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本真作文800字

回归教育本真作文800字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6-19 07:10:39
回归教育本真作文800字

回归教育本真作文800字【一】

在中外教育史上,教育偏离本质的情况并不鲜见。呼唤教育本质回归的声音也从未间断过。现代教育本质的回归,也是社会时代使然。

(一)从教育的外部要求看,信息化时代迫切要求提高人的素质

1、人类面临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社会急剧变革的挑战,需要提高全民族素质。人类的科学知识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的。据卢嘉锡教授统计,19世纪是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1倍,当今则是每3—5年增加1倍。同时,科学越来越分化又越来越综合,21世纪将是不同领域科技创造性融合的时代。并且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他认为:“当我们面向21世纪时,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掌握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宽厚的基础。”他又说:“要把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为重点,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不断地和有效地更新、掌握所需的科技知识,以便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即是说,学校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2、人类面临的种种困难,解决这些困难的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科学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给了人类重重困难,如环境污染、生态失去平衡、资源浪费等。人类要走出这些困难的重围除了依靠科技之外还需要依靠人类自身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心。今天人类面临的困难是人类自身素质不高所致,解决这些困难只有从提高自身素质着手。

3、世界面临着激烈竞争。21世纪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是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世界旧的格局被打破,冷战的结束,由军备竞争转入了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竞争的本质是高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如何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是培养人才。

(二)从教育的内部变革看,素质教育是达成教育目标的保证。

1、实施素质教育是顺利贯彻《义务教育法》的需要。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2、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全面提高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教育质量的总和,而不是单独提高某一育的质量。

3、实施素质教育是改变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的需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着许多令人不安的问题,特别是偏重智育,轻视其他各育;偏重考试科目,轻视非考试科目;偏重分数,轻视能力的培养。这些现象在许多中小学存在,从而造成中小学教育本质的异化。

如何才能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如何才能顺利贯彻实施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如何才能适应当前国际间的竞争?这些问题是“应试教育”所不能解答的,只有素质教育才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回归教育本真作文800字【二】

露珠凝结在火红的枫叶,于是便闪烁着光彩动人的红;露珠静止于洁白的荷花,于是便呈现出原有的苍白与透明。

人生沉浮,起起落落,难免会忘记原本的自我而变成另一个样子。这时,你可曾想到原来的自己,原来的模样?因此,唯有保持自我,才能傲立于复杂的人世,成就无悔的人生。

或许在付出得到认可的那一刻,人性也在升华,保持自我,才注定他将坚守着自己的学术事业,哪怕名利也可挥手弃之,这就是陈寅恪先生。

他是一位真正有学力的教授,而学历却寥寥可数。他学贯中西,精通多门语言,可以为学问潜心研究,而不愿为了某个学位花费心思。他的学生有所不解,曾小心翼翼的问过这位大家,陈寅恪先生说:“若是我去谋得一个学位,必定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去做课题,倒不如把时间花费在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正是因为他能保持自我,才能在名利学位的压力下苦心钻研,也正是因为它能维持本来的自我,才能成为真正有学力的大家。

可可香奈儿的魅力足以跨越时空,他昂首阔步在男权横行的时代,他梦想着创造一个自己的品牌。讽刺和蔑视不断涌来,却淹没不了她坚守自我的信念。

他让香水不只是花香,也让黑色不再是丧服,她让洛可可服成为历史,用简约让女性彻底解放。她坚守自我,走在自己设计的时尚殿堂里,让那些曾经的非议随风散去,留下的是一个流传至今的传奇。

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的高洁,张孝祥“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自勉;三毛“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殇”的豁然……这是道家内不化的莲花朵朵。内不化,是坚守自我,做到外物不扰我心智,“和风散杨柳,青山澹吾忧”,是保持自我,维持真本。

轻轻触摸生命中的那些过往,或开怀微笑或心生感悟。唯有保持自我,方能抖落在红尘中沾染的满身尘埃,驱散心中缠绕的影子,才能越出时间的缝隙,在尘土飞扬的喧嚣中,感受一份清雅纯正的情怀,保持生命最原始的本真。

回归教育本真作文800字【三】

不忘初心,可以让你牢记自己做一件事的最初目的是为何?

春秋伯牙,以善琴闻名于天下,然其却隐于山中苦居,此是为何?为的是那高山流水不为世俗所染,为的是那千古佳音不为宫廷之乐所糜,为的是能等来那位能听懂这琴中之语的知音。他为了这个目标一直在等待在坚持,最后,他终于等到了钟子期。“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他的不忘初心,让他等来了他的心之所向。

不忘初心,可以让你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直至成功。

伟大的书法家丶画家齐白石少时以做木匠为生,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了绘画,他从此便以研习书画为一乐事,但他在生活最为艰难之时,却没有以卖画为生,在他的心目中,书画是神圣而不容亵渎的,他宁可沿街讨饭,也不出售一幅藏品,正因为他的不忘初心,使他一直怀着一份对书法的.热爱与崇敬,使他成为了一代书法画大家。也因为他的不忘初心,在人人想着卖国求荣时,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时,他仍严词拒绝,不为日本人作一幅画。他用不忘初心,守住了自己的底线,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反观当今社会,人们皆为利往,皆为利来,似乎都已为利而迷惑了自己的本真。摩拜单车本是为人民出行考虑,却引得一些追利者胡乱投资,蜂拥而上引起了诸多问题,像这类好事变坏的例子比比皆是。有很多人感叹日子不如从前的单纯了,是啊,人们如今连过年走亲访友甚至都带有利益性质,走亲友原是为了加强亲友之间的关系丶送上真诚的祝福,是两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如今我们却是借此机会向达官贵人巴结讨好,以求得利,难怪贾先生会说平生最厌俗客登门了的话了。

醒醒吧人们,我们已经沉沦于利中太久,是时候拾起自己最初的那颗纯洁的丶怀有着美好梦想的心了,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不是去追名逐利,繁于俗事的,而是让自己活得能更有价值。

陈继儒有言:“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鉴赏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稍一曲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扰,则亦苦海。”

望诸君谨记:不忘初心,方得本真。

回归教育本真作文800字【四】

每一个今天都会变成昨天,每一个昨天都会变成记忆的片段,我们需要的是通过对过去走过路的追寻和积淀产生对未来的预见和对扑面而来的未来的洞悉。

不同的时代对教育有不一样的要求。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剧烈冲撞和交融,还缩短了人类生存空间的距离,模糊了时间概念。

从摆脱电话线到隐形网线,技术正在改变着学习生活方式,而改变的核心就在于丈量“意义存在的尺度”。这种基于数字化生存方式上的改变使得“当下的冲击”成为一种“文明的冲击”,它来源于信息技术革命激活的客观世界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好不好,可以通过主题体验来检视。好的标准是什么,通过体验把握住意义,复杂性就是“好的”;如果失去了意义,让各种需求剥夺了我们的主体体验,甚至带来焦虑,复杂性就是“不好的”。因此,信息时代的时空就是意义存在的尺度,只有学习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才能调节学习生活的\'速度。从这个意义上看今天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学习,为什么要回归本原、回归“人”的核心就不言而喻了,而这恰恰是从传统走来的教育工作者如何迎接未来所带来的最大挑战和难得机遇。

美国教育部长邓肯曾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投入很大,却没有产生像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呢?其问题的核心就是教育为什么没有发生结构性改变。美国新媒体联盟推出的《地平线报告》也预测了云计算、移动学习、学习分析和开放内容将成为基础教育的应用方向。事实上,上海已经在这些领域展开了探索,但关键问题还是在于找到“意义”。只有让每个人都找到学习的意义、生活的意义、时空改变行走和思维方式的意义,那么教育才可能真正实现结构性突破。

与信息化同样面对机遇与挑战考验的是国际化。未来上海基础教育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不是拥有多少门国际课程,而是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包容。东西方文化教育之间有差异,但不应有鸿沟。他们的融合应该是水的融合、是看不见的,不是凑合、叠加而是整合。在融合的过程中差异客观存在,包容至关重要。文化差异是历史形成的,是因为地域、地理环境带来的种种因素形成的,是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及生活习惯造就的。不管今天全球化背景如何,具体到个人的时候差异则是个性的。全球化不会也不应抹差异、磨平差异。但是因为交流的频繁,差异更加明显,冲突的机率增加,因此沟通和包容显得更为重要。

未来曾经很遥远,远得让我们无法清晰地描绘或精准地畅想。但是,教育的未来却很近,近得可以触摸——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就是未来。教育是培养未来人的领域,因此我们必须思考教育对象的将来,以超前的眼光触摸未来,让未来提前到来。正如《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所说:“如果今天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昨天。”

作为一个亲历上海教育改革30年的见证者,我见证并参与了上海大规模的课程改革。面对未来悄然已来的态势,常常扪心自问:在自己的历史接力棒中是否尽了应尽的职责?

上海基础教育在内涵发展“深水区”中破解的难题也是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这说明我们正在走向前沿,也正创造出自己的贡献给世界。然而,另一种危机感同样如此迫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数据开掘、实证分析以及社会各方关注支持教育的责任态度,深入细致有效的教育改革举措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反思借鉴。两次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绩问鼎的同时,上海学生的“负担”问题也被广泛提起,社会竞争的压力、学校生存的危机感等因素,化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令我们的学生“负重前行”,上海内涵发展“深水区”的教育生态,对我们而言,还有很多隐蔽的区域有待发现。

两次PISA测试结果大概可印证上海长期以来教育政策的稳定性对这座城市中的学生产生的影响是积极并持续有效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三年中我们的教育没有改变。三年中我们重新审视了上海义务教育在新的历史方位中走均衡优质之路的新内涵,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好学校,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程改革的意义价值,更富勇气地挑战着最难攻克的评价难题。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了许多重大改革措施。但教育是需要积淀的,教育改革是需要全市十多万教师共同努力来实施的,从改变教师的理念到逐步影响教学方式再到逐步提升教育境界都需要时间和长期艰巨的过程,因此更需要我们具有坚持到底的韧劲。任何教育政策的改变,又往往需要重新调整教育制度,重新塑造教育文化,它所反映出的效果往往有缓显性,因此,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遵循教育规律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

在未来的日子里,上海基础教育改革一定会遇到更加艰巨的挑战,因为今天所有靠物质、靠金钱所能解决的问题都不再是主要问题,最难的问题还在于让教育真正回归到“人”的本原上来,让“人”成为教育的目的。我想,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基础教育发展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取得成绩,长期以来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也会逐步得到缓解。

教育的未来不复杂不艰涩,用最简单的词语概括就是“回归”,回归人的自身发展。未来的教育,谁对人的研究更加透彻,谁对教育规律的把握更加深刻,谁就找到了振兴民族、造福人类的幸福和希望。(作者尹后庆系上海市教委原巡视员,作为一个与上海基础教育一起成长、亲力亲为的见证人,他将上海基础教育改革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反复提炼而出的鲜活经验浓缩在《见证变革——站在上海基础教育转折点上》一书中,表达了一个教育管理者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全新理解和深刻认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