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的观后感作文(看电视剧有感优秀作文)

电视的观后感作文(看电视剧有感优秀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6-13 10:49:17
电视的观后感作文(看电视剧有感优秀作文)

电视的观后感作文【一】

“妈妈,那个萦绕我一生的梦出现了。”《功勋》终极预告片由袁隆平的独白开启。为了“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毕生躬身于稻田的科学家这样坦露内心:“我感觉到一种使命,如孤筏重洋,像电光石火。”有孩子问,梦能变成真的吗?他答:“能,只要你想。为了它,我用尽一生的勇气和力气追寻。”那些一片丹心为祖国的人,他们的梦想起点在哪里?在曾经不为外人道的奋斗征途上,他们为追梦付出了什么?而当梦想看似不可及时,又是怎样的信念支撑他们不言放弃、矢志不渝?以梦想为索引,终极预告片揭开《功勋》里一条贯穿八个单元的线索:为国家建立功勋的人物,他们是如何将个人梦想融于国家发展,在平凡中造就了伟大。

预告片里,孙家栋说:“飞向太空,是人类几千年的梦想和理想,苏联人和美国人能做到的事情,咱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得到!”黄旭华说:“核潜艇是国之重器。没有核潜艇,被核攻击,就无法进行二次反击。”于敏说:“氢弹就是底气,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李延年说:“当英雄,可不是那么浪漫的,是要流牺牲的!”在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的科学家心里、在以身许国的战斗英雄心里,个人的梦想始终与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相通。

他们的梦想不只是实现个人价值,而是肩负着国之重任,承载着全民族的梦想。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民族的复兴,他们无悔燃烧一生。屠呦呦说得毫不犹疑:“只要研制出新的抗疟新药能救人命,就应该大胆地尝试啊!”袁隆平咬定目标:“我现在就是想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张富清愿望朴实:“我驻村的首要任务,就是让社员们的饭碗里能装满实实成成的干饭。”申纪兰放声号召:“咱妇女就应该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心系祖国、造福人民,是这些功勋人物的共同初心。

他们身上,还闪烁着中国科学家“心中有国家、造福无国界”的大爱情怀。追梦的路上当然不可能一片阔野坦途。“咱们都做了3864次测交了,可这问题出在哪儿啊,还是说杂交水稻的研究本身就有问题?”有人问袁隆平。“每个零部件看上去都没问题,为什么凑到一起就出故障了?”这是孙家栋亟待解答的难题。

面对“中国医药学是伟大宝库,这个容不得咱们质疑怀疑”的观点,屠呦呦直言:“科学研究就不应该有禁区。”于敏坚信:“爱因斯坦在和玻尔的论战中都犯过错,科学不相信权威,科学只相信真理。”如果说,赤诚与奉献是功勋人物的人生信条,那么讲求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便是他们的笃定信念。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梦想,功勋人物鞠躬尽瘁、从不计个人得失,正如预告片里张富清说“组织让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为了藏不住的真理,功勋人物敢于担当、咬定青山不放松,就像预告片里黄旭华说“我相信我的计算,如果错了,我负全责”。“经过失败,我们会变得更聪明,也会更加强大。”“我相信,未来还会失败很多次,但是成功只需要一次。”终极预告片将功勋们掷地有声的话一一道来。

在预告中还出现了由孙俪、倪妮、张颂文、董洁、李光洁、陈好、孙茜等实力派演员饰演的功勋人物家属。他们的丈夫、妻子一生致力于祖国建设,隐姓埋名,常常无暇顾及家庭。而作为卓越功勋缔造者背后的坚强后盾,他们给予了奋战在前方的爱人、亲人们最坚实的支持与鼓励,以及无限的理解与包容。本剧也将摆脱传统主旋律题材的刻板印象,更多关注到功勋人物背后的人,真实而立体地呈现伟大中的平凡,展示拼搏奋斗中的家庭温暖。通过“小家”和“大家”的无法兼顾歌颂了功勋人物及其家人的牺牲和奉献。

电视的观后感作文【二】

《功勋》不仅是一组赞美诗,还是一道思考题。剧中弘扬的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穷且益坚的精神底蕴。穷且益坚不易,达而益坚更难。

昨晚,电视剧《功勋》圆满结束了全部八章。这部作品是“理想照耀中国”主题展播中的一部。它是对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的响应,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时为新中国英雄立传之作,是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启程处写给中华优秀儿女的.明德之作。“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功勋》的底蕴和寄托就在于此。

中华民族历来崇仰英雄,中华儿女历来崇尚英雄。看《功勋》不禁会想到鲁迅先生曾写下的铿锵之语——“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从大禹治水神话的代代传承,到巍峨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历来为苍生起、为天下安、为民族兴旺、为国家富强而忘我奋斗的人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先锋、时代的英雄。

电视的观后感作文【三】

记者:“你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于辛:“我不知道……但是他很忙,隔很长一段时间才回来一次……”

他隐姓埋名28年,只为一个目标——造氢弹,他就是于辛的父亲,祖国的无名英雄——于敏。

1926年,于敏在天津的一户普通家庭出生。上学时,他一直是班里的“学霸”,他尤其对数学感兴趣,但在他12岁那年,日军侵入了天津城,打破了一切宁静。正是从那时起,于敏就懂得了,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国家落后就要被列强践踏。从此他立志要用自己的满腔热报效祖国。

1944年,于敏18岁时考上了北大工学院。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拥有充裕的学识,更拥有了一颗爱国的心,更更有了报效祖国的人生铭。此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节节胜利,傲慢的美国人却扬言要使用核武器对付中国。为打破核垄断,下命令:“要快速造出原子弹和氢弹”。此时此刻,余敏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接过了这个艰巨的重任,和其他研究人员克服重重阻碍,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将原子弹模型设计完成。这时,钱三强找到了于敏,让他转入氢弹原理研究。从这时开始,于敏的氢弹之路正式开始了。

在一个狭小的办公室里,和同事们投入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摆上几张办公桌,几张椅子,四张床,于敏他们白手起家,什么理论啊、图纸啊都一无所有。于敏和他的氢弹理论研究小组,日复一日地在这里工作,他们成了隐身人,他们的工作成了绝密。他们每天忙忙碌碌,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可除了他们自己和国家高级领导,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在干什么,连他们的亲人也一无所知。于敏更是因为每天的高强度工作而患上了十二指肠溃疡。他不能让自己的肚子变空,否则就会剧烈疼痛,吃些东西才可得以缓解。当时全国的物资极为匮乏,他只能嚼晒的萝卜干来缓解疼痛。

为了尽快的实现这个终极目标,他每天面对密密麻麻的数据,一台每秒万次运算的计算机摆在他面前,计算机要将计算结果打印在纸带上,于敏必须跟上计算机忽快忽慢的节奏,一段一段地看计算结果。可是使用计算机95%的时间要给研究原子弹的同事们,留给于敏使用的时间只有5%,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工作又陷入了僵局,即便如此,他也争分夺秒的和战士们战斗于一体。法国在努力研制,表示要抢在中国前面,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做出氢弹,所有的研究人员都在废寝忘食,孜孜不倦。

深秋的一天傍晚,他为了缓解战士们的这种紧张的工作压力,迫使大家休息,于敏和同事在一起散步,突然灵光一闪,想出要改变之前的设计结果,绕开破坏性强的能量结构。于敏撇下同事直接折返办公室继续做推算研究。经过他反反复复地几轮计算,成功了!成功了!能量居然能达到百万吨级别!突破了这道坎,氢弹的研究速度提高一大截,不久后,功夫终究不负有心人,中国氢弹独有的“于敏构型”型设计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一个载着氢弹的降落伞伴随着广播的倒计时,在新疆的罗布泊上空从天而降,一瞬间,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出现在世界的东方,它代表的是中国智慧,代表的是中国速度,代表的是中国力量!氢弹研制成功了。

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英国和苏联用了四年零三个月,法国更是用了八年零六个月。

于敏,用他的智慧和一颗火红的爱国心,为祖国研制出了第一枚氢弹,这位“国产土专家”创造出了世界人类史上的奇迹。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世界的核版图上勾勒上了重要的一笔。

让我们记住这个沉甸甸的名字,让我们一起致敬于敏,致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致敬所有的无名英雄。致敬所有为祖国做出奉献的人们!这就是我金秋十月的红色观影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