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的美好与温暖作文

丢失的美好与温暖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6-21 18:25:53
丢失的美好与温暖作文

丢失的美好与温暖作文【一】

又到一年年末时,商场里每天人山人海的,每个人走出商场大门时,手里总是大包小包的,给家里的人准备过年的新衣服。只是,现在的人,一年四季,买几次新衣服,过年的新衣服,似乎也在进门的第二天就上身了。新衣服,不再是心中期待的,过年的时候,最好的礼物。

只是,除了买新衣服,年底的时候准备一桌一桌的好吃的。剩下的记忆中的年味却越来越淡了。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太好,妈妈总是在夏天或者秋天赶集的时候,就把过年的衣服给我们买好了,说是反季节的衣服卖的便宜。于是乎,从新衣服进门的那天起,心里就一天天的盼着过年,等过了秋天,等过了漫长的冬天,总算迎来了新年。在年三十的晚上,妈妈把新衣服放在我们床头,枕头下压着给我们的压岁钱。那一夜,总有着甜甜的美梦。

第二天天还没亮,就穿着期待了很久的新衣服,跟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挨家挨户的拜年,跟大人们关系好的,会给我们一块五毛的压岁钱,关系一般的,会给我们大把大把的瓜子跟糖。从村子的这头跑到村子的那头,等回家时,装着满满的收获的果实,得意的跟爸妈炫耀,挣了多少压岁钱,多少瓜子跟糖。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里面去拜年的小孩越来越少了,给压岁钱反而倒成了大人们的事。大人们到平时关系不错的朋友家,给朋友的小孩压岁钱,过一次年连半斤糖都散布出去。

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叫喊着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都不见小孩子拜年,放鞭炮了。大年初一那天,要不是在家里看一天电视,要不是盖着被子在家里睡一天。

突然间很怀念小时候过年时的热闹。有时想想,究竟是时代的变迁让记忆中的年味丢失了?还是什么原因。

都说,失去的东西最珍贵。突然间觉得,记忆中的年味是如此的珍贵而美好。

丢失的美好与温暖作文【二】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是《教育新理念》一书总序开头的第一句话,可见作者将教育的未来很大程度的放在了教师的身上,而从整个社会看,这也不仅仅是作者或编者的个人看法。在很多人看来,教师是教育理论的直接实施者;是传递知识技能的中间人,更是与学生面对面的教育者。一位教师的教育理念影响到的不只是自己的教育方法,还有学生的学习习惯。正因为教师对于教育的影响如此直接和有效,所以人们才会将教师放在教育阵地的前沿,很多的家长才会对教师提出更多的要求。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学校因为一位或几位有才能的教师而名声大噪,想必和这一想法是分不开的。

身为当今的教师,怀抱着许多家长的期望,肩负着振兴教育的重任,我们需要用高度职业化的规范和成熟的理论来武装自己,做有方向有目标的教育者而不是单纯“唯书”的教书匠。面对全新的教材和学生,我们要有相应的调整。

丢失的美好与温暖作文【三】

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走到那个烟酒店里等着我的妈妈。我忽然在远处看到一条中型犬,心想:他们家只养了一只小型犬,怎么一晚上就长的.这么大了。走近一看原来是其他狗,当时我还以为是别人家的狗暂时养着它,询问过后原来是流浪狗自己跑到烟酒店里的,我想:“为什么别人家都会有一只狗自己跑到他家?我也想要一只狗能自己跑到我家。正想着妈妈就来接我了把我的思绪给打断了。

到了第二天,我放学了又看到了那只狗,近距离的看了那只狗,店里阿姨正在给他喂食我突然发现这只狗特别能吃,我想:“是不是这个狗主人觉得这只狗吃的太多,所以不要它了。我知道这个想法很搞笑,所以没有说出来。我发现咖啡长的特别贵族狗,它长了一身黑色的毛发,黑色的毛发里还夹杂着一些白色的毛发,黑宝石一样的眼睛,圆溜溜的特别好看。过了好长的时间我又发现,这只狗爱乱跑,有一次它跑丢了一天一夜,回来了还算聪明。然后在我的再三请求下,我把咖啡带回家了一晚上,妈妈觉得咖啡有点脏,就给咖啡洗了个澡没先倒咖啡还挺乖,洗好了烘干了以后,我们睡觉了。一晚上我睡得很好,但妈妈告诉我晚上咖啡想离我们近一点,就把它睡觉的毯子往我们这里放了放,我听了觉得咖啡特别可爱。

我去上学的时候也把咖啡送了回去,没想到过了几周咖啡居然丢了,这次没找到我和妈妈都很伤心妈妈原来已经对咖啡有了感情,我只希望咖啡能健康的活着,我更希望咖啡能回去。

丢失的美好与温暖作文【四】

那是一个下完雨的午后,我赶着坐车回家。一上车,我的心凉了半截,车上乌压压的全是人,我只好站着。好不容易车“爬”过一站,下了一个人,我赶紧跑过去坐了下来。“哎,坐着就是舒服。”我在心里默默的想。车子又“爬”过了几站,我靠在窗上几乎要睡过去。突然,车一个紧急刹车差点把我晃下座位,同时把我的睡意也赶走了。“谁啊,大道上拦车。”我不禁把头探向窗外,只见一个老人敲着车门要上车。司机没有办法,只好将门打开,让他上来。老人大约有六七十岁的\'样子,脚上蹬了一双雨靴,鞋子上沾满了湿湿的泥土。车上的人好像同时被控制了一样,把头都扭向窗外,谁都不想让座。我也不情愿把好不容易弄到的位子让给他人,于是我把头偏向一边,开始睡觉。

朦胧中,我看见那个老人一直站在车上,他的腿仿佛面条一样,软软的,好似下一刻就要倒了下去。我的心突然一阵抽搐,我这是怎么了,老师从小到大就教过我们要尊老爱幼。眼前这个老人不应该站在那里的,我赶紧站起身,想要叫那个老人来坐。但是,车到站了,老人颤颤巍巍的走下了车,他的背影是那么的单薄、无力,让人看了心痛。

坐在车上,我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放着这个片段。我痛恨自己那个午后像行尸走肉一样,没有给老人一个应有的关怀。正在悔恨时,车子突然一个急刹车,把我从悔恨中拉了回来,只间上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上天给我的赎罪的机会,我急忙起身,想到前面把老奶奶拉过来。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车上几乎一半的人都站了起来,有急着上班的白领,又忙着去外乡的农民,他们都要给老奶奶让座……

顿时,我热泪盈眶,我恍惚间感觉到,两个星期前的那个午后,只是魔鬼制造的一场噩梦,他把所有人心中善良的那一部分偷走了,而今天人们那不甘丢失的善良又回到了人们的心上。因为她们知道,没有她们,世界上的彩色都会变成黑白;没有她们,世界上的笑声将会匿迹;没有她们,就没有这个美好、可爱的世界!

丢失的美好与温暖作文【五】

家是每个人心中温暖的一个角落,有很多的元素构成。在生活美学家蔡颖卿的这本书里,是她对家的理解,对家装修的经历和感悟。看到了空间与生活与实务的结合,诠释了美好生活的空间意义。

本书从对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慢慢细说各种设计理念和空间美学,数百张实拍照片今昔对比解说,向我们读者完整呈现30个空间的生活表达。

作者蔡颖卿对于空间的追求是实用与美的结合,实用比美更重要。

蔡颖卿对于生活,对于空间,对于美,对于饮食的细腻是最为打动我的地方。现在的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都在向外走,往外看,很少把心思放在好好生活上。喜欢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忠于自己,也忠于简单纯粹的生活。从生活中感悟爱,并将爱返还给生活。

家是我们卸下面具,最让人轻松的地方。家的设计体现了主人对生活的追求与品味。

一个好的居家环境,是一个家庭生活有质量的基础,所谓的豪宅,就是“好宅”,赏心悦目,各种用具都待在它们该待的地方,取拿方便,起居舒适。一个好的住宅,需要具备各种应有的功能,以及与居住在其中的人的作息密切结合。

“用”,空间才有人的能量;而“维护”是表达我们对空间的敬意。无论身在何处,人与空间都是彼此照顾、彼此效力的。

房子是用来生活的,它的好坏也决定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我非常喜欢序中的一段话:我们在这空间中呼吸和成长,所有的情绪,包括喜、怒、哀、乐,甚至是每个人的生、老、病、,都发生在这里。这也是为什么打造一个舒适安定的家、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空间,可以带给自己和全家人乐趣及安全感,甚至能提升对生活的体验,同时衍生更新的了解与喜爱。

豪宅就是好宅,虽然不是室内设计师,对美的感受从不缺失。一个舒心的居住空间,一份生活的热情。

我心目中的豪宅,就是‘好宅’,两个人的餐桌,两个人的家,如此温暖。

家应该是简单,朴素,温馨,协调而有质感的空间。

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空间是一个容器,装的生活。”而我一直心心念念可以拥有一方天地,空间无须多大,容得下我一人三餐四季即可,如果可以,再加一猫或一狗就完美了。这俨然已经成为我生活的动力源泉,只希望这动力源可以持久再持久些。

清洁是环境美学的基础。没有清洁的观念,空间的质量得不到维护。改变一个空间的质量,不一定是要通过重新装修,毕竟装修的机会不是说有就有的,但清洁却能使空间立即发亮。所以,平凡如我,买不起豪宅,也没有室内设计和对于美学的才能,只有撸起袖子,勤劳的多做做清洁了。

我们在空间中所见到的颜色是环境中所有色彩彼此影响的总结,它不像调色盘,颜色的相混有其规则可循,而已经是各种感受的归纳。

空间是充满灵气的,并非毫无活力,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让她“活”起来,美起来。

读完,有很多收获。特别令人感动和羡慕的是作者文字中的生活得稳和美!人终究需要有一个固定的住所,以便漫游时有出发点和归宿之处。家 无需要多奢华,打造一个让自己舒服心安的避风港即可。

烹饪、缝纫、装修与写作都是蔡颖卿无师而成的。从烹饪到缝纫到装修,对于美的领悟是相通的。当每一种工作到临时,她从没想过“我不会”,而是透过自己对生活的有主见,广阔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对美的追求和想象力,不畏辛劳的身体力行,无比强大的执行力意志力获得成功的。这本书通过分析空间来分析生活,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她生活中的精彩一面。

人生一世,总需要那么一个温馨的地方来安放我们的心灵和身体。家,总能使我们身有所安,心有所依。

生活中的我,对于空间、设计,是没有什么概念的。这本书中,蔡颖卿也在说她不是内行,但真的特别喜欢她的装修和设计风格。以后,要是我有自己的房子了,也要试一试装修和设计,让家温馨,充满柔和和关爱。

丢失的美好与温暖作文【六】

读了丁昌桂《名教师是写出来的》一书受益匪浅,我觉得他里面很多话很有道理。其实,不仅仅是名教师需要写作,普通教师也需要写作。写作能够丰富教师的专业智慧,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的实践智慧和专业技能需要在反思中提升,这就需要写作。

记得有一次在宜兴市实验小学听讲座,主讲者是管建刚老师,他讲怎么教学生写作,怎样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口才非常好,滔滔不绝,让人佩服之至。翻阅有些作文杂志,也经常能够看到他的教学生写作的文章,当然一些教育杂志上的论文更多了。很好奇:这个管建刚老师是如何有这么好的文笔,这么多文章见报。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有一次看他的《教师成长的秘密》一书,才豁然明白。“一个老师要从‘平凡’走向‘卓越’,他的10%是什么?现在,我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你,就是两个字:记录!”坚持记录。“只要上班,我就记录,不记录不回家。这是我一年出一本书的秘诀所在。 ”管建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做教书匠》《一线教师》等等,记录的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记录里多了思考,多了分析,多了研究。

管老师在书中提到:每天花48分钟的时间用在记录上,记录当天的教育喜悦,教育烦恼,教育小失败,教育小智慧,记上三年,你一定能从平凡走向优秀,再记5年,你一定能从优秀走向卓越。细想我们身边,不乏教育故事,不乏教育灵感,缺乏的是记录的手。只有记录下来,才会永远保存,记录,不是写文章,它是随意的,一两句,可以,八十句更好。不用构思,不求成篇,只要真实与及时。真实,才有价值。及时,是怕遗忘。遗忘非常可怕,当初的一点感想,第二天就会遗忘掉一大半,过几天就忘得所剩无几。只有记录,才会让你的灵感永远的保存。

记录只是管建刚写作的一部分,正因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写作,才从一个普通教师走向成功,成为特级教师,名教师。

所以,我觉得记录是个不错的写作方法。平时可以记录哪些呢?

一是教学的成功之处。每节课下来,我们总会有一些好的地方,词语教学中,你是怎么样教学生记住词语的。比如,今年教三年级语文,在教“聪”字时,这个字很难记,我就这样教:一个人要想变聪明,首先要用耳朵听。在黑板上写下“耳”。还要用眼睛看,这两点就像是人的两只眼睛,在黑板上写下点和撇。还要口中说,在黑板上写个“口”,还要心里想,再写一个心字。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拆字,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聪字。以后只要说到怎么写“聪”字,学生就会说:“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巴要说,心中要想。”这个聪字的教学很成功,这就是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我们可以把它记录下来。

二是教学的失败之处。即使是特级教师,也不可能每节课都成功。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设计自己觉得很不错,但教学效果却一般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失败的地方记录下来。

三是对比着来写。同一节课,同一个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教学,教学效果肯定也不一样,把这样的对比记下来也是不错的素材。将来写教学论文的时候,就可以运用上这些。

当然,除了一些技巧之外,我觉得要想真正成为管建刚这样的人才,更加需要的是坚持不懈。

《名教师是写出来的》一书,值得每一位教师拜读。

丢失的美好与温暖作文【七】

当我静下心来仔细拜读了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新理念》后,感受颇多,收获颇丰。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的;不断根据时代的特点调节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才能成为教育变革的主动者。我是九十年代毕业的师范生,自踏上工作岗位至今一晃已十多年了,这十多年中,课堂教学中遵循的主要是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的教育学,即把一节课分解为准备上课、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运用新知(作业五个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其间我也在不断汲取着新的教育理念,课堂上或多或少地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但我总觉得这些陆续吸收的理念,没有象《教育新理念》这本书中所讲得那么全面、深入,让人信服。它让我更加系统地了解到课堂教学的革命、学科教育的新视野、素质教育的实质、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各种教育观的发展历程以及教师如何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等,真让我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阅读期间,我不止一次地在书中空白处写下自己的随感,尤其是书中所举到的一些实例,有的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最让我深有体会的是书中第一章里所提到的关于课堂教学革命的问题。“我们到底追求什么?”我们的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孩子们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书中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我们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差不多是一样的;“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家长们关心的是学校既定的任务完成了没有。世界上还有一个民族也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以色列民族。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问他们的第一句话差不多也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的得意,会喜形于色。可是如果中国的孩子回来对家长说他提了一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绝大多数家长会感到尴尬和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你逞什么能!”(《教育新理念》p8为此,作者极具眼光地发出呼吁,应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所谓“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也就是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种教育思想在书中的后面也反复提到。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显而易见,这种教育思想下的教育行为无形中保护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现实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独立位置,关键在于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不断变化。这种适应绝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的适应。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变化,在于它的推陈出新。因此,对于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也许比结果更重要,这就是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分科教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进步的表现,学科的分化,并不能改变现实世界是综合的这样的事实。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却将知识割裂了开来。一位教初三数学的老师有一天突发奇想,向全班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教室的体积有多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这简单,你告诉我们长、宽、高。\'老师说不知道。同学们又异口同声地说:“那就没有办法了。”老师反问同学们:“你们就不能想想办法吗?比如,量一量?“同学们受此启发,觉得茅塞顿开,又异口同声地说:“你给我们尺。\'老师说没有。“那就没有办法了。\'老师没有办法,只好再次提示:“难道你们浑身不都是尺吗?\'“对啊!我们的身高、臂长、掌宽都是尺啊。\'很快,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关于这个问题的每一个具体知识对初三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简单的,可是要把它们综合起来解决一个问题时,全班四五十个同学却一筹莫展。(《教育新理念》p19这个例子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知识被割裂开来是多么可怕的事!我们的学生变成了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长期以来,综合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不被重视,这不仅是个认识问题,而且是个观念问题——把专门化看成是高级人才的象征,把简单知识的综合运用看成是低级人才的表现。如何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我们的基本理念,把这种理念渗透在每门课、每节课的教学中,是不容易的。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给我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自我更新,拓宽学科视野,跨学科进行进修,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自觉性。

我信奉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这样的教师:能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且帮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我将为此而不懈努力!

丢失的美好与温暖作文【八】

记得小时候,最期盼的莫过于过年了。而现在,感觉到过年越来越趋于形式化,不似以前的那般热闹。

小时候,还没有搬进楼房,住在平房里,几乎所有认识的人都在一条巷子里住,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的灯笼挂在门楣上,一到年三十的那个晚上,灯就亮了起来,每户门前都被照得亮亮堂堂的,一条巷子被照亮了,几十条巷子被照亮了,几百条巷子被照亮了这时,城市就变成了一个不夜之城,在红彤彤的灯光照应之下,和姐姐们一起玩耍、游戏 而现在,几乎都搬进了楼房,似乎没有人在门楣上挂上大红的灯笼了,也没有了那种红光的映照,同时那个不夜城也随之消失了,也不知如今是否还有那火红的灯笼。

小时候,大年初一早上,总是期盼着能穿上新衣裳,早早的起来,去给老人拜年,那时候,我祈求的并不是一张张的百元大钞,而是一粒粒的干果和一颗颗甜甜的糖果,只是这些,就觉得很欢喜了。 而现在,平常的衣裳也不差,衣服也不少,就对新年的衣裳不在那么期待了,也不磕头拜年了,就能拿到装着百元大钞的红包了,不再充满期待,更多只是无聊而已。 小时候,没有五颜六色的烟花,只有一个个简单的雷子,但是,那一个个的响声,寄托着我们对未来最为美好的期待。

而现在,礼花的样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漂亮,但是,总是找不回小时候的那种感觉,那种寄托,那种对未来的期盼。 现在,交通便利了,人们的感情却疏远了;通讯便利了,问候却少了;时代更新了,年味却淡了,楼下那一朵朵绽放的烟花,这靓丽的颜色怎么能感染到人们的心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