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的导入语(议论文专项复习导入语)

作文指导的导入语(议论文专项复习导入语)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5-26 23:44:03
作文指导的导入语(议论文专项复习导入语)

作文指导的导入语【一】

管理学院本科学生教学实践环节((读书笔记和假期见闻作业说明

发表日期:2012年9月2日 15:1 共浏览5432 次

一、 教学实践环节学分分配说明

根据我院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教学实践环节为本科学生必修课程,总计7学分,相关学分分解到学生在校学习的前七个学期内,即从本科一年级开始,每位学生每学期必须修读实践环节相关学分,此学分实现形式为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实作形式。此外,学生在完成实作环节之余,必须在每学年上交三篇“读书笔记”及一篇“假期见闻”作业(每篇字数为1500至3000字)。

未完成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或未上交相关作业的,不能取得相关学分,且不能按期毕业。

二、阅读书目范围及写作要求 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在任课教师指导下,从以下范围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

1、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推荐的“大学生100部阅读书目”; 2、管理学院推荐的“管理类专业好书文库”; 3、任课教师推荐的相关专业参考书籍。

上述第1、2项为必读书目,第3项为选读书目,如任课教师未推荐相关书籍,学生可自行选择其它书籍阅读及撰写读书笔记。由该三项书目读书笔记构成完整读书笔记作业。

假期见闻为学生根据个人暑假、寒假期间相关经历(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旅游经历等)撰写而成的心得、感想,文章形式不限(除外)。 学生应以认真务实、深入思考的态度对待“读书笔记”、“假期见闻”作业,做到读有所思、思有所获、文有特色,文章结构合理、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严禁抄袭行为,一旦发现抄袭行为,取消该项作业评分,并将不能取得相应学分。

三、作业规范及上交程序 1、“读书笔记”、“假期见闻”文章基本格式参照深圳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标准格式; 2、原则上每学年开学后一个月内(国庆假期前后上交作业,学生个人登录学院实践环节作业系统提交电子文档;

3、电子文档命名规范范例:

例如:2009040001张三读书笔记1;2009040001张三读书笔记2;2009040001张三读书笔记3;2009040001张三假期见闻 注:1为“大学生100部阅读书目”;2为“管理类专业好书文库”;3为自行选读书目;4为假期见闻。

四、组织领导机构

1、学院成立由主管教学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及各系负责教学实践环节的系主任组成“本科学生教学实践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相关工作;

2、学院教务办公室对相关作业进行业务指导,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作业收发及组织批改、评分等工作;

3、作业管理系统由学院学工办统筹管理,学院教学实验室开发维护。

备注:

1、实践环节作业相关问题由辅导员及教务秘书负责解释;

2、作业系统提交相关问题由教学实验室负责解决。

3、学生如遇相关问题可统一发送电子邮件到cms@szu.edu.cn反映。

附件:

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

作文指导的导入语【二】

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教师这样导入:在学习新课以前,我想提个问题,考一考同学们的`记忆力,看哪位同学能准确地答上来。我们初一时学习了《中国历史》课本第1册,在“隋唐时期的文化”中讲到隋朝有一位杰出的工匠设计建造了著名的赵州桥,这座桥在中外桥梁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位杰出的工匠叫什么名字?赵州桥原名什么?这座桥有什么特点?请同学回答后,教师指出赵州桥是中国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历代有不少文人对它进行了描绘,今天,我们来看看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是如何来介绍这座桥的。

作文指导的导入语【三】

中国历史悠久,有数不胜数的历史典故,学生对这些历史典故非常感兴趣。教师在教授新课前,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利用历史典故进行课堂导入。例如,教学《林则徐禁烟》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入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林则徐身上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了解所学内容的历史背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的编制,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应该注意将历史事件与时事联系起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来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

利用时事进行导入,能够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近期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为切入点,引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除上述几种导入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尝试采用复习导入法、导入法、幽默导入法等。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课堂导入方法,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文指导的导入语【四】

即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后,再导入课文。

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教师这样导入:在学习新课以前,我想提个问题,考一考同学们的记忆力,看哪位同学能准确地答上来。我们初一时学习了《中国历史》课本第1册,在“隋唐时期的文化”中讲到隋朝有一位杰出的工匠设计建造了著名的赵州桥,这座桥在中外桥梁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位杰出的工匠叫什么名字?赵州桥原名什么?这座桥有什么特点?请同学回答后,教师指出赵州桥是中国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历代有不少文人对它进行了描绘,今天,我们来看看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是如何来介绍这座桥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