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里的童年作文(童年的生活作文五六百字)

日记里的童年作文(童年的生活作文五六百字)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6-23 07:26:33
日记里的童年作文(童年的生活作文五六百字)

日记里的童年作文【一】

抽屉里那一盒五颜六色的橡皮,成了我永远回不去的记忆。——题记

每一块橡皮都像一部影片,在你脑海中缓缓放映……

这一小袋动物的,一个个栩栩如生,因为外观美,没舍得用。想来想去,又回到了那段记忆里。

那,是个艳阳天,是我与她初识的一天。背着粉色小书包,朝对面那个热情似火的小姑娘吐了吐舌,羞涩地笑笑,手拉手着手,一齐向教室欢快地走去。课上,打开新买的文具盒,橡皮却失了踪影,下节考试,这该怎么办?她从前面转过来,递给我两块橡皮,像个大姐姐一般对我说:“一冉,这个借你,这个小绵羊的送你,是我爸爸从广州带回来的,以后要记得带。”这橡皮小小的',还带着手温,她一定很珍惜吧。

那个时候的我见到橡皮如三岁小孩见到棒棒糖一般开心,仿佛能治愈心中深深浅浅的伤口。

当年的我,对橡皮情有独钟,经过大大小小的文具店总要进去看看有没有自己心动的橡皮,带到学校里去,多耀眼,像一个万众瞩目的明星,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往这儿挤。

橡皮,见证了我童年的欢乐友谊,见证了我成长道路上的许许多多有趣的,精彩的,难过的,开心的事。

也许,我的童年有多少块橡皮,就会有多少甜甜的回忆吧。

日记里的童年作文【二】

一双软绵绵的小耳朵,拥有着黑色气息,灵活的身躯总是穿梭在那狭缝中,尾巴摇来摇去,那深邃的眼睛中蕴含着一股温柔。它伴我从童年到了青春,它进入了我整个生命,我还清晰地记得我与它的点点滴滴。

保护

“汪,汪,汪”一群似狼的狗狗们凶残地叫着。“呜呜,渃雪。”我狼狈地哭着。我身体缩在角落里,闭上双眼。

紧接着就是一场厮声。声音渐渐消失,我慢慢地睁开双眼,发现狗狗们疯狂地跑走,一只带着几处伤口的猫咪向我走来。我轻轻的把它抱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它,“很疼吧。”我轻声地对它说。它的头微微的`摇了摇,我笑了。我吃力地抱起它,走回家。

那年我5岁。为了它,我不再惧怕;为了它,我不再软弱;为了它,我不再温柔。

撒娇

“渃雪,不准吃哦。”我带着一些命令的语气对它说。“喵,喵~~~”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正望向我。“别给我装萌哦。”我有点坚持不住了。“喵,喵”它眨了眨眼。“好吧,我投降啦,但只能吃一点点哦,乖。”它笑着点了点头。“呵呵,小馋猫。”我完全的被逗笑了。

“过来吧,渃雪。”我微微地笑着。它扑的一下,食物已被它抢走了。“吼,这么饿呀,吃得胖嘟嘟的。”我有点好气的说了一句。“喵,喵~~~”它有点委屈。“好啦,不说啦,吃吧。”我微微翘起嘴尖,笑了一下。

离别

“喵,喵~~~”声音略带悲伤,一颗晶莹的珠子从渃雪的脸上划过。“不要哭哦,渃雪,坚强起来,受伤了都没哭。”我的声音也有点哑,“我们一起不要哭,好么?”它努力地点了点头。

我趁它不注意的时候离开了。当时,我每晚都在思念它。当我再一次回去时,已经过去半年了,它躺在院子前的石砖上。我去上学时,它总是会在那儿等我回来。听闻伙伴说,它总是准时地在石砖上等待,而半年来,它没有等到我的身影。

当第二次回去时,却没看见它了。他们告诉我,它逝世了,我默默地哭了。

我不管以前对它态度再差,它总是守护我。而我只是把它当做一个小玩偶,它有伤口,我会心疼。心情不好时,可以向它随意撒气。现在,我意识到了,它其实占据了我的童年。若,童年没有它,我的童年也应该不完整吧。

日记里的童年作文【三】

笑一笑都过了。眯一下眼,那一天已经过了。它已经是我的简历。

20xx年05月11日,我参加了建国大学举办的汉语演讲比赛。那一天刚好也是母亲节,所以我对自己的期望很高。本来都打算好了,想把奖金送给妈妈当成母亲节礼物,遗憾的是我挑战失败了。

当时在公布得奖者的时候,我自己已经心有数了。最小最小的奢望我能得第三名,如果第三名不是我,那就没有了。名额都公布出来的时候,我发现我松了一口气,好像什么压力都没有了。当时我也没有哭,本来以为我一定会大哭一场,既然没有我的名字诶。只是……觉得很对不起妈妈,在那么美好的节日却让她失望了,当时我痛恨自己!

有时越想赢反而它离我越远,越不想让别人失望反而越不能做好,物极必反真的存在生活中。压力就是一种很可怕的心理病,有了它事情都不能按照原来的规划执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消灭它!

当我真心为别人鼓掌的时候我就明白了,我长大了。高中的时候习惯了听别人给我鼓掌,这次为别人鼓掌,我既没有嫉妒也没有自卑。总不能永远当主角,换了角色来平衡生活的彩色。

我只希望大家能看到我对汉语的热爱!这次比赛输了,但我没有气馁。因为我知道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外面有很多人比我厉害比我强,比赛就是各拼本事。不用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找到了自己的特殊就用心去浇它,让它绽放,成为从未凋谢的花儿!

日记里的童年作文【四】

这件事发生在我5岁时和妈妈奶奶去北京游玩的时候。那一天,我们和几位阿姨一起去登长城。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嘛!能登上八达岭长城,可乐坏了我这条“小好汉”。在长城上我东瞧瞧,西望望,一会儿踮着脚,扒在墙上往远处的山脉望去,一会儿又站在高高的烽火台上神气地摆个酷样。这可累坏了妈妈和奶奶,跟着我一下跑这,一下跑那的,生怕在这人山人海的长城上弄丢了我这只“小猴子”。

但糟糕的事还是发生了,我根本不理会妈妈和奶奶,一个劲地直冲,当我回过头来想和她们讲话时,却找不到她们的人影。我急了,连忙哭着喊着在人群中寻找妈妈和奶奶。实在找不到了,我就拉着过往的游客问,可根本没人理我。

正在这时,随行的一位阿姨找到了我,把我带到妈妈和奶奶的身边。可想而知,我被妈妈和奶奶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更加大哭不止了。没办法,妈妈只好带我去骑骆驼,我坐在骆驼的驼峰上,望着向远方延续的长城,又破涕为笑了。

虽然这件事让我尝到了大苦头,但我回忆起来还是很开心,因为它给我童年的回忆又添上了一种调味料。

日记里的童年作文【五】

最早的一本日记是用一本作文簿记的,从八六年八月三十一日开始写的。开篇记述是到沙村普通高中报到的事。因第一次乘班车出门,受不了那股汽油味,晕车得厉害,二十多公里山区公路的车程,让我把肚子里黄水吐得出来了。下车后,还在蹲马路旁干呕了好久,才勉强直起身来,继续挑起铺盖和五十斤大米,跟着其他同学一道步行三公里才来到学校。幸好当时的班主任老师人好心细,一见我脸蜡黄蜡黄的'样子,就让我先在他房间床上躺下来休息。直到下午我醒来后,才发现老师已帮我把大米交到学校,替我开了餐;宿舍也安排好了,替我选好了床位、领了床板,铺好了床,放好了铺盖卷,就等我自己到学校财务处交下费用就报好了名。这篇日记就是吃完晚饭后寄宿生呆在教室自习时,用刚发作文簿写的。写完了报名之后,还有一大段的文字,表示虽然没考上重点高中,但不能气馁,相信事在人为,我只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就能来报答父母和老师的恩情。看来那时真的很有志气,也很有劲。

日记中最让我感到既苦涩又温暖的是,我多次记录了关于高中生活中关于行和吃的事情。虽离家二十多公里,作为农村寄宿生,我们不能每周每月回家,即使有事(如回家背米、拿衣服、拿钱交费等)必须要回家,既为了省车费,也为了能顺利回家,要么一伙人走山路,要么就一起扒钨矿的货车,因为当时经过我们学校所在的乡镇的班车,每天就一个往返,且我们学校放假时,县城的学校也放假,车子到了此地,未必会停,有时停了也上不了客。扒钨矿的货车,碰到难说话的司机,我们就惨了,看到我们扒上去了,要么车子走了一下、中途赶我们下来;要么到了要下车的地方,叫他也不停,让我们自己跳车,结果有时姿势和技巧没把握好,会摔的个鼻青脸肿的;当然世上还是好人多,我们也常碰到好心的司机,就会停下车来让我们上,并告诉我们扶稳坐好,到站了就会停下车让我们慢慢下来。到高三时,我们回家就会借一些年轻老师的自行车用。至于吃的方面,学校食堂分那点饭根本不够我们这些正在长身体的高中生,常常添不饱肚子。那时同学家里普遍比较穷,每家给的伙食钱很少,更别谈零花钱。为了省钱,先是大家就着家里带来的萝卜干、豆腐乳之类的干菜下饭,吃完了就几个人合起伙打一份菜来分着吃,有时打起菜来时甚至先到窗口看一看,有没有认识的师母套点近乎,多打点,哪怕多舀点菜汤也高兴。即使是这样省着,还常出现有的同学用着、用着就没钱卖菜吃的现象。那时,我们最羡慕邻班一个来自钨矿的女孩,虽然她读书很差,但每天都可以用一元钱到学校门口的小商店里买上二两半桂花桃酥,边走边吃,馋得大家流口水,于是送给人家一外号“二两半”。最悲哀的一件事是,我们班一个学习特好的同学没钱买菜吃,中午跑到学校食堂偷了碗猪油和一瓶酱油,想用来拌饭吃,被学校工友逮个现行,结果这同学觉得没面子,尽管老师百般挽留,他还是毅然卷铺盖回家了。而我那时最盼望的是父亲替我送米和钱来学校的日子,他除了给我带来物质上短时的富足,还会捎来一盆妈妈炖好的汤肉,让我大饱口福,至今想起来都会流口水。

最让我觉得很英雄、很骄傲的一篇日记是记的我们班为学校搞勤工俭学的事情。高二那年的十一月十四日,我们班四十八人,带上铺盖草席、南瓜冬瓜和萝卜干、大米和油盐,步行来到了离学校二十多公里外的一个几近废弃的校办林场,开展为期一周的采摘木梓(注:木梓籽可以用来压榨成木梓油,是一种上好的食用油)劳动教育活动。当天中午学校出发,山路忒难走,走到目的地就天黑了。那林场仅有一栋早已无人居住的土打垒房,一间堂屋外加两个厢房,其中一个厢房还是个厨房。一到屋里,大家放下行李后,五位女同学赶紧下厨做饭,男同学则到老表家要了些稻草铺在两间屋子地上打好地铺,又接着把各自背的米集中到两个新的蛇皮袋里,以便腾出袋子用来采摘和搬运木梓。半响功夫,女生做的饭也好了,尽管半生不熟的,但大家就着一盏煤油灯和一轮清冷的明月依然吃得个精光。饭后大家就到屋后的小溪里洗了一下脸和脚,男的在堂屋,女的在厢房,便倒头便睡了。接下来的几天,女生在留屋里做饭,男同学全部上山采摘木梓。因木梓树太高,加上山又多年没砍放山,木梓树边上的灌木茅草比我们小个子人都高,我们走进去,人都看不见,更不要说去寻摘木梓,于是,为了安全起见,班主任把我们几个当作搬运工,负责将同学们采摘的木梓从山上运回四里开外的驻地,返回时则送饭菜、和工具上山去。那时的我们真很听话,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和手被荆刺划开了口子、肩膀被磨破了皮,但我们一周下来,居然采了四、五万斤湿木梓,放在堂屋里,高高地堆着,足足占了堂屋一半空间。回来的时候,我们真的有点像当年溃败的打仗队伍,每个男生不但身上又脏又破,而且还背着自己黑乎乎的被子,肩上还驮着三十斤湿木梓,疲惫不堪,走走停停,队伍拉得好长好长。那天我们是早晨天亮从林场出发走到了下午二点多,最后一个同学才回到了学校,虽然哭着回来,但三十斤湿木梓还是背回来了。看到这里,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经常替学校干一些诸如到农场插秧、割稻、送粪,为学校建房运砖挑沙之类的体力活,但我们没哪个人说过不字,都是不折不扣地完成班级的任务。于是我想,好在我们当年是农村娃,平时都要干农活,还能扛得住,要是换在现在,又有哪个学校敢这样做?又有几个学生能吃这样的苦,又有几个家长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这样的苦呢?

就这样一边看一边想,我如痴如醉地沉迷其中,就连女儿走到我身边也没察觉。如今看到这些文字,虽事隔二十余年,但仿佛这些事就发生在昨天。虽然这些日记本已经发黄,但它记载着我人生很多成长的故事,既有幸运的欢笑,也有困难中彷徨。在一行行青涩柔弱稚气的字里行间,透过业已开始淡化的字迹,更多地流露出一个农家男孩那种想走出大山、走出农村的渴望、记录着我为之不屈不饶的那一股闯劲和那一份付出的艰辛。于是,我决定把这些日记本带到城里的家来好好收藏,有空的时候拿出来和妻女一道来读一读,一起来回味着那一段青春往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