式”的阅读方式。这里引用先生的原话来解释一下,“围猎式的阅读者,没有强迫性的耳提面命,没有功利性的计算考量,兴趣是唯一的指标,愉快是最后的收获。”用心感悟书中的点滴,获得最原始最纯粹的享受。至于最后的“旅游式”的阅读,其实很好理解。当我们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旅游,最需要的无非就是一个导游了。阅读也是如此,课堂上老师为我们所列出的“必读书目”“十大好书”就是一个例子,在书海里老师就是我们的向导,有了他们的指引,我们就能有目的比较省时的获取知识,畅游书海。无论是那种方式,只要你喜欢就好,只有你喜欢它才会有价值。

读这本书的过程是艰辛的,常常会有想要中途放弃的想法。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我会阅读有关学术性的著作,原因有二:一是学术性的著作通常比较专业,我自惭能力有限,不敢挑战;二是学术性的著作通常比较枯燥,我这个人比较浮躁,可能坚持不下去。但是这次,经由王老师的引导,我误打误撞选到了这本书,实属无奈。出于对自己负责,也不辜负老师的心意的想法,我强迫自己看完了这本书,说实话,收获是很多的。如今想来,也愿意分享其中一些另我印象深刻的美丽片段。

在本书第三辑有一篇文章《我注唐诗》,是作者给自己的《唐诗选注》所作的序。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的:“有人说,年轻时总是幻想与文学结伴,年长则常会不自觉亲近历史,说得也对。当出版社决定要重新再版这部《唐诗选注》的时候,编辑让我再回头去看看它,问我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和感受?新的想法和感受?说实在话,现在回头看这部书,就好像倒拿望远镜回看身后,似乎有些遥远,有些陌生,由此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变化了的年龄和心境。不妨看此后我撰写的《中国思想史》中的一段话罢,这一段曾经很让一写热爱盛唐气象的人不高兴,题目叫做《盛世的平庸》,讲的是最辉煌的盛唐,其实恰是思想最平庸的时代。在那里我说:后代人总是说‘盛唐气象’如何如何,其实,从生活的富庶程度上来说是不错的,从诗赋的精彩意义上来说也是不错的,但是,从思想的深刻方面来说却恰恰相反。因为在思想的平庸时代,不一定出现不了文学的繁荣景象,也许恰恰相反,可能这也是一种有趣的‘补偿’。特别是,一旦那种沉潜入微的思绪,已经不能对知识、思想与信仰有所匡补和批评的时候,就纷纷夺门而出,表现在‘语不惊人不休’的文学上,这个时候,思发为文,智转入诗,而思想却在权力制约的情况下,逐渐走向平庸,智力也正是在这种一无所用的趋向中,逐渐转向了诗赋的琢磨和沉思。”

初读这段文字,并没有完全领会其中的意思。只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迫不及待的想与人分享。首先,作者说盛唐的'诗歌最辉煌,但是思想却最平庸。这让我联想到高中上语文课讲到唐诗时,老师并未给我们分析这些思想,那时我们对诸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这些唐朝大家的了解也只局限于他们的作品,对于诗人的思想没有细致的了解,就更无所谓分析当时整个时代的思潮。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盛唐的思想平庸或深刻,它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已经载入了史册,今天的我们可以对它的各方面发表意见,但这仅仅是个人观点,盛唐的过往无法逾越。当然不能否认,唐朝是诗歌的朝代,唐诗或雄浑大气一泻千里,或不拘一格字字珠玑,不论写景还是抒情,不论是山水田园诗还是边塞诗,虽然诗人在诗歌中的描写对象不一样,表现风格不一样,但是佳作迭出,各种主题的作品交相辉映。这就是为什么唐诗是唐朝的一个标志,象征着那时的繁华、美丽。

再来谈谈另一个问题,本书第三辑中作者的一篇文章《什么够资格称“中国经典”?》,这是他为自己的《中国经典十种》这本书所作的序。其中作者发表了自己对于“中国经典”的看法。原文如下:“近来常有一种风气。有人说道‘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急急忙忙把它转换成“儒家经典”。我总觉得这种观念有些褊狭,其实,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绝不是“单数的”传统,而应当是“复数的”传统一样。我一直建议,今天我们重新回看中国的经典和传统,似乎应当超越单一的儒家学说,也应当关涉古代中国更多的知识、思想和信仰,这样,一部介绍中国经典的书,就应当涵盖和包容古代中国更广泛的重要著作。”还有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通鉴》之类,这些统统都可以被当做经典来阅读。因此,在这部《中国经典十种》里面,作者既选有传统儒家的经典,也选了佛教道教的经典,既有诸子的思想著作,也有史著和字典。完全诠释了作者心中对“经典”的理解。

最后,谈谈自己读这本书的心得。读了这本《穿行书林断简》,我有一种成就感,我竟然耐着性子读了这样一部学术性著作,在此之前这是我没有想到过的,我不是学术派,也没有研读学术性著作的兴趣,所以读书的过程极其艰难,葛先生的这本书不是文言文却胜过文言文,书的内容完全是专业的学术论述,其中的内容对于我们这种非专业的阅读者来说很有难度。但是既然选了,我没有办法中途放弃,只有硬着头皮继续下去,还好最后还是读完了。对葛兆光先生也有了一些了解,相比起他的读书经历,我的这点经历算不上什么。由于他大学读的是古典文献专业,所以每天都会阅读大量书籍,以他“侦探式”阅读的角度来讲,兴趣是最不可能兼顾的。

一路穿行800字作文【二】

最是寂寥斜阳处,时光沉静无言。沧桑染指笑流年,霜华催泪落,夜幕碎尘缘。人生苦短谁顾盼,岁月蹉跎堪怜。忧伤如昨吹玉案,凝眸枉思量,素笺把心囚。

——题记

生活是什么?

生活是一首歌,我们每个人用一生的经历来为它谱曲,为它填词,把它演奏。在生命的终点完成这首属于自己的歌,完成这首融入了自己一生心的歌。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的这首歌也不尽相同,它们或平凡普通,或慷慨激昂,就如创作首歌的模板一般,或一生碌碌无为,或一生光辉灿烂,但毫无疑问,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旋律都是这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困难是什么?

困难是成长道路上的风雨,是每一段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也是生活这首歌中重要的一部分,有了它的存在,才能为原本黯淡的乐谱增添美丽的色彩。它就像生活的调味剂,使成长的道路不再枯燥,使生活不再无味。

然而,每个人对待这风雨的态度都是不同的。在风雨面前,有的人横冲直撞,奋力前行,不惧风雨的侵蚀;有的人畏畏缩缩,小心翼翼,想要逃避风雨的波及;也有人不紧不慢,缓步在风雨中慢行,边走边欣赏风雨中的风景和他人的姿态。

因为每个人对待风雨的态度不同,所以也导致了人生的结果不同,最终便导致了人生这首歌曲的不同。不惧风雨的人活得坦荡,精神也被世人所传颂;逃避风雨的人碌碌无为,终生生活在困苦之中,即使走到生命的尽头,身处社会底层的他也不会被世人所关心;欣赏风雨的人或许不能有所作为,但却也不会太过平凡,因为他们有乐观的心态,谨慎的思维,能够在困难面前保持临危不惧,这也是极好的。

成长的道路上布满艰辛,面对困难,我们要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艰苦奋斗,执著践行,百折不挠,勇敢地向困难发起挑战,才能战胜困难,才能战胜风雨,才能谱写出一篇光辉的乐章,被世人所传唱……

在成长的路上,让我们奋力前行,让我们一路风雨一路歌。

年华如梦,一唱,已是旧时景,二唱,已是昨日歌,再唱,便再也回不去了。

一路穿行800字作文【三】

从鸿雁传书到纸笔书画,从浅吟低唱到琴瑟和声,无论是书札留言,还是诗词歌赋,无论是高山流水还是游历心得……自古以来,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就蕴含着文化与温情。

但在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华文化却面临着重大危机: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常见,诗词歌赋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渐行渐远,这些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物质文化日益贫乏的今天,《朗读者》出现了。

一经播出就受到如潮好评的《朗读者》,带给了人们不同以往的震撼;让人们明白通过朗读经典,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声;通过朗读经典,可以感受温情;通过朗读经典,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每一次深情投入的朗读,都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每一滴真挚滑落的眼泪,都是对温暖的真情诉说;每一次停顿,每一次沉思,都是一种对中华文化最好的传承。

有故事的人才会对生活有感触,这就像经历过朗读并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人,才会明白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可以丰富自己、丰富精神世界。在这个不算太大的舞台,柔和的灯光只要打开,你就会感到艺术的气息扑面而来,典雅的装修设计,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别样的朗读者世界。在过去的数十期节目中,每一位到场的嘉宾都用朴实的话语诉说着他们有故事的人生,他们或朗读自己的优秀作品,或朗读有名的经典文学著作,或真情投入,或高声诵读,或慷慨激扬,或沉郁顿挫。就拿郑渊洁来说吧,一直以来,他在我们心中的形象都是带给人无限欢乐的“童话大王”,但在他诉说过自己的故事后,我们才发现始终带给他人欢笑的大师也有自己不可言状的忧愁与烦恼;在他与父亲朗读自己的作品《父与子》后,我们才发现即便是再强大的孩子也离不开父母温暖的怀抱。正如冰心的母亲所说:“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的孩子。”这样的一次次温暖诉说,不得不承认,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表面上的清新与震撼,更是这背后一次又一次的爱与温情的体现。

正是以这种催人泪下的朗读方式,《朗读者》成为了这个时代综艺界的一股“清流”,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朗读经典的魅力,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流露的魅力。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旅途,那么一次朗读便是你困乏时的一个驿站,在这里,你将拥有诉说心声的机会;在这里,你将肩负传承文化的使命;在这里,你将体验人生的一次次温情瞬间。也许你会遇到狂风暴雨、艰难险阻,但一次朗读足以安慰你流离的心灵。

传承经典,流露真情;一次朗读,一路芬芳。

一路穿行800字作文【四】

望着窗外漫天烟火,我的思绪又飘回了八年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我人生中学到的第一首诗。是我的爷爷教给我的——我的爸爸妈妈因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那时的我,四岁,年幼无知,懵懵懂懂,并不解其中深意,也素未知到这东西就是所谓的诗。只因上口,觉得押韵,便吮着指头,扬起天真的脸颊,缠着爷爷教我。爷爷乐意教,我也乐意学,于是,看到夜空中的皎皎明月,教我“小儿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到路边的野草丛丛,教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行走在开满繁花的小径上,教我“黄四娘家花满膝,千朵万朵压枝低”。小小的我,蹦跳着拍手叫好。

步入小学,我明白了所谓“诗”这一回事,知道其中更蕴含着作者的`种种深情,我便去挖掘其中更深一层的意思。于是,我一有空,就钻进学校图书馆里,像一匹贪婪的饿狼撕咬鲜美的麋鹿一样贪婪的渴求着书中的精华。书,就像一块磁铁般吸引着我,使我欲罢不能。在书中,我感受到了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的洒脱,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的忧国忧民之情,黛玉葬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凄凉,为骆驼祥子的遭遇深感不幸,佩服柯察金·保尔“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怕困难”的坚强品质,厌恶莎士比亚笔下的吝啬鬼夏洛克。我的心也随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在书中,我寻找着灵魂的寄托,看遍人生的千姿百态,悲欢离合。

饭桌上,我眉飞色舞的向爷爷奶奶讲述着书中的精彩片段,他们就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有时,我们也会因为各自不同的观点得不可开交。我是很享受这个过程的,这样,我能感受到生命的流动,生活的乐趣。

着清风明月,嗅着淡雅墨香,我已然成长为一名初中生了。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伴着我的,不仅有家人的陪伴,还有淡淡书香。书,带给我的,是一片净土,一片蓝天,还有沁人心脾的芳香。读书,不仅读的是文字,更多的,是一种意境,一种感觉。

“刺啦!”一声烟花炮竹声打断了我的回忆~

愿我与家人一起携手一路书香,一路微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