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作文四年级上册回信(四年级上册写信作文优秀的)

同步作文四年级上册回信(四年级上册写信作文优秀的)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5-01 19:28:09
同步作文四年级上册回信(四年级上册写信作文优秀的)

同步作文四年级上册回信【一】

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都很美丽。我非常喜欢我的校园,但我更喜欢我们校园里面的美景。

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那最大的花坛,花坛的中间都是花,非常美丽。再走下去,你就会发现就在花坛前面几十米有几棵银杏树,那银杏树的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些银杏树以后还可以长出一个个珍贵的银杏果,这些银杏果是我国很稀少的果实,所以这些果实很珍贵呢。

再向花坛的右边看去,是一片绿化带。绿化带里有白杨树,白杨树显得那样稳重。每次看到白杨树,我都会觉得它就像卫兵保护着我们的校园。白杨树的右边还有桂花,秋天的时候,桂花的香气非常迷人。绿化带里还有柿树,它的叶子尖尖的,很锋利,好像一碰就会割着手指。还有梧桐树,梧桐树的主干粗壮,几个同学手拉手才能抱得住。它们的个头很高,说出来你会感到吃惊,有五六层楼那么高呢。树皮摸起来很粗糙,这儿鼓一块,那儿凹一块,看起来很特别,有的像眼睛,有的像嘴巴,还有的像足球。它们的岁数可大了,听老师说它们已经几十岁了。它们的枝干弯弯曲曲,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手掌向四面伸展。它们一棵棵枝叶繁茂,好像撑起的一顶顶绿色的帐篷,给校园增添里勃勃生机。

我爱我的校园,我更爱校园的美景。

同步作文四年级上册回信【二】

春天,春姑娘穿一身绿色的衣裙,踏一辆绿色的车,摇着绿色铃铛来了。柳树吐出鹅黄色的嫩芽,就像一只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雏。小草探出翠绿的脑袋,好奇地看着世界。你们瞧,有的刚刚破土,一撮撮,一簇簇。虽然它身小力薄,但是它的生命力旺盛、顽强,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夏天,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校园里没有一丝风,柳树垂头丧气,树上的知了也拼命地叫“热……热……”。地面上像倒满了胶水,鞋底粘乎乎的。

秋天,松树郁郁葱葱,昂首挺胸;银杏树舒展着巨大的枝桠。秋菊心花怒放,有的小巧玲珑,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斑斓,仿佛一群群亭亭玉立、貌似天仙的淑女在争奇斗艳。

冬天,你放眼望去,花坛里花花绿绿,美不胜收。那傲霜斗雪的梅花开得正艳,那四季常青的冬青树依然挺立。

同步作文四年级上册回信【三】

时间的主宰是知识,而知识的起源是校园,校园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校园是知识的起源,不但充满了知识,而且还有美不胜收的景色呢!校园的操场是一幅画卷,也是一道风景线,给校园增添了欢歌笑语。

操场很大很大,如同天一般。早晨,阳光普照大地,操场被照得暖意洋洋的,它伸伸懒腰,迎接着新的一天,迎接着新的游戏;中午,同学们回家了,只有操场依然陪着校园,它们讲着故事,聊着天,开心地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中午;傍晚,一缕缕的霞光射到操场上,操场穿上了彩衣,特别高兴,显得很典雅,像是准备去参加舞会似的。

夜幕降临,校园安静了,月亮姐姐出来了,把月光撒向大地,操场刚脱掉了五彩衣,又穿上了金色的舞裙,漂亮极了。

校园的操场很美很迷人,我有时一个人在那里发呆、遐想,沉浸在这片美丽的景色中,陶醉在快乐的海洋里,我爱校园的操场,更爱我的校园!

同步作文四年级上册回信【四】

节约是美德,它已经深深印在我的心中。

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同学并不多,身边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地上的白纸到处飞扬,白天教室里的灯光依然明亮,晚上放学了电风扇依然飞舞,厕所里的水龙头嘀嗒不停……我仿佛听到了校园妈妈的哭泣声。

做为一名小学生的我,我觉得节约应该从小事做起,步行或者让爸爸妈妈骑自行车送我们上学,这样既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又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爱护书本,不随意浪费纸张;整理好用过的纸张和考试用过的试卷,装订成本,在空白的地方练练字,也可当草稿纸;节约用电,不乱开风扇,及时关掉电灯,防止每度电的流失;节约用水,洗手的时侯水龙头不能开得太大,洗好手及时关掉水龙头,洗完抹布的水还可以拿来冲厕所。

节约就在身边,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珍惜一切,善待校园,善待未来!

同步作文四年级上册回信【五】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导,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颐和园的风景名胜。

请大家随着我走。现在,我手指的这个是著名的长廊。这个长廊可不一般。它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大家可以看到,每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图画,画得各式各样,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难怪被称为“世界第一廊”。

大家可以往前看,这就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这片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游船经常从这里经过,大家可以听到船上游人旅客们的欢歌笑语。

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闻名遐迩的万寿山。站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站在这里看,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

大家快随我看看这美丽的石桥吧!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活灵活现的小狮子。

这座在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1986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家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心动了吧!那就亲自到颐和园看看吧!

同步作文四年级上册回信【六】

我们的校园是个美丽的地方。

走进校园,看到的都是一片绿色,有许多树,这些树每天紧紧地靠在一起,就像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似的。

走进竹林旁边,看到了许多可爱的春笋。这些春笋各种各样,有的堆在一起,像是最好的朋友;有的就像一个小婴儿,还有的探出头来,似乎在跟我们打招呼。

走到操场旁边,看到了一片充满生机的地方。就是小花园。有花朵有草。这些花和草互相看着对方。我想到了在故事机里听到的故事:“小草难过极了,他非常喜欢小花的裙子。但是,一朵花都不肯借它穿那鲜艳的裙子,它感到非常伤心。”这些花朵有着美丽的颜色,串在一起就像美丽的彩虹。

到了下一个地方,看到了许多桃花,听到了小鸟悦耳的歌声。桃花穿着粉红色的衣,绽开了美丽的笑脸,好像在跟我们问好。这真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地方啊。

啊!校园春景是如此美丽,我爱我们校园的春景。

同步作文四年级上册回信【七】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爸爸和妈妈带我到北海公园去玩儿。秋高气爽,太阳在无际的蓝天上微笑着。

秋天的北海公园别有一番情趣。美丽的白塔高高地耸立在绿色变淡了的丛林之上,在蔚蓝天空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洁白,格外雄伟。红壁绿瓦的古建筑在枝叶稀疏了的树间显露出来,影影绰绰,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我们走过白玉桥,在琼岛的船坞上乘坐一条小船,向北岸划去。一阵阵凉爽的秋风缓缓吹来,岸边的树上变了色的树叶驾着秋风轻悠悠地飘下,红的,黄的,绿的,还有半黄半绿的,像一只只彩蝶在空中飞舞。叶子落到湖面变成了一只只彩色的小船,这些美丽的小船也许可以漂向童话的世界。我想象着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她和7个可爱的小矮人所居住的大森林,一定也是金色的秋天了吧。我们的小船缓缓地向北漂荡。美丽的白塔在水中的倒影,被微风吹起的涟漪和驶过的小船一次一次地击破,一会儿又聚拢起来,在水中颤动,有趣极了。

我们上岸后参观了菊花展览,菊花真是秋天的花王,它以傲霜的品格和艳丽多姿的丰采,吸引了游人,赢得了赞赏。这里的菊花多极了,白的,粉的,黄的,紫的。白的像雪,粉的像霞,黄的金光闪闪,紫的雍容华贵。它们千姿百态,有的像一把小伞,有的四周的花瓣垂下来。有的硕大无比,有的小巧玲珑。最有趣的是浅绿色菊花,真像碧玉雕出来一般,深绿的叶子衬着浅绿的花,美丽极了。

我们在九龙壁前边一片幽静的小树林里休息。地上,夏日碧绿的小草枯黄了,上面落了厚厚的一层树叶,像是铺了松软的地毯。踩上去发出“嚓嚓”的声音。我刚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就听见几声清脆而动人的雁鸣,一抬头只见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行列,慢慢消失在远方。我心中默念着:“再见,可爱的大雁,我一定要用更好的'学习成绩迎接你春天时归来。”

太阳慢慢地向西山落去,西边天上的几朵云彩被落日染红了,整个公园——巍巍的白塔,平静的湖面、优美的五龙亭和踏上归途的游人都被镶上一层金光,显得秋意更浓,秋色更美。秋天的北海公园真是太美了!

我爱北京的秋天,更爱秋天的北海公园。

同步作文四年级上册回信【八】

莲池的四季景色美不胜收。

春临大地,花儿们红的似火,黄的赛金,白的如雪,紫的像水晶……小草从泥土中探出了小脑袋,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莲池中的“小逗号”出来了,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大概是在找妈妈吧!莲池,莲池,当然有莲叶和莲花,可是现在只有莲叶。莲叶圆圆的,绿绿的,像个绿色的轮胎。

莲池之夏,更是热闹。青蛙在荷叶上唱着歌,这时荷叶已经不是荷叶了,成为了一个舞台。下一个节目是螃蟹耍大刀,螃蟹挥舞着它的大钳子,像在说:“快看我的大刀,多威风!”荷花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全部展开了,有的只展开了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时,沉睡了许久的莲花也不甘示弱,展开了灿烂的笑脸。假山真是奇形怪状,有的像笨拙的河马,有的像鳄鱼看见了猎物,偷偷地跟在后面,还有的像一只正要飞翔的仙鹤……

莲池的金秋更加迷人。大树妈妈抖动着身子,树叶宝宝被抖了下来,落到莲池中,铺成了一张舒服的床。鱼儿只能在水底游戏,它们有的吐泡泡,有的比赛游泳,还有的在玩捉迷藏。

冬日的莲池有时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小动物们都冬眠了,莲池变得十分安静。

莲池时时都那么美丽,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风景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