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借于外物与不借助外物的作文(以物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作文)

写借于外物与不借助外物的作文(以物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5-14 22:01:00
写借于外物与不借助外物的作文(以物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作文)

写借于外物与不借助外物的作文【一】

本来,形象思维的第一个特点是“神与物游”,而被解说事物的特征大都被体现在一些关键的词语上。如果我们让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能很好地把握这些关键词语,那么抽象的解说同样可以“活”起来,学生就有可能“神与物游”。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两句话。教学时,我先要学生图示这一物象,并要求依课文申述理由(在这个图示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意误导,在词语的解说中,可以进行斟换或删除的比较)。结果,大家都明确一边画两个小拱是由“各”字决定的;小拱不能画在大拱的两端或其他位置,是由“肩”字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讲解说明文的特点之一,就是用词的准确性。“各”字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数量,“两肩”不仅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位置,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把这座桥梁的石拱形状,形象而具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若换一个字,就很难收到如此的效果。这样,学生对赵州桥不但造型美观,而且结构坚固(小拱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在河水暴涨的时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的特点就有了深刻的理解。由此,深深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此课中还有许多词语,如“大约”、“几乎”、“左右”、“有些”、“全部”“在当时”、 “最”等等,我把这些词都拿出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去掉它们换上另一个词,句子意思会不会有变化?是不是不够准确了?从而使学生懂得说话写文章用词造句都要经过认真的推敲,周密的思考,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学生在体会说明文用词造句的准确性、周密性中,思维也会渐渐变得周密起来。

 

写借于外物与不借助外物的作文【二】

站在川流不息的大街上,我遇上了一道难题。

快车道上,大大小小的汽车呼啸而来,就像河流;慢车道上,自行车、电动车交错而行,毫不停留;人行道上男男女女步履匆匆,快速经过。似乎没有一个人发现,在道路旁的红绿地砖上,伏卧着一个老人。

那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从他弓着的背和斑白的头发,可以看出他上了岁数。我快步上前,向老人伸出手,想把他扶起来,可是就在我的手将要碰到他的手臂时,妈妈曾经告诉过我的话,忽然清晰地从脑子里蹦了出来:“现在社会上什么人都有,可不要上当受骗了!”想到这儿,我伸出的手收了回来,弯下的腰直了起来。可是,老人还伏卧在地上,我甚至听见了他的呻吟。我向四周看了看,没有人注意这里,大家好像都很忙碌,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前面,目不斜视。

这让我想起了《钓鱼的启示》中的故事: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可是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还没到,当时那里只有作者和他的父亲。父亲坚持要儿子把鲈鱼放回湖里,然而作者在道德和诱惑面前作出了抉择,最后还是把鲈鱼给放回去了。

我再次伸出手,可是又怕万一老人有个三长两短,会不会别人认为是我撞倒的,可是不扶,就由他趴在这里,时间长了,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可怎么办呢?他毕竟是一位老人吗。

道德看起来只是个简单的选择,可是做起来却很困难。如果人人都能遵守道德,放弃个人利益,那么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扶,还是不扶?看似一件非常简单的小事情,一个非常小的动作,它也是一件难事、一道难题。

写借于外物与不借助外物的作文【三】

所谓再造想象是指根据对于某种事物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这一事物的新形象的过程,即在脑子里“放电影”。在教学中,借助于再造想象,使学生头脑中重现出教材中所说明、描绘的事物,培养、丰富和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深刻地领会教材内容,牢固地掌握知识,并转化为技能。

初中课本说明文中不乏形象描述的部分。教学中,只要注意引导“观文”、“览物”,带入那些以描写作为说明手段所创造的情境,体验一定的情感,就会由于美的感受而引起兴趣。梁衡的《晋祠》是一篇“发现美,表现美”的优秀说明文。作者把准确说明与生动描写相结合,充分表现了古晋明珠——晋祠的自然美与社会美“浑然一体”的突出特征。讲说时,我注意抓住那些以动写静的动词,引导赏析,带入情景,让每个学生头脑中放映出晋祠。文中写山,用了一个“拥”字,表现其巍巍的气势之美。山拥抱着祠,“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榭”的祠,多么壮伟;祠,偎依着山,高大、幽深,景色气候宜人,一年四季魅力无穷的山,何等怡适。文中写树,用了“荫护”一词,表现其苍劲的风骨之美。树,以自己“挑着”的青枝,“如盖”的绿叶,“荫护”着古老的祠,好大的力量;祠,正由于隐身于“托天”、“拔地”的古木荫中,才显得格外的幽静而典雅,这又是多么的美好。文中写水,用了一个“飘”字,表现其柔静之美。晋祠的水多、清、静、柔。作者把水与祠和其他景物连在一起写。水在祠中“穿”、“绕”,祠在水上“飘”着,水面有波,是微微的波;水“带”在流,是静静地流……水中有景,是数以万计的亭台楼阁的倒映之景。可以想象,在那景色如画,“飘带”如“织”的水边游览,移情于物,该是一种何等美妙的享受啊!由于生动的动态描写,本是静止的历史文物“三绝”,也处处给人以动势感,动则生势,势则感人。千百年来,山因祠而名,祠以山而存;苍劲的树,柔静的水,都成了古祠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美丽的自然风景,璀璨的古代文物就是如此动人的“浑然融为一体”!教学此文,由于我引导学生“观文”如同“览物”,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练习写说明文时,也初步学会运用生动的说明方法 教学中,借助课文本身的文学因素,将学生引入描述意境,不仅能促进对被说明事物的理解,而且能学到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写借于外物与不借助外物的作文【四】

生活中总有太多的有意或无意,就像这杨柳,我们无心之下所插,却长成了参天大树,就像那鲜花,我们日日淋水施肥,却总也不开花。

生活中总有太多的无奈,就像这寒冷的冰雪,所有的植被都不愿意接受他,可他却是来年春天最好的养料。

生活中总有太多的无情,我们喜欢的,偏偏不喜欢我们,喜欢我们的,我们又偏偏不喜欢!

这究竟是上天的造化弄人还是我们自己的虚荣心作祟?

又是一年冬夜,刺骨的寒风毫不留情的切割着浑身的肌肤,把棉袄用力的裹了裹,可终究不太抵御得住这刀子般的凛冽,颤抖着拿出裤兜里的手机,点亮屏幕,发出了一条短信:“亲爱的XXX,你那里也该下雪了吧?要注意身体哦,记得多穿点衣服,哪怕看起来臃肿点,也不要让自己的身体受罪,想你的XXX。”

我知道,这条短信一定是得不到回复的,可心中的惦记却一刻也无法停息,哪怕明知结果,也在寒风中把这条短信发了出去。

屏幕遮上了一层细密的白雾,用袖子擦一擦,准备放回兜里。突然,屏幕又亮了起来:亲爱的XXX,我好想你了,你一个人过的还好么?我知道,你不愿意接受我是因为你喜欢XXX,我不怪你,我只是希望你能快乐点,即使你把我当做一个普通的朋友,只要你能开心,我就会开心,我不责怪你对我的无意,也不责怪你对我的无情,我要的,只是你能把我哪怕当做一个普通的朋友而已,好吗?

心中一时间有了些淡淡的\'暖意,可这暖意终究不是自己所要的,而心中的惦记,却依然没有开花,那冰雪中的寒梅啊,何时你才愿意为我盛开?

轻轻的按了下电源键,准备将手机放进口袋,可终究是不忍心,于是又将手机点亮,回复了一条:谢谢你的关心,你在那边也要自己注意身体哈。

冰雪依然凛冽,寒风依旧刺骨,前方的路还很远,后方的路却在雪花中渐渐埋没。最终还是没有回头,那舍弃的是希望?还是?

写借于外物与不借助外物的作文【五】

几天前,一则新闻上面说有个老人不小心摔倒了,却没有人敢扶,最后因没事得到及时治疗而亡。今天,老师就此让我们开一个关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讨论会。

讨论开始了。有的同学说该扶。还有的同学说不能扶。还有的同学说……

老师让宁文浩同学先说,他说最好不扶,你可以打120,不然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王开媛同学说:“该扶,不能昧着你的良心做事。你可以拿手机或找个证人就可以了。“

李泰宇同学说:“不该扶,别人会无中生有,让你赔钱。”

我想,应该扶,俗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们也不要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老人们,你们也不应该诬告他人吧!

最后老师总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摔倒,你得上去扶一把,你可以摄像或者找个证人

写借于外物与不借助外物的作文【六】

写借于外物与不借助外物的作文【七】

这是一幅极具讽刺而富含哲理的漫画:一个年轻小贩在卖辣椒。一位中年妇女走来问:“辣不?”小贩自信满满地说:“辣。”妇女一听,满面愁容地走了,小贩在迷惑之余又似懂非懂什么。顷刻,一位大汉走来问:“辣不?”小贩吸取教训,拍着胸口说:“不辣。”大汉又满脸愁容地走了,看着大汉远走的身影,小贩却犯晕了……看罢漫画,在可笑之余,我又略感忧伤。我仿佛在漫画中看到的是一种权威与一群盲目追随,迷信权威而脱离实际的.国人,我自始自终为这些人的“无能”感到由衷的可怜。却看画,这两顾客就是后者,他们在听从小贩的片面之词而决定买与不买之时,却始终没有用自己具有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看定辣椒的辣与不辣或经尝试后再决定下次投资,这着实令我痛心。他也揭露了中国教育在完美学生徳、智、体、美的时候,却忽略了培养学生在二十一世纪科技人才领域多次强调的独立思考与判断、怀疑权威、事物的对或错的决定未来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一个征服者所具备的能力,这也是众多希望中国教育变革者的心愿……

回归实际,再谈谈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猪流感”。

眼下,随着北美地区以外的确诊病例不断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已提高警告级别,还让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高度关注,保持足够的警惕。但与此同时,人们却为此诚惶诚恐,如“甲型HINI流感”疫情散布危及人类等谣言四起,一时间人们人心惶惶。不少外商却趁机哄抬药品,口罩价格这属严重的价格违法行为之时,在本届广交会第三期首日抛出几百万大单,使有隔离病毒功能口罩成了抢手货,这无疑不是国人过度迷信权威,以为疫情一发不可收拾所犯下的种种因果。

想罢,由漫画联起“猪流感”,我完全可以预见的是,将来一定还有未知的什么病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定要执著地光顾人类,但它们本身并不可怕,一定程度上说,可怕的只是对病毒无端恐惧,以及这种恐惧对病人、家属所造成的沉重心理压力,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国人迷信权威,盲目地追随他们的话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恐慌,这是每一个智者都为之痛心的。因此,我也并非无端地支持怀特森先生“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写借于外物与不借助外物的作文【八】

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揭示了被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之后,说明文的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因为说明文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和读写说明文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例如前面提到的《中国石拱桥》一课,作者对芦沟桥的桥面装饰作了生动的描绘,“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态,惟妙惟肖”。对石狮子的这种神态逼真、活灵活现的刻画,显示了桥的高度艺术价值,增添了说明的文采,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带解说性的生动、形象的描绘语段,无须多做分析,只要张口诵读,闭目神思,细细品味,便可以想象到作者观桥时的那种喜悦之情,体会到作者作此文时那种对祖国古代灿烂文化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的赞颂之情。同时,学生对我国劳动人民、科学家、科学事业的热爱景仰之情就会涌上心头,增强民族自豪感,立志为振兴祖国而努力学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