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表达真情

作文如何表达真情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6-14 07:40:53
作文如何表达真情

作文如何表达真情【一】

澄静的天空离地面那么近,仿佛一伸手就能碰到,手捧一杯热茶,思绪随茶香飘向远方,你要表达的爱,尽在不言中……

亘古的记忆缓缓流过,淌过浅浅的河湾,淌过迸溅的溪流,淌过心灵的港湾,思绪随之飞舞,回想起了那些年,那盏灯,那件衣,那杯茶,以及,那个你。

临近期末,我对总是早出晚归已经习以为常。是夜,寂静如初,仅有冉冉升起的勾月伴着几盏幽暗的华灯散在路面上,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仅有断断续续的蝉声与我为伴。写字的刷刷声随着如丝绸般柔和的月光缓缓淌过心田,我挑灯夜战,终于在凌晨做完了作业。起身去关灯,抬头一望,惊诧地发现对面客厅的等也是开着的,我没有多想,关了灯,躺在床上,不经意向对面望去,发现灯灭了。之后几晚,一直都是这样,心中一股暖意。

你不会表达爱,你只会无声的守候。

冬天的凛冽地刮着,刮的我脸颊生疼,我裹了裹单薄的衣服,朝熟悉的路上走去。蓦地,我抬头望见了你,你双手通红,嘴唇被冻的发紫,看见了我,急忙向我奔来,口里关心道:“怎么样?冻坏了没有?”我看着你急忙帮我套上外衣,将我的手放入口袋里捂着,而你的鬓上多了些水晶,心里不由一阵__,哑着声音说道:“妈,不冷了,回家吧。”说完便牵着你的手离开了。

你不会表达爱,你只会默默地付出。

心绪多了,内心便有了几分烦躁,对一切都不满意。你如往常一样走进我房门,端着一杯热茶,口里唠叨着,我顿时心生燥意,将滚烫的茶水洒了你一手,我无措地望着你通红的\'双手,你只是将手掩了掩,步履蹒跚地走出了房门。当我再见你时,你鬓上多了几绺白发,眼角皱纹又多了,你一言不发地把茶端了进来就走了,我哑然看着你离去的背影,心中哽咽,泪水浸湿了眼眶,手里握着拿杯令人心暖的热茶,心中满满都是自责。

你不会表达爱,你只会泡那沁人的热茶。

泡一杯茶,心随茶叶翻滚,我知道,你不会表达爱,但我知道你的爱不悔。

作文如何表达真情【二】

老师是世界上最高尚的职业,也是祖国花园里的辛勤园丁。老师,您真伟大!虽然我的老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但在我的心中她最美!

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是天空,我就是白云,在您温暖的怀抱中成长。”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是海洋,我就是小鱼,在您爽朗的笑声中成长。”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是森林,我就是小鸟,在您宜人的乐园中成长。”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是乐谱,我就是音符,在您银铃般的歌声中成长。”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是您是松软的土地,我就是一颗种子,在您细心地呵护中成长。”

记得有一次下课,我们在外面嬉戏玩耍,无意中看见您在认真的备课,心想:老师可真辛苦啊!

老师,一眨眼,四年的`时光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消逝。您为了我们,双鬓已经长出了白发;您为了我们,双角已爬上了皱纹;您为了我们,心早已操碎了……老师,您辛苦了!我一定会用好成绩来报答您的教育之恩!

作文如何表达真情【三】

父母赐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有了美好的生活,可以说,他们是我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

他们爱我,我也爱他们。可是,我总不敢将对他们的爱表达出来。前几天,爸爸生日,我本想早上起床对他说一句“生日快乐”,但我心里总是忐忑不安,觉得说这么一句话实在难为情。我最终还是没敢说出口。

早上起来,当看到爸爸那张一如既往的面带微笑的脸时,我就决定放弃了。这张脸见得太多,这个人每天都碰到,将对他的爱与祝福表达出来,太不好意思了。后来,妈妈让我祝爸爸生日快乐,爸爸倒先开口了:“不用,这么亲的人祝我生日快乐,我倒觉得不三不四,怪怪的。”是啊,向最亲最亲的人传递自己的爱,确实有点怪。

其实,爱是需要表达的,即使你不那么直白,说一声:“我爱你!”你可以用别的方式传递对亲人的爱。一个拥抱,一张贺卡,一件礼物,一支歌曲……你有无数种方式去向亲人表达爱、传递爱、倾诉爱。其实,大家之所以没有表达,是我们觉得亲情太过于日常太过于平淡,不用过多的表达。但是正如一首歌里唱的,“时间都去哪儿啦?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啦……”

时光如梭,一下子我们就长大了,长辈们都老了,向亲人们表达爱的时间不多了。

我认为,如果你不敢去直白的表达对他们的爱,不妨换一种方式。因为爱是需要表达的。

作文如何表达真情【四】

1、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顺叙易于组织材料,文字条理清楚,其缺点就是容易陷入平铺直叙中,让人觉得枯燥呆板。

2、倒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先将故事的结局或故事中最突出、最动人的片段提到前面,然后再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故事。如2010年江苏高考一考生满分《绿色生活──奶奶的心事》,开头一段写三叔重返村子见到白杨林而痛心忏悔的场面,很自然地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白杨林失而复生的经过,结尾段中“三叔一声不吭,沉重的双膝已诠释了一切”一句照应开头,结束对往事的回忆。这样写,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从而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二是文章的开头部分不涉及具体的内容,作者由眼前的某一事物引起联想,通过一段议论或抒情性的文字,导入对往事的回忆,然后再将准备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原原本本地讲出来,最后以一段议论或抒情性的文字呼应开头,总结全文。这样写的作用是造成悬念,增强感染力,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运用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讫。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3、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之有关的其他事情的叙述,插叙完毕,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一般有三种情况:

(1)映衬插叙,即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涉及到另外的人和事,对表现主要人物起着铺垫映衬作用,从而达到以美衬美、绿叶衬红花的作用。

(2)解释插叙,即在叙述的过程中,对人物活动或事件产生、发展的某些原因,作出一些必要的解释和说明,消去了读者的某些疑虑或猜测。

(3)对比插叙。即在叙述的过程中,追忆过去的有关人物或事件,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以增强其鲜明感和突出感。运用插叙时,要注意插叙前过渡要自然,插叙后衔接要紧密,不能断线。

4、补叙,就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插入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这种文字,一般并不发展原来的情节,仅仅是补充原来叙述的不足,丰富原来叙述的内容。在形式上常采用“原来……”或“后来听人说……”等来表达。如2010年高考浙江一考生的佳作《角色转换之间》叙写了教师“老王”角色转换之间(校长要他提前退休)而征求儿子意见的故事。文章开头这样写道:“老王就坐在村口的大枣树下,抽着烟,坐在石墩上。他平常不抽烟,可今天这烟是好烟,更何况,今天儿子回家,他心里高兴。”接着补叙了“好烟”的来历:校长为了让离退休还有五年的老王提前退休“亲自登门,送来两条中华烟”。有了这段补叙,使文章情节铺设更加跌宕起伏、引人人胜。运用补叙,一要对叙述的内容有深刻了解,从而确定该补叙不该补叙。二是交代要明白清楚。尤其是补叙的内容要和原有叙述的内容相互衔接,过渡自然。三要注意详略。

二、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1。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

(1)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外形(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等)的描写。描写人物肖像时,既可以对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肖像进行对比描写,也可以对不同人物的肖像进行对比描写;既可工笔细描,也可以简笔勾勒,还可以与环境、语言、行动、心理等结合起来写。但都应注意描写的角度与顺序,不可杂乱无章。如2009年高考江苏一考生的佳作《品味时尚》,从“时尚”的“发型”变化切入,故事随描写发型变化而展开:“一个清爽爽的平头就‘新鲜出炉’了。”“一阵风吹来,分头前的发梢飞扬,映射着一张张帅气的脸庞。”“他的头发是竖着的毛毛头,直指着天,像一根根‘线’。”“班长剃了个平头,我们觉得他做作业时挠着平头的样子很酷,而且一挠那个‘平头’顿时停滞的笔又飞快起来,而且不用常洗头。”主旨在描写“发型”中体现出来。

(2)行动描写,即对人物的行为和动作的\'描写。作文时,或描写人物富有个性特征的习惯性动作,以此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描写人物连续性的动作,使描写富有动感,以此传神;或捕捉人物细微的动作,以此反映人物的心理;或与其他描写方式结合起来写,以此更好地反映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形象。如2009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满分佳作《踮起脚尖》运用总分总结构,以时间依次为经,以细节为纬,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慈母爱子图画,以状写人物行动为开端,中间也借助各个人物行动来突出人物性格,结尾重扣人物行动,再加上画龙点睛式的人物神态、人物语言,凸显了“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这一深刻的主旨。

(3)心理描写,即对人物在一定情境中心理活动的描述,如思想、感情、愿望、体验等。常见的方式有:一是内心独白法。从作品中人物的角度,来显示他的内心世界。常用第一人称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二是心理剖析法。作者从全知全晓的角度洞悉人物的内心并对其进行细腻的剖析。一般常用“他想”之类的词由外部描写切入内部展示。三是幻觉呈现法。即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揭示文章的主题。四是间接显示法。不直接写人物心理,而是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等透露人物的特定心境,或者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举止、表情的描写,让读者揣摸到隐蔽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进行心理描写时,必须注意两点:一要真实,二要有层次。

(4)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可以是人物的个人独白,可以是两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在一起谈话,其中以对话运用得较多。人物对话的描写一般有四种形式:一是后引式:××说:“……”,一般用于舒缓语气的对话。二是前引式:“……”××说,多用于急促语气的对话。急于将话告诉别人,要先话后人。“说”后面加句号。三是分引式:“……”××说,“……”,多用于较长语气或改换语气的对话。前个引号内最后一句末尾往往用逗号,“说”字后面一定要打上逗号。四是省略式:“……”,用于表示连续不间断的对话,有两种情况:①说话者的名字不言而喻,只写对话内容,这样的引语方式显得紧凑;②写众多人七嘴八舌的对话,分不清谁说的,也无需分清,只要把说的话写下来即可。

2。环境描写主要有两种:

(1)社会环境描写,作文时,有关社会环境的直接描写比较少见,它往往隐含在自然环境之中,体现在人物与人物的关系之中。

(2)自然环境描写,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二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三要处理好人物感情与景物的关系;四可采用象征手法及对比等多种方法写景。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甘肃一考生的满分佳作《犹忆书香》的结尾“捧着书香,看着窗外嫩绿的枝叶,在书海中,渐行渐远”几句,作者通过描写“窗外嫩绿的枝叶”,有力地凸显了文章的主旨——对深阅读的理解和喜爱之情。

三、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抒情的方式很多,这里重点介绍借托与咏叹。

1。借托的特点重在一个“借”字,可借“事”“物”“景”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感慨,来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借事托情,即在记叙了某件事情后,作者的情感有所触动,进而抒发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受。借物托情,亦称托物言志。关键是要选好借托的对象,即“物”。如何选好借托物呢?首先,要确立所要抒发的“情”,使事物的外部和内部联系合乎逻辑;其次要抓准“情”与“物”的相似点。如高考湖北一考生的《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感情充沛,由生活到学习到思考到觉悟,由少年到青年到成年,由个人到时代到家国,都情寄其间,感奋动人。作者尤其注意借“风铃”“大海”“帆”“风”“桨”“浪”等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借景托情,就是触景生情。要能做到景和情在作文中的和谐统一,作者平时对景物的观察是很重要的。观察景物,不仅要观察景物的静态和动态,发生和发展,而且要观察到景物的内在意义。2。咏叹法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记叙的人物或事件,直接进行歌咏、感叹的手法。它往往直接而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态度等。咏叹式抒情有几个特点:一是感情经历:大喜大悲,起伏跌宕;二是所记之事:刻骨铭心,永世难忘;三是抒情方式:直抒胸臆,畅快淋漓;四是语言表达:震慑人心,感人肺腑。如高考福建一考生的满分作文《只待蓦然回首》是一篇抒情浓郁,诗意盎然的散文。文章以文采取胜,善用修辞手法,有些句子采用“陌生化”手法,富有意蕴,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读来醒目,引人深思。

四、议论,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不像议论文那样要有充足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它是在叙述、描写或说明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2010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满分佳作《早》叙写了两件“早”事:母亲早起扭开台灯在缝纫机上加工手套和“我”早起打开台灯“朗读英语课文”。文末写道:“‘早’便是希望,让处在贫穷中的我和母亲看到启明的晨星,‘早’便是希望,让母亲告别那永远处在绝望中的地方。”几句中肯的议论,言简意赅,揭示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