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淡中寻求幸福作文议论文(寻觅幸福议论文作文)

于平淡中寻求幸福作文议论文(寻觅幸福议论文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11-26 22:39:10
于平淡中寻求幸福作文议论文(寻觅幸福议论文作文)

于平淡中寻求幸福作文议论文【一】

——题记

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使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

不论是怎样的风雨与磨砺,中国从未让意志倒下过。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中华儿女时刻都让坚韧之光沐浴灵府,执着的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华儿女不懈努力的一轮永不退色的红日。

儿童们苦苦守候,默默等待了一载的雪花缤纷而至。谁料骤雪的脚步若纷繁的马蹄不曾停歇,飘着飘着竟成了一场罕见的冰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终究还是出现在了温暖,柔媚的南国里。

冰雪无情,阻隔了多少游子归乡的路,人间有爱,各地区积极行动,要将冰雪铲除。面对郴州人民断水断电的困境,各地区人民纷纷前来救助。唐山人民自发组织的“抗冰救灾小分队”踏上感恩之旅。更还有客他乡的农民电工兄弟,感动神舟。

冰雪压不倒坚强的中国,中华儿女在冰雪中愈发凝聚。

随着遥远天边传来一声轰鸣,无数房屋轰然倒地,无数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断绝了声息。嗥鸣的风吹刮着无生的大地,几抹虚白的华阳斜照在碎砖瓦楞间,在脑海里投射出灯红酒绿的幻影。昔日的繁华,今日的废墟。

却见温总理,亲临这荒芜的废墟中,将瓦砾间的课本拾起,紧紧的攥着,攥着,久久不语。却见温总理,身临灾区人民的帐子里,将孩子们稚嫩的双手握起,嘘寒问暖,像一位伟大的父亲。

灾难来临,中华儿女秉信着大爱无疆,坚强面对,因为我们在党的怀抱里。

奥运的消息,点燃了中华儿女的无限激情。我们欢呼雀跃着筹备奥运,迎接圣火。当明亮的火种徐徐的传向祖国大地,却也有无情的黑手欲阻隔圣火的传递。以身护卫圣火的女孩金晶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我们坚持不懈,我们坚强应对。最终让奥运圣火点燃了神州大地,向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奇迹。全球瞩目的北京奥运在历史里被铭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祖国。你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屹立,你以你自身的经历,诠释了坚强意义。古人的谆谆教导,坚韧二字我定会铭记于心。

祖国。那群星闪烁,是我对你划过天宇的祝愿。愿你坚韧精神如泉用来,文明之花常开不败!

于平淡中寻求幸福作文议论文【二】

总有一个人会改变自己放下底线来迎合你,纵容你,不是天生好脾气 ,只是特别怕失去你,才宁愿把你越宠越坏困在怀里。其实,性格不合只是不爱的借口,要懂得珍惜守护身边的每个人,因为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我们才换来了今生的相遇,真爱你的人,不会只专注于身体或财富,而是更多关心你的`情绪,你受累了我会心疼,你难过了我会不忍心,你撒娇我会让步,你不讲道理我能忍受,这才是真爱!

再亲密的一份感情,也会出现误会与分歧,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只有不和睦的家庭。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嘶吼,疼的是心裂的是情;冷战,只会让矛盾无限升级。暖一颗心需要很多年,凉一颗心只要一瞬间。一些理,让一让就过去了;一些话,忍一忍就和谐了;一些事,问一问就清楚了。给对方机会,是爱的升华情的结晶。

彼此包容,彼此原谅;相互接受,用心珍惜,感情才有不离不弃生活,其实有许多无声的感动。真正的感情,不是承诺,不是协议,更不是条件,而是信任和理解。承诺再多,不能兑现就是谎言;协议再好,不能真心就是伤害;条件再硬,不能相处就是折磨。爱需要一种笃定不移的信任,还需要一份真心的理解。爱不是指责,不是让另一方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生活。爱是包容,爱是退步,爱是为彼此改变。

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是什么你我活,是习惯。一个女人习惯了一个男人的鼾声,从不适应到习惯再到没有他的鼾声就睡不着觉,这就是爱;一个男人习惯了一个女人的任性、撒娇,甚至无理取闹,这就是爱;一个人会为了另一个人去改变、去迁就,这就是爱。对爱人,迁就多少,就爱了多少。真爱,是牵一双手,走过风雨,冷了互相取暖,一种付出,两心依靠;真爱是共一颗心,面对纷扰,累了互相鼓励,一种理解,心有慰藉;真爱,同一程路,走进未来,老了互相偎依,一种幸福,相守终老,一世无悔。爱,绝不是要找一双完全适合你的手,而是一双无论有多么的不合适,也愿意牵你的手。

每一份感情,都是理解中丝丝连心;每一颗真心,都是包容中风雨同行,与温暖相伴与懂得相携。有真情,滋润着心灵;有疼惜,围绕着生命。识得进退,懂得相守,懂得感恩,相互忍,彼此真。感情,要的是温暖;爱人,要的是体贴;家庭,要的是和睦。爱的天平上,最怕绑架,最怕设防;情的世界里,最怕口是心非,虚情假意。限制不是喜欢,圈定不是爱意。尊重彼此留有空隙,相互理解让情包容。有乐分享,有愁分担。

用真相对,粗衣素布也秀丽;用懂解读,淡饭清茶也温馨。平淡中相守,简单中拥有,与心对心,情才会长久。日子需要知足,才会幸福;家庭,需要容忍,才有笑声。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人在乎。一些话,无需甜言蜜语,只求体贴关心;一些理,无需较真明白,只求理解懂得;一份爱,无需承诺誓言,只求默默相守;一份情,无需天天想念,只求叮咛挂牵。平淡岁月中,两颗心相互依偎,两双手相互搀扶,男人心要宽,生活才温馨;女人心要善;日子才安宁!

于平淡中寻求幸福作文议论文【三】

——题记

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使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

不论是怎样的风雨与磨砺,中国从未让意志倒下过。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中华儿女时刻都让坚韧之光沐浴灵府,执着的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华儿女不懈努力的一轮永不退色的红日。

儿童们苦苦守候,默默等待了一载的雪花缤纷而至。谁料骤雪的脚步若纷繁的马蹄不曾停歇,飘着飘着竟成了一场罕见的冰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终究还是出现在了温暖,柔媚的南国里。

冰雪无情,阻隔了多少游子归乡的路,人间有爱,各地区积极行动,要将冰雪铲除。面对郴州人民断水断电的困境,各地区人民纷纷前来救助。唐山人民自发组织的“抗冰救灾小分队”踏上感恩之旅。更还有客他乡的农民电工兄弟,感动神舟。

冰雪压不倒坚强的中国,中华儿女在冰雪中愈发凝聚。

随着遥远天边传来一声轰鸣,无数房屋轰然倒地,无数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断绝了声息。嗥鸣的风吹刮着无生的大地,几抹虚白的华阳斜照在碎砖瓦楞间,在脑海里投射出灯红酒绿的幻影。昔日的繁华,今日的废墟。

却见温总理,亲临这荒芜的'废墟中,将瓦砾间的课本拾起,紧紧的攥着,攥着,久久不语。却见温总理,身临灾区人民的帐子里,将孩子们稚嫩的双手握起,嘘寒问暖,像一位伟大的父亲。

灾难来临,中华儿女秉信着大爱无疆,坚强面对,因为我们在党的怀抱里。

奥运的消息,点燃了中华儿女的无限激情。我们欢呼雀跃着筹备奥运,迎接圣火。当明亮的火种徐徐的传向祖国大地,却也有无情的黑手欲阻隔圣火的传递。以身护卫圣火的女孩金晶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我们坚持不懈,我们坚强应对。最终让奥运圣火点燃了神州大地,向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奇迹。全球瞩目的北京奥运在历史里被铭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祖国。你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屹立,你以你自身的经历,诠释了坚强意义。古人的谆谆教导,坚韧二字我定会铭记于心。

祖国。那群星闪烁,是我对你划过天宇的祝愿。愿你坚韧精神如泉用来,文明之花常开不败!

于平淡中寻求幸福作文议论文【四】

平淡人生

淡雅

淡云疏竹,一种说不出的清幽雅致流溢其间。心,前所未有的平静,阳光从间隙洒下,落在脸上,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只有风不甘被遗忘,打着旋儿从远方赶来,面对这一片寂静,悄悄隐去了自己的身影,努力和空气融为一体。

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是那些年少不羁的回忆,只剩下最绚烂的一幕在绽放。年少的童真与青涩悄然褪去,徒留一丝长大的惆怅。小时为表弟不惜一切摘莲蓬,因馋嘴忘乎所以偷桔子的日子一去不返,如今为金榜题名,日夜不分的日子已让我身心疲惫。哎!纯真年代为何短暂如斯?

年少时期搭建的林间小凉棚,如今已是几经春秋,落叶都已化作春泥,滋养新的生命。尘世的变迁透露出历史的沧桑,又有几人能从中脱颖而出,即使是陶渊明“性本爱丘山”却还是“误落尘网中”,摆脱不了这层层枷锁。如果生命是无数个断点的连续,在一些断点上,我们注定在劫难逃。就好比坐上了人生旋转木马的人,游戏还没有结束,就不能下马,只能随着音乐不断旋转。既然无法拒绝,无法抗拒,不如欣然接受。这是人生的一种洒脱,一种豁达。

清逸

青青松柏,隐隐古寺,悠悠钟声,尘世的喧嚣繁华仿佛落花,随水流逝。越过千山万水,穿过时光之门,那钟声如此苍凉,透出一种对尘世的了悟,仿若净世之光,驱散心中的阴霾。阵阵钟声,在空气中荡漾开来,在喧嚣中飘向远方。

时间谱上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不变的唯有这飘荡的钟声,沧海桑田有时在它看来也只是一瞬。

多少人追寻永恒,但真正的永恒又该怎样去释义。

人们为了功名利禄苦苦追寻,阴谋诡计层出不穷,这些又有何意义,当年华逝去,垂暮之时,所有的一切终归黄土。历史长河中,我们终究只是一粒不起眼的沙尘,被河水淹没。不如纵情山水,追随谢公,用一双眼睛,一双脚,踏遍大江南北,山野平原,去发现自然中的美好与神奇。

尘世的繁华喧嚣让许多人迷醉沉溺,粗茶淡饭的生活在他们看来是一种落伍,那些新鲜刺激的日子让人热澎湃,追逐的脚步永不停歇,心中却总是有一种失落感。当无人时,衍生为孤寂,难免空虚。山林的沉寂,在许多人看来是另一种寂寞,我却觉得是一场对心灵的放纵,流水潺潺,洗去了尘世的烦忧,虫鸣鸟啼,赶跑了无人的孤寂,心灵的舒缓,带来了无尽的满足。

清风明月,是我所追随的;日出日落,是我所期盼的;夜幕星辰,是我所仰望的。我希望小桥流水是我的故乡,竹楼木椅是我的家。

清逸,清白处世,悠逸生活,波澜不惊有时也是一种美。

为了追求理想而飞,为了寻找平淡而飘。

飘不仅是一种形态,更是一种内在,更是一种涵养。一个人追求理想而执著追求,努力不懈,一个人追求理想后的心境便是飘。

寻在其中,飘于其外。飘是一种平淡的`幸福,是一种境界!

平淡人生,平淡才是福。 平淡,也是一种享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好一首《归园田居》,好一个视功利为粪土的陶渊明,好一派平淡的生平。

轰轰烈烈的生活我不喜欢,惊天动地的举措我没有去做过。朋友们,在这个激越的年月里,我却钟爱一种平淡,因为那是一种享受。

品一杯香茗,翻几页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平淡是一种享受。

看着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种凄美的平淡,却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叹息,因为她有着令人羡慕的前半段生活,待到末年时,过着平淡的生活,就耐不住那寂寞了。

平淡,是一种享受。桃花源便是陶渊明平淡的畅想的最高境界。在那里,人们老有所养,幼有所乐,人们尽享平淡的天伦之乐。

平淡,是一种享受。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没有功名,没有皇帝的垂青,终于在平淡中明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而他在享受平淡中是否悟出了那真意?

平淡,是一种享受。吴钧在与朱元思书中,早已告诉了我们。他是一个享受平淡之人,在富春江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因为他平息热衷功名利禄之心,放弃经纶事务之任,他过得平淡、潇洒,一种快乐和喜悦溢于言表。

平淡,是一种享受。欧阳修虽遭贬谪,但却在平淡的生活中与滁民同乐,没有悲叹,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享受一种平淡的快乐,所以他才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平淡,我是宇宙中之一员,我不喜欢灯红酒绿,成名利欲。在平淡中,可以读古人之心;在平淡中,可以观自然之美;在平淡中,可以明白事物;在平淡中,可以感动彻悟;在平淡中,可以兼济天下;在平淡中,可以拥有许多。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古人有古人的平淡,我也有我的平淡。平淡即生活,平淡即快乐,快乐即享受。虽然现在的我尚年小,没有明白那陶渊明的“真意”,但我想让喧哗的齿轮在内心停止,让平淡带来宁静的喜悦,这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享受。

平淡,也是一种享受,来自于心灵深处。

于平淡中寻求幸福作文议论文【五】

本然,即事物的本来样子、内在规律。语文教学作为一项原本就比较复杂的活动,要穷究其“本然”,当然不是很容易,加之人们的认识也需要不断地深化,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能够穷究语文教学的“本然”,这也很正常。问题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到底做过多少穷究“本然”的工作?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有多少人在关注和思考着语文教学的“本然”?考察一下,情况并不乐观。虽然我们有那么多语文教育理论工作者,有那么多研究语文教学问题的组织和阵地,更有各种研究语文教学问题的成果不断问世,但这些研究要么只关注教材、教法等操作层面的很具体的话题,要么只热衷于一些与教学实践离得很远的让人一时很难琢磨的非常抽象的命题,而对于“语文教学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样的问题则无暇或不屑涉及,讨论很少。包括《语文教学大纲》这样的专门用来对语文教学进行解释和规定的最权威的文件,虽经一次次修订,但直到新课改的《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前,还很少能从上面直接找到对于语文教学“本然”的说明文字。

至于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这些语文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只要深入他们中间都会知道,那教不完的课、改不完的作业以及学生永远也考不完的试等各种事务早已使他们穷于应付、疲惫不堪,除极少数人外,大都满足于靠师承下来的知觉感知过日子,很少有人还对包括语文教学的“本然”在内的较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发生兴趣。不少语文教师,辛辛苦苦教了一辈子语文,但到退休那一天,若问他“语文是什么”、“语文教学要干什么”,他都回答不出来。这倒不是因为这些问题被理论家搅得过于复杂而让人不好回答,而是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就连那本教学大纲,也往往并不被老师们看重。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虽然报刊上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个别表述争论不休,但不少课改实验学校的老师们还没见过这本“课标”。有些学校虽给老师们发了,但也被束之高阁。“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未穷“本然”,甚至不问“本然”,那么怎么能指望它科学、高效而“左右逢源”呢?

所以,改革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当务之急是要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教师要寻求和思考语文教学的“本然”。

语文教学的“本然”是什么?正如事物的发展都使它逐渐远离其原点因而要追寻其最初的、本来的样子就越来越困难一样,数千年的语文教育实践,近百年的语文独立设科,使得要穷究语文教学的“本然”确实不是多么容易的事情。也正因如此,所以在语文教学理论界才有那么多争论,比如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认识。但我们如果换一种思路,也许会找到一种相对便捷的途径。探寻事物的本质,寻找事物的本原,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分析论证,一种是追根溯源。前者因为采用的是就事论事、理论推导的办法,似乎更“科学”,所以一向备受欢迎。但这种看似严密的方法却往往使简单问题复杂化。由于分析角度的不同,论证过程的不同,因而很难得出一致的结论,结果是不仅原来讨论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引发出各种无谓的争论。后者则正好相反,虽质朴一些,但却要简单可靠一些,正如寻找一条河流的源头,只要沿着这条河逆流而行便是;如果能站高、站远一点,采取遥感、遥测的方法,则更方便。寻找语文教学的“本然”,无疑应该采用后一种方法。只要能够弄清楚当初人们设立语文课程的意图或者人们让孩子学习语文的动机便可。这个动机和意图,就是语文教学的“本然”。

这样说来,关于语文教学的“本然”,其实是一个不需怎么探寻便可获得大致结论的问题。那些诸如“语文姓什么”之类的问题专家们可以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但对于学校里面最初为什么要设立语文课程,或者人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学习语文这样的问题,应该说在认识上没有多大分歧,因为连农村不识字的妇女都很清楚她们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学语文)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要老师教他们读书识字、说话从而通情明理成为有文化的人吗?可以说,这个教学生“读书识字、说话作文”,既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还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一句话,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本然”。遗憾的是,这么浅显的道理,长期以来却被我们日渐丰富的教学理论给淹没了,也被广大的语文教师给淡忘了。我们会说语文课要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不会说要教学生读书识字、说话作文;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叫学生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可以将大学中文系毕业生都不知道的语言知识、文学知识讲给学生,可以将一篇通俗浅显的课文分析得让谁都不明白,就是不让学生去读书、去写字、去作文、去说话(这些事通常都是被安排在课外)。最终,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本然”,失去了自我。

返璞归真。语文教学必须找到“本然”,回归原点,按照语文教学应有的样子教学生学习语文。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多年的讨论、实践和探索,借助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动,语文教育终于迎来了这一天。《语文课程标准》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已经有了明确告诉人们语文教学是怎么回事的文字。现摘两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语言明快,意思清楚,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然”。用这些话去衡量我们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发现我们离开语文教学的“本然”有多远了!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文,必然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然要以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而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也只能是在大量的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中才能养成,单靠教给学生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单靠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单靠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书面练习题,是决不会获得这些语文能力的。但多年来我们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却恰恰就是这么做的。我们的老师,太看重“知识”、太喜欢或习惯于“讲课”了。笔者近两年曾几次在中学语文教师和刚参加完教育实习的高师中文专业学生中做过调查,当问及“你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什么样的”时,有很多人的回答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一定要将教材上的“语文知识”给学生“讲扎实”;问及“你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讲得多好,还是讲得少好”,回收的问卷中60%以上的选择是“讲得多好”,在紧接着的关于一节课教师讲授用多少时间的选项中,80%的被调查者在“25~35分钟”后画了勾。到中学听课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本来教材上一个定义外加两个例句的几行文字,老师一讲解动辄就是半节课、一节课的时间。至于讲课文,那更是教师的基本教学行为了。只要是课文,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不管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也不管是还是散文,教师都是非讲不可的。即便是并不需要教师做多少事情的“自读课文”以及一个单元结束留给学生“随便读读”的一篇诗文,教师们也是表现了高度的“责任心”,一如既往地力求“讲深、讲透”。很多课文,教材编者明确要求“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加深感受和理解”,但这种“反复朗读”和“感受”只能是在课外,课堂上依然是教师的分析讲解。结果,这种教师“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早已成为语文课文教学的基本事实。如此全然不顾“语文教育的特点”,背离语文教学的“本然”,难怪语文教学少慢差费、高耗低效!

所以,寻求语文教学的“本然”,当前最需要做的,还是要引领语文教师真正进入新课程,认真学习和努力执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牢记和领悟“课标”中的这类关键性的话语并且“化为践履”,付诸实施,不再热衷于给学生讲授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不再留恋于做课文的分析员、讲解员和翻译员,不再将自己横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干“第三者插足”的事情,而是立足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读书识字、说话作文”的语文实践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放手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学生与文本和教科书编者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再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那么,语文教学就可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从而取得应有的效果。

吕叔湘先生1963年4月在《文字改革》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一文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我觉得每逢在种种具体问题上遇到困难,长期不得解决的时候,如果能够退一步在根本问题上重新思索一番,往往会使头脑更加清醒,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里所说的“根本问题”,也就是叶老所说的“本然”。要使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学活动实际执行者的广大语文教师,不管在面对什么具体问题的时候,也都不忘“根本问题”,不断思考和追寻着语文教学的“本然”,牢牢把握住那“万变不离其宗的教学生读书识字,教学生阅读作文”②,那么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就会按照自身的规律行事,从而走出困境,走向科学和高效。

注释:

①陈日亮《得法养习,历练通文》,《课程·教材·教法》1996.1。

②史绍典《语文永远是语文》,《中学语文教学》2000.11。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