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行为和长大后的行为作文(长大后我就变成了什么作文)

小时候的行为和长大后的行为作文(长大后我就变成了什么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4-28 23:56:27
小时候的行为和长大后的行为作文(长大后我就变成了什么作文)

小时候的行为和长大后的行为作文【一】

这就又碰到上文提到的写话问题。言是话,写成书面形式,成为文,于是可以行远。这样说,作文不过是把语音变为字形,其为必要,或说优点是可以行远,即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个优点分量很重,因为,如果没有这个优点,文化就几乎会断种,或至少是停滞,人类的文明自然就难以滋生光大。但是不是作文的价值就止于此呢?应该说不止于此。有文化的成年人都听过大量的话,读过相当数量的单篇文章和整本著作,如果两者的内容像物一样,都可以集成堆堆,然后察看,比较,就会发现,话的一堆和文的一堆,且不管量,在质的方面原来有相当大的分别:话轻文重,话粗文精,话低文高,等等。总之,文所传的不只是话,而远远超过话。

这超过的情况有多方面,这里说说主要的。

一是精确。又可以分作三个方面。(1)简练。同一种意思,同一个人,用话表达,常常会不经意,因而难免冗赘、拖沓、重复;写成书面,总要经过思考斟酌,因而会简练得多。(2)有条理。说话,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没想到,说了话不算了,他。中午下班,剩两车没卸,还。忘说了,那是上午布置让下午讨论的。重九登高总算大家团圆了;中秋赏月大哥出差,没参加。写成书面,多少要用一些组织的功夫,就不会出现这样颠三倒四的情况。(3)确切。同一种意思,用以表达的词句可以很不同。不同的词句,有价值相等的可能性,但不多;经常是有高下之别。譬如由高到低可以排成如下的行列:恰如其分,大致明白,意思模糊,似是而非,大错特错等。同一个人,用话说,常常脱口而出,所用词句未必是恰如其分的;用笔写,选词造句总要费些心思,甚至还要修改,达到恰如其分的'机会就大多了。

二是深远。深远的对面是浅近。话,从理论方面说自然也可以不浅近而深远,但实际上,与文相比,总是偏于浅近。因为习惯如此,所以无妨说,想表达深远的内容,我们要用文,不宜于用话。这所谓深远的内容,可以包括种种方面,这里作为举例,只谈两个方面。(1)难明之理。最典型的是哲理,如下面两处(为了简明,举文言。下同):

a.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a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

b.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方方生;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

像这样深微的内容,用文表达,词语典重而意义精辟;用话表达,即使非绝不可能,总是很难的。(2)难表之情。最典型的是诗词,如下面两处:

a.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b.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惟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困愁深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世案》)

像这样的幽渺之情,不用文而用话,总是很难表达的。

三是优美。话可以说得美。《论语》推重宰我、子贡的口才,说:言语,宰我、子贡。可惜没有举例。《左传》、《国语》等史书里还保存不少所谓辞令;远远之后,像《红楼梦》里凤姐的巧言也是好例。不过比起书面的花样,那就显得寒俭多了。书面的花样,文言里尤其多。最突出的是韵文,由《诗经》开始,之后的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还有我国特有的骈文,四六对句,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苏轼的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都是大家熟悉而百读不厌的名句。散文写得美的也很多,写景的如《水经注》和柳宗元的游记,言情的如晋人杂帖和苏东坡的小简,都值得反复读,仔细吟味。五四文学革命之后,白话作品,写得美的也很有一些,如鲁迅的百草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都是。这种种优美的精神财富是文创造的,用话,恐怕很难,而且由于不成文法的分工,如果话一定要越俎代庖,我们听着也许会感到过于造作吧?

由此可见,文是话的书面形式,却又超过话的书面形式;它有大本领,有大成就。由利用它的人这方面说,它是表情达意的更好的工具,学会使用它就会有大成就,才能有大成就。这样,人生上寿不及百年,柴米油盐,杂事无数,还要不惮烦而用力作文,其原因就是非常明显的了。

小时候的行为和长大后的行为作文【二】

“叮叮叮”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我刚准备离开,忽然被贴在墙上的《小学生行为规范》给吸引住了。我疾步走了过去,怀着好奇心读了起来:“1、升国旗时要面向国旗方向站好┈┈6、小学生要诚实守信,不撒谎,不骗人。”读到这儿,我不由地想起了一件事:记得我8岁那年,我们学校组织到世界之窗去秋游,其实只要交42元钱,但是我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向爸爸要了50元钱,隐瞒了8元钱想买赛车。这件事无意间被妈妈知道了,妈妈的神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找我谈话,问我为什么要撒谎,当时我慌了,忙说:“没有,没有,绝对没有!”妈妈带着疑问的神情问我:“真的没有?”我的脸一下子红得像一只熟透的大石榴,但是我低着头仍然不承认错误。这时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牧童,他特别喜欢撒谎。一天他去山坡上放羊,忽然村民们听到山坡上有人喊:“救命啊,狼来了!”大家赶到山上,并没看见什么狼,只看见一个牧童,原来村民们受骗了,便告诉哪个牧童别再撒谎后,就走了。第二天,又发生了同样的事,大家又被骗了。第三天,狼真的来了,牧童大喊:“救命啊,狼来了!”可是没有人再来。最后,这个牧童的羊没了,自己也受了伤。听了妈妈讲的这个故事后,我终于明白了,不管对什么人、做什么事,都要诚实守信,不要撒谎,有错就要改,否则会得到应有的损失和惩罚。从那次教训后我再也没撒谎了。是啊!我们小学生从小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品质,诚实守信讲原则,人人争做诚信娃。

小时候的行为和长大后的行为作文【三】

前几天,老师在班上给我们读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20条,并且每一条都为我们做了细细的讲解,这使我们更加铭记在心。

回到家里,我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又读了一遍,因为这是我们学生在生活中必不缺少的重要角色。常常有很多小朋友因不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学校中,生活中犯下了严重的错误。有一天,我和妹妹一起遵守8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不拥挤,不喧哗,礼让他人。可是他们没有做到,而且还违犯了规定,怎么有资格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呢?妹妹小声的对我说:“姐姐,我们不要向他们那样,我要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对,我们不能学习他们的所作所为。”我在一旁说着,妹妹真是一名遵纪守法的小公民啊!

还有一次,我们班的两名女学生看见了数学张老师,并没有向老师问好,而是两人一齐跑得远远的,事后,老师当众批评了她们俩,要她们说了说为什么见了老师不主动问好,使她们知道了自己的错误。这又让我知道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第三条: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少了小学生日常规范可不行呀!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这20条规定。你能做到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