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画作文大纲(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国画的作文)

中国的国画作文大纲(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国画的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5-22 08:37:39
中国的国画作文大纲(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国画的作文)

中国的国画作文大纲【一】

中国画是一门艺术,想要学好学精,并非一日之功,我就曾经学过这门艺术。

王为琏是一位画家,是我外公有多年交情的老朋友,也是我小外公,教我中国画的正是他。

这位老师性格和善,整天乐呵呵的,我们的课堂也总是充满了欢乐。我打小就喜欢猫,毛茸茸的样子惹人怜爱。于是,我们的第一堂课就围绕猫来展开。我握住笔,在纸上画了起来,大笔一挥,身子画好了,用力按下笔转一圈,圆鼓鼓的脑袋出来了。可是,脑袋是一个黑团,眼睛,鼻子,嘴巴怎么办?于是,我用绿色画了嘴和鼻子,红色画了眼睛,纸上马上出来了一只黑毛,红眼,绿嘴的怪物,逗得老师合不拢嘴。

老师为我铺上了一张新纸,用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控制我的小手,一笔一划认真仔细地教我画起来。光一个脑袋就涂了三遍,接下来才点上了眼睛,鼻子,嘴巴,画得极其细致,毛笔换来换去,终于,一只猫跃然纸上,真可谓是栩栩如生,快要从画里跳出来一般。他对我说:“别看画就是这样薄薄的一张纸,她可是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有两位画家能画出同样的一幅画吗?”我学着他的样子,开始作画,把笔从大号换到小号,从小号换到中号,在纸上东抹抹,西涂涂,也画了一只小猫,只是有点儿……怪怪的,老师对我说:“嗯,有两分像样了!”我听了真高兴,毕竟第一次上课就受到了表扬!

“中国画是一门艺术”这个信念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就这样,我断断续续地学了一年“艺术”,绘画技巧一点点提高,在学校我也是一直热爱美术这门功课。后来因种种原因,我没有坚持地学下去,很遗憾,没有机会把这门艺术学好,但我没有放弃小时候的梦想,时刻幻想着自己能成为王为琏外公一样的画家,踏入艺术的殿堂!

现在,我还在学习书法,二胡,葫芦丝……这些都应该算得上是艺术,我相信自己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门艺术,把它学好学精!

中国的国画作文大纲【二】

缕缕墨香萦绕在心灵深处,绚丽的色彩渲染在宣纸表面,一枚精致的印章映入眼帘,水杯中的`水折射出了细微描绘的身影……国画作品,高悬在墙面,这便是我喜爱的兴趣。

自打四年级起,我颤抖着双手跨入国画的门槛,听着老师的教导指示。可我活泼顽皮好动的天性总会让一张洁白的宣纸洒满墨水;一幅精美的作品论为败笔。老师也曾告诉过我的母亲:“你的女儿学不好国画的,她太不安静了……恬静的课堂总会变成一锅粥……”母亲从未放弃过,她永远在激励着我。直至我描绘着蕴涵爱的国画。再也不会搅乱课堂,取而代之的是稳重与耐心。我对国画的兴趣也走上了一条喜爱之路。

从那以后,我牢记住了了这份爱,由不羁变为了热爱。岁月吹拂起零乱的作品,我对画国画的兴趣也日益增加。闲瑕时,我会情不自禁地毛笔写意眼前的山水;空闲时,时而提起笔勾勒出精美的线条;无聊时,用颜色渲染着面前的白纸;我会灵活地将国画化为一个美仑美奂的世界,将我对它倾心的喜爱绘入精致的工笔,豪放的写意。

金光四溅,我迎来了省级国画比赛。鼓起勇气参加了比赛。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要将墨的浓淡调好。”母亲总会为我送来一杯温热的牛奶。但我的心里明白:我并不是为了得奖而比赛,为了那虚无的荣誉。不因为别的,只因为国画它是我的挚爱,是我最喜爱的爱好……腰弯得痛,手累的酸。可我永远都会坚持着,它是我的兴趣,任何苦难也不能磨灭!数日后,作品交了上去,那一幅美丽的山水,被纳入了获奖作品中。静静观望着那柔美的线条,我会心的笑了。你是我的兴趣,线条中洋溢着努力的汗水,包孕着母亲对我的爱!

又一次站在桌前,品位着为完工的作品。我不会放弃努力,更不会放下这一份爱好。失败,只不过是妖魔在考验我的坚贞;未完工,只不过是要浇灌更多的辛勤。国画,是我喜爱的兴趣,也陶冶了我自己。画国画,永远是我最喜爱的兴趣!

中国的国画作文大纲【三】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就是用毛笔、来在宣纸上画画,所以国画也称宣画,我学的就是国画,让大家听听我我画国画经历吧。

我第一次接触国画就是画竹子,记得那一次老师先给我们讲了关于国画的知识,然后教我们画竹子,我们现在一种叫毛边纸的纸上面练竹子,我的竹竿画得不好老师就让我练竹竿,最后我们练好了就在宣纸上画,虽然我画的不算好,但是我当时我已经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把国画学好,一定要!

还有一次我们国画,我十分认真的画,可是我画的还是不好,老师给我说我哪里画得不好,我回家就仔细琢磨,画画时注意这些细节和缺点,很快我的国画就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激动万分。

现在我已经开始学牡丹了,我虽然画的很慢,但是我现在的花形比全班画花的都好,不过我的叶子画的不太好,不过我会努力去学,努力练。

没错,我学国画付出了许多,不过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就会有回报。

中国的国画作文大纲【四】

早就听说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是如何的振聋发聩,充满着真知灼见,只是一直没有心思拜读。直到最近,在等考研成绩的百无聊赖之中,才硬着头皮啃起了这部竖排繁体的历史教科书。不过,钱先生的文笔显然比我们的那些苗正根红的史书要好读的多,再加之条分缕析的分析和多如浩海又恰到好处的史实,任何关心历史的人都会爱不试卷。

说起历史教科书是怎么样的,大家恐怕都不会陌生。以分阶段的社会进化史为纵线,阶级斗争为轴线,从政治辐射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条目虽然清晰,但文字干枯发涩,千篇一律。我们所做的是将一些冷冰冰的事件从历史长河中抽出来让你记硬背,不许质疑书本,不许有独立思考,这根本不是学历史,这是把意识形态强行灌输到人们的潜意识中去。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对历史的反思,即使将整本课本都背的滚瓜烂熟,也不知道中国是怎样形成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落后下去的。像义和团运动那部分,书上只说这场运动是如何爱国,如何轰轰烈烈,一点没提那些团民是如何愚昧,如何残忍。爱国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理性对待就容易变成民粹主义,只知帝国主义罪恶,不知我们怎么给了帝国主义罪恶的口实。

钱穆先生想做的就是这一点。在全书的序言中,先生就说的很清楚,他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全盘否定,以为整个中国封建史就是黑暗专制的代名词,没有任何光明可言;一种是全盘美化,以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两种泾渭分明的倾向到现在依然如此,前段时间关于中医关于新儒学的争论就是很好的例子。先生看来(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看的,只是有时候不是这么做的)两种态度都失之偏颇,前者以西方现代政治理念为标准进行生搬硬套,自然看来事事不顺;后者则是抱残守缺,这种观点本来没什么市场,但现在有些却因着民粹主义而复活,说什么儒家文明是人类未来的出路这样不着边际的话。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说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在没分清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的情况下,要形成理性的共识无疑是缘木求鱼。

不能理性对待国史不能算是懂得历史的人,不懂历史就不是一个有知识的公民。要对本国的历史有一种敬畏之心,知道本民族繁衍生息之不易,同时又要明白中国落后之根源。作为一本教科书,《国史大纲》达到了目的,它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先生理性、进步的历史观,那它和现在的教科书究竟不同在哪里呢?

《国史》反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样阶梯式进步的历史观,这是最大的不同,因为文明的延续不能用某种标准斩断,让前后之间截然不同。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明,这样的观点来源于历史不断进步这一乐观主义的信念,以为社会是从低到高慢慢演化的。这种划分历史阶段的思维是经济基础决定论的产物,划分的依据是劳动工具的不同,举个例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开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我们书上的标准说法是公元前476年春秋战国的分野为标志,之前为奴隶社会,之后为封建社会。但是,铁器的使用是一个过程,什么时候占主导地位这不好判断,占了主导之后是否引起了上层的变化这个也不清楚。先生举了《盐铁论》中的一段话,说明到了西汉仍有一部分农民用石器进行耕作,而在南方有些地区,春秋时期就广泛使用了铁器农具。

随后,钱穆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从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梳理社会的变化。经济是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样的论述在宏观层面还可以,但到了微观层面就容易纠缠不清。仅就政治制度的演化来说,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基础变动不大,但政治制度却有了不少的变化,书中把它归结为这样一条线索,秦之前家国不分,王室即是政权,大臣皆为天子私臣;秦至唐是王室政权逐渐分开的过程,王室高高在上,丞相作为朝廷领袖是政权的最高行政长官,门下执行中书封驳,读后颇有点君主立宪的错觉;从宋开始君主集权加剧,但丞相仍然是公认的领袖,直到明太祖出私心废宰相直领六部,王室和政权又合二为一,所以先生才会借助顾炎武说出“我朝政事崩坏皆从太祖废宰相始”的话来。

反过来,专制的政府为自己的利益又限制了民间经济的生长,否则在明一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出于同一原因,专制的政权用八股文钳制人民思想,从此思想界再无出现大师的可能。明朝的历史表明,政治经济文化谁决定谁这个问题远不像结论表明的那样清晰。对此,先生持有的似乎是一种混合的观点,在某一具体时期,重点论述其中的某一部分,战国时期以思想流变为核心,两汉以制度变化为核心,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思想和经济变化为核心。在特定时期某一部分会占主要地位,影响其他两部分,形成那个时期的主要风貌。

钱穆先生是主张改良的,认为革命是一种极端,是矫枉过正,而真正的进步是在和平的环境中产生的,他用不同时期经济状况的对比证明这一点。革命是否正确,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但社会的持续进步不能单靠革命的带动,则是确定无疑的。托克维尔说,自由是大革命的合法子女,但靠着百年的`努力才赶走了专制暴政这一革命的私生子,使得自由民主成为现代政治的首要原则。成熟政治的产生有赖于社会理性的共识,找到病根再抓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钱穆先生理性积极的态度是多么的可贵。

中国的国画作文大纲【五】

我有很多兴趣爱好,其中最大的爱好就是画国画。我一看见国画工具,手心就痒痒总想去画几笔。

一次,我在电视上看见一幅齐白石老爷爷的国画作品,白纸上仿佛真有一个池塘,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大虾活灵活现,我羡慕不已。

妈妈看见我对国画这么感兴趣,就给我报了一个国画班,每次我都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来到画画的地方。刚开始学时,连握笔姿势都掌握不了,用笔时笔就像调皮的小猴总不听我的使唤,好不容易练会了,老师又开始教我画梅花,先临摹,我画的不是花太大了,就就是枝太粗了,每当我不想再学的时候,总能看到画上写得:“宝剑锋重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行大字,所以我每次最后都能坚持下来。

一次,我在学习画大公鸡的时候,我画的特别难看,鸡的尾巴要么是用水太多,要么就是用墨太多,而且鸡脚画得又大又粗,比鸡翅还要大,还没有脚指甲,难看了,都要成了四不像了,“四不像”同学们过目之后,都哈哈大笑了起来,我心里很难受,但心里又有一股声音在激励着我:“失败乃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我打起精神又画了起来,我先调好颜色少加了一点水,再用小白云均匀地蘸了墨汁,在纸上认认真真,一笔一画的画了起来。这次大公鸡的尾巴高翘着,两只爪子也很给力,但……哪不对劲,仔细一看我不禁哑然失笑——我把鸡嘴画歪了。这时老师在一旁说:“能画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多画画会更好!”老师的话让我信心倍增。

在国画里我收获可大了!我不禁陶醉在国画的海洋里,更惊讶于国画的神奇。比如说,用简单黑色就能将螃蟹和虾画的活灵活现;用简单基本色,就能调配出大自然中的各种色彩;浓淡墨的运用使整个画面变得更加丰富。我喜欢毛笔在宣纸上舞蹈,喜欢它留下的足迹,喜欢它留下的芳香。我也喜欢把我的杰作高高的挂在墙壁上静静的欣赏。

我爱画国画,今后我会不停的画,不停的学习进步,仔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画出更多更美丽的国画。

中国的国画作文大纲【六】

市博物馆即将举办一个中国画展览会,这个消息让喜爱中国画的老爸高兴得像中了彩票头奖似的手舞足蹈扭起了秧歌。老爸抵挡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兼缠烂打,终于松口答应带我一起去。我心里暗笑奸计得逞。

一进展览馆,我就被那一幅幅各具风貌,异彩纷呈的中国画给吸引住了,忙拉着对中国画颇有研究的老爸给我当解说员。

老爸自豪地说:“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她既丰富多彩又博大精深。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取之自然又不被动抄袭自然,强调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相融,达到物我合一。一幅画的布局和色调的冷暖往往能够看出画家心中的情感,许多画家也把自己的人生情怀表露在画意之中。”老爸指着一幅《醉仙图》对我分析说:“你看这幅画,只用了单一的颜色就将一位喝醉酒的仙人刻画得无比传神,把仙人的潇洒醉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画家的功力,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变幻无究奥妙无穷,表现出的效果也是气象万千……”

老爸的那一通专业的长编大论我全听进去了,唉,可是胃力不佳消化不了。我一句也没有听懂,却要装出一副听得兴致靡然津津有味的样子,痛苦啊痛苦!我绞尽脑汁想一个合理的理由让我自己去逛一逛。老爸好像洞穿了我的心思似的说:“你先把我说的参透参透,我到那边去看一下,不要乱跑。”我高兴地点了点头。

我接着独自走到一幅《牡丹图》旁边,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俨然一个专业地鉴赏师。那幅画上画着一朵美丽的粉红色的牡丹花,它栩栩如生地伫立在枝头,薄如蝉翼的花辫上滚动着一颗晶莹透亮的小水珠,青翠欲滴的叶子不偏不倚地衬在牡丹花的周围,像是一个个忠心的护花使者。如果现在有一只蜜蜂闯进来的话,它一定会被这无比逼真的牡丹花给骗了。

我又看了《猛虎下山》、《樱花池》、《雨中江南》……每一幅画颜色各异风格不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金鸡报晓》,嘻嘻,因为我也是属鸡的,所谓惺惺相惜嘛。画上那只雄健的公鸡有着油亮的脖子,顶着大大的`红冠,身上的羽毛被初升的太阳染成了夺目的金黄色。它昂着头挺着胸,雄赳赳气昂昂的让人仿佛能听见它嘹亮的报晓声。

展览会结束时,我和老爸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那些美妙地中国画。虽然我现在对中国画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中国画的专家。我坐在车上对我老爸说:“我会超过你的,咱们走着瞧!”老爸听着怔了怔,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