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片观后感500字作文(战争的观后感400字作文大全)

战争片观后感500字作文(战争的观后感400字作文大全)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6-20 00:42:01
战争片观后感500字作文(战争的观后感400字作文大全)

战争片观后感500字作文【一】

《拯救大兵瑞恩》一剧采取了一种倒叙的方法来诠释了大兵瑞恩所经历过的一些故事,虽然片名叫《拯救大兵瑞恩》但是我们细心一点可以发现,瑞恩并不是该剧的主角,戏份也很少,但是整个剧情却全部都是围绕这他而发展的,也可以说瑞恩是该剧的一条主线。

剧情开始的时候出现的是老年的瑞恩带着自己的家人来到一处在我们中国叫烈士陵园的地方,看似很简单的开头却蕴含着很深刻的意义,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剧情开始处也就是在烈士陵园飘扬着美国国旗和法国国旗,按照常理的解释可能可以这样说,这里是美法士兵的公墓,但是从两面飘扬的国旗是不是表示着在那场艰苦的战争中,我们的盟军消除一切隔阂而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法西斯的侵略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呢!

继续剧情,瑞恩哭泣着跪在了公墓里,他的眼泪表明了他的愧疚和他的感情,整部剧情的都是因为拯救他而发展,其实拯救他也是拯救他的母亲,也是拯救数以万计的母亲,那场残酷的战争让无数的母亲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让无数的母亲尝到了生离别的感受,瑞恩只是个例,但是整部剧情却是在用拯救瑞恩来宣扬一种人性化的思想。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再受法西斯的折磨和殖民,无数人都投入到了那场战争中去,我不想过多的去赞扬他们的那种无谓,因为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对他们充满着敬意和感激,因为正是有了他们的牺牲才使得我们能过上今天这样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我想说的是那些孩子的母亲,她们是伟大而又至高无上的。

我虽不是女性但是我也以为人父,在对待自己的孩子方面我感触颇深,骨肉连心这是我对孩子和父母最深刻的感受,谁的孩子谁不疼,谁会让自己的孩子到战场上去经受枪林弹雨的考验,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无数的母亲依然的把自己的孩子送上了战场,所以我说她们是伟大而又至高无上的,瑞恩的母亲只是无数母亲中的一个,她和很多母亲一样是伟大的,她把自己的四个孩子都送到了前线,她牺牲了三个孩子,但是盟军司令部本着对这位母亲无限的敬佩帮她找回了第四个孩子,也就是瑞恩。

此举也充分说明了战争里也充满这人性化的影子不是吗?不惜牺牲很多人的性命来挽救一个人的性命看似是个很愚蠢的举动,但是就是这样的愚蠢才足以让人们对战争有了新的理解。才能让人们在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的同时也有着温情的一面,也带给了我们诸多的启迪。

在本帖开始的时候我重复了一句“战争是残酷的是无情的”我想看过该剧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瑞恩那带有悲伤的眼神中我们随着画面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登陆战是那么的腥,那群年轻的士兵亦是那么的无谓,冒着牺牲的危险毅然决然的往前冲去。

看过《兄弟连》的朋友会赞叹战争中的兄弟之情,在该剧和《兄弟连》中我们会看到在战场上士兵倒下后其他士兵会品尽全力救回他,哪怕是他的尸体。在我们国产剧中也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例如《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扛起伍六一往终点冲去的时候。这说明无论在哪个国家在哪个文化的熏陶下,在哪个战争背景下,兄弟之情都是必不可少的。

瑞恩是幸运的,看完该剧我不得不说瑞恩是幸运的,他被救出之后就退出了那场战争,但是有很多人却没有能和他一样幸运,很多人依然还坚守着,他们是讨厌战争的,从剧中拯救瑞恩的那支算小分队编制的部队成员的话中能看出来他们是讨厌甚至是厌恶这场战争的,从他们找到的那个和瑞恩同名的人的举动我们也能看出这一点。但是他们虽然讨厌战争却还在坚持。就像在找到瑞恩之后他依然还要坚持在前线那样的坚持着,坚持着把法西斯赶出去,把法西斯消灭。

感谢他们,感谢拯救瑞恩的那些人,感谢那些伟大的母亲,感谢那些浴战场的那些英雄,感谢……我不知道还要感谢什么,可能只有感谢了!

战争片观后感500字作文【二】

今天,我们在学校看了一部电影,名叫《战争》。

故事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当时中国已经很腐败了。英美商人为了挣钱,而将一船船运往中国,发了一笔横财。大家自从后,纷纷上瘾,便无精打采,收入也随之减少,每个人都病怏怏的。

林则徐为了不让中国家破人亡,于是在接到皇帝让他禁烟的.命令时,很坚定地说:“若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林则徐想尽了办法,终于迫使英美商人交出。林则徐把集中在虎门销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硝烟。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英美之所以把运到中国,是因为中国弱小。如果以前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一样强大,英美就不敢欺负中国了。我们要把祖国变得更强大。

林则徐的壮举深深打动了我,我不得不佩服他禁烟的决心和魄力,通过大家的努力,取得了清代禁烟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胜利。林则徐真不愧是我们眼中的民族英雄。

战争片观后感500字作文【三】

鸦片战争,历史上鲜明的一页,记下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创业,也刻下了动人心魄的英雄故事。

列强入侵,山河蹂躏,不但没有扑灭人们斗争的火焰,反而使反帝反封建的星火燃烧更旺,虎门硝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伟大形象;三元里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这些闪着光芒的爱国主义动向,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欺!

是的,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有志气,虽然出现了鸦片战争,如此淋林的事实,但这不能表明中华的柔软,林则徐.关天培不正在我们中间广为传颂吗?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祖宗在如此境况下有如此气概而自豪吗?

但也是这一页,带着软弱,带着污点,给中华以奇耻大辱;割地赔款;奴颜媚骨;屈膝投降;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是清政府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它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2100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美国.英国.法国随之也接踵而至,先后胁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的条约,道光29年,葡萄牙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尖船利炮打开,许多弹丸小国排队而来,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我泱泱大国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

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但邓两次请战均遭李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故意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击沉。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该片以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中丰岛、黄海两次海战为主线,将这一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予以淋漓尽致地表现。

战争片观后感500字作文【四】

他在战场上立下了大功,得到了无数子弹和枪……他把那里的民风治理的井井有条。最后,他把敌人的火药全部点燃,敌人全被炸了,而他自己也牺牲了。他最后喊的一句话是:“中——国——地!”

我们的前辈为了祖国牺牲了,他们誓也不愿说出自己军队的秘密,誓也不背叛自己的`祖国。如今,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前辈们用鲜和生命换来的。多少位抗日战士的鲜染红了大地,染红了生他养他的祖国。他们牺牲了,可是,他们伟大的名字永远留在了我的心头。如今,七八岁的孩子什么也干不了,可在那时,他们已经是抗日的小英雄,传递鸡毛信,当起交通员。记得少年英雄王二小吗?他把敌人引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却被敌人在那块石头上。

我们现在并不需要为吃穿住行而发愁。当我们在高楼大厦中享受着空调,看着彩色的电视机里面的精彩节目,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开着汽车外出游玩时,我们可曾想过,这一切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别忘了,它们是用我们革命先烈的鲜和生命换来的!同学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吧!将来长大后,为祖国的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战争片观后感500字作文【五】

镜头从一个走起路来有些跛脚的老人身后跟拍开始,背景音乐嘹亮而深远,似一曲给英雄的挽歌。在开篇四分二十余秒的场景中,我们几乎听不到半句台词,除了老兵在墓碑前跪下两声抽泣和身后的孩子轻声地唤了一声“Dad”,故事才开始在老兵略显浅蓝的双瞳中回忆开去。

1944年6月,当加勒比海温热的海风吹进美国大陆时,大西洋彼岸的盟军战士却不得不穿带着厚重的衣物登上奥马哈海滩。然而,士兵们还未离开船便遭到敌方的射击,穿过枪林弹雨,余剩的除了运气尙佳的人就是满身窟窿的尸体。

缺口刚被打开,米勒(miller上尉便接到上头的指令:拯救大兵瑞恩。可是瑞恩是谁?某位上将?或是重要的谍报人员?抑或是身体里流淌着贵族液的人?遗憾的是,瑞恩,詹姆士·瑞恩,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他顶多就是瑞恩家里最小的那个儿子,而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决定要求营救瑞恩的唯一理由就是:他是家里目前唯一一个没有被确认牺牲的儿子——三位兄长全部在战役中阵亡。简单地说,就是为了不让瑞恩的母亲在同一天下午收到四个儿子全部阵亡的消息。于是,8人临时拼凑的小队上路了。

然而,这是战争,是残酷的。在寻找瑞恩的过程中,相继有队友被敌军伏击身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卡帕佐(caparzo的士因为去救一个德国小女孩而被狙击手命中的,大雨中卡帕佐混浓的液已经被雨水稀释得模糊不清,他双手捏着早已写好的遗书吞吞吐吐地叮嘱战友要交付给家人。卡帕佐的或许是在告诉人们:战争不允许同情心。卡帕佐是战争中廉价同情心的配送品。

而另一位战友厄本(reiben的同情心更是让战争讽刺得分文不值,甚至是连本加利让自己的两个队友成了他可笑同情心的牺牲品。厄本是个翻译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上过战场开枪过人,他的理念是战俘既然已经举双手投了降,就不应该了他们。于是,在韦德(wade牺牲之后,一行人抓住那个纳粹士兵痛揍,出来厄本。因为敌人已经投降,并假装楚楚可怜(甚至喊出了“I like America”和“Fuck Hitler”的口号,厄本向米勒请求不要他,但绝大部分人更乐意把这个人用手头的M-1步枪打成窟窿。而结果是,他们放了战俘,但这大大地挫伤了队友的之间的手足情。对于这样的同情,斯皮尔伯格借其中一人的口吻说“万一他被敌军救回,又会回来作战的”(潜台词:到时候也许是你在他的瞄准仪里。没错,可怜的同情心,影片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放走的德军士兵亲手了厄本的两个战友,而厄本的胆小和迟疑更是助长了局势的危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厄本了两位战友。于是最后几个纳粹成了厄本自己的俘虏时,在强忍着悲痛与内心的自责下,他开了这场战争中唯一的也许也是最后的一枪——了当初放走又回来害自己队友的敌军士兵。是算不算是种弥补?

这里有个观点是,战争是践踏同情心的铁蹄,无论你慈悲多么怜悯众生,战争是会把你那些统统抹灭的——卡帕佐就是战争抹的同情心,厄本也是,厄本甚至是被屈服被改变的。有犹太统的斯皮尔伯格的不是不相信同情心,只是同自己的《辛德勒名单》里那些同胞一样,战争让他们的、以及别人对他们的同情心无地自容。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作为《E.T.》《A.I.》《太阳帝国》等这些充满着童心佳作的导演是不曾怀揣人性这最起码的一点光辉的,只是战争太残酷。

在两队合作拼守桥的最后,援军来临,瑞恩也因此没有葬身废墟之中,然而八人小组却只剩下两个。

自1998年上映之后,人们一直谈论至今的是:以八条生命去拯救一个大兵到底值不值,这之中的价值与代价到底孰轻孰重?老实说这是个很难的题。我们先就影片自身而论,二战不仅是在现实生活中给全世界人们以重创,更是给人们精神上制造了许多阴影。为了振奋人们的斗志和给一人们精神上的安慰,以及给予希望,国家、政府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达到这样的效果,“拯救大兵瑞恩”就是其中之一。是的,用八条生命去为一个大兵冒险从经济价值和战争价值上来说是无可争议的不值得的,更何况是在美国这个商业化思想相当浓重的国家里;但是它的后续价值,它在精神上的价值却是巨大的——人们通过“拯救”一事知道这场战争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国家不止是拿妇女们的儿子去战场上堆尸山,他们同样也在为拯救她们的儿子而努力。多年后人们或许会谈及这场战争是多么多么的恐怖,但是他们同样会记得当年“米勒上尉”带领着“小组”是如何拯救了“瑞恩”的。此外,抛开一人与八人的价值比较看,一群人为了一个家庭妇女不至于“在同一个下午收到四个儿子阵亡的消息”而投身战场不也是人性的一种光辉吗?我想影片所要宣扬的精神是比让人们关注一个争议的话题要多一些的。

联系单中国近年来时不时地传出社会上有谁谁谁为了救谁而殉身的消息。人们一般都会说那些献身的青年、大学生很不值,因为他们的逝去是社会财富的流失,国家和社会花了那么多的代价让一个孩子成长,却在一瞬间逝去了。但是,请试问一下,假如有个老妪落水了,只因她对社会的贡献已经可以忽略不计,行人万千,却无一人伸手相助,反倒是做了鲁迅笔下的“看客”居多,于是这个可怜的老妪就此完结了她的生命。那么从此自后人们的思想是“不救一个落水的老妪”,所以再之后的五十年的社会会是多么的冷漠。更何况还没有排除那个落水的老妪是你的亲人,还有,我们每个人都是会老的,会变成一个个的老头子老太太。怯弱和冷漠的思想是一种毒!所以这样看上去有些“亏本”的见义勇为我们仍然不能因为它的眼前价值微弱而抹它的隐性价值,因为它会在社会潜移默化的进程中成为全体人民的一种美德和精神财富,更是社会的一股无形的助推力量,会长期而不知不觉地影响到每一个社会成员。

所以,请不要忽视精神的力量,虽然它在这个该的物质欲膨胀、房价暴涨的商品社会的今天既不值几个钱儿又不能当饭吃… 

战争片观后感500字作文【六】

众所周知,电影《终极胜利》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憨豆先生用独有的英式幽默致敬了英国经典奥运题材电影[烈火战车]。他穿梭于银幕中,脚步轻盈地飞驰而过。憨豆先生所模仿的对象,正是传说中的“苏格兰飞人”李爱锐。

阴晴圆缺,世事难料。当二战的战火燃烧到中国,李爱锐坚持留在了他眷恋的中国。迫于局势,舍小义,成大义。李爱锐将有孕在身的妻子和女儿送往加拿大,只身一人与中国人民共患难。

翻阅过往浩如烟海的历史不禁发现,在李爱锐光辉的一生中,实现了三次完美的奔跑与战斗:有奥运会打破记录的丰碑战绩,也有面对大义与物欲时的辗转,而终极胜利则是源自于他在二战期间对民族信仰的坚持。而这三次无所畏惧的奔驰,足以令他被载入史册。

二十年后再出山冼杞然“以爱制暴”出征戛纳

一个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故事,却让告别电影二十年的香港老牌导演冼杞然再度出山。曾执导《西楚霸王》《三人世界》的冼导,历经十年筹备,辗转天津、潍坊、英国、加拿大多地采集素材,还原真实的历史,再进行艺术塑造和提炼,这其中的艰辛“不为外人道也”,但有一个信念却始终支撑着冼导前进的脚步。冼导说,李爱锐的故事打动我至深,令我哭泣5小时,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感觉不到这种情感了。他们不知道在那些白色恐怖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大爱”是多么的伟大,它让身处囹圄囚徒,用嘴淳朴的人性对抗着侵略者压迫和暴力,他们一样活得自尊而优雅,永远保持着信仰和希望。

《终极胜利》亮相戛纳国际电影节红毯,影片的高水准高质量自然不言而喻,但冼杞然导演却繁复强调,“这不是一部简单的战争片,更重要的元素是人与人之间的戏。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一部的电影,我希望能让观众从中看到希望。”

由于那段特殊的战争历史,国内的抗战影片都避免不了深刻的民族仇恨和红色主题。这是中国反战题材的特色,却也成为此类型电影的困囿。作为香港最资深的电影导演,冼杞然筹备之初,便有着更崇高的艺术追求。《终极胜利》顺利入围戛纳电影节,超越国界的人性光辉和“以爱制暴”的战争关怀让世界感动。也希望藉由《终极胜利》的东风,为中国电影的世界影响力打开新的大门。

战争片观后感500字作文【七】

遇到灾难,我们可以质问上帝在哪里吗?可那些曾经祈祷的人只会说,“只要奥斯维辛存在,就不会有上帝”,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皮乔夫斯基这样回忆说。集中营是战争与政治结合的产物,像是魔鬼的孩子,将那些持不同政见的人或某一特定种族置于股掌之间,试图用不可见光的黑暗隐藏一切邪恶与病态。侵略者就这样掌控着受难者的自由,消磨着他们的意志,并毫不留情地夺走他们的生命与信仰,但集中营试图掩盖的那些罪恶扭曲人性,在善良与正义的人性光辉照耀下,仍无可逃遁。

军国主义与人心善恶 人性的光辉在集中营闪亮

托尔斯泰说,“人都有两面性,一个兽性的我和一个人性的我”。人性本善,没有谁生来就是魔鬼,或许是瘟疫般的战争与直面亡的恐惧唤起了人内心邪恶的兽性,正如日本军残暴的侵略。《终极胜利》并没有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将侵略者的暴行与受难者的痛苦赤裸裸地剖开示人,而是像《美丽人生》与《币制造者》一样,集中了人性的反思与美好的希冀。

军国主义的灌输,使日本军人在踏进中华大地之前就已经忘却了自我。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趾高气昂地冲进教堂,打断了药商与护士的婚礼,无视祷告,将所有侨民押进潍县集中营。分配居所时,日军指挥官再次将相爱的药商与护士拆开,并用高于一切的天皇思想痛击每一位质疑的侨民。此时此刻,人性中善的一面已经麻木。得知奥运冠军李爱锐身在营中,日军司令想用一场不公平的比赛,来证明自己的民族优越感。有侨民禁不住日军的折磨求徐牛帮忙逃跑,然而受牵连的营中其他侨民,则被关押在地笼,任风吹雨淋太阳晒,直至奄奄一息。就在最后日本投降时刻,潍县集中营的日军还在逃避现实,将撞钟的孩子击毙,残存的一点人性,也在这一刻消散了。

《终极胜利》集中展现了潍县集中营内日军与侨民间的`对峙,这些留在中华大地上的侨民已经做过人生的选择,像李爱锐一样在民族正义面前,舍弃了家庭与财产。李爱锐的崇高信仰体现在天津这20年的教书育人,无论贫穷与富贵家庭中的孩子,都是渴望知识与教育的孩子。遇到受伤的中国人时,李爱锐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闯过战场去拿救命的药品。在租界工作的护士,会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病人舍弃珍贵的爱情,因为在她看来拯救生命是比享受爱情更重要的事情。这些生活在中国租界的华侨们,他们尊重珍惜这里的每一个生命,或许这就是托尔斯泰说的“人性的我”吧。

《终极胜利》塑造全新国民“人性符号”

影片《终极胜利》里面的中国人也一改[拉贝]与[南京南京]中的麻木形象,转变了在战争中的角色与态度,不再是一味的等待救援,而是主动寻求机会去拯救华人华侨。不只是徐牛一人,像徐牛一样心中有义的游击队员和村民,也参与到了这场跨越民族的救援之中,为集中营内的被困华侨偷送食物的药品,帮助侨民脱离日本人的暴虐。风筝在潍县集中营的上空盘旋,像一只雄鹰注视着这里的一切,而集中营则成为一个符号,人性的符号。拯救他人生命,其实是在拯救自己的人性,不要让自己人性中兽的一面将自己吞噬掉,而变成一具行尸走肉,这便是《终极胜利》对人性的终极拷问。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