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改革作文(对教育课程改革的看法作文)

教育 改革作文(对教育课程改革的看法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5-12 01:54:25
教育 改革作文(对教育课程改革的看法作文)

教育 改革作文【一】

当今,大学的教育质量正面临着质疑,中国应试教育的狭隘教育模式也正被唾骂,只重视分数,会考只考学业,成绩好,能力好,就是所谓的“好学生”。这不免叫人觉得荒唐。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一个家教严厉,自幼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钢琴十级的天才少年,未来的钢琴家,为什么会在完全没有预谋的情况下,瞬间扎了被害人张妙这么数刀。学校的好学生,家里的好孩子,父母的乖宝宝,思想竟恶劣如此境地,真让人大呼教育失败!人人都知道要重视三观,生命,伦理道德,爱国主义教育,但问题是至上而下人人都不当回事,教育的舍本逐末可见一斑。

当我们去质问学校为何不重视学生的道德成长,学校会说人人都会装虚伪,如何测试?但正因为难,所以才要重视,社会,领导,教师,父母都不在意,又如何让学生一个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孩子重视自己的品德?长持以往,悲剧将不会停止!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春秋时期,一个铁器农耕社会,思想文明高度发达,令国外学者惊叹不已。其原因是当时教育的模式是以思想为主。以最富盛名的儒家学派为例,孔子教学,重视树立学生的道德观念,并予以感情的陶冶与意志锻炼﹐使之成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孟子注重人的\'内在能力的培养﹐主张发挥人天生的善性,把教育看作是人心内发的作用。当时其他学派皆以精神思想层面为主导来教学,这样做,社会文明又怎么不会发达?而如今我们的教育,学生从小学入学,便开始学习语数英科音美劳体,注重的不是学生的思想培养,而且能力的培养。从小就施以压,这也是造就日后思想扭曲的因素之一。故我认为,教育应化繁为简,小学以思想教育为主导,进行道德三观的正确培养,人文精神的树立,而不必急于从小培养能力。这样做不仅能有效避免日后思想道德的沦丧,对建设文明社会更有加速作用。

教育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思想教育如果再不被重视,而一味培养能力,那我泱泱大国即使科技发达,也只是一个蛮族之国。错误的道德思想,轻者伤风败俗,有伤风化,重者伤人性命,贻害后代!

教育 改革作文【二】

有效梳理、界定政府与学校的管理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确立学校自主性,重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这既是为校长自主办学创设必需的宏观背景,也是校长自主办学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这意味着学校的管理权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特别是校长之间的重新配置。这方面的改革集中体现在修改学校管理规则,对其管理职能重新界定,改革后这种职能的主要变化包括:

1.由主导强制型向辅助支援型转变

修改后的学校管理规则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在教育内容及方法选用等具体运营事项上,由强制性命令、指示型领导,转向非强制性指导、建议性领导,把这些事务的管理第一责任者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转移到学校校长,进一步增强对于学校的辅助与支援机能。与直接控制减少相对应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支持性和服务性机能的加强,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帮助学校处理一些特殊情境,如突发事件、向父母及居民做出某些说明、与有关机构的联系协调、媒体宣传等;二是为学校提供必需的相关专业服务,如涉及儿童的保健卫生、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及法律诉讼方面。

2.由直接管理型向间接管理型转变

修改后的学校管理规则重新界定了政府与学校的职能,放松、弱化管制的程度,重新明确规定了在各项管理规定中,哪些是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认可做出的,哪些是只需学校事前呈报或事后报告的。批准、认可、事前呈报、事后报告,放松、弱化了管制的程度,反映了依法递减的控制强度,从而实现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各领域的层级控制。这种在一些领域控制强度的降低与淡化,也正是学校自主增强、权限扩大的一个方面。例如,一些学校例行的活动如需要在外留宿,原是需要经过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改为事前呈报则强调了学校在这方面的决定权。

3.由微观管理型向宏观管理型转变

此举有助于减轻学校的行政负担,因为政府大量微观管理行为不可避免地给学校带来繁杂的行政事务。日本的基层学校每年都承担大量的各级各类调查统计、各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任务,应付来自都府县各相关部门的事务委托或工作询查,因此学校核心管理业务以外的行政负担非常沉重。为使校长及教职员专注于职责,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致力于通过整理,停止、精简或减少对学校的依赖来减轻学校基层的行政冗务。

教育 改革作文【三】

《正道》是一部以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主题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该片立足中国基础教育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以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例,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途径与方法;展现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主要内容,评价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锋意义,论证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于中国教育未来的启示及和价值。

全片共三集,主题分别为《挑战》、《均衡》、《素质》。每集50分钟,力求从古与今、中与西、体与用、民族性与世界性等几个方面,纵横捭阖,回顾历史,反思当下,着眼未来。因播出时间需要,中央电视台经过精心编辑,将三集剪辑为两集,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黄金时间播出,具体播出时间为5月9日、5月10日晚20:00分—20:50分。

第一集《挑战》

中国教育正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因科举等特殊历史力量塑造累积形成的读书热情演变为全民升学的浩荡需求,独生子女的特殊社会家庭现象让当代的中国孩子承担着无可替代的家族荣辱责任,迅速推进的城市化让通过教育提升个体竞争力的需求滚滚而来。而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困境,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第二集《均衡》

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巨大落差,塑造的是两种落差巨大的人生命运,持续的矛盾积累必然深刻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前程。西安市迎难而上大胆创新,通过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等实现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化,其中多项设计和措施领先全国,四年来成果显著。本集深入解读西安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与历程,提供了一个现实教育改革的成功模本。

第三集《素质》

钱学森晚年焦虑的发问曾引发广泛关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同样,为什么在应试教育极其发达的中国,更深刻地影响人才前途的素质教育却一直难以到位?

在教育资源逐步均衡化的基础上,西安教育改革在素质教育方面也获得了实质性进展。西安如何通过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让素质教育落地开花?本集从改革模式到鲜活成果均有精彩解读与丰富呈现。

教育部对纪录片《正道》审定意见

纪录片《正道》,以挑战、均衡、素质为主题,深入剖析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形势,从典型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入手,较为全面的展示了西安市基础教育的改革新举措和取得成效,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符合教育部倡导的改革方向,建议面向社会播出,引导全社会共同理解、关心、支持基础教育发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