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人生(人生作文高中题目)

高中语文作文人生(人生作文高中题目)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4-11 11:40:10
高中语文作文人生(人生作文高中题目)

高中语文作文人生【一】

曾经因为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爱上了语文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总想用那么一两句诗来妆点自己的生活,语文不仅让我读懂了滚滚红尘,也读懂了我自己。在那些暗香浮动的华章里;古老悠扬的韵律中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几抹影子。

在诗经的河岸边寻章摘句,驰骋遨游,在唐诗宋词中赏风花、品雪月。太白的酒、易安的花、放翁的梅、东坡的柳、纳兰的月都曾让我如痴如醉。

大学的时候,总喜欢把自己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从那些泛黄的书页中去探寻语文的渊源,很多时候总能从纸页中游离出几许断肠的诗句与醉人的遐思。

大学课堂上老师对那些尘封的历史与岁月总能信手牵引,娓娓道来。记得有一位上古代文学的周老师,一上讲台,就轻摇着折扇嘴里吐出的全是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我们总能从她那里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悠悠古韵、缕缕古风萦绕耳际。所以聆听古代文学课是一种享受,是心灵的旅行,更是灵魂的游曳。

大四的时候有一门选修课叫“现代与歌词研究”因为喜欢歌曲,所以就选了这门课程。上这门课的老师是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就是我们文学院的傅院长。傅老师上课有一个特点就是:整堂课歌声跌宕、掌声不断。也是从那一天起我才知道好多诗,好多词可以用来唱,所以他的课堂座无虚席,他让文学流动了起来,让语文有了更动听的声音。

我对语文的热爱剪不断、宕不开。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老师,从此整天与学生们一同咀嚼着悠悠中华五千年文化。我们在每一个晨曦中唱着语文的歌,沿着古人的足迹让思绪浪迹天涯。长亭外、驿道边总能留下我们的脚印。我们到过卓文君的十里长亭,杜牧的杏花村,李煜的幽幽深院,柳永的杨柳岸……。

曾经有一位学生告诉我语文就像第二堂体育课。

可是后来,我发现语文有记不完的字词,学不完的语法,做不完的.试卷。于是语文课上流淌的歌声变成了笔尖行走在苍白纸页上的沙沙声。说实话,有时感觉这样子非常的乏味和疲惫!也是从这时候起我喜欢把自己心里的波澜都记下来。刚开始只是作为发泄情感的载体与方式,可后来却慢慢的喜欢上了这样。

再后来当自己用心情倾泻的文字变成一张张报纸与书页纷至沓来时,于是想把那份对语文的情感、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思考和更多的人分享。我破天荒的为自己建了一个博客,偶尔将自己的故事写在上面。引得博友们几声共鸣也算是一件惬意的事。

记得曾经有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网友在看了我的文字后送给我一句话,这句话在后来的日子里给了我无比的鼓励:“听似一首歌,看似一幅画,品似一壶茶,笔尖上流淌的是悠悠华夏五千年文化。”从那一刻起我更坚信,语文将在我这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的人生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语文是一门用情感编织的学科,是一门服务于生活又源于生活的学科,学语文就是学说话,学做人。

真的盼望哪一天我们的语文课可以行走在春暖花开的田埂上,可以栖息在星光皓远的旷野。可以与高山对话,与大江呐喊。甚至可以像海子那样关心粮食与蔬菜,喝一杯茶,听一首歌,赏一弯月,携一卷诗。然后再将触动与心绪酿成精美的文字。

一首诗,半阙词让我与语文结下了深深的情结,一个故事,三五声言语让我坚信我将与语文走完以后的人生。对语文的爱说不清,道不明,总之这份语文情结已经牢牢植根于心灵深处。

高中语文作文人生【二】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1年就过去了,语文这个词对于我来说,是不舍,是分离,是期望。小学六年里,我最喜欢的科目就是语文了,我总是被中国那神奇的汉字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不同的写法,不同的意思,而不同的字有时又会有相同的解释,虽然有些复杂难记,但却着实有趣。

在词句方面,我在以前掌握得都不错。无论是在词、句、段的积累,还是句型转换、分析都表现优异,但在词语的解释和段的理解就稍微逊色一些。

作文方面,在叙述、描写和词句的运用方面,都十分不错,但在细节刻画上略微欠缺。在阅读方面,小学阶段,尤其是高年级的时候,读过不少名着,对于其中的一小部分,也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除名着外,也读过一些小说、智慧故事或关于科学、历史、常识等的书籍,可以说,阅读量还是比较大的。

总体来说,我的语文学得不错,基本功也比较扎实,对于新生活的语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计划、打算:

1、作业中的字不仅要整洁,而且要漂亮,尽量不出现错别字。

2、在不使用字典的情况下,能联系上下文,正确写出词义。

3、句子的分析要更有思想和深度。

4、加强对一段话的理解。

5、作文要学会细节刻画,并加入自己的思想,使文章更有深度且丰满。

6、一个月读1-3本书。

7、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8、做作业前,先复习今天所学过的内容,再将书本及笔记合上,独立完成作业,全部写完后,再打开书本对照、检查,将不会的填上。

希望有了以前的根底,再加上自己定的计划,在中学语文的学习当中,再创高峰!

自己要知道学习语文还是多读多写多记!

高中语文作文人生【三】

我始终相信,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生活中的知识更值得学习,不是吗?

生活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他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那是书本上所学不到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如果一个人,他的知识仅来自于书本,他永远也成长不了,因为,他不懂得生活,也不明白生活的含义。

或许你会问道,怎样从生活中学习?生活有什么东西值得学习?孰不然,如果我们能够看到生活中的忍耐,我们就可以学会耐心,如果我们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认可,我们便可以学会自爱,如果我们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分享,我们便可以学会分享。

记得看过一本书,篇名已经不记得了,主人公历尽生活的疾苦,却在疾苦中懂得了坚强,比常人更懂得如何式始自己快乐。

人类一向认为自己是自然的统治者,却不知,生活也许比我们更为伟大,他懂得我们所不懂的,明白我们所不明白的,他看的透世间万物,却从不曾被世间万物所看透,甚至有时,我都会好羡慕小小的蜗牛,它懂得放慢脚步去品位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其实生活有许多东西供以我们学习,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学会去学习生活,品位生活,你就会发现了。

当你开始从生活中学习,一切则又是新的开始,打开视野,看看生活中的智慧,你就会感受到那不曾感受过的奇妙。

高中语文作文人生【四】

“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高中的语文课或大学的文学史课程,依旧注重自由自在的阅读,没有那么多“先修课程”的限制,也不太讲究“循序渐进”。面对浩如烟海的名著或名篇,你愿意跳着读、倒着读,甚至反着读,问题都不大。这也是大学里的“文学教育”不太被重视的原因——“专业性”不强,缺几节课,不会衔接不上。

可这正是中学语文或大学的文学课程可爱的地方,其得失成败不是一下子就显示出来的,往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比如多年后回想,语文课会勾起你无限遐思,甚至有意收藏几册老课本,闲来不时翻阅。另外,对于很多老学生来说,语文老师比数学、英语或政治课老师更容易被追怀。不仅是课时安排、教师才华,更与学生本人的成长记忆有关。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语文课很重要,影响学生一辈子,一点都不夸张。

语文教学的门槛很低,堂奥却极深。原因是,这门课的教与学,确实是“急不得也么哥”,就像广东人煲汤那样,需要时间与耐心。如何在沉潜把玩与博览群书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值得读书人认真思考。

今人读书如投资,都希望收益最大化。可这一思路,明显不适合语文教学。实际上,学语文没什么捷径可走,首先是有兴趣,然后就是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这样,语文就一定能学好。《东坡志林》里提到,有人问欧阳修怎么写文章,他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见之。”这样的大白话,是之谈。欧阳修、苏东坡尚且找不到读书作文的“诀窍”,我当然更是“无可奉告”了。 

高中语文作文人生【五】

语文,简单来说就是语言和文字。这看似简单的“语文”二字,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生活因为有了语文更显精彩,语文在生活中充实着内涵。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我们的生活处处有语文。

回眸那远古时代,语文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从原始先民们的刻画记事到黄帝时仓颉造字;从夏商时兽骨上的甲骨文到西周毛公鼎上的金文;从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到宋徽宗的痩金御体,无不是用文字记录下中华文明的历史,承载起我们灿烂的文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言行以文字为载体给了我们诸多启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易经为我们开启了探索宇宙和哲学思想的大门。老子的《道德经》,司马迁的《史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些浩如烟海的文学史集,科学著作,无不是用文字来传承。

从历史走到今天,我们的生活就更离不开语文。你听,教室中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你看,书法家挥毫泼墨,虬劲的汉字立显于宣纸之上。在珠穆朗玛的峰巅、在南极的冰原,又是汉字宣示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到来。作为学生的我们和语言、文字就更亲近了。这不仅表现在语文课上学习语文,其他课程也是由语言和文字来教授。读书用语言,作业用文字,即使学英语翻译不也是汉字吗?十几年后,当我们发表论文,作学术报告时,用的也是语言和文字,而绝不仅是公式、定律和各种模块。

当我们走在都市车水马龙的街道上,那鳞次栉比的商铺,新老字号比肩而立。“六必居”、“全聚德”、“老蔡记”,看了匾额上的金字就让你垂涎欲滴。“金水路”、“黄河路”的指路标志,让你在蜘蛛网般的都市道路上也不会迷路。

生活中的点滴使我们处处感受到语文的存在,同时也在感叹语文的重要。我们离不开语文,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语文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基础,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品。当我登上泰山之巅,看到那浩瀚的云海、巍巍的群峰,使我情不自禁引出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为祖国壮美的河山而喝彩!当我泛舟大明湖,微风中小船从碧绿的荷叶间滑过,“……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耳边仿佛响起李清照的吟诵声。当我站在北固山头,那“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争场面,使我顿生豪气。

这些千古流传的名句,让我慷慨激昂,壮怀激烈。陶冶着我们的情操,荡涤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豪放,也使我们细腻。“……一切就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朱自清先生的语句,给我们展开了一幅春的画卷。“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曼妙的诗句,让我们感触到徐志摩细腻的情怀。

文字赋予了生活中许多的美好,也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启迪。小时的一本《鲁滨逊漂流记》让我阅读至今,他那遇到困境不自暴自弃,始终顽强抗争的精神时常激励着我。他从绝境中寻找生存之路,从孤独中寻找快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乐观生活态度,给我鼓舞,给我信心。《伊索寓言》里妙趣横生发的故事,给我们到来笑声的同时,又给了我们人生的启迪与警示。

我热爱语文,语文贯穿着我们整个生命,渗浸在我们心灵的深处。让我们从语文中汲取营养,让我们享受语文带来的愉悦。我们生活在语文的世界,生活在快乐语文之中。

高中语文作文人生【六】

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单讲认真读书不够,还得学会独立思考与精确表达。这里的表达,包括书面与口头。

几年前,我写《训练、才情与舞台》,谈及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倾听与提问,其中有这么几句:“作为学者,除沉潜把玩、著书立说外,还得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向听众阐述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一辈子的道路,就因这十分钟二十分钟的发言或面试决定,因此,不能轻视。”

具体的论述容或不准确,但强调口头表达的重要性,我想八九不离十。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大学生在一起开会,你明显感觉到大陆学生普遍有才气,但不太会说话——或表达不清,或离题发挥,或时间掌握不好。

这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倾向于演讲而不是讨论有关。实行小班教学,落实导修课,要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记分数,若干年后,这一偏颇才有可能纠正过来。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语文课最有可能先走一步。

在一个专业化时代,谈“读书”与“写作”,显得特别小儿科。或许正因此,当大学老师的大都不太愿意接触此类话题。既然没有翅膀,若想渡江,就得靠舟楫。不管小学中学大学,对于老师来说,给学生提供渡江的“舟楫”,乃天经地义——虽然境界及方法不同。

在北京大学的专题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讲论会上,每当循例点评学生的论文时,我不仅挑毛病、补资料、谈理论,更设身处地帮他们想,这篇文章还可以怎么做。学生告诉我,这个时候他们最受益。

说到底,中学语文课以及大学人文学科,就是培养擅长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读书人。只讲“专业知识”不够,还必须“能说会写”——这标准其实不低,不信你试试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