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影响的作文题目(以影响为话题的作文的题目)

有关影响的作文题目(以影响为话题的作文的题目)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5-26 09:41:16
有关影响的作文题目(以影响为话题的作文的题目)

有关影响的作文题目【一】

同事上个月借了一本书,但是因为书的内容太乏味而放弃,我顺手借来翻阅,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和社会学的书,讲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简单而没有被看透的事例,一直对心理学和社会学感兴趣,这本书用一种简单平实的语言和生动又有说明力的故事或者实验向我们证明了这些被我们所忽略的或者压根儿没意识到的原理在生活中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力。

顺从原理,机械反应与固定思维模式: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如果能够讲出一个理由,那我们得到别人帮助的可能性就更大。

对比原理,经常看呕吐剧的人总是觉得生活中的人长得都难看。当你买下一大件昂贵的东西时,总觉得原本比较贵的配件显得不那么贵了,有时候冲动消费就是这样产生的。

互惠,给别人一点好处,别人也会帮你。社会中的人大多在仁义道德、正人君子的束缚中会不知不觉的做些自己原本不想做的事。互惠是一把双刃剑,被好心的人用了是福祉,被心黑的人利用则会让很多人成为冤大头。我向来属于被人骗了还不觉察的那种人,只有用吃亏是福这种阿q精神来平衡自己了。这个原理可以很好的运用于买东西跟人砍价的情况,尤其是金五星那种漫天乱要价的地方。先使劲儿砍,再适当让步,买东西的人一定算不过卖东西的,但至少不会损失太多。

承诺和一致原理,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种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和社会认同原理一样,我们常常会由此做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这个原理让我最为之一惊,回想过去和现在的一些选择,我明白了命运的'推手其实是自己不理性的大脑和有限的阅历和知识。高中老师曾说应该改命运为运命,但多少人又有如此的能力和资源呢?一旦我们在内心不坚定的情况下选择了某种东西,就会形成一套自我的支持系统,每个人都免不了有社会称许性,于是总是执着的要自己相信,我的选择是对的,哪怕我自己也不确定。真正可怕的可能不是外部的压力,而是来自自我内心的支持系统,自己欺骗自己的人是最无可救药的。看完这一章之后,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很多选择和想法了,不知道这是一种收获还是一种干扰,总之,认清内心的想法是最重要的。

关于书中阐述避免受社会认同影响的两种方法:环顾左右之后,别急着往前冲,向前看;抬头跑。这让我想起了刘总说过的一句话:在埋头苦干的同时,别忘了抬头看看方向是否是正确的,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我相信很多时候,从众是人们所避免不了的情况,但偶尔,在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面前,一定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相信自己!

有关影响的作文题目【二】

今天的文章先从一则生活实例开始,老练的卖瓜子售货员一开始不会抓足称的瓜子,而是会称一下后发现不足,再抓一把瓜子放称上去,让顾客前后对比产生实惠感。

不知道你们在买东西的时候有没遇到类似的情形,仔细一想,生活中这种例子真的很多,每当此时我们的心理会发现一种微妙的改变,在这一前一后对比之中,我们对售货员开始产生一种好感,觉得自己赚到了实惠,并自我暗示下次还来光顾该店家。

读了《影响力》这本书后,我顿时明白销售员不过是利用了简单的对比原理。书中说的对比原理在生活中和工作中百试不爽,跟老公提要求,可以提一个大要求,接下来再提一个小要求会更容易被满足,其实小要求就是自己的目的;跟领导或同事提要求,可以提一个全面的方案,可以提一个简单的方案,其实简单的方案通过了就万事大吉了。

所谓对比,就是两个事情、两种请求进行对比,然后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心理学运用。所谓“对比原理”,就是基于先前发生事件的性质,相同的东西会显的不同,即对比物不同,我们的感受不同。

只要我们留心生活可以发现,对比原理处处皆有,你会发现日常与人沟通中,隐隐感觉到的一些道理,背后是有大量的心理学依据的。

比如,你去商店买套装和毛衣,营业员先给你套装,买完价高的套装,你再也不会觉得一件毛衣的价格有多高。房产销售员先带客户看一两套很破却昂贵的房子,等你看到漂亮而没有那么昂贵的房子时,你不会犹豫的。

如果你现在路上走着,有人向你推荐一个价值5000元的音响,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去买这样的音响,都会觉得5000元的音响太贵,并且也不能显著地改善自己的生活。

现在你花10万买下了一辆车,汽车销售会对你说,有套5000元的音响很适合你这款车,和已经掏出去的10万元相比,5000元太便宜了,于是你很有可能就买下了这套音响。

如果有朋友找你借钱,最开始向你借1千被拒绝,而后说500,你可能就借了,因为你以为对方已经从借1千降低到借500了,还不同意真的就说不过去了,其实很有可能500才是对方想借的数目,这就是对比形成的退让接受,影响力这本书中给这个现象取了个名字叫“拒绝—撤退”。

因此,在营销中我们要使我们的顾客很容易地做出购买决定,不能让顾客在两个商品纠结,患得患失。例如:把A、B两个功能相似的产品陈列在一起,可以把A打造成主攻产品,B打造成助攻产品,在B的对比下,就很容易把A卖出去。

精明的卖玩具老板会把一模一样大小的玩具标价一样,促使大玩具畅销,实际上只是把小玩具价格故意虚标高到大玩具的价格,以小玩具做对比,让顾客购买不纠结;促销活动时,商家们必定会把原价标在旁边,做对比。

以上种种案例销售员得以成功销售和业绩飙升,其实是利用了对比原理,而普通大众总是一不小心就会掉入了卖家的对比陷阱里。

影响力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说服力,是关于如何说服别人和自己为什么会被说服的。《影响力》是防骗防营销的好书,当然更是一本市场营销的好案例,每一个做市场营销的人应该懂得心理学和社会学。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学会善于利用对比原理的影响力,我们就会让别人喜欢上自己,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和目的,同时学会拒绝不怀好意的说服,防止自己陷入他人的圈套。

有关影响的作文题目【三】

作者在书中举了墨西哥与克利须那协会“先施恩再乞讨”的例子,其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微信群里帮填问卷可以领红包的现象。问题是:是什么让我们愿意牺牲宝贵的时间而只是因为区区几分钱的红包呢?其实我们无形中陷入了对方给我们的一个看似“恩惠”的圈套里,它利用我们内心的负债感“迫使”我们主动花时间填完问卷,让我们以“涌泉”来回报对方开始给予的“滴水”。书中将互惠原理总结为:给予,索取,再索取。商业社会的本质是交换,人与人之间能够保持一种长期的关系,肯定是基于礼尚往来,双方都能够从这段关系当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个人认为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的社会里,互惠原理可谓是所向披靡。因为互惠原理允许了这样的情况发生:一个人靠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在描述人类文化围绕赠礼过程产生的社会压力时说:“人有送礼的义务、接受的义务,更有偿还的义务。”由此可见,互惠原理很容易遭到利用,可以触发不对等交换,毕竟,亏欠感让人觉得并不舒服,并且人们都不愿被贴上“忘恩负义”的标签。

当今社会我们都要在“互惠原理”下生活,按原则办事,以善意回报善意。但我们也要擦亮眼睛,对于别人强加过来的恩惠,超出原则底线的要坚决抵制,正如作者建议,一旦我们确定最初的恩惠并非出于善意而是另有所图,就是一个顺从的伎俩,那么我们也不必受它影响,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