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教育情怀作文(教育的心得800字作文)

读书与教育情怀作文(教育的心得800字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5-21 02:57:46
读书与教育情怀作文(教育的心得800字作文)

读书与教育情怀作文【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多读健康有益的书,努力地学习,才能为自己幸福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利用寒假时间,我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来碰撞自己的心灵找自己该努力的方向。

这本《爱心与教育》是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坚持,教育“后进生”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现教育应从爱学生做起,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兴趣爱好,学生们的快乐。就是回报教师最大的幸福。每个教育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但独特的性格会给予孩子们不同的感觉,用自己最大优势感化孩子们,孩子们的喜怒哀乐都会给你分享,这样便会体现自己的魅力所在。

总之,在爱的呵护下,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是我读完《爱心与教育》之后最大的收获,我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智慧点燃心灵;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做学生爱戴的师长和真诚的朋友;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里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读书与教育情怀作文【二】

平日里由于工作比较忙,很少静下心来看书,但是听说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特别好,尤其值得一看,所以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地拜读了这本书。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很多故事充分体现了他对学生满满的爱,真的是受益匪浅!李老师的很多言行都让我由衷地佩服、尊敬!比如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这绝对是一般教师很难做到的……

都说教师的爱是博爱,当然的确也应如此,但是要将这份爱达到平衡的标准,对我而言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从学生角度看,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无论教师怎么对待,在他们心中都会有着各种不平衡,即便是我自己也会有这样类似的感觉。比如对于优生而言,教师的欣赏和器重是理所应当的,而对后进生的批评和漠视也不足为奇,这在我们的教育中的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有时候我也常认真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工作,似乎无论我怎样努力摆正师爱的天平,好像永远都是摇晃的,面对优生的时候表扬和期望是我的正常情感,而面对差生时,对他们捣乱课堂,不认真完成作业等做法总是非常气愤,怒其不争的同时,进行数次教育,无果之后便是无可奈何的放弃。因此,要对所有学生做到一样的“爱”,的确非常不容易,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然而李镇西老师做到了!

李镇西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因为弱势群体是不幸的,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只有爱才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也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教师,我真的把爱传递给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由于同时带七八两个年级,总共6个班,同时兼任801的班主任等,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经常是上课进教室,下课出教室,很少有时间和学生坐下来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也是爱他们的,我会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真的!但作为教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而是平易近人才对……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方法是独特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他的爱是建立在真正民主的基础之上,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其实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地付出,孩子们也同样会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在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渐渐地你会发现他们脸颊上那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莫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不犯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更加努力,你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重要的是有颗智慧的爱心!

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绝佳的阅读境界,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我,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教书近二十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直到拜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识到所谓的平淡其实就是平庸,是无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对我而言真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加油!

读书与教育情怀作文【三】

古有将责任与情怀完全融为一体的爱国诗人辛弃疾、屈原,今有竭尽余晖、心唯大我的中科院院士卢永根。智慧的人善于依存信念,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心无信念的人,其本质不过是一个无感情的怪物,无灵魂的行尸走肉。故然,人类孜孜不倦地追寻着大智慧,追寻着生命的本源,追寻着自己该肩负的责任,而沿途的一道道或绚丽或暗淡的风景,便是我们的情怀,我们的`诗意。

一个只有情怀而不愿肩负起自己生命之责的人,社会会抛弃他。像是辛弃疾诗中所言:“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诗中的“季鹰”这一类人,只顾着自己家乡鲈鱼的美味或是自己古稀之年的享乐陶冶之所,对国家与百姓赋予的责任不屑一顾,权当是自己年轻时混来的口粮。这样的人在历史人迹中留下的终究只是刹时的关注与千古的厌弃。不顾自己的责任而只顾情怀的人,不过是自私又贪婪的求乞者,永无法到生命的厚实与沉重罢了。

任何人都不能做到无休止地工作。责任是主菜,情怀是辅料,一盘无任何辅料的菜,就算看起来再如何鲜美量多,终究是嚼来无味,空乏琐然。就像是前几年的一则新闻,某个初三的学生在连续刷完十三套数学试卷后晕倒,昏迷休克而。学生的责任固然是学习,但若是想一头扎进学海永不休息,最终能收获的也只不过是尸体的冰冷。真正明白责任一词所意为何的是智者,他们大多懂得区分开智慧与责任,懂得自己与社会的联系,懂得劳逸结合,而非愚蠢地用自己鲜活的健康的生命去换取少得可怜的小知小道。

学会负责,学会承担,也要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学会生命之中的真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