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受到感悟有启发的作文(可以让我们受到启发的作文)

令人受到感悟有启发的作文(可以让我们受到启发的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11-27 06:27:50
令人受到感悟有启发的作文(可以让我们受到启发的作文)

令人受到感悟有启发的作文【一】

漫画讲的是:小明和小红一天放学后回家,看见了路旁有个垃圾桶,于是小红指着说:“看,这些扔垃圾的人,真不讲卫生,如果再往前走一步就可以扔到垃圾桶里了。”小红边说边把垃圾一一捡起,扔进了垃圾桶,小明看见了小红书包上的一张纸,于是灵机一动,拿出笔来,在纸上写了几个大字:文明——只差一步。并把纸条贴在垃圾桶上,小红伸出大拇指说:“小明,你真厉害,想出这么好的方法,这样,以后就没有人把垃圾扔到垃圾桶旁边了。”小明也说:“这没什么大不了,我付出的`劳动和你相比,我的劳动就不值一提了,你不怕脏,不怕累,把垃圾扔进垃圾桶。”说着说着,两个好朋友,都忍不住笑了。

我从中获到了启示,我们要学习小明和小红做文明的人,当一个环保小卫士,自觉清理垃圾,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我们还要学习小红和小明的善于夸奖别人,如果我们都学习人民,地球将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我祝愿得球明天会更加美好。

令人受到感悟有启发的作文【二】

世界上有很多启示:蚂蚁群搬玉米粒、蜜蜂们辛勤采蜜、小鱼们守卫领地……而我,也收获了不少启示。

八月初,是桂花开的季节。这一开,使大街小巷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小朋友都喜欢采桂花,我也如此。

八月中旬,是桂花开得最旺的时候。我随着桂花的香气,来到了一棵桂花树前。迎面的扑鼻香使我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全是金灿灿的桂花树,金枝叶。眼前出现的事一座金碧辉煌的殿堂和玲珑剔透的水晶宫。天上飘下一片片粉红色的花瓣。

不觉张开眼的我,看见的却是一棵寒酸的桂花树。虽然绿叶衬托着可爱的黄色小花有一点点意境,可总体看来它却格格不入:没有梅树的姿态,没有木棉的精神……一点也比不上其他树。我失望地离开了。

一走就是十几天。八月底,我去练琴的地方旁边就有桂花。这一次,淡淡的清香又引着我来了。印入眼帘的还是那些小黄花。

我仔细看了一下,很多花都谢了,没多少新鲜的了。大家可能会说:“花开花落很正常的嘛!”可我不这么认为。

我下意识地把凋谢了的花摘下来,回到家里仔细观察起来:那些花瓣虽然谢了,但还依旧散发着一阵阵的清香。我猛地心头一震:我错怪桂花了!它有着崇高的精神。即使凋谢了,也努力散发出一阵一阵清香,衷心为人们服务。我感动地把它们小心翼翼放进杯中,冲了杯“香浓”的桂花水,让我能够静静地品尝,那有着崇高精神的桂花的香气……

令人受到感悟有启发的作文【三】

这本书是我之前阅读的另一本书的作者推荐的,据说对儿童测量概念的教学很有启发和帮助,想着二年级就有测量知识的教学,我便买了,结果我都要教三年级了才开封阅读。表示不想评价自己!

刚打开书的时候,我有点懵圈,全是繁体字。不过能理解,海峡对岸的同胞肯定是用繁体字的,没有竖着并从右往左排版已经很仁慈了。读了两页后,我发现阅读此书完全没有问题,能结合上下文,连蒙带猜地读懂。不得不说,汉字真是一种神奇的文字!

读完序言进入正文后,我一边阅读一边感叹,这正文未免也太简单了吧,几乎每页都是几小段文字配上几张图片。像这样的话,我也能写书了!读完后,我可不敢再说这样的大话了。书虽简单,却凝聚着许香兰老师的汗水。(补一句:书的作者是林意红,不是许香兰老师,但许老师是《甘蔗有多高》这一课程的主要开发者。没有许老师的实际行动,也就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现。)

《甘蔗有多高》这一课程的主题和探索方向,是老师根据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兴趣来确定的。本来老师确定的主题是“稻米”,但在参观稻田时,小朋友们却被旁边的甘蔗吸引了。于是老师决定改变计划,把主题换成甘蔗。在农夫伯伯的指导下,孩子们在校园里亲自种下了甘蔗,并每天进行观察。在小朋友们种下的甘蔗破土而出后的某天,煜翔小朋友用手指头在甘蔗旁比来比去,由此开始了一段关于“测量”的探索之旅。

孩子们经历了四个阶段:

(1)甘蔗该用什么量?(非标准测量工具的探索)

在煜翔用手指头复制甘蔗的高度时,孩子们发现“这样比,会变来变去”,进而引发了“用什么方式,才不会变来变去”的思考。孩子们找到的测量工具有吸管、树枝、毛线等,并根据量身高的来实际测量,他们“很自然的从地面量起,将甘蔗叶拉直,对准叶尖将吸管剪断”。

(2)用连环扣量(非标准测量单位的发现)

后来,有小朋友发现益智区的连环扣也可以用来量东西,从这里开始,孩子们分享的内容就有点不同了。原来都是用手、吸管、毛线、树枝等复制甘蔗的高度,所用的语言也比较笼统,如“甘蔗有这么高”。但使用连环扣过后,孩子们就可以具体的说出“甘蔗的高度是X个连环扣”了。开始将长度这个连续的量,用单位的概念来表示了。

尽管他们并不明白用连环扣测量和用树枝、吸管测量本质上的区别在哪里,但他们似乎能察觉到其中微妙的不同,开始对“几个”这个数字很有兴趣。他们不仅用连环扣量甘蔗,还用它去量椅子、白板、桌子......老师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做了一个小本子,鼓励孩子们将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大家分享。让我这个数学老师兴奋的是,孩子们在积累了大量的活动经验后,逐步发展了自己的估测能力。在量比较长的东西时,如门、柜子、窗子,孩子们会把连环扣串得长一些;而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如篮子、椅子等,孩子们则会用串得短的连环扣量。这说明孩子们在测量之前会先目测和估计物体的长度。

(3)用尺量(标准测量单位的学习)

逐渐地,这些简单的测量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了。某天,亚睿小朋友把箱子里所有的连环扣串成了一串,并告诉老师:“我要量爱弥儿(学校的名字)”。于是,大家一起合作量出了‘爱弥儿’的高度是353个连环扣。

根据测量结果,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告诉外面的人‘爱弥儿’有353个连环扣这么高,别人会知道吗?”讨论一阵后,孩子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老师决定暂时先放下这个问题,改天再试试孩子的想法。从此情况来看,孩子们似乎还没有感受到使用标准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不过,许老师在活动过程中这种不疾不徐、耐心等待的态度很是让人欣赏。

后来,潘磊小朋友回家咨询了家长,第二天很兴奋的跟老师说:“尺,大家都知道。”这时,许多孩子恍然大悟了:“对哟!我家也有尺。”你看!孩子们总会想办法找到答案的!于是,老师开始引导孩子们用卷尺测量爱弥儿的高度。但由于卷尺的长度小于爱弥儿的高度,聪明的捷琳宝宝提议“回去测量353个连环扣的长度”。此时,孩子们已经发展出了“间接比较”的策略。多么让人激动!

(4)做栅栏(测量方法的应用)

后来,为了保护甘蔗,孩子们决定给甘蔗围上栅栏。廷彰小朋友画了栅栏的设计图,并在图中的每一根木头上标出数字,最后数出要用35根木头来做栅栏。老师带着孩子们前往市场买木材,发现木材特别长,于是决定买20根,孩子们想“一根可以变成两根,20根再20根,就变成40根了”。

在锯木头的时候,老师发现孩子们锯出的木头一根长,一根短。于是,孩子们开始想办法寻找木材的一半在哪里。(这是一个特别精彩的过程!)

有孩子想用天平的办法,把木材放在手上,平平的时候就是一半,但经过多次尝试都没有找到平衡点。

孩子们又想到把益智区里的等积异形板一一排在木材上,结果最后一个会超出木材的长度,拿掉又太短,也不可行。

孩子们又尝试使用连环扣,但最终使用的连环扣个数不是偶数,还是不能将木材平分为一半。

还尝试了用毛线来量木材,再对折找中点(这是个好办法),但由于毛线的伸缩性,依然没有找到一半。

最后,孩子们想到用长长的纸条来量就不会伸缩了,最后成功的找到了中点。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孩子们锯木头、磨木头、上水泥漆。

万事俱备后,孩子们到菜园里试着摆放要插入的位置。最开始摆放的间距很小,剩下一半的菜园没有围上,于是孩子们把间距调大。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后,终于成功的将菜园围住了。但大家发现木头间的距离不大平均,最后孩子们想到用尺来量,将木头一一调整。

整个课程,有几点特别触动我的神经。

1、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想法,老师虽然有计划,却能随着孩子的兴趣而弹性地调整,支持孩子的想法和尝试。

2、不疾不徐的等待。孩子在整个活动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也走了很多弯路,但老师始终耐心的等待他们思考和尝试,没有冲上前去指手画脚,而是一直鼓励孩子们再想一想、再试试看别的方法。

3、适当的介入。许老师在后记中写道,整个活动自己也多次遇到不知如何抉择的时刻,也面临是否该介入、或不介入等问题。个人认为,虽然许老师介入的次数不多,但几乎都恰到好处,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把孩子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4、老师的理念领先,能力非凡呀!虽然本书的主题是“测量”,但测量只是整个活动的一部分而已,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其中还涉及到种植、观察、记录、设计、具体制作栅栏等。题外话一句,开发这个课程的许香兰老师只有三、四年的幼教工作经验,让我很汗颜呀。

在这里多一句嘴:从整个课程,我们可以窥见台湾的教育水平是比较高的。之前,我在某个节目中听一位清华大学的教授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搞得很好。当时的情况是,在比赛中,中方队员心算速度较快,击败了美方队员,然后这位知名教授说出了这句话,但这句话我并不怎么赞同。不可否认,纵向观察,我们的基础教育是在蒸蒸日上。但学生们强大的计算能力是怎么来的,外行不知道,难道我们自己心里还没点数吗?这就能说明我们的基础教育搞得好吗?别的不说,瞧瞧人家幼儿园学生都能到田野里上活动课,到市场买木材,俺们这里允许吗?(当然,我拿人家幼教的例子来说小学和中学面对的事儿,也不怎么恰当。)

可能,像许老师这样教学,并不能培养出所谓的“好成绩”,可我觉得这就是教育原本的样子,该有的样子!你看,孩子们的整个测量活动过程,不就是一个微型的“人类测量活动发展史”吗?作者:月如寒川

令人受到感悟有启发的作文【四】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童年的滋味也是令人回味无穷的,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有一件事,我至今历历在目,因为它使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事倍功半,甚至糟糕至极。

记得我八岁那年,妈妈在院子里种了一些玉米(专门供我吃。因此,我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玉米,看它们长大了没有?成熟了没有…… 有一天,爸爸妈妈要到地里去干活了,让我独自一人在家里,不能调皮。我顽皮地敬了个礼:“是!”爸爸妈妈这才放心地走了。爸爸妈妈走了以后,我又去看玉米。我发现玉米叶子长得很旺盛,颜色绿得发亮,可是玉米穗还是小小的,还是没有长大。看到这种情形,我很着急:这些玉米穗为什么还不长大?集市上早已经有卖玉米的了。会不会是可恶的玉米叶子把养分全吸收走了?是!肯定是!于是,我便热火朝天地劈起玉米叶子来。劈着劈着,我想:“我表现这么优秀,爸爸妈妈一定会夸奖我,一定会给我买好多零食……”一想到零食,我就更不顾炎热,越干越欢。不一会儿,我就把玉米叶子全劈光了。站在远处看这些被我劈光叶子的玉米秸,活像一个个“光杆司令”,难看极了!但是一想到不久就会吃到自己种的玉米,我哪里还顾得上这些,竟不由地咧开嘴笑了。爸爸妈妈回家了,我蹦蹦跳跳地来到他们面前“报喜”:“爸爸妈妈,咱家的玉米很快就会成熟了!……”可是,爸爸妈妈听后却哭笑不得。 后来,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的好女儿,你想早日吃到自己种的玉米的心情,我理解。但是,你知道吗?玉米叶子是给玉米提供养料的,你把它们的叶子都劈掉了,这些‘光杆’很快就会‘亡’的。”听了爸爸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那年,我没有吃上自己种的玉米,但是,我却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事倍功半,甚至糟糕至极。

令人受到感悟有启发的作文【五】

那是一个万里无云,鸟语花香的春天,我、爸爸和妈妈一起去爬南山。爸爸骑着摩托车载着我们这幸福的一家子,不一会儿就来的南山脚下。开始爬山了,我们开心极了一路有说有笑地向山顶爬去。

时间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我们爬到了半山腰。这时的我早已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我多么想回家去悠闲地看电视啊!爸爸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孩子,你不能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那么到最后你将一事无成,前面做的事都是徒劳的',你要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

听了爸爸的话,我明白了。我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向上爬。爸爸妈妈看我理解了他们的用心,都会心的笑了。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我站在山顶向下望,山下一块块田地,一座座房子,还有那蓝蓝的天空,原来珲春这么美丽啊!那天,我不仅领略到了南山山顶的无限风光,还得到了一个启示:一个人做一件事要坚持到底,量力而行,不能半途而废,不能做徒劳的事。这次爬山,使我真正到了,感受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含义:只要你认真去做,有完成那件事的信心,就一定会到达目地,世界上永远都不会有人类做不到的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