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成长的根基作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堂课作文)

家是成长的根基作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堂课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6-24 02:47:30
家是成长的根基作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堂课作文)

家是成长的根基作文【一】

“我愿和更多的人分享心灵的颤动——这就是我写下了这本集子中的那些文章的初衷和至今不变的期待。”散文就是随意写的,但内容却不随便,记录了作者的人生经验,分享了他的人生经验。这就是毕淑敏笔下的《毕淑敏散文》。

看来看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第一篇文章——幸福的镜片。“人在家居,心不设防,就像没打过麻疹疫苗的小儿,对情绪缺少抵抗力。一旦心境恶劣,极易传染他人。又因至爱亲朋,脉相通,结果一人发火,污染全体,大家受难。”是啊,这虽然是一位妻子的感悟,但何尝又不是我们中学生现在的写照呢?我们的情况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在朋友面前轻松愉快,拿得起,放得下,但回到家中,面对父母的几句好言唠叨,便忍受不住,轻者生气过后,就雨过天晴;叛逆的孩子却离家出走,被父母苦口婆心劝回来后,在她们没有顾及到自己的时候,把父母抖搂出来,无形地伤他们很深很深。但这一切都是父母的错吗?在你玩过之后,督促你的学业,这有错吗?我们不仅不能怪他们,也许这些话很刺耳,很糟糕,但这是为了谁?如果我们能少考虑自己的感受,去想想他们心中的感受,将心比心,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他们要无时无刻操劳,还要四处想办法怎样才能让条件更加优越,他们从不停止的为我们创造条件,却从不享受这些条件,这是多么珍贵啊!我想这只有自己的父母才能为我们这样的不求回报的付出吧。

看现在的我们有的时候就像《农夫与蛇》中的蛇,好心的农夫救了冰冻快的蛇,蛇不但不感激,反而咬了农夫。听这个故事时,我们不是也为农夫打抱不平么?感叹着农夫这样做不值得!其实,农夫不就是生活中自己的父母吗?苦口婆心的劝我们,为我们做着一切?我们却不懂报恩的反咬一口,无形地伤他们很深很深。而那条蛇就是我们,平时憎恨,谩骂的也就是我们。所以读《幸福的镜片》一文后,当我们的脾气放肆时的尴尬场面,哪怕你说一句“妈妈,你生气啦?”这样的一句话,只需这样一句话,气氛就缓解很多,父母就欣慰很多,自己也轻松很多。这句话在这种时候,我也对我的妈妈说过,很有用,妈妈脸上露出会心笑容,说:“一家人有什么好生气的,生什么气呀!”

“如果是苦难和灾异,比如亲朋远逝,祸起萧墙,泰山压顶,骤雨狂风……经了家庭镜片的折射,都应竭力缩小它的规模,淡化压力的强度,软化尖锐的硬度,控制哀痛的伤害……”嗯,无论是老师的批评,朋友的不信任,没有关系,回到了家,控制情绪,调节心态,放松自己,用心来好好的对待每一个人。你会发现家的港湾就是调节自己的最好良药,放大欢乐、缩小痛苦、忘记烦恼的“世外桃源”!

家是成长的根基作文【二】

此时,我不得不想起一首诗,我才感受到他写的如此好,如此美妙。

‘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游人,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是家。家,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们鼓励;家,是我们感受到幸福的地方;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

但,一个完整的家是靠整个家人来完成的。

我的爸爸,一副圆圆的脸蛋儿,身材中等个儿,微胖界的帅哥。他常常令我们哭笑不得,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怎么看都让人觉得很亲切,他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把家人放在第一位。在我的世界里,还有我那唠叨的妈妈,一放学回家‘快洗手,吃饭’o(︶︿︶)o唉,我妈妈那双清澈透明的眼睛,总让人能感觉得到生活的美妙,还有我家那开心果我那可爱的妹妹,她常常在我最难受的时候,做我的出气筒,真是我的好妹妹,他们总在我最失败的时候,给予我勇气和鼓励,我在这温暖的家中渐渐长大,但爸爸妈妈为此,头发苍白了不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或许还不够,我家的色彩是五彩缤纷的,有绿色,因为我们有青春的活力。

有粉红色,因为我们有一家人的和谐相处。有金色,因为家有秋天丰收的喜悦。爸爸妈妈、我、和我们家的开心果组成的美满家庭是幸福的。家,是我最温馨的港湾,家和万事兴!

家是成长的根基作文【三】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不同的港湾,我的港湾跟西点军校的港湾几乎相同。因为我的家规和它们的纪律一样严明。

老爸毫无疑问就是这个港湾的领导者,领导着我和妈妈。他说东我们绝对不敢往西,他的话在家里都是有一定的权威性的。

小时候,从3岁起老爸就开始命令我,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让我学会自理。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起来叠被,老爸等会儿就来检查,要是叠的不好,不是方块的话,那么他会让我重新再叠。每次吃完饭,他都会命令我去洗碗,老妈心疼我,有的时候会帮我洗,但是被老爸发现后,他会让我再洗一遍。

长大后,我已记不得老爸给我下了多少命令,但那次,我却深有感触。那天晚上,下着大雨,我和老爸打着雨伞回家。雨伞可能是小了点,使我的左边都淋了雨,老爸可能知道我不愿他被浇着,所以他慢慢的把伞移到了我这边。但是,我还是感觉到了。便说,“不用了”,就又把伞移到了他那边。老爸却说,“这是命令”。我回答道:“是”。便把雨伞给了我,自己走了,只见他远去的背影,雨点拍打着他的身体。

虽然,老爸平时对我很严厉,但是,他却是真心爱我,为了我好,只是不愿意表达出来。有的人说,父爱如山,给你肩膀依靠;有的人说,父爱像一把雨伞,为你遮风挡雨;有的人说,父爱如一杯热咖啡,供你温暖……而我觉得父爱像我的一个港湾。

父亲用他最简单的方式教育了我,使我有了男孩子应有的'一切。

这就是我的家庭,我的港湾,我生活的地方,一个普通但又纪律严明而又温馨的家。

我爱它,因为它证明了我们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家是成长的根基作文【四】

我和俗溪最初相识在文化革命这幕戏剧的尾声部分。而在幕社会戏剧中,我伙扮演的角色原来是属于两个相互敌视的“营垒”,漫长而无谓的争斗,耗尽了所有人的热情,带来的是精神上的一般的寂寥。文化革命作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结束了,但可悲的是,失败者之间的对产情绪仍然十分强烈,意外的是,我和谷溪却在这个时候成了朋友。把我们联系起来的是文学(这是一个久违了的字眼。在那时之前,谷溪已经是省内有些名气的青年诗人,早在一九六五年就出席过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共同的爱好使我抛弃了派别的偏见,一起热心地投入到一个清风习习的新天地里,忘却了那场多年做不完的恶梦。尽管那时候的作品甚至连一篇也不能编入现在的结集里,但它在人生的篇章中永远占有不可磨灭的一面——那是在干枯的精神土地上长出的几棵稀有的绿草,至今仍然在记忆中保持着鲜活。在此期间,谷溪和朋友们编辑出版了诗集《延安山花》。当时在国内外行销几十万册,可以说这是文化革命后期中国大陆上第一本有泥土气息和文学意识的集子,不能不引起社会广泛的注意。后来,谷溪又和大家奔波着出了一张文艺小报《山花》(一九九二年将庆祝它诞生二十周年。今国内许多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当年都在这张小报上发表过他们最初的作品,有的甚至是处女作。一时间,我们所在的陕北延川县文艺创作为全国所瞩目,几乎成了个“典型”。所有这一切,都和谷溪分不开,他热情组织了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以后,我感到诗歌这碗诱人的汤水不适合我的脾胃,就改行涂抹起了小说,但谷溪一直痴心不改,始终热恋着他的缪斯,以至今天有了这本凝聚着他几十年心的诗集。

诗人谷溪最初的职业是位火夫。那时他刚刚告别了少年。

贫困的家境使他勉强读完高中后,便开始自谋生路;和油盐酱醋打起了交道,无论在此之前还是之后,他都饱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作为陕北农民的儿子,他继承了劳动者那种顽强不息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几十年里,一边应付着生存的窘迫与尴尬,同时以音稚般的执拗在他心爱的黄土地上寻觅和采摘诗歌的花朵。

谷溪前期诗歌创作的风格,几乎完全是在学习陕北民歌(主要是信天游的基础上形成的。他对陕北民歌的迷恋甚至到了有意或无意排斥其它诗歌形式的程度。他是吸吮着陕北民歌丰富的奶汁长大的。在运用这一形式方面,谷溪达到了很不一般的境界,有些诗作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只是在内容方面受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局限,影响了作品的深度,因此编入这本集子中的寥寥无几,不能不使人感到一种历史性的缺憾。

读谷溪最初的诗作,你常常感到,那些诗不是用笔在纸上写出来的,而是用老镢头从地坦克挖出来的。有人就称他的诗是“老镢头诗”。当然,如果硬要把绣花针在绸缎上绣出来的诗和这种老镢头诗作比较,这种诗可能认为粗俗了一些,似难登大雅之堂。但我认为,面包和窝窝头各有各的味道,正如一句陕北乡谚所说:清油调苦菜,各取心里爱。

一副知识分子派头的谷溪,管里流的是农民的液,即使西装革履加上宽边眼镜也掩饰不住这种本质。他的劳动状态首先就像个陕北的庄稼汉,而且每有收获,第一个大受感到的常常是诗人自己。每逢有新作出笼,总要醉心地不厌其烦地给亲朋好友朗诵。在外人看来,他甚至有点过分地珍视自己的劳动果实,知情得当然是理解他的,因为他的每首得意之作,都几乎是洒尽汁水以至绞尽脑汁的产物。这个人没有上过大学,写作不可能凭空厚的学识功底,他也不属于那种脑瓜灵得不弹也响的才子,诗情经常能像自来水一样流个没完,谷溪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靠天赋写诗,有时甚至要等到诗神明白无误的暗示后,似乎才“恍然大悟”,而且农民式的拙朴常常造成逮一只蜻蜓,也用了捕捉飞鹰的大网,其艰难困苦,就不是雅兴计人们所能知晓的了,即使如此费尽心机,他也不是每次都能逮住那只美丽的蜻蜓。从诗人几十年的作品来看,他收获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毋容置疑,在他所有的这些收获中,的确有许多掷地有声的货色,足以使我们对诗人的劳动产生警意,我们可以猜想他在两次收获之间,常常面对的是大片的空白。他又是一个天性不安生的人,没有守株待兔的耐心,一旦失去诗的灵性,就忙乱而狂热地将自己投身于各种社会性的文学活动之中,指导初学写作者的创作直至其它的琐碎事务,即使出力不讨好也从不回心转意,这种热忱的付出也影响了他自己的创作。当然,他从未中断过对诗的执著追求,有时甚至毫无收获的指望,他也在辛勤耕种。这一点上,再一次体现出了他的农民本色,对一个农民来说,即使面对一个纯粹没有收获的秋天,他也绝不会为春播夏耘所付出的艰辛而生出丝毫的悔意来。

由此而论,我们觉得,谷溪在人生奋斗方面的收获可能要大于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收获。我们又很难评判其间的哪一种收获于人更为宝贵,也许人生奋斗过程中所得到的欢乐,要远比所得到的那个具体结果更为美好。这不仅对谷溪而言,大概对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如此。

谷溪后期的诗作变化很大,进步也很大,他显然不满足于初期的山歌野调,试图用自由度现大的歌喉唱出对生活更丰富的感受,溪水奔涌出狭小的山谷,开始在较为宽阔的河床上流淌。我们甚至有一种河流突然改道的感觉,听见某种宏大的声势在他诗歌的河流中喧响。尽管某些地方显出了一种生硬或勉强,就总体而言,他后期的诗作表露出明显成熟的人生态度。对谷溪来说,这是一个飞跃,尽管这飞跃带着实验和探索的性质,这本诗集主要收编的是诗人这一时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显然在刻意追求一种深度,追求一种哲理意识,在展示现实生活的多棱镜面时,他尽量用冷静的手指拨亮历史的烛光给予其旷远的观照。而笼罩在这一切之上的,是诗人对陕北这块厚土的深深挚爱和杜鹃啼般的眷恋,并以此唤起我们所共有的`那种乡恋之情。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诗人在技巧方面的缺陷。另外,我们还觉得,在追求一种新形式、新表现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牺牲和抛弃原有的东西作为代价。谷溪深厚的民歌素养应该在创作追求中得到体现——当然应该是一种升华的体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