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下雨家长来接我的作文(下雨天家长接孩子放学的作文)

放学下雨家长来接我的作文(下雨天家长接孩子放学的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11-21 08:14:21
放学下雨家长来接我的作文(下雨天家长接孩子放学的作文)

放学下雨家长来接我的作文【一】

东野圭吾的《放学后》阅读完了,这是一篇十分细腻的文章,文字中间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一般侦探小说的冷静风格迥然不同,这也是东野小说的特点:除了推理与侦破之外,他的文章中总是体现了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放学后》开篇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讲述校园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章中,除了主人公偶尔遭受不知名的偷袭之外,没有出现其他的案件痕迹,这常常令渴望尽早进入推理过程的读者有些不耐烦,然而,读完全书之后你会发现,东野的第一章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章里,书中各个人物依次出现,并且表现出了不同的个性,学生与老师之间或明或暗的冲突、现代学生的两性观念、老师心中阴暗的一面、每个人的个性等等,都进行了完整的展现,也为阐述凶手的动机埋下了伏笔,当作者在结尾处情节突然急转弯时也不令人感到突兀,大半功劳应该记在第一章的铺垫之上。

案件发生后,东野通过主人公和刑警的分析,一步一步进行推理,同时也一步一步地误导这读者。由于我自己习惯于边看书边自己进行推理,所以,对于主人公和刑警提出的嫌疑犯人选,我并没有落入圈套。然而,东野除了如此明显地误导读者之外,还在更深层次对我进行了误导,应当认为,这种误导是有意的,这从几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1、每当主人公听说刑警获得新的线索时,总是迫不及待地进行追查,并且表现得非常紧张,这让我感到十分可疑;

2、主人公几次遭遇袭击、他与第二名者互相交换了化妆的内容,这些都没有第三人可以证明,完全是他自己一个人的说辞,真实性令人怀疑;

3、刑警怀疑的犯罪嫌疑人,都是根据主人公的推断来锁定的,这让人感到主人公似乎在操纵案件的侦破进程;

4、每次刑警对证人进行侦讯过后,主人公都会主动询问侦讯内容,在他与惠子的对话中,对话内容都是围绕问题和答案进行,听起来很像是两名和作者之间的对话。除此之外,根据案情来看,主人公如果与惠子合作人,完全有充分的作案时间。

至于动机,东野也通过其妻子的反常表现给出了暗示——于是,我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那就是,凶手就是主人公和惠子,犯罪动机就是,主人公怀疑自己的妻子与者有染。但是,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是两名者呢?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个锁抽屉的细节:主人公因为遭遇袭击,一直有给抽屉上锁的习惯,然而,当第一名者被害之后,主人公的警惕性放松了,认为完全没必要给抽屉上锁;第二名者后,主人公又再次紧张起来,还是决定继续给抽屉上锁——这当然可以理解为主人公对袭击的恐惧,但是由于我已经被误导,所以我想当然地认为,主人公第一次解除给抽屉上锁,是因为他认为自己需要谋害的对象已经被害了,因此心理上松弛了下来。

而第二次上锁又是为了什么呢?这里必须提到在给抽屉重新上锁之前的一个细节:刑警大谷曾经用一块白色的手帕擦手,而主人公对这块白色手帕产生了特殊的感觉,紧接着这个情节之后,就是主人公重新给抽屉上锁……根据以上推断,我得出了所谓的案件真相:主人公因为妻子红杏出墙,并且在校园内遭遇袭击,从而怀疑第一名者与其妻子有染,遂与一直对自己有好感的惠子进行合作,进行了第一次谋,并且放松了警惕,连抽屉也不再上锁;第一次谋之后,他发现妻子的神态没有改变,说明与妻子有染的另有其人,于是进行了第二次谋——这次谋惠子也应当参与,这从第二次谋前惠子特殊的神情可以猜测到几分;但是,就在第二次谋之后,主人公偶然发现大谷刑警用来擦手的手帕竟然是妻子之物,于是明白与妻子有染的其实是大谷,自己的敌人并未消除,于是他再度紧张起来,重新将抽屉上所。

在整个侦破过程中,为了误导侦查方向,主人公总是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嫌疑人。至于关于密室的问题,既然主人公是与惠子同时发现的密室谋,并且他们又是同谋,那么完全可以认为,所谓的密室一开始就不存在,雅美关于更换锁头的推断,只不过是为了提供不在场证明的一个障眼法。

由于做出了那样的结论,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等待着大谷刑警被谋——意外的是,这种情形并没有出现。当高阳原子证明了密室更换锁头一事的确是障眼法,并且将此事告诉了主人公时,我为她感到非常担心——因为她的目击更加证实了我的推断,而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凶手”的主人公一定会将她害以灭口——然而,意外又发生了,主人公虽然隐瞒了她的口供,却并没有害她。这让我感到迷惑不解。

而真相也很快浮出了水面,当主人公在射箭场发现了那支箭的事情时,他头脑里轰然一响,我的头脑里轰然一响,至此,我才明白事情的真相:作案的人中的确包括惠子,但是与惠子合作并不是主人公,而是另一名学生——这从他们在案发当时的表现可以看出来。案件就这样被侦破了。

不能不佩服东野圭吾,他在最后才揭示真相,但是却毫不显突兀,一切都合情合理,动机也令人感叹,日本学生那种特殊的心态展露无遗,让人在叹息的同时也差生深思。

而关于其妻子的伏笔,也在最后得到了解释:主人公遭遇的袭击并非谎言,这一切都是其妻子与第三者之间的合谋,而主人公在最后终于遭遇了终极伏击,全文就此落下帷幕,留下一个惊心动魄的感叹号。

《放学后》全文采用的密室和不在现场证明都非常巧妙。在密室环节,用来构筑密室的木棒实际上只是伪装,真正构成密室的是箭;而不在现场证明这个环节,关于锁头交换的说法非常有说服力,并且这种说法并不是凶手直接揭露的,而是通过辗转再辗转,几乎让人毫不怀疑地揭示出来,这点很令人欣赏。

总的来说,《放学后》是一部逻辑严密、文笔细腻的小说,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值得细心品味。

放学下雨家长来接我的作文【二】

孩子成人成才是家庭和学校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孩子的安全则是各种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我校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学生安全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做到家校合作,分工明确,以达到预防事故,保护青少年的目的.。恳请家长协同学校,做好对贵子女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以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工作的实施落实、很多问题的解决处理,需要我们双方达成共识,密切配合。为做好孩子的上学放学安全工作,特向您提出以下要求:

一、接、送孩子时尽量不要把车辆开到校门口,要在离学校20米外的宽阔地带下车步行到校。学生早晨到校一律不得早于7:30。

二、接孩子必须守时,在规定时间内(放学后20分钟)把孩子从学校接走。 上午:11:30 下午:16:30 (特别注意星期三、五 下午15:40 各季节有变动,具体见学校作息时间表)

三、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确保不出事故。自行包车接送孩子的家长,确保不乘“三无”车辆,督促驾驶员不准超载超速,不准酒驾,文明行车,确保学生安全万无一失。  

以上规定可能会给您带来一些不便,但为了学校教育的有序、规范,为了孩子的安全,敬请您理解、支持、配合!谢谢!

放学下雨家长来接我的作文【三】

经常看悬疑片的舍友曾对我讲,无论电视剧还是电影,前面出现与剧情毫不相干的乱入的人,极有可能是凶手,因为太过突兀,但是为了最后让你知晓这个人是凶手,前面必须出现这个人,这个人出现就会显得反常。此后,越来越觉得舍友说的有理,这个小说中一样,惠子与惠美的改变,特别是惠美精神面貌的改变,前岛妻子态度的反常,都是明显的突兀,值得怀疑,也可以预料结局。

老弟曾说过,电话中没耐心等待而克制的不耐烦可以明显听出来,稍微态度的转变,语气、动作与表情中都可以看的出来,一个人情绪的变化如果稍微细心敏感一点,就能知道对方开心与否,无论是不是自以为伪装的很好。以上这些都是用来观察的东西,搞侦探不都是靠观察与分析得到可能性的结果。

此外,不说放学后中的小说内容,延伸一下,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珍藏的不容别人质疑反驳批判的东西或是爱好诸如此类,如果不影响其他人的生活,就给予尊重。啊很讨厌那种自己不喜欢就不允许别人喜欢,自己喜欢也非要别人喜欢的那种人,分享很重要,但分享不是要别人完全接受,分享只是提供给别人一种可能的选择,至于尝试后的喜欢与否在于每个人自己,各自尊重各自快活,谁也别管谁。嗯稍微有点偏离中心扯远了。

放学下雨家长来接我的作文【四】

不知不觉中春姑娘来了,她把东婆婆请走了,可是初春仍旧很冷。

一天,我放学后在学校的小花园里玩。突然,被一棵树吸引住了,那是一棵玉兰树,我走进细看,只见那棵树的枝桠光秃秃的,笔者笔直的,无叶无绿,让人看上去毫无生机。

过了几天,我又来到那里,奇迹出现了!那棵”奄奄一息“的白玉兰树竟长出了一个个精致、可爱的小花苞,那花苞形状奇特,瞧,上头尖尖的,下面鼓鼓的,呈水滴状,美丽动人,这些小花苞有的像用冰精心雕刻出来的,又像那一小段白蜡烛。我心里好奇地想:咦,上次我来的时候,那棵树还是气沉沉的,这次怎么又”活“了过来?我百思不得其解,无奈地回去了。

又过了几天,我再次来到这里,当我第一眼看到那棵树时,我惊呆了,嘴巴张成了”O“字,眼睛直盯盯地望着那棵白玉兰树,只见那棵树上竟然开出了一朵朵洁白晶莹的花,走进观察,只见那花瓣小小的,薄薄的,那淡黄色的花蕊小巧玲珑。

那玉兰花傲然开放,一朵朵俏立枝头,含芳吐露,有的'好似白蝶展翅欲飞,显得轻盈、美好;有的宛如蓬松的雪球,让人爱不释手,还有的好像一位娇羞的少女,翩然起舞。一阵风吹来,满树的玉兰花似银铃随风鸣响,随着风,一股股淡淡的、幽幽的、若有若无、飘飘袅袅的清香沁人心脾,我都陶醉了!

初春的寒冷被春天的温暖所赶跑。这时,正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时候。可是,玉兰树上的花却凋谢了,竟然长出了茂密的叶子!为什么玉兰花先开花,后长叶呢?我更加好奇了!于是,就去查了百度,终于得到了答案,原来玉兰花和长叶所需要的环境温度不一样。玉兰花需要冷一点的环境,而玉兰叶需要温度暖一点的环境!

小小的玉兰树,竟然蕴藏着这样的奥妙!真是太神奇了!

放学下雨家长来接我的作文【五】

一次,我在某学校门口耳闻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将一袋食品和一个纸袋递给了女儿,说:“这是你爱吃的东西,还有刚刷好的鞋。”女儿也递给母亲一包东西,说:“这里面有件脏衣服,它的扣子掉了,洗好后别忘了给我钉上。”

在孩子们的`心中,父母就像是一堵永不倒塌的墙。可是,没有哪一个人永远做孩子,也没有哪一个人永远站在家庭的屋檐下。踏入人生,离开父母的港湾,离开亲友的帮助,是人生的成长之路。我们必须学会独立。

生活上需要独立。我们现在还没有成年,暂时不需要自己去打工养活自己,但我们最基本的独立本领就是我们能够自理,管理好自己的零用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煮饭等等。成年后,就要懂得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真正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长,给予孩子的绝不是万贯家财,而是一笔独立自强的精神财富。”美国五百家大公司之一的总裁斯坦利先生是世界巨富,他让孩子懂得如何理财,如何赚钱,如何对待金钱,同时告诉孩子,自己辛苦挣得的钱是最珍贵的,要学会自己独立。

学习上需要独立。当今有很多学生并不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事,经常要父母监督着、责备着来学习。有的人埋怨自己的父母不是大学生,自己比别人落后就觉得理所当然,但其实,学习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诚然,古今中外“将门虎子”屡见不鲜,居里夫人的女儿是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三苏同是“唐宋八大家”……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熏陶,使他们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这是他们成才原因之一。我国数学家张广厚的父亲是个目不识丁的矿工,家境贫寒,然而张广厚在艰难中自强不息,靠自己的努力,刻苦攻关,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可见,他们的成功绝非靠父母遗传,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父母、老师给我们指明方向,指出学习方法,他们也不可能一辈子伴随着我们走,进一步地学习、钻研就要靠自己了。

工作上需要独立。俗语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但这句话,在现在的社会中已经不大适用了。当今社会需要竞争,需要真材实料,需要DIY(自己动手做人才,那些“走后门”的人已经没有什么地位了。在工作上独立,就要懂得自己找工作,靠自己的力量步步高升,善于在领导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不整天哀叹怀才不遇,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独立解决困难,勇于尝试等等。要如雨果所说:“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要相信“我就是我自身的主宰!”杨澜读大四时去应聘央视主持人,面对如林的强手,她毅然对评委说:“不管你们选不选我,但我今天一定要把自己表现出来。”她也确实这样做了,结果,她击败了众多强手,如愿以偿。宋代著名散文家苏洵曾将自己精心撰写的22篇文章拿给翰林学士欧阳修看,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并将其推荐给朝廷。

记得拉美国家有一句谚语:“自力更生胜过上帝的手。”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抚养,社会的哺育,老师的教导。不过,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学会独立才是关键。一个人在有利的条件下重视独立能力、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放学下雨家长来接我的作文【六】

放学的铃声伴着雷声一起响,“轰隆隆,轰隆隆……”雷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急……闪电越来越晃眼,一场暴风雨从天而降。教室里吵嚷声一片,同学们欢呼着,议论着……渐渐地,教室里的人少了,更少了,外面的雨像断了线的珠子越下越大,越下越大,其他同学都被爸爸妈妈接走了,只有我一个人孤单地坐在教室里。

咚咚咚……脚步声越来越近,我高兴地跳起来,以为是妈妈来了,可……王老师进来了,抚摸着我的'头:“小亮,为什么没人接你回家呢?”此时我的眼眶湿润了,紧接着眼泪也不“争气”地掉下来。“小亮,你别哭,有什么事跟王老师讲,今天由王老师照顾你。”听到这句话,我一下扑到王老师的怀里,大声地哭起来,这时我感到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老师的胸怀同妈妈的怀抱一样温暖,又如同爸爸的怀抱一样安全。几分钟后,我清醒了,哽咽着说:“王,王,王老师,是这样的,我爸……爸妈妈离婚了,妈妈去了上海,一年多杳无音信,爸爸也不知去向,更别说管我……我。爷爷奶奶经常生病,腿脚不方便,在家里,奶奶除了做饭和洗锅,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做的……的,看着别的同学高兴地扑进爸爸妈妈的怀……抱,我就忍不住想哭,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可我……”王老师听着听着,眼泪也止不住地往下流,再次把我拥入怀中说:“好孩子,不用担心,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我会帮你一起照顾爷爷奶奶。”我听了王老师的话,眼泪也像关了闸的水龙头一样立刻停了。

我和王老师共同撑着一把伞,高高兴兴地向家走去……

放学下雨家长来接我的作文【七】

《放学后》是东野圭吾的成名作。里面包含了密室逃脱和解谜等经典的推理小说元素。

故事地点发生在一所中学,人物是以一个失意的高中老师为核心,情节则围绕这个核心人物所遇到的亡威胁而展开。

我读这部作品的时候心态很平和,没有急躁地去寻找答案。这可能是因为校园的环境相对恬静,不似光怪陆离的大社会浮华喧嚣。因而也带动着我静静地随着主人公上学下学。

作品的开头阶段主要叙述了主人公感到自己被亡所威胁,只是每一次都幸运的躲过了暗中的冷箭。

但是防不胜防。果然,人了,出事了,忙活了。主人公的几个同事接二连三地去。是仇?是替罪羊?

即使再完美的谋也会留有痕迹或线索。能不能发现这些痕迹,能不能将这些线索穿针引线,排列重组,则是破案的关键。更何况是小说呢。

接着,这些线索和痕迹也渐渐地浮出水面,看似简单平静的学校其实也是暗流汹涌,指向着着每一个微妙的事件和沉重的灵魂。到底是谁呢?

终于来到了华丽闪亮的时刻。原来如此。

从结局来看,似乎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解谜,也包含着心理因素。任何犯罪都要寻求作案者的犯罪动机。而如何将这些动机不露痕迹地润物无声般的植入情节中去,是我一直所困惑的事情。这也是一个高明的作家之所以高超的所在。

我在想,一个高明的作家是否会看似浪费的添置无关情节和人物。和新浪潮电影相比,正好相反,他不是告诉你这是电影而非现实,而是提醒你这就是真实而非小说。因为越来越聪明的读者都会刻意注意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所以是否反其道而行之,来一个假作假时假亦假。也许这也是东野圭吾出道时的作品,恐怕现在早已臻入虚实两忘的境界了吧。

放学下雨家长来接我的作文【八】

一口气读完全书,心里直惊叹,东野圭吾真是个天才,无论《嫌疑人X的献身》还是《假面山庄》,亦或是《放学后》,每本书一个故事,每个故事一连串案件,每一连串案件都描绘得精彩绝伦甚至天衣无缝。

东野圭吾的小说精彩之处莫过于一开始一头雾水,一直在讲一些看似与主题并不相关的细节,即使看到三分之二处依旧一头雾水。这样那样的细节的强调,让读者心中都忍不住去推理出这样那样的结果,然而真相往往出人意料。越是不起眼的人隐藏的越深,越是被视为不重要的细节恰恰是案情进展的关键。读完全书总感觉东野圭吾就在远处看着各位读者,任你如何揣测,都在我掌握之中,真是佩服。

以前曾一度觉得此类小说不过是把一个小故事放大了来讲,吸引眼球,让读者享受推理被推理的刺激,并无深度可言。不过回过头细细想来,小说当中融入了太多作者对待世界的态度,对人性或善或恶的刻画,如此反观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心理,倒感觉字字珠玑,写的很是深刻。

《放学后》有很多篇幅都写到女子中学的男老师对女学生们的邪恶之思,不雅之举,尤其是主人公“我”有家有室却和两位女同学搞暧昧,虽未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字里行间却无不透露出“我”的贪得无厌,虽知不可能,却还总是抱有幻想。这大概是对人性中恶的一面的最好刻画。另一方面,老师“我”对于当教师的态度自始至终都仅仅是赚钱的工具而已,无所谓什么高大上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心理在主人公“我”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实中虽不像这般极致,但也确实应不乏少数。

再就是对于女子中学高中生这个年纪的学生心理的把握和刻画,也真是相当精彩,这个阶段的学生“若以为她们是大人,却会意外地发现她们根本就是孩子;若以为她们是孩子,她们又会惹出不亚于大人的麻烦。”真乃相当精辟的总结。高原阳子被老师拒绝后渐渐梳理了自己的学霸闺蜜,和小混混一起骑摩托车飙车变成问题学生,惠子惠美为保护这个年纪最想保护的美丽、纯粹、真实的东西而构筑起的一系列人案件。

最终的结尾仿佛有些仓促,却令人产生无线遐想,仿佛还没到结局,却又像已是最好的结局。关于社会的态度,关于人性的善恶,关于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关于人活着的意义的思考,这大概就是此书的伟大之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