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作文(行万里路见万千世界作文)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作文(行万里路见万千世界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6-28 10:01:02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作文(行万里路见万千世界作文)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作文【一】

每天清晨,天蒙蒙亮,大卡车一辆紧接着一辆,蔬菜从车上“下来”一筐又一筐,搬运人员忙得不亦乐乎。里面的商人陆续走了出来,与卖主交谈起价格:“一筐50元!”“那,就凑到60,怎么样?……”菜场外也没闲着,那些小商贩们,有些在卖水果:“香甜的水果喽,快来买啊,快来尝啊,我包你吃了一个想两个,吃了两个想四个……!”有些在卖做菜烧饭的餐具,“世上最好的,天下无敌,如果不来买,你将后悔莫及……!”说着说着,他还不时拿起小摊上卖的餐具,东敲敲西敲敲,那些锅碗瓢盘的敲打声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曲难听的交响乐。每天这些闹哄哄的`声音就早把奶奶吵醒了。

菜场不仅十分吵闹,而且卫生搞得也不好。那些鸭啊,鸡啊,身上的怪味都会随风“流”到隔壁来,害得奶奶只得闭门关窗。冬天还好,可一到夏天,就是臭气怪味简直熏得人会闷了。最让人受不了的还有菜场中那些垃圾,比如臭鸡毛,烂菜叶,田鸡皮等等等等都装成一袋一袋丢到与奶奶家相差还不到一米的地上,只要奶奶一开门,就会闻到一股既臭又让人恶心的气味。

虽然如此,可是有一点对奶奶十分有利。就是买菜很方便,不必走很远,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买到菜。

总之,我希望菜场以后的卫生要搞好一点,而且那吵闹声能轻一点,不要再把垃圾随地乱扔。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这个菜市场就会成为既卫生又方便的好场所了。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作文【二】

去年秋季发现它们的时候,麻雀一家定居可能很久了,能隐隐约约听到小麻雀的叫声。冬去春来,小麻雀们已经长成了青年,叫声清脆的在小房子顶上飞来飞去。冬天的时候,一次和儿子趴在阳台上看麻雀,“两只、三只、四只,一共有四只,爸爸。”儿子数着像发现了什么稀罕物似的,高兴的喊。“哪两只是爸爸妈妈呢?”儿子好奇的问。这个问题难住了我,我想了想说:“颜色深的那两只吧。”儿子若有所思的仔细观察,“是这只和那只?”他自问又像问我,一会儿又改变了注意,说另外两只是。我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闲暇的时候,喜欢捧本书坐在阳台上静静地看。眼睛累了,就望望窗外。与麻雀一家并不总是遇见,大多数时候它们不在窝里,或许是出去找食吃,或许是与伙伴们一起飞着游玩儿去了。它们的世界和视野一定比我大的多,从阳台上望向窗外,不及五十米就有楼房遮挡住了视线,而麻雀飞起来十秒钟的工夫都不到,就消失在视野之外。

每天清晨,醒来的第一眼就能听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在睡意朦胧和清醒之间,麻雀的叫声总是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忍不住爬起来跑到阳台上看它们一眼。麻雀一家的生活很有规律,晚上早早的就睡了,早上早早就起了。清晨对它们来讲也是新的开始,它们心情大好的飞到阳台的护栏上,大声的\'叫着,叽叽喳喳的追逐着、嬉戏着。

去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儿子在阳台外面的护栏上放了一个小木盒,里面放上小米,麻雀一家发现后,先是一只小心翼翼的飞过来,试着吃几粒,然后就惊慌失措的飞回去了,接着两只,三只,最后一家都飞过来,旁若无人的大吃起来。有只麻雀甚至发现儿子在看,也没有惊慌,竟然好奇的蹦过来,隔着玻璃往里看。儿子倒是有些惊慌,生怕被发现麻雀会飞走。每个星期天是喂小麻雀的日子,儿子郑重的在本上记了下来。

与麻雀相伴的日子里,就这样平平谈谈的过着,有时候独自享受着麻雀一家给我带来的小快乐,心情总是很快意。城市生活隔离了与生命和自然的接触,在儿时的记忆里,屋檐下有麻雀,堂屋里有燕窝,院子的树上有灰喜鹊,田野里有鹌鹑和野鸡,还有许许多多叫不上名的小鸟。而如今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那些自然的生命已经毫无踪影,只留下小小的麻雀偶尔飞过城市灰色的天空。想到儿子能够在童年的时候,如此近距离的接触麻雀,心中感到很欣慰。

在人类克服自然的过程中,也失去了许许多多曾经伴随人类共同前行的生物。而这小麻雀却顽强的留了下来。它们一定习惯了那些焦躁的汽车喇叭声,楼房阳台外家家户户抽油烟机的轰鸣声……我在看它们,或者羡慕它们自由自在的时候,它们会不会羡慕我?隔着玻璃窗,侧着小脑袋往里看的时候,它们在想什么?

今年春节过后,新房装修好了,全家高高兴兴的搬家了。与麻雀为邻的日子就这样一去不复返。麻雀一家还在小房顶上,过着自己快乐的日子。从新房的阳台往下看,是一个家具商场,屋顶丑陋斑驳,偶尔会有麻雀飞过来落在上面,心情激动的想是不是麻雀在这屋顶上做窝了?可不一会儿麻雀就飞走了。

麻雀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一定与我一样,会发现好多快乐的事情,每个星期天阳台上的小米粒,是不是麻雀快乐的理由?快乐是心的感受,只要你善于发现,生活总是处处充满了有趣和生动的色调。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作文【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作文【四】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于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