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的人作文(自己印象最深的人作文)

最苦的人作文(自己印象最深的人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3-01 13:48:16
最苦的人作文(自己印象最深的人作文)

最苦的人作文【一】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吃糖,尤其是奶糖,它与外面盒装牛奶的味道自然是不同的,甜得发腻,而我却特别爱吃,一天总要吃上十几颗,如果没有,就会一整天闷闷不乐,还为此哭过鼻子。后来,我渐渐长大了,对奶糖的热爱似乎也逐渐淡了下来。前几天忽然想起小时候的趣事,于是又买了一袋奶糖,谁知把奶糖放进嘴里,只觉得甜得过分,再无“享受”之感,谁知不知不觉中我的心境已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人们在小时候,对事物的认识简单、狭隘,只觉得一切甜的东西都是美好的,有着盲目的热爱,而不去管它的甜是否真的合你的口味,只有在有一定的眼界和经历后,才会真正地区别出喜欢和不喜欢的,哪怕是甜的也可能有你不喜欢的地方。

甜和苦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实不只是事物有甜、苦之分,就连人生也有甜与苦的区别。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事事如意,甜丝丝的?笑容永远是甜的,泪水永远是苦涩的,谁不希望自己总是笑容常挂而不是泪流满面?但是,希望永远只能是希望,有着这样期翼的人生注定没有追求,一生碌碌无为。你当然可以选择没心没肺、不知痛苦为何物,那你永远只能是一个小人物。而且人生中的挫折是无法逃避的,一旦挫折真的降临,当脸上的笑容再也挂不住时,没有经过任何考验的你就会掉进深渊,再也爬不起来!温室里的花朵注定经不起风雨的洗礼。在人生当中还是多经历一些苦为好,那些挫折也是你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之一,如果没有那些苦,你的人生便会少很多精彩,变得索然无味。

从另一个方面看,世界上的三大饮料:茶、可可和咖啡都是苦的。甜的都是好的吗?!其实不然,有时苦比甜更耐人寻味,不然这三大“苦”饮料,也不会一直以来被世人所推崇了。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初步欣赏艺术的人,喜欢看到井然有序的画,觉得那很美,只有那些资深的艺术家才懂得从看似凌乱的画中寻找美。就像人们小时候喜欢吃甜食,有一定阅历、心智后,才会把目光转向别处。

苦必不可少,苦中自有一番别样的甜!

最苦的人作文【二】

那时虽然物资缺乏。但父爱母爱从未缺席,曰间父母在田间劳作,晚上总能一家人陪着吃饭,饭后还能坐在月光下,或火炉旁听父母讲故事,教学习!那盈满父爱母爱的晚上,几十年过后,仍象心里盛着个小火炉,心里暖融融的。80,90后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中国的建设,为了好日子,走南赴北,遗儿弃母,他们为祖国的发展,强大。添砖加瓦,做出了巨大的奉献,然而却苦了,一群群,一代代的孩儿们!他们的父爱母爱许多都缺席,空荡荡的`心灵里是满满的期待,一年一次的匆匆相会,甚至几年的偶尔最最`相拥,怎能填补空壳的期待!

我们国家强盛了,许多富人起来了,然而孩儿们的孤独无助......谁来买单!孩子是我们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别在强盛中辜负了一双双稚嫩的眼睛,关注留守儿童!

最苦的人作文【三】

读书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为什么有人悬梁、有人刺股呢?但同时又是一件快乐的事,否则,为什么有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不可以不读书呢?

有人说,读书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车如簇”。看,有权有势又有钱,还有一位“颜如玉”来“红袖添香夜读书”,你说读书好不好?诚然,名利声色确实吸引了不少沽名钓誉之徒,但除此之外,读书一定还有别的`什么魔力,吸引着那些虽清贫却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莘莘学子。就说读古诗文吧,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文不仅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民族自信心。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却是苦乐相伴。

古诗文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当然和我们现在所学的现代文不一样。古诗文中有“之、乎、者、也”。可不能小看这几个字,它们可是暗藏玄机深藏不露呢,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但是,你要是弄懂了这些,对古诗文的学习就不会感到困难了。说起学习古诗文的乐,它还可以满足你小小的虚荣心呢!当你与朋友交谈时,古诗文中的妙语一句句往外跳,朋友定会送来羡慕的眼光,这时,你就会暗自欢喜。

万事都有两面性,就像人的性格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学习古诗文有乐当然也有苦。因为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不尽相同,所以,学习起来也不容易。每一段话、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个字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千锤百炼才能够琢磨出其中的意思。所以,学习古诗文实属不易,这便是其中之苦。

没有书作伴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没有书相伴的生活是乏味的生活。在温馨的灯光下,拥一本古书而坐,古时仁人志士的胸怀抱负,远古时代的轶闻趣事,你都可了然于胸,这便是读书的快乐。

最苦的人作文【四】

若说苦,我想到了两点,味苦和辛苦。

味苦。不知道你刷牙的时候有没有误吞咽过牙膏?是一种说不出的难受,辛辣、苦涩。可是,又是这牙膏能刷去牙垢,除去异味,保持牙齿的洁净和清新的口气。牙膏,味道虽苦但保洁效果非常好。

再比如绿茶。喝一口绿茶,苦涩迅速席卷了舌头,滚烫的茶水欲吐不能,只能艰难地慢慢咽下去,心里暗自想到:“这茶这么苦,我以后再也不喝了。”但不一会儿,又被回甘的清香所打动,一杯又一杯的乐此不疲了。

再比如吃苦瓜。苦瓜带着水滴置于盘上,引诱你去品尝,可它是个坏人,你满怀期待的去品尝,却又被它的苦涩噎住了喉咙,囫囵吞枣的快速吞下去,连灌几大杯水,苦味仍旧挥之不去。当时发誓再也不吃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却又想起了它的清香而还想再吃一次。我想,也许这就是苦的魅力吧。

良药苦口利于病。我吃药时总觉得药越苦效果会越好。味甜的药感觉太温柔,震撼力不够,会让感冒病菌离开的速度变慢,

辛苦。跑步是件很累的事,尤其是最后那一圈,气息粗重,步履蹒跚,特别是烈日当空,犹如背着一个火炉在跑,只能一步一步的往前挪动。但是当你冲过了终点线,一种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看着长长的跑道,仿佛看到了自己挥洒的汗水,辛苦的同时也是骄傲和满足的。

当你辛辛苦苦的去做任务时,不管过程是多么的艰难,身体是多么的疲惫,但当你完成的那一瞬间,你恍然发现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苦,苦中作乐,乐此不疲。

最苦的人作文【五】

曹雪芹先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留给我们一个红楼幻梦,而我在大观园里游荡、徘徊,空发出感叹,不为“宝钗合婚,黛玉归魂”的悲剧结局,不为金陵十二钗的悲惨下场,只为两个小人物的两种结局。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灵巧招人怨,寿夭皆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在大观园形形色色诸多人物中,晴雯虽着墨不多,出现时间不长,但她恐怕是不引人注目都不可能。作为宝玉房内四大丫环之一,她锋芒毕露,不仅因为她非同一般的美貌,更是她的`待人接物的方式。小丫环偷东西,就连平儿这个不在宝玉房内的人也懂得息事宁人,照顾大家颜面,偏偏妥善处理后,尚处重病中的晴雯一得知,也不管任何人(包括宝玉的劝阻,坚持揭露并把小丫环赶走。有人说她刻薄,说她倚大欺小,但其实她只是恨铁不成钢啊!处在卑贱的地位,她却嫉恶如仇,她希望她的姐妹们能够洁身自好,不要落人话柄。她的本意是好的,只是采取如此极端偏激的方式,让自己病上加病,又平添园中多少双敌意的眼睛。

最后在大观园的检查中,不就有人在王夫人耳边多说几句,“就看不惯她那荡样”,“穿红抹绿,这是给谁看啊!”王夫人是以晴雯太过美丽、举止不端的罪名将她赶出园,但若不是她平时待人处世太过偏激,太过直接,不顾别人颜面对做法,又怎会招致最终落得个虚名悲惨去的结局?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同为宝玉房内四大丫环之一的袭人,与晴雯却是另一个极端。袭人做事举止得当,待人处事总是谦恭有分寸,无论对贾母,对宝玉,对园内众位小姐,甚至对下面的小丫环,她总是处处为别人考虑,因此就连王夫人也对她另眼相看,放心让她伺候宝玉。在那次大观园的抄检中,也正是她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她免遭。

只是,她谦卑太过以致没有自己的原则。宝玉出家后,她下定决心终身守节,却因没有名分而不能得偿如愿。她决意殉,念及贾府的恩情,她不想给贾府添乱;到哥哥家中,想到哥哥对自己的好,不忍添愁;等到嫁人后,又因在新婚之夜新郎对自己的好不忍让他人财两空。最后就这样过完一生。我不知她是否会幸福,是否会想起自己当日的誓言而痛心不已。

悲晴雯,待人太过尖锐以致丧命;叹袭人,待人太过圆滑以致失去自我。她们都没有把握好一个“分寸”,以让自己安然无事又能保持自我。这是两种不同的悲剧,其根源却是一样,让人叹惋,让人深思。

最苦的人作文【六】

有一种分寸,需要我们把握,这种分寸来源于人类的道德,告戒我们不能触犯道德的底线;有一种分寸需要我们把握,这种分寸来源于国家法律的规范,规定我们不能触犯法律准则;有一种分寸需要我们把握,这种分寸来源于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把握分寸,就是要我们以小心谨慎的态度思考社会,面对人生。

与他人相处,行事处世,要把握分寸,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当刘备寄于曹操篱下的时候,每天只是在菜园种菜,在田中小憩,给别人一种胸无大志碌碌无为的形象。这样,终于使曹操放松对他戒备。后来,刘备借口平定地方叛乱,请求曹操给他一支人马,趁机逃走。试想,如果刘备没有一定带兵打仗能力,曹操能给他军队吗?如果刘备不是隐藏了自己的大志向,曹操能放松对他的戒备吗?刘备正是把握好分寸,拿捏得当,时刻小心谨慎,才会有日后的的蜀国。反观关羽,心高气傲,在行事处世上把握不当,傲慢无礼,会见东吴使节竟然动了念,以至客观上破坏了孙留联盟,最后自己败走麦城,身人手,毁英名于一旦。所以,在分寸的把握上,需要时刻警惕,用心面队,认真把握。

时刻提醒自己,把握分寸,不能越过。一代名臣李斯,在面对赵高的压迫与利诱下,不能在百官面前揭露其篡改圣旨的阴谋,竟然与他同流合污,害忠良,自己最终也被处以腰斩。李斯的下场,正说明在原则和利益的面前,如果把握不住分寸,不仅仅害了自己,更能乱国害民。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在金钱和美女面前,没有能把握分寸,贪污腐化,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可见,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面前,我们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会坠入万劫不覆的深渊之中。

做人难,处世难。可是,如果我们把握好分寸,不论和他人相处,还是自己独处,只要我们不因为强权压迫或者诱惑而失去分寸,不迷失自己,有自己的原则,有做人的底线,我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那么,做人处世何难之有哉?

把握分寸,将社会责任置于脑海中,勇敢地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

把握分寸,将法律铭记于心中,拒绝各种违法利益的诱惑。

把握分寸,将天地乾坤扛在肩头,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