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作文(正确的教育孩子方法作文)

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作文(正确的教育孩子方法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12-13 02:53:24
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作文(正确的教育孩子方法作文)

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作文【一】

在这幅漫画里,最引人深思的是孩子头上的肿块,它代表的旧时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伤害,这启示着父母不应该采取偏激的旧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偏激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渐渐产生叛逆心理。所以我认为,父母应当引导孩子,而不应当约束管教孩子。

更令人惊心的'是这幅漫画的标题:不信把儿子砸不成牛顿第二!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我能理解,但过于远大的目标直接压在孩子身上,只会把孩子压得透不过气来。父母应当引导孩子达成一个一个小目标,从而步入成功的殿堂,而对于这些小目标,也应当是根据孩子的梦想来定,不应该强制性要求孩子。

而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这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巨大的伤害:社会上的各类人才不能得到发展,孩子们都会陷入“苹果”危机当中,从而不能发展理想,最终只会导致社会上的多元化人才消失。

而在教育孩子上,孟母无疑是成功的。她在发现孩子喜欢模仿后,他做的并不是管教,不是强迫孩子改正,而是迁去学院附近,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有修养、饱读诗书的人。从而,孟珂也不负厚望,成为了继孔子之后的“亚圣”。

请不要再用“砸苹果”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了,照搬来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梦想,请不要掐灭他们的梦想,教育方式应当因人而异。

或许,现在有许多父母都是以“砸苹果”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或许许多孩子还处在被“砸苹果”的痛苦中,孩子们不应该压抑自己的梦想,强迫式的教育方法毫无作用。同时,父母们应该多向孟母学习,理应尊重孩子的理想,并加以正确引导,引领孩子走向成功的殿堂。

每个成功人的背后都有懂教育的父母,愿天下父母都能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成就孩子最美好的人生!

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作文【二】

有好多次在读《孟母三迁》的故事,有好多次在跟学生讲《孟母三迁》的故事,有好多次在和家长同志们说《孟母三迁》的故事,直到很多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孟母的智慧与伟大。

带着孩子上班已经2年多了,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环境、周围的朋友对一个孩子的早期成长影响有多大。 两年前,孩子小,每一次开会没有人帮助看孩子,就随意的把他交给比他大一些的大哥哥们,应该从那个时候起,孩子开始接触网络,刚开始的时候是看别人玩,后来就学着自己摸索,再到后面上瘾,早上起来就想把电脑摸一摸,网上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守在电脑前。(其中有一个环节:那个时候他接触的孩子都是爱玩电脑的,他们经常指使冰冰去找妈妈要电脑,如果妈妈不给,他们这群孩子就不跟他玩。可以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把孩子们都变成了这样。为这个事情,我曾经很苦恼,心理学上讲:强迫地想让一个人不去一件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激发这个人更坚定地去做这件事。可见:硬性的强迫孩子不玩电脑只会让孩子更离不开电脑。为此,我买了《儿童心理学》,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一口气读完,最大的收获是:孩子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玩电脑是他的一种兴趣,只不过现在这种兴趣让他着迷,并影响到他其他兴趣的培养。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转变孩子的兴趣。在孩子12岁前,应该是一个人身体和智力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一个人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我决定抽时间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正巧,在这个时候,我读了邬晓莉的《爱的叮咛》,知道了课外阅读对一个人一生智力发展及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我决定将孩子的兴趣引到课外阅读上来。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分如下步骤完成:

第一:让电脑被“没收”,从此不能用。我将我们办公室的电脑全部用密码锁上 ,并告诉冰冰:学校检查电脑的时候,发现我的电脑上玩游戏的记录最多,校长爷爷已经将我的电脑没收了,现在这个电脑不属于我了。(善意的谎言,还让校长成了坏人,呵呵。同时自己也要做到孩子在身边的时候,坚决不用电脑

第二:想办法将家里的电视关掉。有一个机会:那天,冰冰和他爸爸在家玩游戏,他爸爸要买他的枪,问他多少钱卖?后来玩到尽兴的时候,他爸爸说:我想买你的遥控器,你多少钱卖?冰冰说:多少钱也不卖。为防止爸爸抢遥控器,他还特意去把遥控器给藏起来,后来遥控器就“永远”消失了。冰冰回家也就没有电视看了。

第三:借助益友的力量。我们办公室旁边有一个喜欢读课外书的男孩-----蒋东方,这小孩机灵,淘气,好动,正直、热情、爱看书。我让冰冰天天和东方一起玩,有意避免他和以前爱玩电脑的那几个小孩接触。朋友的力量还真是大,孩子一旦有了益友,他也会学着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每天放学学完作业,就在操场上玩耍锻炼身体,还经常听他们相互之间探讨一些孩子世界里的问题。

第四:带着孩子读书。每天回家,不管多忙,多累,都要陪孩子把书拿出来,读一读,刚开始是我读,冰冰听,后来变成,他看图说话,我再带他读,书里面有很多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有时候读得我们一起开怀大笑,有时读得我们疑惑重重。

现在孩子已经走进阅读,并喜欢上阅读了,我们一起用四天的时间读完了《三毛的故事》,现在正在读第二本《小王子》,我正打算再买一套适合孩子口味的读物。 作为暑假作业的一部分和孩子一起完成。

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作文【三】

这本书是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参与的一项研究性游戏学习所著的作品。全书以蓝、红、绿三色为基调,因为色彩最直观、最形象,这三种色彩的协调,能调出最美的颜色。同时这三种色彩代表三种不同的寓意。蓝篇是他们学习整合的历程,作为全书的整个基调,是全书的基础。红篇是他们三年来总结出的一系列丰富的游戏活动主题。绿篇则记录了在幼儿、教师、家长、社区、社会如何实现互动的一个全面反映。

其中最深刻的便是红篇。生动鲜活游戏主题为我打开了幼儿游戏的一扇明窗。他们的游戏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地观察——访问倾听——研究记录——交流汇总这一系列严谨的探究过程串连,俨然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在书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整个游戏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如他们提出爱心邮局的主题,其中就整理出了对人、对物、对人的活动的几大调查方向,通过个人、亲子、集体调查来收集资料,然后再将收集的资料转化为游戏场景、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情节始终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幼儿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加强教师、家长、社区、社会在其中的引导作用。这样孩子的游戏既寓教寓乐,又始终保持神秘新鲜,让旁观者能直接、客观地发现幼儿游戏的奇妙之处。而一个教育角度的改变并不是读几本有用的书便万事OK了,应付诸于自身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发现幼儿游戏的奇妙!

在学习陈鹤琴的基本思想中,有一条是"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暗示性、小团体式……的教学法。"陈鹤琴认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总是喜欢游戏的,"凡是当作工作做就是痛苦的,当做游戏做就是快活的"。通过游戏可以发展身体,培养高尚道德,使脑筋敏锐,为休息之灵丹。"幼儿园里的课程很容易游戏化的",所以幼稚园的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的教导法。陈鹤琴还认为儿童好模仿,易受成人的暗示,幼稚园的课程应采用暗示性的教学法,通过语言、文字、图画、动作进行暗示,尤以教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最为重要。陈鹤琴主张多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他认为幼儿的年龄不齐,智力不同、兴趣不一致,应当区别对待、分组施教,以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有所长进。他所提倡的多样化的教学法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具有科学性。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更是对游戏情有独钟,每次一说到要玩游戏他们就很开心,会问老师:"我们今天要玩什么游戏呀?"上课时,每当我拿出小动物,跟他们说:"今天小猫要和你们玩个游戏,你们想不想跟它一起玩呀?"他们就变得很开心,很认真地和小猫玩游戏;有时,孩子们还会想出很多不一样的玩法,他们在游戏中慢慢掌握了知识,而且对于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他们会不厌其烦地一直玩,每次都会有一些新鲜的东西从他们的小脑袋里冒出来。

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唱《小汽车》这首歌,因为前面我刚刚给他们讲了《汽车轱辘辘》的故事,孩子也刚刚玩了小汽车的游戏,我就把前面的游戏延伸到音乐教学中,这时我当司机,开着小汽车带他们去"儿童乐园"玩,孩子们排好队乖乖的等"司机"把车开到他们面前,然后一个个有秩序地"上车",彻底改变了以前一涌而上、你推我挤的局面。孩子们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最重要的是从歌曲中孩子们明白了上车要排队和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等交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用这首歌让孩子们排好队出去做“开汽车”的游戏,每次他们一听到"小汽车,嘀嘀嘀…… "他们就会很快地排好队唱着这首歌一起出去游戏,有的时候我请他们自己来当"司机",他们也会自己唱这首歌。

综上,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游戏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游戏是儿童成长的基本需要,绝不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小事。游戏可以健体,可以益智,可以促进儿童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应象陈鹤琴先生提倡的那样重视儿童游戏,鼓励儿童游戏,帮助和指导儿童合理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作文【四】

面对行为反常的孩子,我们年轻教师往往处理起来不那么容易。《在反思中成长》这本书中,都呈现出了许多这样的现实案例。通过集中的归纳,我总结了一些方法:1.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反常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原因;2.向幼儿表明自己心目当中对其更多的关爱,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自信心;3.善于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帮助孩子解答各种问题;4.在同伴面前肯定孩子的进步,给予鼓励。当然具体事例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犯错、敏感、反常的孩子并不是让人头疼的孩子,只是要求我们老师要多一份宽容、包容,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带来的许多种可能性。

《在反思中成长》让我懂得了成长的目的、成长的方法、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孩子就像是一只等待生长的小种子,需要我们耐心的照料、呵护,它才会发芽、开花、结果。重要的是不能带给小种子一丝伤害。所以,我们幼儿园老师要理解孩子、观察孩子、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

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作文【五】

记得上二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让我们背乘法口诀表,以为我背的不熟,所以爸爸就给我做了一张乘法口诀表贴在铅笔盒上。

一天,数学老师说要考乘法这个单元,爸爸说:“了,乘法口诀我撕下来啦!”“嗯!”我爽快地答应了爸爸。第二天,考试成绩出来了,我考了89分,一看,啊!我错的全是口算题,回家要被骂了。“我回来了。”我有气无力地说道,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道:“悦悦,数学考了多少?”我说:“考得不好。”爸爸说:“那考了多少?”我说:“89分!”爸爸生气地说:“把试卷拿给我看看。”爸爸拿过试卷说:“怎么错的全是口算题?”我不是贴了乘法口诀表在你的铅笔盒上吗?”说完,爸爸就打了我一巴掌,顿时,我的眼眶里的泪水就打起了滚,紧接着,眼泪就情不自禁的掉了下来,心里觉得好委屈,爸爸说:“现在会不会了?”我说:“会了。”爸爸说:“好,那我再出几道题给我做。”做完以后,爸爸看了一下说:“你根本不会,我不管了,你自己改。”到了很晚的时候,我居然睡着了,爸爸看时间晚了,就下来看看我又没有改完,结果一看我睡着了,就轻轻的拍了拍我的背说:“悦悦,悦悦,醒醒!”这时,我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睛说:“嗯!”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爸爸打我不是因为不喜欢我了,而是在教育我,不要偷懒,我知道虽然你是这样讲,但心里不忍心,话说到嘴边就咽下去了。

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作文【六】

《认字、识字就等于早期阅读吗》这本书你们看过吗?是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黄娟娟主编的一本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是对于2-6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案有新探。读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了早期阅读的真正含义及阅读的重要性。首先,本书对早期阅读、早期阅读教育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6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案的概念;在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入浅出的理论探讨后,阐述了国内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动向;早期阅读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扩展,分为静态性早期阅读和动态性早期阅读两方面;进而丰富了早期阅读教育和2-6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案。

其次,本书阐述了研究、实施早期阅读教育方案的具体过程。在大量调查研究及与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早期阅读与早期阅读教育方面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专题研究,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提炼,同时呈现了大量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设计和区域性早期阅读活动设计;家庭早期阅读教育指导方案,开展幼针对性的家庭早期阅读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有效开展家庭婴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促进婴幼儿早期阅读行为的改善。再次,在具体研究、实施过程中,为适应后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帮助教师走向内省型、反思型的专业化成长道路。

最后,从幼儿、家长两方面充分地反映了研究的成效,家长阅读观念,行为得到了改善,家庭阅读环境也得到了改变;幼儿阅读行为得到了改善,语言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本书在内容安排上,以研究的过程、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思路为线索,层层展开,以体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脉络。

看到这本书,对于我来说,真是喜出望外,书中讲到的都是我要学习和课题研究的内容。特别是有一些案例分析,有关阅读教育行为的观察与反思,值得我们教师怎样去观察反思,怎样指导孩子去阅读等方式方法。还有家庭早期阅读教育指导活动案例,家庭活动中的亲子共读,做到家园一致,共同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我认为,这本书是一本既适合学前教育课题研究人员又适合学前教育教师阅读的图书。它所阐明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策略对我们都很有帮助。它既培训了参与研究的老师,也使自己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很好的模式很值得我们在自己的教研、科研活动中采用和推广。但我也认为有些地方也是值得大家讨论的。例如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提法要因人而宜。对待不同程度孩子的阅读,应有不同的方法和方式等。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每个人在读一本书时,除了汲取它的'精髓外,也要有自己的 想法和观点,这样才会有进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